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贵在生疑,疑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能促进思维积极活动

。所以,教师应当创设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气氛,提出哪些学生暂时不等的问题,提出哪些有怀疑的问题,提出哪些有创见性的问题。

设计教学积极探究的内容。研究是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切磋问题,它可以使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因此,教学设计应当尽量多地增加这样的环节。

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动手能力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收能力的培养也是开发心智的有效途径。因此,“心灵”才能“手巧”,“手巧”才能“心灵”。“心灵”是教学中应尽量多地设计安排学生的动手活动,活动的难度要适中,活动的范围要广泛。

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占用的时间越多越好,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彻底”。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师用时最少,教学质量最高,这是最优秀的教学结构。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第一,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切记设计出“满堂灌”的讲解方案。教学方案中要尽量多地设计教师的点拨。真正有效的点拨,能使学生将“已知”和“未知”建立联系,能让学生开启一个暂新的视角。设计教师用启发性、刺激性的语言去点拨,力争通过简捷的信号刺激,在学生的思维中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第二,多设计“情境”,少设计“平静”。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是课堂上能否为学生创设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情境”通常有“愉悦情境”、“直观情境”、“愤悱情境”、“合作情境”、“创造情境”、“实践情境”等等。因此教学设计要在多种教学“情境”上下功夫,不同“情境”有不同的作用,为完成某个任务,为达到某个目的,一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学设计切不可一味的追求课堂的“平静”、“安静”、“肃静",更不能压抑课堂教学气氛、限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案。第三,多设计“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几举一得”的问题。设计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活动,都不仅仅为了实现某一项目标、完成某一个任务。教学设计应当是,学生做一件事情却能有多方面的收获。在“应试教育”教学中,教师没设计一件事,都是为了完成唯一的任务,达到唯一的目的——应试,着中国做法是劳民伤财的“多举一得”。素质教育批判这种“唯知识”的教学思想并否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因此,教学设计 必须是多线索、多方位、多效果地设计教学,即设计出在一向教学活动中,学生却能一举多得,即能学知识,又能全面发展的好方案。

达到教学容量饱满。教学容量是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所涉及的素质元的总量。“素质元”是指构成人的素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教学容量越大,即教学设计中涉及的素质元的数量就越多。教学的容量最大并不是大到无边无际,也不是教师可以随心所欲。确定极限的唯一根据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容量最大要以学生能否接受为前提。以往教学仅仅强调知识素质的提高或者发展知识素质为主线,少量涉及能力素质。这样的教学不是素质教学,它也不能达到教学的饱满容量。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的爱是照耀学生心灵的温暖阳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健康成长,奋发向上。那么,教师如何把爱的阳关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呢?

一、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学生都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既然我们承认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无形之中形成了分明的厚薄之情。对聪明、听话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热情、器重和宠爱;对相对笨拙或调皮的学生,则轻视和冷淡。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而由于有了教师这些无形语言的鼓励,学生们便会积极地维护教师的威信,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有的甚至把学好这一科目作为对本科教师的回报。

二、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有艺术性。

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样一件事,由于教师的措辞不同,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回答不上来你的问题为例,有的老师这时便会说:“别急,再想想!我相信你能回答,只是一时忘了。”那么学生下去后,就会努力学习,准备下一次提问时,好好表现一下。反之,如果老师不注意措辞,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挖苦学生:行了,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笨死了!结果,就会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学生便认为老师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期待的目光和鼓励的微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时时在变换之中传递教育的信息。经常向学生投注自己期待的目光,或扫视、或凝视、或严肃、或轻松,这些目光期待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回应,产生共鸣。从迅速作出反应的目光中,表达出他们是否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等。同样,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常常面带微笑,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使学生没有拘束和恐惧,得到的是鼓舞和暗示。此时学生们就像一个个演员,他们将很快进入角色,在老师的诱导下,思维亦变得更加活跃、敏捷。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方法,远不只这些。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的爱,也远非生活上的嘘寒问暖,而是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只有在得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自信,才能使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发学习中,充分显露他们的潜能。从而在学习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最深入、最持久。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谈话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活动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日常管理,一个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么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与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谈话时,班主任应做到哪几点,才能取得较好的谈 的谈话效果呢?

一、 谈话前做好准备工作

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毫无准备。要确实谈话的对象,要真正了解谈话对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研究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在学生的这么多情况中,老师与其接触得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纪律这两个方面,因此,我在这两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主要是这样来准备:

一是关注他们每次考试的成绩。成绩是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从成绩中可看出一个学生学习是否尽力,偏科现象是否严重,或是哪些科目需要加把劲的。所以每次考完试后,我都认真归纳总结学生的成绩,找出原因,个别分析。

二是注意学生纪律方面的表现。纪律方面主要体现在这几点:上课的表现、课堂纪律、宿舍管理、各项文体活动或劳动等。例如学生经常在课堂睡觉,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就要深入地问清楚学生因何睡觉,或是因身体问题,或是因晚上睡觉比较晚,或是其他的原因等。又如学生经常迟到、宿舍老是扣分等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找学生谈话,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有明确的谈话目标,所谓的“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然一杆子地打下去,什么“鱼”也收不到。

二、把握谈话的时机,选择好谈话的时间、地点

拿捏好谈话时机,把握好谈话火候,那么谈话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当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已经自责,需要谅解;当心中充满郁闷,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处于迷茫状态,一筹莫展,需要指点时,都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而这些情况都是属于学生的“私隐”,所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作安排情况及学生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不然学生“火”,老师也“火”,两者硬碰硬,收到的反而是负面的效果。因此,时机选择方面要当学生心平气和,情绪稳定的时候来进行。另外,场合方面也比较讲究,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找学生谈话,因为那是属于学生的“私隐”,他们一般不愿被别人知道。我们要选择一些比较清净易于安心,不受外来干扰的场所,应尽量避开人多的场合,使学生感到亲切、自在,那样就能使两者畅所欲言。

二、 谈话时要注意方式,讲究艺术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位老班主任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因此,跟学生谈话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过激的方式,如挖苦式谈话、比较式谈话、轻蔑式谈话、命令式谈话等,这些谈话的方式只能是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我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的:

1 、循循善诱。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辩是非,或动之以情,总之,要使学生心悦诚服。这种循循善诱还要求班主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出现在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老师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慢慢地诱导他们讲出心声。例如在我班的学生李世梅,她学习非常勤奋,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找她谈话的时候也是不大出声,我就慢慢地跟她讲我读高中时的奋斗历程,再举现在高考有成绩的例子,让她感受到各人的成功感。在我的诱导下,她就开始把自己学习的苦恼讲出来,经过分析,才发现是学习方法不得当,那我就对症下药,让她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欣赏性谈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包括各学科任课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明显的教育性特点,但能否产生教育性功能则取决于谈话的方式。学生做错事,不是抓住错误不放,而是抱着改进的心态去和学生谈话,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长”计议,往往能产生好的效果。学生表现得好,更要懂得表扬,不要吝啬赞美之辞,要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动力。

这种欣赏性的谈话其实还包含着一种目标激励,谈话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鼓励,实际上就是使他们认可自己,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班主任就是一种“催化剂“,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扬起远航的风帆,推动他们去勇敢地乘风破浪。对鼓励进步的谈话对象,要帮助其设立恰到好处的奋斗目标,并激励其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生活、学习中的目标。例如在我班有好几个后进生:冯诺诺、黎嘉阳、陈艺成等,他们平时上课睡觉,经常迟到,也不交作业,对这些学生,可能收到的经常是批评,但我在批评的同时也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长处,那样学习就起劲,干活就甘愿。

3 、理解性谈话。对遭受挫折、打击,或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切忌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甚至讽刺挖苦,恶语相向,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伤害。但教师如果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也感受到周围同学对他们的关爱。例如对于每次考试之后成绩下降比较厉害的学生,我很少盲目地责骂他们,更多的是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走出低谷,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争取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击中要害式的谈话。对某些问题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谈话时不要回避矛盾,含糊其词,要单刀直入,击中要害,讲明政策,分析利害,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例如对我班的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我通常是针对他们的错误来谈话,先是比较严厉的训斥,等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再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人生的道理,这样收到的效果就比较好。

5 、有节有度,话语要注意分寸,适可而止,批评不可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弄得他们垂头丧气,毫无自信。表扬不可把学生说得完美无缺,吹得他们头脑发昏,得意忘形。同时,话语要做到散而不乱、活而有度、张弛相间、进退有序。

班主任谈话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比作是演员在台上表演,只有对此投入,讲究技巧,抓住观众的口味,所演的戏才会感人,谈话才会产生效果。这种投入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爱,真正做到“学生在我心中”。只有不断摸索、研究班主任谈话的艺术,掌握这一艺术,才可能在班主任舞台上演出一台台精彩的“戏”来。

班主任怎样与学生谈话

(二)

担任了几十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诸多的工作中,我最注重的一项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因为,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从谈话的类型、谈话前的准备谈谈我的体会。

一、谈话的类型

(一)朋友型谈话

朋友型谈话要突出一个“情”字,对学生要有真情,以真情换真情。真挚的情感,可以在学生心里起广泛的、长久的影响,甚至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朋友型的谈话要有一个目的。谈话的形式往往是拉家常式的,十分宽松,切忌“师道尊严”,一副训斥人的面孔。谈话的切入口往往可以从生活琐事着手,选择师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更易沟通感情。一般来讲,找学生谈话,从学生角度而言,哪怕是学生干部,都会有点紧张,若是班上的后进生,甚至会害怕,产生逆反心理。若是学生处于这种心态,他的心灵大门往往是关闭的,谈话只能是应付式,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如采取朋友式谈话,可以快速缩短距离,师生间做到无话不谈,班主任就可以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谈话就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朋友式的谈话集中表现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要支持学生的创造。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当他们向你倾诉自己的爱好时,你绝不能无动于衷,不感兴趣,而应该予以肯定,帮助出主意,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另外,对学生所面临的困难,你要表示同情、理解并想方设法给予帮助。

朋友式谈话,应该是双方的,班主任也要敞开思想,谈自己的经历、爱好、兴趣、忧虑等。在自由的谈话中让学生了解,你已把他当成朋友,无话不说,让学生在自由的谈话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表扬型谈话

表扬型谈话是班主任常用的手段,这种谈话一般比较容易进行,因为谈话的对象无抵触情绪。尽管如此,仍要讲究艺术。

一要讲究针对性。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表扬作为一种鼓励学生的教育手段,必须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要讲究及时性。表扬性谈话要及时,让学生感到你十分关心他、了解他、支持他,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要有一种职业的敏感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及时予以表扬。

三要讲究平衡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个班级中没有完全孤立的个别工作。对一个学生的表扬往往会产生对集体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被大家接受,就在全班公开表扬,如果没有,则可以采取个别谈话予以表扬。

四要讲究虚心。班主任在采用表扬型谈话时,要摆正位置,把自己放在与学生的平等位置上,表扬时要表示出向学生学习的情态,语言要充满热情。

(三)批评型谈话

批评型谈话的目的是为了纠偏,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缺点和错误。

被批评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偏差认识不足,因而产生抵触情绪,或诡辩、或掩饰、或沉默、或顶牛,这就增加了谈话的难度,所以批评型谈话更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

首先要讲究严格与宽容结合的原则。班主任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批评要严,不能姑息,严厉的批评使学生认识其错误的严重性。但是处理要宽。谈话中必须体现一个“帮”,立足一个“拉”。使犯错误的学生感觉到你在关心他、帮助他,谈话中切忌说告家长,因为学生对“告状”最敏感、最反感,易抵触。谈话中还忌用挖苦、讽刺的语言,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谈话中还忌用处分来威胁学生,否则学生易情绪抵触,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要讲究对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犯错误时,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班主任在谈话中要善于调节学生这种自卑心理,在批评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之后,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因为几乎所有犯错误的学生都有改正错误的愿望。

二、谈话前的准备

班主任谈话前的准备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确定谈话的对象

确定谈话的对象要有计划。既要考虑普遍性的谈话,又要突出 重点,抓好两头的谈话,此外还有突发事件的应急谈话 ,每次谈话都要确定谈话的对象,先找谁,后找谁,怎样安排有利,作通盘考虑。

(二)掌握研究谈话对象的心理状态

一个班七十多个学生,个个有思想,人人有个性,如不了解他们,谈话就很难收到效果。

表扬型谈话, 谈话的对象大致有这样几种心态:

一种是得意型。你一表扬他,他就沾沾自喜,飘飘然;一种是谦虚型。你表扬他,他感到自己做得不好,非常谦虚;一种是不安型,你一表扬他,他就会不好意思。凡此种种,我在谈话前都要研究。

批评型谈话的对象心态就更多:一种是诡辩型,你一批评他,他就会千方百计进行诡辩,不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一种是掩饰型,你一批评他,他就会采用种种手段掩饰、伪装自己;一种是从众型,你一批评他,他就会说,班上有他这种缺点、错误的人多着呢;一种是对抗型,你一批评他,他就跳起来同你对着干,公开顶牛;一种是阳奉阴违型,你一批评他,他口上承认,行动却不改。面对如此多的类型,在谈话前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三)选择好谈话的时间和地点

朋友型谈话,由于谈话是宽松型的,要创造一种朋友间友好的气氛,所以时间的确定比较自由,地点可随意选择。

批评型谈话时间的确定,就要有艺术性了,我大致有以下几种安排:突发性事件后的谈话,时间要及时,目的是为了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有时当事人激动,不冷静时,可先进行冷处理,待当事人冷静一点后 再选择时间谈话,一般来讲,批评型谈话可常用先缓一缓(突发性事件除外),等找到他身上闪光点之后再谈话,以防止对抗情绪产生,收不到谈话的效果。地点的选择,如果是不点名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可选择在教室,点名性批评,最好选择在办公室,一对一,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表扬型谈话时间的确定是要及时,地点可选择在教室,全班性表扬;而对表扬后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一般在办公室谈话为好,以免表扬一个影响一批,产生部分学生不服的负面效应。

总之,班主作与学生谈话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比作 是演员在台上表演,只有对此投入,所演的戏才会感人,谈话才会产生效果,这种投入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爱。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学生在我心中”,我们就能在班主任这个舞台上演出一台台感人 的“戏”。

初一(10)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10)班班主任,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审议班级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本学期,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室、清洁区卫生打扫得很干净;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踊跃参加,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五、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这学期开学初我即对班内10多个同学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程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任。

通过家访,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情感,促进了教学工作。 在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多少会感受到他们压力的巨大,但压力并没有成为阻挡他们奋力拼搏的绊脚石,反而成为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他们说: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向“理想的灯塔”奋力驶去的时候了。

我衷心的希望在明年此时,我们初一(10)班的所有同学都能够潇洒的步入自己理想的校门!

第三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作者简介:杜玉芳,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毕业于吉林师范大

学,现在任教于大同市御东第一小学,教龄十年。邮编:037009 摘要: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可分为:绘画、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及欣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要想美术课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就必须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态度。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法、激发、兴趣

美术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才能,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兴趣。兴趣是天才的萌芽,是成功的“钥匙”,是成才的能源,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推动向学生积极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在儿童学画的过程中,如何诱导与培养儿童学画的兴趣,是一个十分关键并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教师要教学生学习美术,就首先要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的身心特征,以便把美术教学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教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把美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注意做到教学用具美、教学方法美、教学内容美。 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以丰富、有趣、知识性、思想性强的内容和生动变化的教法吸引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无疑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只有坚持启发式的讲授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我采用“针对式”教学方法。爱美是人的天性,孩子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不停地追求着各种美的事物,他们想用自己的小手将这些事物表现出来,这种愿望就是学画的原动力。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强调教学工作的趣味性,采取游戏的形式,一边玩一边画画,打破以往的那种“单一化”和“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 这样孩子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以故事性的绘画内容为题材,一幅画就有一个故事,让他们的绘画过程融入美妙的故事中。儿童喜欢猜谜语,就先出一个谜语让孩子们猜,然后把猜出来的谜底画出来。通过猜谜,发挥了儿童的思维判断能力,也加深了儿童对画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字变变变》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教学形式是竞赛式教学法,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孩子们细心地发现数字和美术造型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狮子不断地产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用剪贴绘画的形式设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电话号码。并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评选出最佳名片。再通过孩子们从小就会玩的“找朋友”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欢快的游戏中交换自己精心设计的“名片”。这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不但开心得玩好了,而且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他们也从学习中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价值。

根据美术反映内容的社会性特点,我将课堂内容与家庭、社会实践中的知识联系起来,采取“结合式”的教学法。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很多灵感都来自大自然,所以,我们要多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给孩子们培养起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如,让孩子在自然环境里观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独特美。如讲到画画的基本形状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到生活中找形体,经过这样的发挥联想,使学生不仅熟悉了物体的类型特征,也促进了分析判断能力的发展。孩子们都盼望过节,抓住节日或生日的时机,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

在课堂之外,也要利用各种机会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比如每逢落叶季节,让学生手机落叶拼搭图案制成书签。到了元旦春节,有要求学生自制贺年卡送给同学和亲友。每一张贺年卡,既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和才思,也在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道路上留下一个脚印。

根据儿童的理解认知水平,我采取了“直观式”教学法,为了嘉盛儿童色彩概念的认识,让他们吹泡泡去观察泡影上的各种颜色,引导他们联想天上的彩虹,并冲着阳光口喷水雾让他们再次观察,然后趁势给他们讲:这些美丽的颜色室友水蒸气受到阳光的折射而分解出来的。按色序把它依次排列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也正是美丽的彩虹。讲到三原色演变间色、复色时,我用试验瓶将透明颜色分别用试管相互点滴,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确认了生成的颜色。孩子们高兴地说:真有意思,真好玩!一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直观式”教学唤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教学用具美。美术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这为教师制作和运用相应的教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审美教育。一件成功的教具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制教具力求做到科学、新颖、美观、实用。比如,上剪拼人物这一课,我把人物的躯干、四肢,分解成若干个几何图形,做成图版,上课时把它们拼搭在黑板上。这一教具比较形象的演示出人物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使授课中的难点迎刃而解。这一做法的本身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放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渲染烘托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种创作的意境中。

儿童的兴趣需要培养巩固的,我坚持“鼓励性原则”。对孩子的画,不求全责备,不拔高要求。我力求寻找孩子们画中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每一次的进步,采用多种鼓励性语言作批语,,鼓励可以给孩子以信心,肯定和认可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成就感,坚持这样做,是促使孩子有稳固兴趣的最好途径。

实践证明,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它同样是学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

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投身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技巧,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小学美术教学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创造能力是很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美术课不是单纯的技术课,也不是单纯的美育课,而应是两者的完整和统一。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姓名:杜玉芳

联系电话:13935269239 邮编:037006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振华南街28楼乙一单元4号 工作单位:大同市御东第一小学

第四篇: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三、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五、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第五篇:如何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

文章标题:如何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

如何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

在思想认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必须面对而又需要做出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解决好这一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一、用共同的理想追求激发部属工作动力

同的理想追求是激发部属工作激情的内在动力。共同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共同的事业观、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共同的工作观。事业观、价值观、工作观相同了,思考问题、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相同了,就会认识一致、步调一致、目标一致,就会齐心协力;相反认知方法不同,工作目标不同,就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就会离心离德。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属与单位貌合神离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并不鲜见。比如,有的人钻政策的空子,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有的人假工作之名给自己捞好处,有的人吃着单位的[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饭挖着单位的墙角等,因此,激发部属工作动力,首先要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二、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激发部属工作动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导致部属工作散漫、不思进取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教育引导部属力度不够。从组织领导角度讲,有的片面强调物质利益的杠杆作用,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致使部属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小到对本单位的发展前景、规章制度以及领导工作思路与方法不清楚。从自身角度看,对政策了解的不够和理论功底的浅薄,导致认识问题的起点低,进而出现思想难统

一、行为难一致。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就是要发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支柱作用,通过不间断的宣传教育,帮助部属从理论上澄清模糊认识,变领导决策为部属的共识,变工作思路为部属的实践,从而激发部属积极实践决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自觉升华思想认识,积极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实现领导与部属、领导与员工、上级与下级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合拍。

三、用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激发部属工作动力

一个单位人心涣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人际关系复杂,让人缺少一种成就感。要激发部属的工作激情,必须从源头上抓起,着力解决好影响部属思想稳定的突出问题。要舍得下力气、花本钱来满足部属的正当要求,改善部属的工作、生活环境,当部属的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当满怀热情地帮助解决,切不可袖手旁观,否则,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就无从谈起,更不能形成争先[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创优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部属的培养,让部属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更要创造见贤思齐的良好用人环境,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做到一视同仁,使人尽其才。

四、用领导者的良好形象激发部属工作动力

一个单位人心齐不齐、思想稳不稳,与领导者的形象好不好密切相关。如果领导者的思想不稳、形象不好、处事不公、利益面前先伸手,困难面前绕着走,就很难领导出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因此,一是要树立值得信赖形象;二是要树立带头奉献形象;三是要树立开拓进取形象;四是要树立尊重知识形象。

五、用从严执纪的浩然正气激发部属工作动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执纪严则人心齐、事业兴;反之,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则歪风邪气得不到遏制,正气得不到弘扬,单位建设也就只能是一盘散沙。要想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领导必须带头严格要求自己,赏罚分明,注重打牢从严执行纪律的基础。

《如何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来源于,欢迎阅读如何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

上一篇:如何写好一份工作总结下一篇:如何写好一份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