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手术治疗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急性胰腺炎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方法:对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治愈38例,缓解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对症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力求简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胰腺炎手术治疗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胰腺炎手术治疗论文 篇1:

7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选择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7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情况的选择对其病情的结果进行探讨。方法73例患者中选择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59例,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按照国内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非手术组患者级别为Ⅰ级10例,以下依次为Ⅱ级4例,临床手术结果表明并无死亡情况。在患者进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对照的结果中,手术组的Ⅰ级患者有31例,术后死亡患者为3例,Ⅱ级情况的患者为28例,术后死亡患者为19例。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患者手术后的结果显示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好坏状况与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情况的受累与否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表现为其作用在早期得到明显的减轻状况,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中毒症状也得到减轻,此种情况可以为处置患者胆道合并症和后期处置并发症提供借鉴。结论通过治疗情况分析研究,患者临床上表现出Ⅰ级患者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此方法可以使相当部分的患者能够避免手术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同时对中毒症状较重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或者合胆道并以疾病患者应当进行早期手术处理。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胰腺炎;非手术;手术;治疗;ASP

重症胰腺炎(ASP)又称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近年来临床检查发现腹部外科病症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症病,临床上表现为其病情来势凶险,并伴随着多种发症发生,因此在死亡率处于腹部疾病的首位,目前治疗许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治疗经验的积累,非手术治疗又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基于此,我院收集了近些年来ASP患者共73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的73例ASP患者中59例进行手术治疗,14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全组73例所选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1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2岁。

1.2标准评估73例所选患者中均符合ASP临床诊断标准。59例患者临床手术证实其病灶表现为胰腺出血性坏死症,术后结果死亡情况为22例,死亡率占总病例的30.1%。

2方法

2.1非手术组对照分析在非手术组的14例中,Ⅰ级10例患者全身病情表现出良好征兆,患者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生命特征相对发生改变症状;患者当中Ⅱ级情况为4例,临床表现出年龄较大(63-68岁),患者伴随有比较明显的生命特征改变症状,临床上经过B超进一步的诊断后进行合并胆囊炎情况的有2例发生,胆总管结石发生病情况为1例。其中患者中临床上有2例不愿意施行手术治疗(后1例根据具体情况在床旁作进一步的腹腔引流灌洗术治疗),另外1例表现在患者胆总管取石后发病,并且在临床上保留有腹腔引流技术。非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具体地包括禁食以及胃肠减压等情况,此种做法是尽量使患者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再配合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营养方面的支持,并及时施以抗感染药物以及腹腔引流灌洗术后可以痊愈。

2.2手术组对照分析在手术的59例患者当中,Ⅰ级患者总共为31例,Ⅱ级患者总共为2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療,手术前后医生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积极的支持治疗。手术的方式为胰腺模切开进行,坏死组织进行及时的清除处理,胆总管在切开后进行减压引流。临床诊断治疗后期患者如有并发胰腺脓肿症状或胰腺周发生感染而致使引流无畅患者,可以及时再对其进行手术清创治疗。

2.3治疗结果手术经过诊治结果显示,59例手术患者中证实有胆道疾患者发生情况为28例,这其中包括胆囊炎患者7例,胆囊结石患者9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为9例,患有胆道蛔虫表现为3例。

2.4统计学分析整个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对7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t检验和x2查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非手术组情况在临床患者中非手术情况为10例,其中Ⅰ级患者恢复情况顺利,没有并发症发生,住院观察19天。Ⅱ级患者共有4例,术后康复情况不十分良好,住院时间有两个月。

3.2手术组情况分析在手术组的31例患者当中,有28例术后恢复比较顺利,住院40天进行治疗。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症状,其中表现为胰腺脓肿和肠瘘共同症状2例,此2例患者后虽经治疗但效果不佳而死于全身衰竭;其余患者当中胰腺脓肿+腹内大出血+肠瘘表现出共有1例,临床施行再次开腹止血后,于术后3个月逐渐康复。

4结论

目前,ASP在对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上仍有手术还是非手术,早期还是延期手术的争议。尽管如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时,究竟是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的抉择仍然是临床治疗时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之一。临床上对此类患者手术治疗的结果表明,Ⅰ级患者和Ⅱ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有十分明显的差别,这主要与患者胰腺外重要器官功能受累是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在患者进行的早期手术中并未显示其有明显的优越性。

4.1ASP患者临床表现为早期手术与非手术的抉择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手术组的结果显示为Ⅰ级患者在胰腺病理类型方面,大多数表现为散在局灶型症状,这种情况占总数的90.3%(28/31),反映出胰腺的病变情况并不十分严重,这给治疗Ⅰ级患者进行免除早期手术清创情况提供了现实的直接依据。因此我们目前认为对于患者当中一般情况表现尚良好,临床上没有重要器官和功能衰竭的出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宜采取住院后进行保守治疗,如果在48小时内患者病情表现出病情稳定或者好转的时候可以继续进行非手术治疗,临床上采取这种方法可以使相当部分的APS患者免除正在发生的手术后的并发症。

4.2患者后期手术的抉择在临床上再次对于手术清创而言,对于治愈ASP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从本文手术组治疗情况来看,在Ⅰ级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手术后表现为绝大部分患者可以不再次进行手术。Ⅱ级患者临床上由于胰腺坏死情况比较严重,范围也比较大,再次手术清创则可能会对患者有所帮助,但再次进行手术清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参考文献

[1]赖才广.《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第2期.

[2]严律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1.

作者:赵艳江

胰腺炎手术治疗论文 篇2:

浅谈严重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40例临床治疗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严重急性胰腺炎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方法:对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治愈38例,缓解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对症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力求简单。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手术;疗效

急性胰腺炎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最重要的是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假如判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如何进行合理的治疗,坏死严重或合并感染者应手术清创,清除胰内外的坏死感染组织,引流小网膜腔和腹膜后有毒物质和渗出液。选取临床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严重急性胰腺炎患40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0 例,其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19~56 岁。突发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腹胀并伴有腹膜刺激征,经检查可除外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体温38℃患者,平均在发病后12 h内由患者家属送入院。

1.2 辅助检查 血清淀粉酶高于500U/dl(正常值40~180 U/dl)或高于128 U/dl(正常值8~64 U/dl)即提示本病[1]。严重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减少,血、尿淀粉酶值均不升高。尿淀粉酶高于1000U/dl(正常值80~100 U/dl)或超过256 U/dl(正常值8~32 U/dl)即提示本病。一般发病2天后血钙开始下降,重症病人可降低至2mmol/L以下,当低于1.82mmol/L时可出现手足抽搐,降至1.75mmoL/L以下时,病人死亡率较高[1]。B超、CT检查可以明确胰腺炎病变的性质、部位和范围,有无胰腺外浸润及范围和程度,是否合并胆道结石等。

1.3 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管的探查及引流,胰腺坏死灶清除、引流等。吸净腹腔渗液,分离腹膜后间隙,清除胰腺及胰腺周圍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周围放置多根多孔多腔的引流管,以便术后冲洗、引流,去除残存的感染坏死灶及继续出现的坏死组织。如果发现有十二指肠淤积的因素存在,应予简单处理,可以行空肠侧侧吻合。手术结束前行空肠造口是非常必要的,可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途径。

2 结果

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治愈38例,缓解2例,全部治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症状除上述情况外,又因胰腺有出血、坏死和自溶,故又可出现休克、高热、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恶性呕吐伴随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诊断常较明确,还可以通过CT、MRI作进一步检查。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仍然是胰腺坏死感染,一般在全身感染期施行坏死感染灶清除引流术。然而,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极可能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患者的全身状况迅速恶化,并导致迟发性MODS及腹腔出血等,同时感染病灶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增加。对可疑病例,可行腹腔穿刺,对鉴别胃肠穿孔有积极意义,真正需要手术来帮助诊断的情况极少。假如意外地在手术中发现胰腺炎,应行胆囊切除术,并进行术中胆管造影,胆总管如有结石,应予取除,但在此时期,不应对胰腺进行手术处理。 手术指征是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胰腺坏死感染、胰腺脓肿。临床上诊断不确定的病例以及经合理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继续恶化的情形也应手术治疗。手术操作中应坚持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尚有可能存活的胰腺组织,注意避免主胰管的损伤,减少对胰周其他脏器的干扰,保证胰周引流管的畅通,从而缓解和减轻病程的进展,降低早期病死率。重视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胰酶抑制剂的适时适量应用。重症监护及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术后需确保引流管的畅通,拔管时机决定于引流物的量及B超检查结果。但临床上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手术治疗的具体时机上仍有不同意见,总的共识是需掌握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和延期中转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等。

经前腹壁的切口,探查腹腔脏器的坏死与感染、清除坏死组织,一定要探查结肠旁沟、胰周及胰腺。部分病人横结肠可能受累坏死,遇此情况应行扩大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术、结肠黏膜造口术(或封闭结肠),不可将坏死的横结肠残留体内。术后,应进行腹腔灌洗引流,灌洗量不少于1~2L/d,持续3~4天。30%的病人因感染复发而需再次手术。术后手术区域的静脉出血或渗血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可用凡士林纱布或类似的非黏性材料覆盖局部,并用大块纱垫包扎。手术切口可以敞开或缝合,切口处应进行规则的换药。如进行再次手术,且无局部出血,可于腹腔内放置多处引流,每48小时换药一次,直至肉芽增生,伤口愈合,此工作非常麻烦而且费时。开放引流的术式有两种,经前腹壁的路径或经后腹壁的路径,那种术式更好,目前尚无法评价,但老年人、有脏器功能衰竭者应尽量选用创伤小的术式。故理论上,如条件允许,应切除胆囊并检查胆总管有无结石。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毒性休克、肾脏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后期主要有胃肠瘘、胰瘘、腹腔脓肿、败血症等。如何早期发现,适时合理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仍是目前胰腺炎治疗领域的难题和焦点。SAP在临床上起病急,致死率高,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医生应以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方式为原则,及时准确进行诊断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775.

[2] 王兴鹏.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01- 102.

作者:李朝阳

胰腺炎手术治疗论文 篇3:

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本文将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临床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照组重症胰腺炎患者一经确诊后于1至七天内进行手术治疗,常规备皮并麻醉后开腹实施手术;研究组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前首先进行一周基础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重症胰腺炎经早期非手术基础治疗后实施手术治疗,其临床治愈率为82.76%、病死率为17.24%、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治愈率为44.83%、死亡率为55.17%、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疗效分析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58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患者给予临床分组研究,从而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临床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58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患者给予临床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关于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胰腺炎疾病,其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33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8.36±1.52岁,患者发病至来院就诊间隔时间为4至24小时,平均间隔时间为11.38±1.29小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5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研究组与对照组重症胰腺炎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腹痛、腹胀,且伴有高热现象;②经临床检查可知,患者体内血尿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且腹腔出现大量渗液,经穿刺可抽出血腥浑浊液;③对患者进行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其体内胰腺发生明显肿大,且边界轮廓不清晰;④患者体内巩膜出现不同程度黄染现象。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重症胰腺炎患者一经确诊后于1至七天内进行手术治疗,常规备皮并麻醉后开腹实施手术,將患者腹部发生坏死的胰腺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并对其腹腔进行有效冲洗,将小网膜内以及胰腺周边腹膜后间隙中毒液进行清除,于患者胰腺周围及下腹腔内放置引流管,目的在于对其进行持续性灌洗,常规缝合手术切口并进行术后护理;研究组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前首先进行一周基础治疗,内容包括禁食、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常规给予抗生素及抗真菌类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进行生长抑制素给药治疗、改善原发疾病情况、抑制胃酸分泌从而有效减少胰腺分泌胰液、胃管注入或灌肠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重症胰腺炎患者经不同时间给予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重症胰腺炎经早期非手术基础治疗后实施手术治疗,其临床治愈率为82.76%、病死率为17.24%、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治愈率为44.83%、死亡率为55.17%、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简称SAP,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患者胰腺出现坏死、出血情况,且多数伴有体内重要器官坏死情况,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1]。重症胰腺炎发病原因为患者体内结石经胆总管由oddi括约肌排入十二指肠内部,且于壶腹部嵌顿,从而引发的炎症反应,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重症胰腺炎方法为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措施,但患者手术治疗时机可对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影响,一旦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3]。

临床研究表明,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立即选用手术治疗方式[4]。部分学者认为,对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尽早切除体内出现坏死的胰腺组织,从而有效防止感染继续发生,最终达到减轻炎症对人体的损害现象;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早期手术时体内胰腺发生坏死边界不清晰,因此无法准确清除坏死组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无法保障,若进行手术时恰好患者处于急性反应期,手术措施可加重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情况,且由于手术治疗导致重要内脏缺血,可诱发内毒素血症等严重后果,加重患者病情,而延期手术有利于分辩胰腺坏死组织,并对其进行彻底清除,有效治疗疾病[5]。

综上所述,重症胰腺炎患者应早期进行基础治疗,待其病情稳定后给予手术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但患者若为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特别是同时出现梗阻现象,则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解除体内梗阻,阻断坏死发展[6]。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

[2] 李自力.胆石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指征与时机的选择[J].四川医学.2009,25(1):32.

[3] 江承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03-505.

[4] 罗毅,秦红军,罗伟.急性胆石性胰腺炎56例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学.2011,24(5):15-17.

[5] 余枭,臧国辉,张圣道等.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时间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20(6):135.

[6] 曾传彪,李桐,乔文善.18例重症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治疗[J].医学信息.2010,15(11):668.

作者:孟奇

上一篇:聚合服务著作权论文下一篇:媒介产业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