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批评艺术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教学中的批评艺术

浅谈教育活动中的批评艺术

摘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关键词:教育活动 批评指正 乐于接受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评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个原则:

1、公开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相关的文章。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假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别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教育教学中的批评艺术之浅谈作者:蒋卫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0 更新时间:2007-10-11 14:57:52

有一件事始终记得那么清晰,是我作为一旁观者所真实的经历。事情的起因是该学生抄袭了语文作业,语文老师在询问的过程中,由他本人亲口告诉语文老师是他太懒了,怕做,所以抄袭。语文老师非常生气,让他上课罚站反省。然而该学生就当即表态他不再愿意上语文课了。语文老师就让他立马去跟班主任说明一切,而他却偷偷的翻围墙离开了学校。发现他走了以后,班主任、家长,很是着急,在夜里将近9点时学生回到了家里。当第二天他再次返校的时候,是在父母的陪同下,他的态度异常的诚恳。经过学校的一番教育,他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师道了歉。都在大家以为一番风波平息之时,却再也没有人去顾及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班主任再次与那个男生谈话的时候问他:“请你真心的告诉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将如何来处理这件事?”那学生冷冷地回答:“我的父母已经替我选择了,我只能接受。”

听了这一番话我一愣,这就是教育的结果?这就是老师批评学生的收获?这一切真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看到的?我陷入了困惑„„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老师一定要慎重的开展批评,学会在批评学生中审视,反思自己,让批评发挥它该有的效果。

批评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很直接也是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之一。批评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不足,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最终达到不断进步。但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批评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无形中刺痛,伤害学生,有损其身心健康和品行的正确发展,从而背离了我们良好的愿望和最终教育目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和负担,产生对学生的失望情绪,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加重了师生之间的不信任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收获和克服不足,在审视,反思的过程中追求批评的艺术。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于批评学生的几点反思,以求共飨。

一 明确批评的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弥补不足,改正错误,促进其发展。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高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思维特点,学习的能力和风格都各不相同。与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使批评活动做为一种良性的有效刺激,被学生所感受、接受,并自觉得转化为自我行为的要求?《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明确批评的对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展开不同方式的批评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心灵中感受。实现批评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确保效果恰到好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食盐效应”这样说到,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的太多却让人皱眉。好东西应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实践中,经常有老师批评学生之后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但学生似乎麻木了,并不领情。原因就在与此。

二、在批评中融入人性关爱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教育中的批评当然也要融入人性化的关爱。让学生在错误的批评中感受另样的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是抓住自己的错误而是借错误促进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 学会自我调节,理智战胜情绪

当学生处于被动地被批评的状态,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这也许会有伤老师的“面子”或者是激怒老师。此时的老师往往是处于理智相对薄弱的时候,也就会忽略去观察学生,体谅学生,而让自己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使自己丧失了宽容的心和理解的胸怀。记得有位学者说过:“要允许犯错误,更要允许改正错误。”一点也不错,所以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镇定自若,时刻用清醒的头脑,细微的心思去分析学生传达的每一个信息,控制好整个场面的发展,正确引导,要以真诚的心去理解和宽容他们。“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为情所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变态度。

四、 反思,真诚地释怀

批评的结果往往表面上以老师的“成功”而结尾的。但为什么在整个的批评教育过程后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状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审视,反思自己。就象我说到的那个学生,这就是批评教育失败的真实写照。老师被学生的表面妥协所蒙蔽,就草率地终止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其实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让以后再去触摸学生的内心深处增加了难度。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反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扫除障碍,让他们做到真心的接受。还有,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不愉快的情节,例如学生“顶嘴”,“转头就走”等等。事后老师往往会对此心存芥蒂,就像我自己也有此经历,记得那次上课的时候,我批评了一个正在微笑的男生,理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同桌谈笑风生。事后他居然去找了校长,说我冤枉了他,我当时有点生气,认定了他就是去校长那告我的状,但在课上我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他的担忧,怕我对他有成见。当时我非常震撼,也可以说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让我清醒的感觉到了一个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有想法,让我也不禁要问自己,难道批评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怕自己吗?让他们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上课?认识到这点,我并没有马上找他去谈话,因为我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我的不信任。而是在以后的课上,我经常的叫他回答问题,在他的作业本上也时不时的留上一句鼓励的话,我发现他慢慢的变了,上课能自然的和我目光交流了,我的内心也微笑了,是因为我是真的释怀了。只有做到心的相通,才能品到批评另一番滋味。

讲究批评的艺术,重视从批评中审视,反思自己;批评中渗透爱与宽容,让批评最终成为一种激励,让我们的教育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

教育教学中的批评艺术之浅谈作者:蒋卫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0 更新时间:2007-10-11 14:57:52

有一件事始终记得那么清晰,是我作为一旁观者所真实的经历。事情的起因是该学生抄袭了语文作业,语文老师在询问的过程中,由他本人亲口告诉语文老师是他太懒了,怕做,所以抄袭。语文老师非常生气,让他上课罚站反省。然而该学生就当即表态他不再愿意上语文课了。语文老师就让他立马去跟班主任说明一切,而他却偷偷的翻围墙离开了学校。发现他走了以后,班主任、家长,很是着急,在夜里将近9点时学生回到了家里。当第二天他再次返校的时候,是在父母的陪同下,他的态度异常的诚恳。经过学校的一番教育,他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师道了歉。都在大家以为一番风波平息之时,却再也没有人去顾及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班主任再次与那个男生谈话的时候问他:“请你真心的告诉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将如何来处理这件事?”那学生冷冷地回答:“我的父母已经替我选择了,我只能接受。”

听了这一番话我一愣,这就是教育的结果?这就是老师批评学生的收获?这一切真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看到的?我陷入了困惑„„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老师一定要慎重的开展批评,学会在批评学生中审视,反思自己,让批评发挥它该有的效果。

批评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很直接也是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之一。批评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不足,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最终达到不断进步。但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批评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无形中刺痛,伤害学生,有损其身心健康和品行的正确发展,从而背离了我们良好的愿望和最终教育目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和负担,产生对学生的失望情绪,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加重了师生之间的不信任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收获和克服不足,在审视,反思的过程中追求批评的艺术。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于批评学生的几点反思,以求共飨。

一 明确批评的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弥补不足,改正错误,促进其发展。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高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思维特点,学习的能力和风格都各不相同。与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使批评活动做为一种良性的有效刺激,被学生所感受、接受,并自觉得转化为自我行为的要求?《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明确批评的对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展开不同方式的批评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心灵中感受。实现批评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确保效果恰到好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食盐效应”这样说到,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的太多却让人皱眉。好东西应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实践中,经常有老师批评学生之后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但学生似乎麻木了,并不领情。原因就在与此。

二、在批评中融入人性关爱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教育中的批评当然也要融入人性化的关爱。让学生在错误的批评中感受另样的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是抓住自己的错误而是借错误促进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 学会自我调节,理智战胜情绪

当学生处于被动地被批评的状态,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这也许会有伤老师的“面子”或者是激怒老师。此时的老师往往是处于理智相对薄弱的时候,也就会忽略去观察学生,体谅学生,而让自己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使自己丧失了宽容的心和理解的胸怀。记得有位学者说过:“要允许犯错误,更要允许改正错误。”一点也不错,所以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镇定自若,时刻用清醒的头脑,细微的心思去分析学生传达的每一个信息,控制好整个场面的发展,正确引导,要以真诚的心去理解和宽容他们。“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为情所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变态度。

四、 反思,真诚地释怀

批评的结果往往表面上以老师的“成功”而结尾的。但为什么在整个的批评教育过程后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状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审视,反思自己。就象我说到的那个学生,这就是批评教育失败的真实写照。老师被学生的表面妥协所蒙蔽,就草率地终止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其实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让以后再去触摸学生的内心深处增加了难度。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反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扫除障碍,让他们做到真心的接受。还有,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不愉快的情节,例如学生“顶嘴”,“转头就走”等等。事后老师往往会对此心存芥蒂,就像我自己也有此经历,记得那次上课的时候,我批评了一个正在微笑的男生,理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同桌谈笑风生。事后他居然去找了校长,说我冤枉了他,我当时有点生气,认定了他就是去校长那告我的状,但在课上我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他的担忧,怕我对他有成见。当时我非常震撼,也可以说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让我清醒的感觉到了一个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有想法,让我也不禁要问自己,难道批评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怕自己吗?让他们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上课?认识到这点,我并没有马上找他去谈话,因为我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我的不信任。而是在以后的课上,我经常的叫他回答问题,在他的作业本上也时不时的留上一句鼓励的话,我发现他慢慢的变了,上课能自然的和我目光交流了,我的内心也微笑了,是因为我是真的释怀了。只有做到心的相通,才能品到批评另一番滋味。

讲究批评的艺术,重视从批评中审视,反思自己;批评中渗透爱与宽容,让批评最终成为一种激励,让我们的教育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

第二篇: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

安丘市石堆镇石堆中学李海霞 李金芝

社会发展到今天,加速了当代学生思想的进化和超脱,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随着学生对现实的片面认识而进入了学校。所以,对一些老师来说,认为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管了,不象过去那样听话了。其实,学生还是以前的学生,学生思想意识的改变,并不等于这个学生就变坏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无论是学生在校时听话也罢,不听话也罢,都是因为老师自身对学生所产生的看法罢了,并不能代表所有老师的思想。为什么有些被认为是难管的学生,有的老师可以教育好,而有的老师就教育不好呢?其原因就在于老师与老师之间教育与批评的程度不同。有些老师懂得批评的艺术,而另一些老师只能凭经验来进行批评教育,而很少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批评是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方法的批评,它们产生的效果也就不相同。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有的教师的批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才能使批评达到目的,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批评要民主性

教师批评学生,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能专横武断,要让学生讲清犯错误的缘由。教师再讲清错误的危害,使学生认识错误,给学生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那样有时会使学生蒙受委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又迟到了,我忍住了自己的逆耳之言,继续讲课,下课后通过查问,才知道事出有因。这个学生的妈妈患病住院了。我关心地询问了病情并引导科学安排时间,尽量做到不迟到。若不调查,靠训斥出气,未免也太伤学生的心灵了。

二、教师批评学生要有保护性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心,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在同学面前丢脸,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批评毫无效果,甚至产生顶撞教师的尴尬场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众批评学生会深深伤害学生的自尊,试想一下,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批评学生、训斥学生,何尝不是把学生推向尴尬的境地?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批评的话儿悄悄说”,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友好协商的姿态,给学生一个自己社会发展到今天,加速了当代学生思想的进化和超脱,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随着学生对现实的片面认识而进入了学校。所以,对一些老师来说,认为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管了,不象过去那样听话了。其实,学生还是以前的学生,学生思想意识的改变,并不等于这个学生就变坏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无论是学生在校时听话也罢,不听话也罢,都是因为老师自身对学生所产生的看法罢了,并不能代表所有老师的思想。为什么

有些被认为是难管的学生,有的老师可以教育好,而有的老师就教育不好呢?其原因就在于老师与老师之间教育与批评的程度不同。有些老师懂得批评的艺术,而另一些老师只能凭经验来进行批评教育,而很少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批评是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方法的批评,它们产生的效果也就不相同。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有的教师的批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才能使批评达到目的,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批评要民主性

教师批评学生,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能专横武断,要让学生讲清犯错误的缘由。教师再讲清错误的危害,使学生认识错误,给学生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那样有时会使学生蒙受委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又迟到了,我忍住了自己的逆耳之言,继续讲课,下课后通过查问,才知道事出有因。这个学生的妈妈患病住院了。我关心地询问了病情并引导科学安排时间,尽量做到不迟到。若不调查,靠训斥出气,未免也太伤学生的心灵了。

二、教师批评学生要有保护性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心,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在同学面前丢脸,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批评毫无效果,甚至产生顶撞教师的尴尬场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众批评学生会深深伤害学生的自尊,试想一下,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批评学生、训斥学生,何尝不是把学生推向尴尬的境地?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批评的话儿悄悄说”,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友好协商的姿态,给学生一个自己

第三篇:浅谈课堂批评的艺术

岳振华(湖南省怀化市武陵中学 418000)

摘要:情感态度对课堂教育的结果有重要影响。现代课堂教学既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也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问题。批评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常常出现在课堂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维持课堂秩序,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要创造出活而不乱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们运用智慧巧用批评。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情感态度;批评;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出现学生认知错误,教师对这些学生批评教育,理所当然、责不容辞。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忠言,似乎总是以漠然的心态来对待、或置若罔闻,更有甚者,故意和老师顶牛对抗,既影响了师生的情感和关系,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或因批评时教师缺乏理智,流露出厌恶情绪,引发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因批评不切实际,刺激了学生的抗拒心理,或因批评太直接,方式方法不好,致使学生自尊受挫,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批评学生既要讲究及时准确,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教师批评学生,动机自然是善。但只有方式得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应该讲究艺术,批评艺术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批评手段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批评的形式要灵活

1.鼓舞勉励。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容易的。”因此,尤其对于自尊心受到严重挫折的、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有时用鼓励代替一种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公正。如:某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吃苦耐劳,因而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一举打破校跳远记录,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但他对老师布置的社会作业却不能按时完成,致使他的社会成绩一度下滑。针对该生的这种情况,我在讲评作业时对他讲道:“要是你学习社会的积极性,也能像你练跳远一样刻苦投入那就好了,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种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效果要理想得多。这种批评方法的实质是:在批评中包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自尊,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而不灰心丧气。

2.暗示提醒。大多数学生犯错误是无意识的。所以应尽可能避免当众正面批评,尤其是点名批评,尽量采取用婉转的口气和暗示的方法来提醒,这样既不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时常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小声说话或做小动作,此时,老师务必给予必要的提醒或暗示,不妨说:“有位同学听课不认真,在开小差”或者说:“有位男(女)同学,请你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一般来说,这种积极的提醒与暗示,均能较好地及时消除违纪事件,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3.保持沉默。在课堂上,一定场合下,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并且这种批评有效而微妙。比如,我在上课时,有时候我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有些学生却在座位上讲个不停,甚至包括一些好学生也在开小差,我这时候,如果再继续讲课,已经是没什么意义了,那我就会故意突然停止讲课,保持沉默,这种方式,给全班同学,特别是那些好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走神及其错误的态度,从而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实施这种批评时,要严肃,态度要冷静,眼神要专注的盯向那些讲话特别严重的学生,使学生在沉默严肃的气氛中产生“压力”,自我反省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根源。

二、批评时要把握分寸

批评学生首先要弄清错误的性质和程度,掌握分寸,对缺点和错误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夸大,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抑。特别是老师不可把学生绝对否定,批评学生时不要把话说“绝”,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缩小,会使学产生“无所谓”的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比如,我曾经在一次收学生的家庭作业时,发现某位学生没有交,我就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的说到:“某某同学!你是怎么回事啊?布置的课后作业为什么没有完成啊?成绩还能提高吗?这样下去能考上大学吗?”该生听后马上垂头丧气,一脸儿不高兴,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后面一段时间,还故意不听课,故意乱写作业。显然,过头的批评是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甚至出现反作用的,故此,在以后对学生的教育中,对类似的情形,我注意了批评的分寸:“课后作业是巩固当天课堂学习的知识的最好方式,如果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忽视知识的应用,是很难提高学习效率的!”,被批评教育的同学,往往点头,表现出悔过、自责、理解和接受的诚恳态度,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重视了课堂听课,而且还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两种不同的批评分寸,产生了迥异的客观效果。他使我蓦然想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至理名言,他认为在教育学生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们的自尊心”。

三、批评中的语言要文明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特别要注意语言的文明,因为老师作为学生的表率,自己在学生面前说出不文明的话,既影响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使老师在学生眼里变得不可亲近,甚至歹毒,让人憎恨,更会由于这种情绪的强烈对立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在批评学生时有些不文明的语言是不能说的,比如,“你为什么这么没用。”“你简直无可救药。”“你再这样调皮,我就要请家长。”“你怎么这么笨。”等等。而文明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放松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减弱乃至消除“逆反心理”,化尖锐的对立为真诚的信任,按老师所讲的道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

四、把握个性,因人制宜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家庭影响、生活经历、性格、情趣各不相同,他们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问题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老师在批评犯错误学生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批评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人制宜,且不可无视学生种种差异,武断地一刀切。相传,有两个同是发烧、头疼的病人来找名医华佗看病,华佗给甲开的药方是发散剂,给乙开的药方是通导剂。原来甲的病是由外部感冒引起的,乙的病是由内部积食引起的,所以用药不同。

对症下药是华佗成功的秘诀,同理,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也要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对症下药。对自尊心强、易冲动、逆反心理明显的学生要采取平等友好的“商讨式”方法,言辞恳切,析理透彻,切中要害;对能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能力强的学生,要旁敲侧击,用启发性语言,促其醒悟;对性格内向、敏感自卑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情真意切、逐步推进;对特别顽劣的学生,要事先详尽占有该生材料,关键时刻,单刀直入,直击要害。

总之,教师上课时,总会或多或少遇上学生违纪现象,而在批评学生之前,我们一定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思考批评的意义何在。老师指出学生错误的目的是促其积极改正,不是让学生难堪。尤其是在课堂上,在那么多学生面前,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第一应考虑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诚恳、有善意,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心服口服。第二还得考虑课堂效果,不能因为批评教育少数人而对多数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我们要选择运用智慧的手段进行批评,使批评成为一门艺术,努力让批评更好地服务于课堂,从而既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能创造高效率的课堂。

[参 考 文 献 ]

1.李江南 .论开放教育下的教师角色[J].内蒙古电大学刊

2.许振立 .适应开放教育需要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J].中国远程教育

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曾令辉.网络社会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第四篇:班主任批评艺术浅谈

在班级常规化管理中,建立严格、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正确的班级舆论,严明的班干部队伍,良好的学习环境等都至关重要。但要形成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评。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确的批评教育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警示自己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批评要讲究艺术,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的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是去自尊,自暴自弃。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恰当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掌握巧妙的批评艺术,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批评艺术的做法和体会。

一、 讲究谈心技巧,全面掌握真实情况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然而,掌握事实的方法莫过于谈心法,通过谈心,可以掌握实施的真相,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是的互相了解,互相体贴,互相信任、支持和配合,并建立友谊,成为朋友。

一要平等待人,不“居高临下”。教师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的架子,也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只有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正真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

二要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与学生谈心要讲真话、实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实实在在的每件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的沟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改正。

三要有耐心,不“计较抱怨”。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与学生谈心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能三言二语完事。即使谈心不顺利,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碰了钉子,也不要灰心,或听之任之、撒手不问,更不能抱怨和计较学生。任何事物都有个转变过程,学生的认识也是如此。

四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 学生做错了事,明知老师要批评,或许准备了一大堆谎言过关,此时老师要镇定从容,不要急于调查,等学生情绪稳定后,再来了解、谈话,会掌握到更多的事实,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五要选准角度,不“心存杂念”。与学生谈话还存在着角度问题。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曾经有两名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我批评谈话是一个从影响班级的角度谈,一个从影响个人的学习和形象的角度谈,结果大相径庭,第二角度明显好于第一个角度。前者认为你批评我不是为了我好,而是为了班级,或者不就是为了你自己吗?后者谈话的基点,是为了学生本人。学生一听,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

二、 把握批评原则,切实增强教育效果

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批评的核心。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为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

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底里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话语他们会听进脑子,并努力的去做好。这样。我们的批评效果就达到了。

对事不对人是批评的关键。在现实中,我们许多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就会把这个学生以前所做过的错事也一起提出来,并经常武断的说这个学生怎样不好,怎么怎么差。其实这样会适得其反。这次犯错误是因为这件事,与以前的事无关,与学生这个人的品德也无关系,可我们硬是要把他连在一起说。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你这个班主任跟他过不去,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在报复他以前所犯的错误,那么,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出现了。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多留一个心眼,只对其事而不对其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情感投入是批评学生的秘诀。故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城、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到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上课经常说话,下课欺辱别人,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经常与老师“讲理”,对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的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她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和同学逐渐接近。这样,她之间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适当使用沉默是批评的诀窍。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不能当众训斥。如果老师狂轰乱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揭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正真的教育?我觉得,老师是当时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记得我班班长,组织能力强,为人诚实,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使大家心目中的好班长。有一次考试时,我无意中发现他把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放在铅笔合里。当时,对他这种出乎意料的举动,我可以说是怒发冲冠,难道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抄来的吗?我正想对他狠狠的训斥一顿,可当我眼里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时,发现她脸红了,并悄悄地低下了头。这是,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将纸条收回。考试结束后,他主动找到我,对其错误做了深刻的检讨,并向我敞开了心扉,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他的父母对他许诺,若期中考试的全班第一,就奖给一辆自行车。他怕考不好,采取了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以其得高分。就此,我和他共同分析,端正看法,他表示诚恳接受。适当使用沉默,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和反映出来,所以批评过后更要多加关注。

一要关注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要安排其他同学挂住其情绪变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可能会做出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过激行为。

二要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批评的目的是促成改正错误,不能认为批评过后就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疏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三要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评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对确属自己认定事实有误或批评过火,要坦诚的表示歉意。但是,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学生解释,也不要一边解释一边否定先前的批评,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会有损教师自己的威信和尊严,危及今后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做学生的带头人,做学生的领路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最终领悟老师的用意,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才能发挥批评与表扬异曲同工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城郊中心校 朱金辉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教学中的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它虽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评价对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学生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的不足,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实现超越。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和同伴们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使得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怎样的评价才适应新课程所提出的评价要求呢?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评价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不要让‘好’字变成口头禅。”

教师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而言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及同伴的赞赏与激励,

1 那么,怎样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敷衍式的评价呢?

(一)及时。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是带着一种积极、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这种需要正是精神上特别强烈要求的。教师及时性的评价更易让学生觉得他得到了重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及时的评价对其他学生的思考角度也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使知识层面更深更广。

(二)客观。笔者也听过不少新课程改革的教研课,诚然,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孩子,“严师出高徒”使孩子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所以,新课程改革提倡多鼓励孩子,以帮助孩子享受成功的愉悦,于是,时下流行回答问题后频频使用“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真聪明!”“掌声鼓励!”即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大加赞赏,对回答中的模糊之处,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这表面看来,是在表扬肯定学生,实则是在误导学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老师这样惊喜,在平时老师的眼中,我是不是特差劲啊?”“他的对,她的也不错,我该听谁的?”所以,教师要挖掘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引导功能,就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启迪思维,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思考。笔者尝试着举些例子,如:“你已经把这段话的大概意思说出来了,能不能抓住重点词句,概括得更简练些?”意

2 在他还可以有更精确的说法;又如,“你能说出自己的答案,果断、肯动脑筋,但离正确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意在他回答错了,但又从另一方面鼓励了他„„

(三)适当参与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具发展空间,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说一句话,词语只表达了百分之七的内容,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这些肢体语言。所以肢体语言显得非常重要。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你那伸出双手“请”的手势,你那倾听的专注神情,你那善于变化的眼神等等,对于学生而言,这无异于比说更多的赞美都显得生动、真实。

总而言之,激励性的评价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赏,绝不能流于形势,流于言表,更不能频频的让“好”字呼之即出,变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只有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是真正的欣赏、鼓舞他时,你的评价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与引导作用。

二、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而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个尺度。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他们抱以微笑与赞许往往成为他们心灵的甘露。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生,遇到他们举手要求发言、主动参与,我总会给他们机会,即使表现得不尽人意,我也会适当地加以激励性评价,让他们带

3 着成就感坐下。记得教读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时,一个平时很皮也不好好听讲的男生要求举手范读,我叫了他同时期望今天有意想不到的表现,结果他在一脸自信的表情中把课文读得磕磕巴巴,学生有偷笑的,有漠然的,见此,我一本正经地鼓励道:“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你就能把《陋室铭》不读错音,真不简单!老师希望你回到家能多读几遍,这样肯定会读得更流利,是不是?”他显然很吃惊,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之后的几天里他上课更专心了,而且其他方面也表现积极了。所以我想说,面对学困生,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不要急躁,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有耐心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有消除了他们内心的自卑与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他们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当然,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彰显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简而言之,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与活力。

三、 评价时要注重纵向评价——“别让孩子泄气,要坚持不懈!”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

4 成功的努力,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思维上客观地存在着惰性,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意志,使之坚持不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习中的挫折感,更重要的是,在衡量学生的进步时,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他们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与能力。教师评价的尺度,也要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感到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四、 课堂中的评价与课后的评价相辅相成——“看吧,生活中的孩子更可爱!”

常常听到老师们有这样一些感慨:“唉,这孩子如果除开学习,样样都行!”“这孩子长得乖巧,又懂礼貌,‘老师’前‘老师’后地叫,可就是成绩差劲啊!”其实不必如此悲观,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都是不一样的,作为老师应该有这样一个观点,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正在雕琢中的玉胚,要对他们的特长、个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赞赏,一个微笑,都会让孩子觉得他是受人看重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会激励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奋进。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在批阅学生的生字练习本时,发现有一个学生满纸都是歪歪斜斜缺胳膊少腿的字,忽然,她又发现在左上方第二行第一个字写得较好,这位老师高兴地把这位学

5 生叫到跟前,用赞许的口气说:“你看这个字写得多好!能赶上大书法家柳宗元的笔风了!”而后,又指着标注的错字说:“可人家柳宗元不会写错字哟!”这个学生涨红了脸,眼睛亮亮的,拿过本子,急切地说:“老师我拿回去重新写。”后来写出的字自然好看多了。之后,只要是到黑板上默写的机会,他每次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可见课堂之外的评价对于学生自信的提高也是立竿见影的。

有这样一个调查,如果问孩子最听谁的话,那么家长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老师”。诚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但应该强调的是,这样的老师应该是爱他们的老师,同时也被他们认可的老师。如果课堂上老师注视的目光多一点温柔、言语交谈中多一点亲切,平日生活中多一点体贴,这样就更容易激起他们爱老师的情感,学生就会因为爱老师而乐意听老师的教导,当然也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

总之,课堂评价是新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的我们更应该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多给孩子们一些人文关怀,让评价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以变得真切,并最终促进孩子们心灵的放飞。

上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