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2022-09-30

第一篇:8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1[大全]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新拨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授课人:赵小东编号:课型:展示引领课授课时间:2014年03月09日 课题: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目标:

1、能通过读图,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能在地区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引导:

读课本9页至12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读课本图6.3,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和,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夏季,冬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区。

4、北方地区的黑土地和黄土地都是怎么形成的?

5、北方地区降水,耕地多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6、由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灌溉水源不足,尤其是季,国家为缓解这些地区淡水资源之不足,采取了措施。但从长远看,本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发展农业。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7、读10页图6.5,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8、合作交流,并完成课本12页课后活动题

1、

2、3。

达标检测:

1、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下列农作物或农产品不属于该地区的是()

A、甜菜、苹果B、柿子、花生C、棉花、葡萄D、油菜、甘蔗

2、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严重问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下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云贵高原

D、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4、根据所学,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填空:

1)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2)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3)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4)哈尔滨比郑州的年平均气温要(高/低),青岛比兰州的年降水量要(多/少),原因是。 课时回顾总结:

1、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

3、华北平原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

教师寄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二篇:一年级音乐第8课导学案

第8课 《过新年》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过新年》 课时:两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聆听《小拜年》

2、 表演《龙咚锵》

3、 表演《新年好》

4、 聆听《平安夜》

二、学习预设:

1、 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 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4、 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贺年卡的小游戏。

三、知识链接:

1、 器乐曲《小拜年》

器乐曲《小拜年》是根据同名吉林民歌改编的。歌曲4/4拍,F羽调式。他的节奏紧凑,变化比较多,旋律活泼欢快,抑扬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带有东北地方戏曲“小帽”的特点,唱着边歌边舞,或扇子或手绢,别具一格。使学生感受唢呐、锣鼓等民族器乐所渲染的欢乐气氛及浓郁的东北民间音调。

2、 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奥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许多国家万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这辞旧迎新的节日里,你会听到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这首歌在圣诞节前夜演唱,柔和安详的旋律,带给人们节日之夜温馨与和谐,那就是《平安夜》

歌曲为B大调,6/8拍,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节奏悠缓舒展。

一、二乐句歌唱性极强,

三、四乐句重复带有叙述性,随既出现歌曲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 ”上,舒展平和的结束了全曲 。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的内心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

第一课时

学习预设:

1、掌握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2、通过演唱歌曲《龙咚镪》,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导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歌曲《龙咚镪》

1、听录音。你们有什么感受?

2、再听歌曲,说一说,你从歌曲里听到什么声音?

3、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敲锣打鼓的?你会打吗?

4、看老师指挥敲锣打鼓。

5、 演唱歌曲。

6、 过新年的时候,除了敲锣打鼓,还可以什么办法庆祝?

三、引发交流

1、 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 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戏啊?

3、 复听乐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预设: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学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 导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1、 初听歌曲,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2、 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 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引发讨论,合作交流

1、师:刚才外国小朋友们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问候,现在谁能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向外国小朋友们祝贺新年?

(一生唱)

2、 师:这个小朋友确实唱得不错,但是老师觉得他感情还不够丰富,现在听老师用两种方法来唱一下这首歌。

3.歌曲处理,师范唱

通过教师带感情和不带感情的演唱,请学生讲座分析。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是人们相互问候。(亲切、轻快、柔和) 祝贺大家新年好是问候众人,力度稍强。

师:看来大家选择了第二种,现在我们小组来竞赛一下,听听哪个小组唱得最有感情?

4.小组比赛,巩固学习 唱得好的同学挑选礼物

5、合作表演

学生自己编创动作,边唱边跳(拍手、拍腿、拍肩、跺脚)

四、课堂巩固

1、 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 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3、 熟悉歌词,跟录音演唱。

4、 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五、创设舞台,课后表演。 教后反思: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自立自强》导学案

6.3《自立自强》粤教版(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拟制:何振铎审核:陆鼎安

【学习目标明任务】

1.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2.懂得管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学习过独立的生活。

3.通过“探究园”中的活动,初步了解中学生自立的意义,认识自立自强

这种优秀品质,体会自立自强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自立自强的生活态

度。同时,通过与榜样的对比,找出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学习科学分

析自我的方法。

【学习过程获知识】

一、自主学习,走进课本;

1.阅读教材P42材料,思考问题:

①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对你有什么启示?

②请说说你对中学生“自立”的理解。

③现实生活中,你觉得自立重要吗?

二、交流合作,点拨提升

1.阅读教材P43“心情故事”,思考问题:

①甯加驰、洪战辉的事迹对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②怎样理解自立和自强的关系,做生活的强者?

三、总结归纳,收获共识;

(一)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立的含义:

2.自强的含义与意义:

3.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二).学会自立

1.克服依赖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三).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到4题是单项选择题,5到6题为多项选择题)

(1)现在,有个别同学在家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甚至有的连学校的值日都要家长代劳。对此,你的看法是()

1 用心爱心专心

A、这都怪家长娇惯孩子B、这样下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C、“树大自然直”,长大了他们就会自立了D、孩子自己应该自觉地

克服依赖思想

(2)小明见灶上的水开了,不知所措,大喊:“妈妈,水开了!”这说明

() A、生活中要远离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B、生活中一些同学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立

C、家长要体贴关心孩子

D、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能反映出一个同学的自立自强

(3)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下列诗句中体

现这一观点的是()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这是我国诗人陆游的诗作。这首诗对我们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

的启示是()

A、要学习别人自立自强的经验

B、要认真学习,明白自立自强的道理

C、要认真思考,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D、要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5)“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

不算真好汉!”陶行知先生的这首《自立歌》表明()

A、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真好汉必须自立

B、自立意味着必须独立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C、自立意味着必须克服依赖心理,自主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D、自立意味着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新的生活

(6)自强不息的精神()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B、是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发展的

C、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2.简答题

有一位爸爸领着四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

玩得高兴时,爸爸躲到不远处,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

爸。父亲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

子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可还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

法。他发现土坑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爸爸就在不

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出来的!

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出来!”

(1)爸爸为什么不把儿子从坑里拉上来?

(2)结合材料中儿子自己爬上来后所说的话,对我们培养自立能力有什么启示?

四.教学反思

6.3《自立自强》粤教版(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拟定:何振铎审核:陆鼎安

【学习目标明任务】

1.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发

展和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实践

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2.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要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的精神。

3.结合自己个人生活实际,通过“实践与评价”活动,写一篇培养自立自

强精神品质的演讲稿,在同学间交流分享,丰富、拓展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短文《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

的一员》,更加深刻地领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获知识】

一、自主学习,走进课本;

请你思考:

1.“志存高远”中的“志”是什么意思?

2. 树立远大的志向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3.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强精神?

二、交流合作,点拨提升;

1. 阅读与感悟(见书P47页)。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向河狸学习什么?

三、总结归纳,收获共识;

(三)、培养自强精神

1.自强的含义

2.培养自强精神应该做到:

(1)志存高远

(2) 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三.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2是单选,3,4,5是多选)

(1)“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汉!”这段话体现的精神是()

A、自立自强B、积极进取C、助人为乐D、任何事情

都不求别人

(2)当代的“保尔”朱彦夫四肢全无的残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生活,不仅

生活完全自理,还学会了读书写字并写出了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极限

人生》。这一事例说明()

A、挫折对强者来说是好事B、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C、条件越艰苦,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D、残疾人都是自强的人

(3)下列人物表现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有()

A、敢于向洋人挑战,完成京张铁路设计的工程师詹天佑

B、为国争光,奋力拼搏的女排

C、“敢为天下先”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D、创新经营,创新世界名牌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4)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强的精神,就必须()A、树立远大的志向B、脚踏实地,百折不挠

C、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D、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5)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能够()

A、使我们体验起航时的昂扬激情

B、使我们体验拼搏中的无所畏惧

C、使我们体验到达彼岸时的自豪与充实

D、给我们的生命之舟指明航向,给予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自信

2.情景在线

情景一:某校七年级学生小红,爸妈平时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有一天,爸爸妈

妈有事都不能回家做饭,小红靠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不觉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又

冷又饿,小红不自觉地哭起来……

情景二:星期一下午,小强刚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他,爸爸因车祸

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妈妈又值夜班……

请你进入上述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情景一中小红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你设想情景二中小强会怎么办?

(3)根据上述两个情景谈一下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4)收集有关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与你的同桌共勉!

四.教学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关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一、预习导学

.了解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冽(

)

3.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4.有情感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5.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6.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单元

课时共

二、合作探究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三、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江南的雪,可是滋润荚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于的皮肤。②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遂有冷绿的杂草。③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④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⑤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⑥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⑦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⑧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⑨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雪景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滋润美艳”写出了_____________。

2、第①句中的两个比喻从哪个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②句写出了什么?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4、第③、④句用“记不真切”来描写,有什么新意?

5、第⑤句写出了朔方的雪怎样的质地特点?

6、第⑦句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使人们感受到了什么?

(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XX—XX学年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夏建东

使用时间XX年

鲁迅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预习导学:

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2.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二、合作探究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些描写的只是自然界的雪吗?

5、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三、课堂检测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的绿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西湖的绿》)

7.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9.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完成导学案

一、二。 第二课时

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第三课时

学习《清平乐·村居》;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 1

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7.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二、预习交流、检测

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 剥落---剥皮 剥莲蓬 亡羊补牢---亡赖 .......3.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的词句。 4.自己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古诗词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的乐趣?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5.抄写生字。教师示范“蓑”写法。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2. 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 ,原来是 。

(3)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诗人喜欢他们

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3.学习《清平乐·村居》

(1)导入 。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 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4)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5)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儿子正在 ,他想:

二儿子正在 ,他想:

三儿子正在 ,他想:

(6)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7)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把握这首词的大概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 ,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 代诗人 。《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 先解释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横: 弄: 句意: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 棹: 句意: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句意: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 ,诗中有情——这情是 。

诗中有人——这人是 ,诗中有声——这声是 。

(2)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

诗中有作者的所见 ——这所见是

诗中也有作者的所悟——这所悟是 4.我当小法官。

①《牧童》一诗描写一位牧童在黑夜里渴望看月的烦躁心情。 ( )

②“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作者在酒醉之中听到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

( )

5.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 ,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

C.蓬头稚子学垂纶, 。 6.选取《清平乐 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7.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四、课堂小结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学习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

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学案自学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我会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毡 卸 咀嚼 漠 寞 袄 袍 傻

(二)、我知道

《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 )的《 》这是一部( )的小说。本文讲的是主人公在( )经历的童年往事。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课中】(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2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二、【班级展示】

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三【质疑探究】

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四、【自悟自得】

1、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2、妈妈那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3、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五、【达标测评】

1、我会读

毡帽 缷煤 咀嚼 沙漠 袍子

2、我会填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 )啦!它的毛皮( )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 )。

3、师: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阅读《金色童年》

4、教师小结。

7、《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瞎闹、樱桃、水瓢”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

蚂蚱 瞎闹 樱桃 水瓢

(二)我知道: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画波浪线。

(三)我疑惑: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课中】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一【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班级展示】 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三【质疑探究】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快乐?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达标测评】

(一)我会写

( ) ( ) ( ) ( )

蚂蚱 樱桃 瓜瓢 倭瓜

(二)我阅读:

1、《祖父的园子》一课,分别叙述了————、————、————、————,表达了————。

2、花园里,——-——!———————,新鲜漂亮。

(三)我概括:

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我觉得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 )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 )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 )的,这( )是她童年( )的源泉。

第8课 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2.课前预习 3.学生快速解决生字

第二课时

1.集体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2.板书、分析、拓展

第三课时 测评、点评

一、课前预习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并各组两个词语,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

一本正经:

澄澈:

进化:

困窘:

3.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4.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6.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及难写易错字。

易写错的字:“赋”字不要多一撇,“厘”字不要多一点,“愧”字中“鬼”的写法。部首同是“月”的“胚、臂”的不同写法。 (2)交流预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

(3)朗读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纠音、评价。

(4)交流收集的资料。

(5)反馈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

三、导学流程 1.导入 。

童年是令人难忘的,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有泪,有喜,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学习新课。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发现的快乐? (2)自由朗读3----13节,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又是怎样找到答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交流,写下你找到的有关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3)反复朗读,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

(4)“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我”为什么会笑?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我”不怀好意?

(5)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请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吗?

3.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我想对菲奥多罗夫说: (2)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时是否也有什么发现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4.达标检测。 (1)句子加工厂。

A.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B.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C.老师对同学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D.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2)点击课文。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驱逐”是指 ;“迫害”是指 。 2.破折号的作用是 。 3.请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我想对菲奥多罗夫的老师说: 改成陈述句:

改成“被”字句:

改成转述句:

第9课 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20分钟; 预习检测、交流:20分钟 第二课时

(1)学习《我想》:20分钟; (2)学习《童年的水墨画》:20分钟 第三课时

(1)拓展延伸:15分钟; (2)达标检测:20分钟; (3)课堂小结:5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2.反复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3.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

4.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5.阅读诗歌,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横线上。

6.想一想: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小组各指派一人朗读诗歌,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评议。 2.组内交流每首诗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各小组指派一人说说: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4.组内交流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我想》

(1)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A.朗读诗歌,说说“我”那么多的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并说出令你神往的理由。

B.想像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佳句:

好处:

(2)每小组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朗读,其他组认真倾听并说说自己在听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4)小组比赛朗读,读后评一评,看看谁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诗歌的意境。 2.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①朗读诗歌后,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②画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佳句: 好处: ③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比较鉴赏:默读两首诗,想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请结合《我想》这首诗歌,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自己童年的美妙想象。

(五)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册p13-14页 2.选词填空

肃静

安静

寂静

①在(

)的树林里,偶尔听到几声鸟叫。 ②放学后,校园里渐渐(

)下来。

③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

当然 必然 显然

④这件事(

)是他干的。

⑤侵略者最终(

)会得到失败的下场。 ⑥地热居高临下,(

)更容易发现我们。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汲取——

湿软——

漂亮——

梳妆——

戏耍——

喧闹——

反义词:喧闹——

遥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各小组用一句话小结,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也可以谈谈本组当堂课的表现或学习态度。

21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知识链接】: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一个小小的问题,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对,你读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 【学法指导】

通过诵读体会孩子的聪慧 【自主学习】

(1) 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2)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课中】

22

一【合作探究】

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3、各小组交流。

4、杨氏之子的聪惠表现在哪? 二【班级交流】

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三【质疑探究】

揭示中心词“聪惠”。

四【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ō cōng huì zào yì

(

)

(

) ( )

二、选词填空。

爱慕 爱惜 珍惜

23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之心。

2、我们要(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 )粮食,( )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三、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4

11、《晏子使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2、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3、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学习重、难点】

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 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将眼光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还在外交上展开激烈的争斗。各国的外交使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展开了机智的外交斡旋,显示了国家的实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机智辩才。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

二、自主学习

25

请大家看课文。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课中】(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小组内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可全组齐读全文。

2、小组内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只有一个要求: 尽量忠实于原文。其他学生评价,修订。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4、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 (4)、精彩在什么地方?

(师给出对比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二【班级展示】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 (4)、精彩在什么地方? 三【质疑探究】

(一)感悟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用一句话概括。

(二)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让我们一起读席勒的这句话:

26

不会尊重他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让我们在生活中对别人多一些尊重,这样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三)全文描写了楚王与晏子的问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练,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而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的运用,颇符合人物的身份。试找出传神的语句分析之。

(四)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成语填空:

一( )一( ) 二( )—( ) 五( )十( )

三( )二( ) 万( )千( ) 十( )十( )

九( )一( ) 七( )八( ) 百( )百( )

2 在正确字下画“√”。

①这(搜、艘)船不但(戴、载、栽)客多,(隐、稳)定性好,而且(束、速)度快。

②周总理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代、带)。

③老师的话(启、起)发了我,我(觉、决)心(刻、克)苦学习。

④小学生(遵、尊)敬老师,(遵)守纪律

27

3 策略选择填空题(以避为攻,请君入瓮,后发制人)

第一答中晏子答非所问,用的是( )战术;

第二答中晏子假装害怕,用的是( )战术;

第三答中晏子全力反攻,用的是( )战术。

28

12、《半截蜡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 德 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重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划课内字词

2、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书写在下边。

3、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自主学习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

29

【课中】(一二课时共用)

导入:

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从《半截蜡烛》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一、【合作探究】

1、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

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二、【班级展示】

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三【质疑探究】

续编故事: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写一个最贴切的成语

1.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3.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 (二)、补充完整

厉声地____ 从容地____ 娇声地____ 镇定地__ 轻轻的____ 默默地__ (三)、阅读

30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31

第四单元 第14课 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通读课文,自学字词。 2.熟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志愿军的资料。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噩耗 刚强 篮子

雪中送炭 深情厚意

二、我知道:

1.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 朝鲜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大娘雪中送炭?画波浪线。

3、你觉得文中谁是谁的亲人?为什么?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32

二、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如从句式上找,每段结尾都用了反问句)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四、课堂检测:(另付页)

一、我会写

â hào yǒu yi gē yáo dà sǎo zàn shí fēng suǒ

(

) (

) (

) (

)(

) ( ) Xiāo yān zhàn yi lán zi ( ) ( ) ( )

二、我会改:

例: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3

三、我概括:

从课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四、我阅读:

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的深情。

2、再见了,——-——!再见了———————!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让————————————————————————————。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

34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预习学案】

(一)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我会读

阿妈妮 战役 硝烟 情谊 稻米谣 噩耗 跺脚 大嫂 挎着 篮子

2、我会填

雪中( )( ) 同( )于( ) 深( )厚( )

3、我明白

《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指的是____________。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_________讲的。

4、我会做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哪句话更能表达感情?

35

5、我知道

学生搜集的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或图片。

6、我的疑问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写下来。 【导学案】

一、出示导学案,学生自学。 学生自读自悟。

1、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呢?哪个故事最使你感动?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2、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人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二、交流导学案

1、学生小组交流探讨,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亲情,使问题达成共识。

2、班内集体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呢?哪个故事最使你感动?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2)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人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课堂检测

1、我会写

fēnɡ suǒ xiāo yān qínɡ yì zhēn chá ( ) ( ) ( ) ( ) â hào kào jìn zhàn yì shãnɡ suǒ ( ) ( ) ( ) ( ) (目的: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

2、我会改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

36

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目的: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3、我会填

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所以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个,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班长的高大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7

自主学习

(一) 字词部分

1、 读课文三遍,圈画本课生字在书上组词。

2、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颧骨 两鬓 抽噎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弥漫 支吾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 青稞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喜出望外 奄奄一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课

想到 。

2、通过查阅读资料,我对长征的了解有 。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B、把文中和题目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合作探究

仔细研读课文,弄清下面问题。

1、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画出来,想想为什么?(在书上写出感悟)温馨提示: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情的句子。

38

2、朗读老班长和小梁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深情朗读,理解“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意思。

4、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提示:抓住主要内容,用口语表述。) 当堂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沉重—( ) 粗糙—( ) 挽救—( ) 鼓舞—( ) 脆弱—( ) 舒展—( )

二、补充词语:(4分)

无边无( ) ( )( )一息 ( )不转( ) ( )迷( )醒 拓展

1、写一写:如果给老班长立碑,你想在碑上写几句什么话 ?

39

2、讲一讲: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积累的长征途中的故事。

第16课 桥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重、难点:掌握字词 自主学习

一、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1.按课文顺序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 ,下面一排是写 。

2.按词顺序,不看课文,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3.根据课文思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 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狞笑是一种怎样

40

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2.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句子: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分析: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

3.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4.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5.体会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1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 儿子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

41

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 当堂检测:

1.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收集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â)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2.小练笔:写一场面片断,注意把你看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出来

我体会:

学后反思:

第16课 桥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

42

老汉的大山形象。

重、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自主学习

1.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 >划出来,读一读,谈谈体会。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4.用( )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1.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你从哪里知道的?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五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④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 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儿子推了父亲一把,------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43

1.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很特别,你还发现了什么特点?请将三个表达特点写出来。

2.你还学过哪些带“桥”字的课文,本文以“桥”为题有什么含义?再用一个带“桥”字的句子赞美老汉。

第17课 梦想的力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自主学习

1.理解重点词语 迫不及待: 簇拥: 募捐:

2.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4.结合今年我国云南省大旱,谈谈自己应当如何用水。

5.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合作探究

44

1.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2.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当堂检测

①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

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②“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③“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拓展延伸

你有什么梦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

45

46

上一篇:7月工作重点及周安排下一篇:病理学2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