重症颅脑外伤病例讨论

2023-06-01

第一篇:重症颅脑外伤病例讨论

眼外伤病例讨论

病历摘要

患者费德心,男,57岁,因“外伤致右眼疼痛、视物不见5小时余”,以“右眼球破裂伤”急诊收住入院。

诊断:

1.右眼球破裂伤 2.右眼前房积血 3.右眼玻璃体积血

4.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5.右肱骨外髁骨皮质撕裂

6.右手第2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

患者神清,精神尚可,生命体征平稳,眼科检查:VOD 光感,OS 0.8,IOP OD TN-2,OS 15mmhg。右眼上下睑皮肤肿胀,淤血青紫,球结膜出血明显,巩膜颞下方破裂,角膜水肿,前房积血满贯。余窥不清。左眼前节及屈光间质未见明显异常,晶体透明度下降,眼底大致正常。当日即行急诊手术治疗。今日为术后第5日。现患者右眼视力为手动/眼前,眼压为9.8mmHg,右上睑仍水肿,皮下清淤,眼睑可睁开,球结膜下出血,巩膜处伤口缝线在位,牢固,局部无分泌物。角膜稍水肿,前房积血满灌,余眼内结构无法看清。行右眼B超检查示右眼玻璃体积血。患者入院当日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球破裂伤探查+清创缝合术”术程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给予止血、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患者右眼视力仍未手动/眼前。前房积血。科室讨论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

张文芳主任医师发言:该患者外伤病史明确,经一期手术闭合眼球伤口,抗炎、止血治疗后目前仍有前房积血及玻璃体积血,考虑患者视力及受伤的严重程度,视网膜脱落可能性极高,目前眼球情况稳定,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可试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积血,探查视网膜情况,根据探查结果行进一步治疗。

鲁建华主任医师:患者诊断明确,但因前房积血,无法窥入眼底,仅能行B超检查,视网膜及脉络膜,视神经情况均不详。可以待前房积血及玻璃体腔积血进一步吸收后能明确眼底情况再行下一步治疗。

陶明副主任医师发言:患者右眼外伤程度严重,此种严重外伤致视网膜及脉络膜伤情复杂。现右眼眼压低,前房积血,眼底情况不明,且患者伴有右上肢骨折,如行玻切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成功率低,可能需多次手术,经外伤及多次手术刺激后患者视力恐难以恢复,故不建议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律鹏副主任医师总结:目前患者右眼术后情况尚稳定,但眼底情况不明确,前房积血逐渐吸收,但患者视力无改善,恐视网膜受损严重,视力恢复可能性极低。 需向患者其本人及其家属详细告知病情以及行玻切手术的利弊,争求其意见后行进一步治疗。

患者于11月7日拒绝行进一步手术治疗,于当日自动出院。

第二篇: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

1、急危重症病例讨论会:凡遇急危重症病例,应立即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2、术前病例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二次手术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提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对需二次手术的病例,必须提出手术理由。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第三篇:颅脑外伤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脑挫裂伤

中医概念: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病相似。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西医概念:

脑挫裂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两种病理类型。它是颅脑损伤后在大体解剖和CT上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为多发并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可发生于受暴力直接作用的相应部位或附近,产生冲击伤,但是通常发生严重和常见的是脑挫裂伤出现在远离打击点的部位,暴力作用点的对应点,产生严重的对冲伤。 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正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精微衰少,脑脉失养,再加之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诱因,使气血逆乱,脑之神明不用,而发为中风。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病因、类型及机理:

暴力作用于头部,在冲击点和对冲部位均可引起脑挫裂伤。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则因为脑组织的变形和剪性切力所造成,见于脑白质和灰质之间,以挫伤和点状出血为主,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挫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深部结构的损伤。

对冲性脑挫裂伤的发生部位与外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颅内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以枕顶部受力时,产生对侧额极、额底和颞极的广泛性损伤最为常见,而枕叶的对冲性损伤却很少有。这是由于前颅底和蝶骨嵴表面粗糙不平,外力作用使对侧额极和颞极撞击于其,产生相对摩擦而造成损伤。而当额部遭受打击后,脑组织向后移动,但由于枕叶撞击于光滑、平坦的小脑幕上,外力得以缓冲,很少造成损伤。 中医诊断: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舌象可表现为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或红绛,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白腻、黄或黄腻;脉象多弦,或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1.神昏初起即可见2.半身不遂轻者仅见偏身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则完全瘫痪。3.口舌歪斜4.言语謇涩或不语轻者 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2.多急性起病。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4.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5.血压、脑脊液检查、-服底检查、颅脑Cr、真OU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西医诊断: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如单纯的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头颅挤压伤即有可能属此情况。而重者可致深度昏迷,严重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2.生命体征改变 3.头痛、呕吐 4.癫痫 5.神经系统体征。6.脑膜刺激症。

1.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鉴别 颅内血肿病人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局灶体征逐渐出现,如需进一步明确则可行CT扫描。

2.轻度挫裂伤与脑震荡 轻度脑挫伤早期最灵敏的诊断方法是CT扫描,它可显示皮质的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超过48h则主要依靠脑脊液光度测量判定有无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对脑挫裂伤与脑震荡可以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和有无继发损害,如出血和水肿情况。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中情况,可以此与脑震荡鉴别,同时能够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

1.颅骨X线平片 2.CT扫描 3.MRI4.脑血管造影 中医治疗:

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分证论治 中经络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治法:通腑化痰。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方药:补阳还五汤。 肝阳上亢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 中腑脏 痰热内闭清窍(阳闭)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痰湿蒙塞心神(阴闭)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

中风病属内科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急性发作期尤其是中脏腑的闭证与脱证要以开闭、固脱为要,可配合以下治法,病情严重者应积极配合西医救治。后遗症期可配合下列外治法,以促进康复。 西医治疗: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需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1.非手术治疗 同颅脑损伤的一般处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保持呼吸道通畅:(3)对症处理高热、躁动、癫痫发作,尿潴留等,防治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等。4)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①卧床②严格控制出入量③脱水利尿治疗:目前最常用药物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A.渗透性脱水药有:甘露醇、甘油制剂、二甲亚砜(DMS0)、浓缩血浆、人体血清白蛋白等。B.利尿药有:利尿酸钠、速尿、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乙酰唑胺等。

甘露醇:常配制成20%溶液,成人每次0.25~1g/kg,每4~12小时1次。该药毒性和反跳作用小,降压效果显著,为目前最常用药物。注入速度,一般100~120滴/min,紧急时,可从静脉快速推注。

2手术治疗 重度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者,行去颅瓣减压术。

第四篇:颅脑外科重症病人常见护理问题、相关因素、护理目标 护理

措施

一、 恐惧

P 305 【相关因素】 1. 死亡威胁

2. 疾病不良预后:如瘫痪、失明、植物生存。 3. 治疗护理操作:如腰穿、注射、翻身、吸痰。

4. 环境刺激:监护和抢救设备、抢救场面、临床病人死亡。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 2. 病人能正确采取减轻恐惧的方法。 3. 病人的恐惧感减轻。 【护理措施】

1. 鼓励病人表达并耐心倾听其恐惧的原因,评估其程度。 2. 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经常和病人交谈。 3. 向病人介绍治愈病例,使其树立信心。

4. 减少和消除引起恐惧的医源性因素,如治疗、护理前耐心解释其目的,指导病人如何配合。 5. 使用屏风遮挡视野,避免病人直接接触抢救病人和病人死亡等场面。 6. 适当安排探视,小儿适当安排陪伴。

7. 及时肯定和鼓励病人的进步,使病人树立信心、战胜恐惧感。

二、 躯体移动障碍

P306 【相关因素】

1. 因意识障碍,不能有目的移动躯体。 2. 因疼痛和不适,不能移动躯体。 3. 因肢体瘫痪,躯体移动受限。 4. 卧床限制活动。 【护理目标】

1. 病人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 病人未发生压疮、血栓性静脉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1. 保持病人舒适体位。 2. 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3. 做好生活护理。口腔护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一次;定时喂饮食;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

4. 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约束带,以防坠床。 5.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行肢体按摩,每天3次。 6. 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三、 自理缺陷

P307 【相关因素】

1. 意识、精神、视力障碍。 2. 瘫痪。

3. 卧床,活动限制。

4. 耐力下降,使活动能力下降。 5. 舒适状态改变:头痛。 【护理目标】

1. 病人卧床期间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 病人舒适,无口腔炎、压疮、坠床等发生。 【护理措施】

1. 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一次;定时喂饮食。

2. 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衣被。 3. 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4. 随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意识、精神障碍病人,使用床栏、约束带, 必要时专人守护。 6. 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防止烫伤、冻伤。

四、 语言沟通障碍

P308 【相关因素】

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能发音。 2.意识、精神障碍不能言语或语言有错误。 3.文化程度低、方言。 4.幼儿,表达能力差。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 病人表达需要能得到理解。 【护理措施】

1. 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关心和询问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2. 耐心倾听病人的言语,鼓励病人表达清楚。

3.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发音不清时,教会并鼓励其使用手语,利于病人表达自己的需要。 4. 在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应不厌其烦、反复倾听,不可表达出厌烦情绪。 5. 对不能理解医务人员语言的病人,可借助于同乡、亲友帮助解释。

五、 脑组织灌注量不足 P309 【相关因素】

1. 颅内出血,使脑血流灌注减少。 2. 颅内压升高,使脑血液循环障碍。

3. 脑水肿,造成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害。 4. 脑缺血/脑梗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 5. 脑缺氧,造成脑细胞代谢障碍。 【护理目标】

1. 病人脑组织灌注不足的病情减轻,表现为格拉斯哥(GCS)计分增高。 2. 未出现或少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并发症。 【护理措施】

1. 病人静卧,全麻清醒后取抬高床头15~30°体位,意识障碍者取头侧卧位,禁卧患侧,并保持头部正直,防止呼吸不畅。 2. 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或过度通气,防止脑缺氧。 4. 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颅内压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监测神志、瞳孔、尿量、尿比重、伤口敷料,每0.5~6小时一次,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 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7. 保持各种引流通畅,防止管道位置过高、过低、扭曲、脱出,并密切观察引流量、色,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8. 遵医嘱及时、准确留取各种检验标本。 9.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活动。

六、 意识障碍

P310 【相关因素】

1. 脑水肿致脑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害。 2. 脑缺氧致脑细胞代谢障碍。 3. 颅内压升高致脑血循环障碍。 【护理目标】

1. 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减轻。 2. 病人无继发性损伤。 【护理措施】

1. 监测神志,并以GCS评分标准记录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每0.5~1小时一次。 2. 保持体位舒适,并予以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预防继发性损伤。

(1)以床栏、约束带保护病人,防止坠床。

(2)吞咽、咳嗽反射障碍时,不可经口喂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

(3)病人眼睑闭合不全者,以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四环素眼膏涂眼每晚1次,并以眼垫覆盖患眼,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5. 做好生活护理

七、 清理呼吸道低效 P311 【相关因素】 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的使用,使咳嗽、排痰受到限制。 2. 因意识障碍而不能自行排痰。 3. 后组颅神经损伤致咳嗽反射障碍。 4. 卧床使痰液淤积。 【护理目标】

1. 病人无喉部痰鸣音。

2. 病人无呼吸道堵塞及窒息发生。 3. SaO2>95%、血气指标正常。 【护理措施】

1. 指导并鼓励清醒病人咳嗽、排痰。

2. 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18~22°C,湿度50%~60%,避免空气干燥。 3.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识、瞳孔变化每0.5~1小时1次。 4. 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 5.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 (1) 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

(2) 翻身时予以拍背,以使呼吸道痰痂松脱,便于引流。 (3) 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每次吸痰时间<15秒,防止脑缺氧。

(4) 痰液粘稠时,遵医嘱气管内滴液每小时1次,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每4~8小时1次,必要时行气道冲洗,以湿化痰液。

(5) 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者,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 (6) 气管切开者,注意无菌操作,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7) 给鼻饲病人喂食时,抬高床头,进食1小时内不搬动病人,防止食物反流入气道。

八、 中枢性高热 P313 【相关因素】

1. 丘脑下部、脑干、上颈髓损害或病变,导致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 【护理目标】

1. 病人体温在正常范围。 2. 病人未发生并发症。 【护理措施】 1. 监测病人体温,每1~4小时1次。 2. 体温>38℃以上,即采取物理降温。 (1) 体温38~39℃时,予以温水擦浴。

(2) 体温>39℃时,以30%~50%酒精200~300ml擦浴,置冰袋于大血管处,头部置冰帽。 (3) 夏季可用电扇、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撤除褥被。 (4) 降温毯持续降温。

(5) 物理加药物降温:冰盐水200ml+APC(复方阿司匹林片)0.42保留灌肠或灌胃。 3. 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4. 经上述处理,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用冬眠低温疗法降低体温:

(1) 用药前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搏过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应报告医生更换药物。

(2) 用药半小时后配合使用物理降温。 (3)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4) 定时测体温并观察全身情况,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以免发生并发症。 (5) 病人出现寒战、鸡皮疙瘩、肌肉紧张时,应暂时撤除冰袋,待加用镇静剂后再用。 (6) 由于机体代谢率降低,胃肠功能减弱,一般不从胃肠进食,且液体输入每天不宜>1500ml。

(7) 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天,以防肺部感染、冻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8) 停止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并为病人盖上被褥,使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以热水袋复温或遵医嘱使用激素等药物。

5. 降温过程中应注意:

(1) 醇浴时禁擦前胸、后颈及腹部,以免反射性心跳减慢;酒精过敏者,不可醇浴。 (2) 醇浴时头部置冰袋,足部置热水袋。

(3) 热水袋、冰袋应以双层棉布或双层布套包裹,每半小时更换一次部位,防止烫伤、冻伤。 (4) 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干燥,防止病人受凉。

6. 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7.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九、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P315 【相关因素】 1. 高热、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 2. 尿崩症造成水、盐丢失。 3. 使用高渗利尿剂。 4. 脑脊液外漏。

5. 神经原性糖尿病,产生渗透性利尿。 【护理目标】

1. 病人体液丢失减轻或控制。 2. 病人水、电解质维持平衡。 【护理措施】

1. 按医嘱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高热、多尿时,鼓励病人喝盐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或盐。 3. 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4. 呕吐、腹泻、便血时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加重腹泻便血及呕吐。

5. 遵医嘱合理使用止呕、止泻、止血药物。如胃出血时以冰盐水3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1mg洗胃。

6. 尿多(尿量>4000mL/d或>200mL/h)、尿糖阳性时,遵医嘱使用抗利尿及降糖药物,如长效尿崩停、胰岛素。

7. 严格掌握高渗利尿剂使用指征,并注意观察利尿效果。 8. 脑脊液外漏时,准确记录漏液量。

十、 有受伤的危险P316 【相关因素】 1. 意识障碍。 2. 精神障碍。 3. 癫痫发作。 4. 感觉障碍。 5. 肢体活动障碍。 【护理目标】

1. 病人不发生意外损伤。 【护理措施】 1. 卧床病人使用气垫床。

2. 协助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稳、方法正确。

3. 在对躁动、兴奋、幻觉等病人约束四肢时,不可环形缠绕肢体,松紧以约束后能容一个手指为宜,防止造成肢端血液回流障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 4. 对躁动、精神障碍病人派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 癫痫发作时,正确使用牙垫,勿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舌咬伤及骨折。 6.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7. 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使用方法正确,防止烫伤及冻伤。

十一、

有营养不良的可能

P317 【相关因素】

1. 因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而不能进食。 2. 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 3. 高热,代谢增高。 4. 机体修复,需要量增高。 【护理目标】

1. 病人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 2. 造成营养不良的因素减少或被控制。 【护理措施】

1. 术后6小时病人清醒、无呕吐及吞咽障碍者,予以少量流质饮食。 2. 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病人,术后24小时鼻饲流质。

3. 病人出现腹胀、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症状解除后以少量流质试喂,若无异常,即逐渐增加饮食次数及量,并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饮食。

4. 保证胃肠营养的热卡供给。流质饮食6~8次/日,每次200ml;软食4~5次/日;高蛋白饮食3次/日;以使每天热量供给在1.25~1.67MJ(3000~4000kcal)。 5. 保持输液及静脉营养的通畅。遵医嘱每日输入20%脂肪乳剂200~500ml等。

十二、有皮肤受损的可能

P318 【相关因素】

1. 病人因意识障碍、肢体瘫痪 2. 伤口疼痛而不能自行改变体位,致局部长时间受压。 3. 限制体位。 4. 营养不良。

5. 局部物理、化学刺激。 【护理目标】 1. 病人无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皮肤情况。

2. 定时协助病人改变体位,并按摩骨隆突部。限制体位者,受压部位轮流减压。 3. 及时更换汗湿、尿湿、渗湿的衣被,并及时抹洗局部。

4. 为病人抹澡时,使用中性肥皂,水温在50度左右,避免用力擦、搓,受压部位扑爽身粉。 5. 病人皮肤瘙痒,应适当约束双手,以免抓破皮肤。 6. 勤剪指甲,防止自伤。

7. 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十三、有引流异常的可能

P318 【相关因素】

1. 术后留置脑室引流、创腔引流、脓腔引流、硬膜下引流。 2. 引流袋位置过高、过低,引流管脱出、扭曲。 【护理目标】

1. 维持病人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 2. 病人未发生因引流不当而加重病情 【护理措施】

1. 术后病人,立即接引流袋于床头。

2.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3. 适当制动头部,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4. 每天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量、色。 5. 引流管一般放置3~4天即拔管,以免逆行感染。 6. 留置引流管期间,加强引流管护理:

(1)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①引流袋悬挂于距侧脑室10-15cm高度,以维持正常颅内压。②早期禁忌引流过快,以免导致硬脑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瘤卒中(肿瘤内出血)、脑疝形成。③必要时适当挂高引流袋,以减慢引流速度。④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引流量多时,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⑤术后1~2天脑脊液略带黄色,若为血性,或术后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应报告医生急行手术止血。⑥拔管前1天夹闭引流管并密切观察,如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开放引流管。⑦拔管后,如切口处有脑脊液漏,应通知医生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 创腔引流的护理:①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置于头部创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②术后48小时后,逐渐放低引流袋,使创腔内液体较快引流,以消灭局部死腔、防止颅内压增高。③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以免引流量过多。

(3) 脓腔引流的护理:①引流袋低于脓腔30cm以上,病人卧位时脓腔位于高位,以期较快地引流脓液。 ②术后24小时后方行囊内冲洗,以免引起颅内弥散性感染。③冲洗时,每次冲洗量约为10~20ml,缓慢注入,再轻轻抽出,不可过分加压。④冲洗后注药液并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维持药效。5.引流管逐渐向外退出,直至拔管。

(4) 硬膜下引流的护理:1.病人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以利体位引流。 ②引流袋低于创腔30cm。③术后不适用脱水剂,不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低压使硬膜下腔隙不易闭合。

十四、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P320 【相关因素】

1. 颅内压改变,使止血处再次出血。 2. 术中止血不够彻底。 3. 凝血功能障碍。 【护理目标】

1. 警惕颅内出血先兆,一旦出现颅内出血,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 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颅内压升高。 【护理措施】

1. 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避免颅内压升高。

1) 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脱水药物。 2) 翻身时动作轻稳,避免头部扭曲使呼吸不畅。 3) 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输氧。

4) 保暖,防止因感冒发热而增加脑耗氧量。 5) 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 6) 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 7) 正确护理各种引流管。

3. 一旦发现颅内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1) 准确应用脱水药物,观察脱水效果。 2) 配合做好CT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3) 配合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十五、潜在并发症——尿崩症 P321 【相关因素】

1. 蝶鞍区附近病变或损伤造成视上核到垂体后叶的纤维束损伤。 2. 手术创伤。 【护理目标】

1. 尿崩症减轻或控制。

【护理措施】

1. 对行碟鞍附近手术的病人监测尿量、尿糖、尿比重,每0.5~1小时1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每1~2小时1次。 3. 当尿量>200ml/h,尿比重<1.00

5、尿糖阳性时:

(1)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应用抗利尿药物及胰岛素,并观察用药效果。 (2)指导并鼓励病人喝盐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

(3)禁止摄入含糖食物、药物,以免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 (4)监测血糖每2~8小时一次。

(5)遵医嘱抽血查E4A(K+、NA+、CL-、CO2CP)并及时追查化验结果,以指导治疗。 4. 随时更换尿湿、渗湿的衣被。

十六、潜在并发症——癫痫 P322 【相关因素】

1. 外伤致大脑皮层激惹或损伤。 2. 颅内占位、脑血管疾病。 3. 脑缺氧。 【护理目标】

1. 清醒病人能述说发作先兆与诱因。 2. 癫痫发作减少或得到控制。 3. 病人无继发性损伤。 【护理措施】

1. 病人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使代谢率降低。 2. 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脑缺氧。 3. 遵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癫痫药物。 4. 消除或减少发病诱因。

① 病人睡眠充足,非治疗需要不打扰病人睡眠。 ② 关心体贴病人,避免病人情绪激动。 ③ 按时用药,勿骤停、骤减、骤换药物。 ④ 保暖,防止感冒。

⑤ 禁辛辣、刺激、兴奋性食物和药物。 5. 加强癫痫发作时的护理。 ① 专人守护。

② 大发作时上、下臼齿之间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③ 不强行按压病人肢体,防止关节脱臼或骨折发生。

④ 有假牙者迅速取出,及时解开衣服、衣扣、裤带,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堵塞及呼吸受限。

⑤ 高流量输氧,以改善脑缺氧。

⑥ 发作停止时,病人意识未完全恢复,不可喂水,以免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⑦ 详细记录发作时间、性质、持续时间,以协助治疗。

6. 短期内频繁大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清者遵医嘱控制发作和纠正内环境失衡。

十七、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P324 【相关因素】

1. 丘脑下部损伤、脑干损伤。

2. 鞍区、三脑室、四脑室、脑干附近手术。 【护理目标】

1. 病人消化道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2. 病人不发生窒息,无肛周糜烂。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呃逆、腹胀、呕吐、呕血、便血等。 2. 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 安慰清醒病人及家属,嘱勿紧张,配合护理。

2) 意识障碍及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窒息发生。

3) 遵医嘱立即经胃管抽吸胃内残余液后,以冰盐水3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1mg反复洗胃,然后注氢氧化铝凝胶30~50mL以止血,保护胃黏膜。 4) 遵医嘱静脉或肌内注射止血药。

5) 出血停止后,试喂少量牛奶,以后逐渐增加饮食量。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止血效果,及时记录出血时间、次数及量。 5. 多次反复出血者,遵医嘱输血。

6. 随时清理便血病人的床单,清洁肛周,抹洗会阴及臀部,必要时使用抗菌素油膏保护会阴、肛周,防止溃烂。

十八、潜在并发症——感染

P325 【相关因素】 1. 外伤致皮肤破损。

2.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 3. 脑脊液外漏。 4. 有创颅内压监护。

5. 留置引流管:脑室引流、留置导尿等。 【护理目标】 1. 病人不发生感染。 2. 病人感染征象被及时发现,得以控制。

【护理措施】

1. 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密切观察病人感染的征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3. 控制探视,减少外源性感染因素。

4. 鼓励并协助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5. 正确护理气管切开及其他管道的护理:

1) 气管内导管消毒,每4-6小时一次;伤口换药,每4-6小时一次; 2)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3) 引流袋不可抬高,防止逆行感染。 4) 每天(冬季隔日)更换引流袋。

5) 对留置导尿病人每天清洗、消毒尿道口2次;女病人月经期,保持会阴部清洁。 6.

7. 8.

十九、预感性悲哀P326 【相关因素】 1. 肢体瘫痪

2. 面神经损伤:面瘫、眼睑闭合不全。

3. 社会角色改变: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长胡须,幼年体型等。 4. 生活方式改变:卧床、轮椅、跛行、性欲减退等。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正视现实,接受生活方式、自身形象的改变。 2. 积极乐观地生活。 【护理措施】

1. 术前向病人讲述和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使病人了解术后可能出现形象改变和生活方式改变。 2. 对于后遗症病人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使后遗症减轻。 ① 对面瘫病人,随时清除其口角分泌物,行面部按摩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② 眼睑闭合不全者,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四环素眼膏图涂眼,每晚1次,戴眼如有皮肤破损,及时换药,防止受压。 做好脑脊液外漏的护理。 监测体温,每4~8小时一次。 罩,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③ 肢体瘫痪者,坚持肌肉训练。 3. 指导病人家属关心病人出院的生活:

(1) 对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者,协助其日常生活,不能责备病人. (2) 随时和病人交谈,沟通思想,允许病人适当发泄悲哀、哭泣,同情病人的感受。 (3) 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有自伤、伤人倾向时,避免让病人独处,不让其接触能伤人的物品 (4) 让病人参与健康有益的活动,如残疾人联谊会,使病人感受到人生的乐趣。 4. 为病人提供修饰的技巧: (1) 男性乳房发育病人衣着宽松。

(2) 女性长胡须病人避免化浓妆,必要时使用脱毛剂。

(3) 骨瓣缺损病人,宜留长发、带帽,并防止硬物碰伤。较大骨瓣缺损者,术后半年行骨瓣修复术。

5. 教会病人重新设计自我形象,适应病后生活方式。 (1) 轮椅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 拐杖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 卧床生活注意事项。

第五篇: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兰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730050)

摘要

目的

讨论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有关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此类危重患儿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的患儿37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对此类患儿气管切开套管与吸痰管选择、气管黏膜的保护、合理的吸痰时机和方法以及营养的平衡维持和合理的拔管方式,是防治小儿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结论

只有重视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患儿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才能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维持机体氧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健词

小儿重症颅脑疾患

气管切开术

护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因各种原因所致小儿重症颅脑疾患逐渐增多,为挽救患儿的生命,气管切开术成为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增加循环氧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儿神经、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的特点,使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较为棘手,为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减少伤残的发生,我们对神经外科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术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将护理间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来源于我院神经外科,回顾性分析自l997年1月~2004 年1月,诊断明确、哥拉斯意识障碍评分≦8分的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的患儿37 例,其中男性24 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龄8.57 岁,年龄最小2.1 岁,最大的11.6岁。该组病例中,原、继发性脑干伤9 例,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蛛网下腔出血11例,后颅凹肿瘤术后8例,脑血管疾病并出血4例,高颈段肿瘤或损伤3 例,其它2 例。其中,合并多部位损伤5例,4例于气管切开后36~72 小时死亡。

1.2临床表现

因伤病原因不同,可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但注意共同的表现为:(1)意识障碍:朦胧和昏迷状态。(2 )吞咽、咳嗽减弱或消失,不能正确回答间题,语言交流困难或失语。(3 )体温≧38.5℃ ,心率快,呼吸急促、喘鸣.三凹症明显,血氧饱和度低(SpO2)。(4)X光拍片提示肺部有阴影改变。(5)经口,鼻腔吸痰有误吸物;因此,有上述症状时,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以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 时机与方法

2.1 气管切开术的时机与方法

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在创伤性重症颅脑伤中,原发性脑干和非手术治疗的患儿, 多在72 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而急诊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与去骨瓣减压术,有误吸和SpO2指数低时在手术时行气管切开术,少部分患儿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拔除后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缺氧造成的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在后颅凹肿瘤、脑血管疾病和高颈段手术时,因脑水脑肿胀致吞咽,咳嗽反射的减弱甚至消失或后颅组神经的损伤[1]有误吸的危险,常进行预防性的气管切开.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气管切开术均应在手术室或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医生按常规行气管切开术.护士始终配合医生的操作,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气管切开术的成功。

22 小儿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拔除指征

该组病例置管时间为5~47 天,平均为13.4 天.具备下列条件:( l )气管切开术后5天以上,病情平稳,腰椎穿刺颅压轻度增高或正常。(2 )、呼吸平稳,体温在37.8 ℃ 以下,痰液稀薄且量少,肺部听诊湿罗音消失。( 3 )、咳嗽、吞咽反射恢复且呕吐和误吸危险已过。(4)呼吸道通畅、血氧饱和度持续48 ~72 小时在94 %以上.均应早日拔管,防止因拔管过晚引起的肺部感染。具备以上拔管条件的患儿,应在彻底吸痰后,一次性拔除气管套管[2],消毒后备用。气管切开处伤口,用凡士林油纱条敷盖,使其自然愈合。该组病例一次性拔管成功26 例,经堵管训练成功拔除气管套管5 例,带管出院2 例。 3 护理问题及对策

3.1 评估患儿的年龄、体型、营养状态,准备适当的气管套管和吸痰管。因小儿气管随年龄的大小发生改变,所以应选择不同直径便于清洗消毒操作、组织相容性好的气管套管,2 ~3 岁之间,选择4 ~5 号套管;3~6 岁之间;以5 ~6 号;7 岁以上,为6 ~7 号以上套管,适宜的气管套管能有效防止置管失败和气管粘膜的损伤。而吸痰管的选择应以柔韧度好、刺激性小为原则,使吸痰管与气管内套管间留有1/3 ~1/2 的间隙以利吸痰时的呼吸和吸痰管活动。由于4 ~5号的气管套管无配套的吸痰管,若用一次性吸痰管极易堵塞整个气管内套管,不利于小儿吸痰时的呼吸,所以,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弃去针头略行剪修即可作为4 ~5号气管套管的吸痰管,达到彻底吸痰的目的。

3.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解决清理呼吸道无效,使SpO2保在94 %以上。因小儿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气管切开术后,但评估缺氧症状的改善,监测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呼吸模式,气管内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同时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肢体活动和抽搐的改变以及皮肤和颜色,有无紫钳和颅内压变化的情况。因小儿脑发育尚未完善,脑组织对缺氧或创伤比较敏感,加之呼吸中枢能力查,小儿气管支气管腔的相对狭窄,毅吸痰有误吸物;膜富于血管,肺部弹力组织发育差,呼吸肌的不发达和私膜纤毛运动差田以及气管切开时的损伤、出血,极易导致呼吸道内分泌2物积聚、血痴形成导致排出困难,因此在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曰气管切开术的时机与方法管切开后应注意:

3 . 2 . 1 合理吸痰,预防呼吸道钻膜的损伤,选择低负压吸痰,小原发性脑干伤和非手术治疗的患儿儿吸痰法不同于成人吸痰法,在吸痰时,勿打开吸引器,吸痰管术;插人气管内适合的位置后,打开吸引器,以免因持续吸引放开后即0 :,瞬间负压过大而造成黏膜损伤。(成人吸痰法为插人吸痰管前.打开吸引器开关,用手指折叠吸痰管后,放开折叠处即可吸痰),吸痰时动作轻柔、缓慢,使痰管旋转上升,避免因反复抽吸造成肿,气管黏膜损伤和出血.

3 . 2 . 2 合理给氧,充分温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途径的改变和呼吸道屏障作用的破坏,空气未经鼻咽喉的过滤,温湿化作用而进人支气管肺内,造成分泌物痰液的干锢,为减少给氧对呼吸道的千燥作用,采用湿化氧罩给的成功。氧法,即用加湿氧气[4] ,气管套管处,用气管切开氧罩给氧,氧流量为2~4L / min 。小儿是否需要吸痰,应根据患儿的呼吸、痰量的多少.肺部听诊痰鸣音以及SpO2指数相结合,按需吸氧,即应在一次吸引中,将分泌物痰液抽吸干净,根据SpO2 ,决定是否吸痰和吸痰所持续的时间,若吸痰时SpO2指数持续在85%以上。不应限定在15 秒之内,当SpO2认指数下降至85 %时,即应立早即停止吸痰。吸痰后,有些患儿监测SpO2指数有升高不明显日拔管,现象,这是因负压吸引造成部分肺泡的萎陷,使肺气体交换面的患儿,积减少,机体氧摄取减少.血循环氧量不足引起的SpO2的指数升高不明显。所以护理该类患儿出现此种现象时,应加大给氧量,监测SpO2指数无明显下降时,减少吸痰次数,尽快恢复肺泡形态及功能,增加气休弥散,提高血氧含量。 3 . 2 . 3 防止呼吸道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是小儿重症疾患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主要问题,是患儿康复的关键。做好患儿呼吸道的护理,能有效的降低伤残率,提高治愈率,所以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后的感染是护理的关键。吸痰时,要保持吸痰管的无菌,用无菌钳或镊夹吸痰管吸痰,每4~6 小时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气管切开处的敷料每日更换,有痰液污染的要及时更换,气管切开氧罩每日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和雾化吸人管道的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定期进行地面空气消毒,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时翻身叩背,体位引流,但要在病情允许颅内压正常,无脑症发生危险状态时进行。并且注意科学合理输液的方式以保持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以免因输液方式不当引起的循环负荷过重,发生肺水肿.加重脑水肿、脑肿胀。对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趋于平稳,而肺部感染仍无明显好转的患儿应加强叩背或行肺部物理治疗,吸痰时,应根据炎症的部位进行叩背或边叩背边吸痰,以利于气管支气管纤毛运动,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必要时可根据痰培养的药敏实验结果行气管内滴药,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早日拔除气管套管。

3 . 3 小儿气管套管的拔除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一次性拔管后,面罩给氧,观察小儿的呼吸,SpO2指数至平稳。若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哮鸣,经吸痰给氧处理,SpO2指数仍在90 %以下时,应立即重新置人气管套管,至呼吸平稳、循环改善。再次拔管时,拔管前,先进行堵管训练,用硬木塞堵住管口的l / 2 , 24 小时无不良反应后,堵住套管口的3 / 4 ,在24 小时无不适,将套管口全部堵住,24 小时内呼吸、说话(能说话者)、咳嗽正常者,即可拔管。

3 . 4 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的营养支持能有效的增加机休抵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当小儿颅脑病变时,由于颅内压增高和内分泌紊乱、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的应用使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同时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发

生一系列变化,致机体营养代谢失调;营养不良时,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使疾病恢复期延长,感染率升高.因此,应在气管切开后,SpO2指数在90 %以上时,置人胃管,抽出胃内残留食物和积血,有肠鸣音时,开始进行胃肠内营养,若有腹胀无腹部外伤可行按摩,必要时给予肠胃排气或胃管接负压引流,减轻腹胀.并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腹胀减轻后,少量多次给予患儿鼻饲喂养,增加蛋白质的补充量,减少负氮平衡。注意鼻饲前应进行翻身叩背、吸痰,患儿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45 。斜坡位.防止食物返流,误人气管。3 . 5 防止意识清晰度降低而发生意外,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术后,因意识障碍,小儿烦躁不安、哭闹、不听劝告,语言交流障碍,加之气管切开处的不适感,小儿极易抓伤、碰伤身体某部位,或无意识堵管和拔除气管套管,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小儿活动适当的约束,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尤其是在患儿恢复期更应注意气管套管堵塞和拔除的间题。本组病例中,有位4 岁的患儿,在疾病恢复期,因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不慎将敷盖在套管口纱布塞人气管套管内,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窒息,虽及时抢救成功,但造成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4 小结小儿重症颅脑疾患行气管切开的护理问题较多,但要根据小儿本身的特点,以安全护理为主,严密观察,正确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操作器具、方法、方式和时机,使患儿早日度过危险期,以提高该类患儿的护理水平.参考文献

〔 1 〕 黄燕萍,彭淑霞,李金棠等后颅凹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 , 21 ( 3 ) : 66

[ 2 」荔志云,雷鹏神经外科重危患者气管切开的意义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2 , 23 ( 6 ) 448 臼」丁育基颅脑重症与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 19

〔 4 〕 黄燕萍.雷鹏,张玉等.气管内滴药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 , 18 ( 4 ) : 16

上一篇: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下一篇:组织生活谈话谈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