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

2022-08-28

第一篇: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

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初探

作者简介:

黄国窍,男,1978年3月生,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钦州市“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训对象”,现任西岸小学校长。已经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工作13年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所热爱的事业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中,曾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县级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镇级十佳校长” 的称号。现为灵山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多次主持或参与指导片级、镇级的教学教研活动,有突出的教育科研能力:曾重点参与了钦州市“21世纪园丁工程办公室”举办的重点课题研究;独立主持了灵山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疑导学”模式的研究》,获结题一等奖; 2010向自治区申报了《农村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获得了立项批准。近三年有论文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如《以学定教 以读为本 质疑释疑》于2009年在全国教育教学“创新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多次承担镇级、片级的公开课、研究课,赢得与课者的好评;

作者所管理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已进入镇的前列,09春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四名,09秋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五名,2010春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四名,2010秋又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三名,还荣获了2009“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诸多荣誉,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

区级C类课题《农村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农村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初探

广西灵山县那隆镇西岸小学 黄国窍 陈增景 黄全廷 联系电话:13768074155(13324779908) 邮编:535414

【内容摘要】当前,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着空话、假话连篇,习作单调、内容雷同等问题,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二、注重生活实践,抒发真情实感;

三、引导勤于观察,寻找新的发现。总之,做到实话实说,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就是构想“体验式作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积累素材 情感体验 生活实践 观察发现

纵观当前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空话、假话连篇,习作单调、内容雷同,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现实中,背范文、以抄代写仍有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知结构不完整,思维品质不成熟吗?现实不能不促使我们认真反思。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结合实际进行了“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①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词汇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 ,也包含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的沉淀升华。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入门之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得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故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在进步,现在不仅有万卷书,而是有互联网。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上网,不仅查询与当前学习有关的资料,而且要广泛浏览,天、地、人、物、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在是有的益,读得懂的,都可以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何乐而不为。同时 ,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增加文化和语言储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与书籍的海洋相比,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要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 ,靠课内学习,更靠课外读写。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是学生学好语文乃至终身受用的载体。因此,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有“大语文”教学观念,注意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把学习场所从教室中解放出来,积极地全面地开展丰富学生“人生营养”的系列阅读活动:

(一)提倡读名著、记名句、赏名画、听名曲“四名”活动。

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塑造人格的伟大力量,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枊斌曾说:“名篇、名句、名画、名曲是一个精美典雅的艺术世界。那里有和谐的韵律,有工整的格律,有抑扬顿挫的声调,有高尚美好的情操,有令人神往和意境。开展“四名”活动,使学生吸取先贤圣人的智慧精华,感知品味名家里手的生活体验,借助文化精品的永恒魅力和厚重的内涵 ,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和人生追求。

(二)开放图书室,开设阅览课。

每天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让他们从书刊杂志上了解生活 ,感受人物风情,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去回味前人的生活境况 ,去欣赏海外的生活画面,去想象构思未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去广阔的知识背景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文学“活”起来。

(三)定期进行经典美文诵读。

鼓励学生走近美文,去品味文章的思想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的情趣在高尚美好的情感中得到熏陶,养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做法是:从网上粘贴或从一些报到杂志中,选取既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给学生诵读;或指定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到班上朗诵,一起共赏美文;欣赏经典美文时将其中的好词、 好句 、名言 、警句等摘抄下来,熟读成诵。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好多还可以终身受用。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读读得多了,如果再渐渐养成随手摘录,写点儿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势必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就有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和语言储备。这样,学生写出的习作还会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缺少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语言吗?

二、注重生活实践,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生活中不曾经过的事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有一次作文是写“记录实验的过程”,多数学生反映不知道怎样记录实验过程,平时也不多大留意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因此,在本次习作前几天,我布置了学生一项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领域,设计一些小实验做一做,或观察科学课上的实验,并做好条文式的记录。因为是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实验中注意了留心观察,所以他们获得了直接的习作素材积累。80%同学能够根据实验的过程把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有顺序地记录了下来,更为可喜的是他们把实验中最精彩或者是最关键的部分写得较为生动,具体。③这是一次成功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以此为契机,在另一次的习作教学专题培训上,我这样告诉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闪现好的镜头,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就会获得作文的好材料。希望同学们大胆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用心感悟。“体验式”习作教学也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引导:

(一)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调查中体验

社区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扩展,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为用好社区资源,每次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如写家乡日新月异变化题材的文章就带领学生逛集市,进工厂,关注普通老百姓的“菜篮子”,来学生体验家乡的变化;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就带领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献爱心”活动,这样既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二)走进农村,参与劳动——实践中体验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尤其是90后的学生极少接触过劳动工具,多数学生将劳动曲解为扫扫地、洗洗碗、烧烧饭等,缺乏对农村艰苦和繁重农活的真切体验。为此,我充分利春秋两季农忙时节,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村,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如家禽饲养、花卉种植、瓜果采摘、稻谷收获、、、、、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写体验日记,记下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就有话可写,有感而发了。

(三)走进活动,积累快乐——活动中体验

充分利用每个“主题月”活动的开展来设计教育方案。如:“读书月”中有“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朗诵比赛;“三八节”开展“妈妈,我想对您说”家书展;“六一儿童节”进行的“我为六一设方案”等等。这样,根据主题活动来设计的教学方案,既让学生在愉快地度过节日的同时,又获得了深刻、真实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养料”,改变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激发学生想写的情趣。

三、引导勤于观察,寻找新的发现

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调动他们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取自己没有过的感受。只要用心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李强从不迟到今天却迟到了,母鸡孵出小鸡了,今年的桃花开得特别早,学校又多了一对燕子窝„„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必定会不断地有所发现。这些所见、所闻、所感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就是习作材料。总之,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内容空洞,假话连篇与习作雷同之嫌。正如《新课标》指出的:“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是小学生习作追求的境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弘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也接触了社会,深刻地了解了生活。一句话,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做到实话实说,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就是我构想“体验式作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①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07 ②叶圣陶.《作文论》.商务印书馆. 1924.04. ③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第二篇:生活体验式教学法初探

西华二中:李祥慧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提出

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从道德、体验上的“认同”向道德观念上的“应当”过渡的过程,所以,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时的答案。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殊性和近几年来中考开放性题型的不断改革,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在体验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根据有关的学习理论和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

“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笔者提出了“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的“体验式教学法”,在实践中围绕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二、体验和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一个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可以追溯到被称为“解释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狄尔泰那里。他认为体验是一种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体验者与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体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源于人的生命深层的对人生重大事件的深切领悟”。心理学上认为,体验是“特殊的活动,是改造心理世界的特殊工作,是旨在确定意识与存在之间意义联结的工作,其总的目的是增强生活的理性。”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看,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和生理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已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验式教学”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笔者认为,就这一方面而言,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往往优于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法”。所谓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而经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切身体验,将人类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形成对前人经验的再认识、再创造,进而成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可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实践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课堂上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与体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中进行学习。

2.让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接受在生活中早已有的概念并在活动中运用,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体验”与“认识”的交互作用,促成自己行为和认知的统一。

3.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

4.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四、“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特别是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体验式教学法”围绕这一目标,在操作上坚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设置情境、感受联系、思考讨论获得体验,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将学生的体验上升为个体的经验。这一过程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此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

在几年大量的“体验式教学”案例中,笔者概括了以下几种常用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操作方式。

(一)情境体验法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体验,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问题情境体验

问题情境体验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喜欢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特别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学习《公民的著作权》这个内容时,笔者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香港作家金庸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

著作《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拍摄权让给中央电视台,请问他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收取这区区一元钱呢?”这具有趣味性的设问,最能吸引学生,学生就会急于寻找答案,想弄清楚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理状态就形成了。

2.艺术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这个框题时,让全班学生一起诵读书本上一段话(“母亲对孩子这样说:——你是我生命的延续,你是我生活的动力。因为有你,我明白了责任的含义;因为有你,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你是我的骄傲,你是我的希望,愿你的人生更精彩。——亲情化成水,滴滴润幼雏。风雨伴儿行,只为早成才。”),同时播放音乐背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3.漫画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作用。巧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个内容时,课前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把四种情绪类型画出来,上课前作为导入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漫画情境当中,从而加深对“喜、怒、哀、惧”的认识,调动了课堂气氛。

(二)生活体验法

生活体验法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生活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在学完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这一框题后,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剪一次指甲或洗一次脚,要求完成后父母写一个反馈意见;最后学生写心得。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框题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练习“承担”相应角色的义务,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学会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探寻和建构;让学生对善恶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准则。角色体验,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预演。

在讨论八年级下册《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个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于是课前让学生分小组编写一些销售场景,在上课的时候全班分成四大组派代表对场景进行模拟和演绎,通过学生的模拟,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到销售者和消费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其从中获得的体验无疑要比教师在课堂上乏味的说教强好多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阅读体验法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因为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多阅读优秀作品,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在学习到八年级下册《珍惜我们的学习机会》这个框题时,面对我们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小孩,由于他们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靠股份和出租房子获得收入的,小孩自小没有生活压力,家长的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科学教育小孩的方法,所以小孩缺乏学习动机,普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畏难情绪。根据这些客观原因,在学习这个内容时,笔者选用这样一段话供学生阅读:“读书虽苦,乐在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那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却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芳香,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得到的。”学生阅读完这段话后,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重点围绕“学习的甜”来进行探讨。课后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反思,从一篇篇的反思可以看出学生似乎经过这个阅读材料的学习,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的有部分学生还制订了学习目标。

五、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思

1.由于各个学生间存在种种差异,其水平不

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其体验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时,笔者认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的尊严。一方面,不能用成人标准简单粗暴地评价学生;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2.体验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积极的体验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愉悦感和充满激情;而消极的体验则使人产生挫折感、懊丧感,对事物失去信心。但消极的体验在科学的引导下同样也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成为动力,使人充满斗志。

3.设计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教学过程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

4.体验式教学法要与经验式教学法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上升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任务,它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及小学生的配合,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较低,数学知识薄弱,因此教学工作效率普遍低下。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我们应该在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身性格特征出发,建立有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多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传统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潮流,应该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新出现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有深远影响。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让学生通过体验不断认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特定的数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点分散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

2.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有:(1)亲切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切感。(2)情境创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础。(3)实践性。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4)情感性。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身的情感及收获是最重要的,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情感体验。

2.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这一直观的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水平,而且能将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小学低年级数学这门学科是抽象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领悟到更多,实现教学目标。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及亲身体验,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这就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其具体应用策略如下。

3.1创设情境

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了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强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多多观察,并且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十分困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动手、推理、总结,不断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课中,老师可以准备一张全家福问同学们,这张全家福中有位64岁的人,这个人可能是谁?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3.2自主探索

新课标提倡老师在课堂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更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逻辑推理及总结,不断发现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老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实践题,让学生测量计算家里桌子的面积等。

3.3交流合作

当今社会需要有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需要有良好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前进。比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活动,安排学生合作完成操场的测量,在这一活动中,每位学生都会付出自己的努力,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4.结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拉近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的说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这一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体验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永兵.在体验中感悟 在探究中建构――小学数学体验式探究教学的实践[J].小学时代:教师,2012(11).

[2]郭云.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9).

[3]陆泱瑾.小学数学体验式作业的形式与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

[4]卢山.数学体验其乐无穷――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1).

第四篇: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孙海嵩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 1

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今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影碟、图片、网络等图视传播媒体正在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难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诵读优秀的文本。而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位、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计论。

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

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象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

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在阅读《鱼我所欲也》时体验到生活的种种选择;读到《海燕》想到自己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暴风雨……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转化为

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孙海嵩

作者:孙海嵩

工作单位: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通讯地址: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邮编:064108

电话:0315-649106813102679963 电子邮箱:

sunhaisong6491068@163.com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中的问——对体验式教学的分享中问题设计的探索

体验式教学中的问

——对体验式教学的分享中问题设计的探索

摘要:体验式的课堂通过体验与体验后的分享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自我成长。本文就体验式教学的分享中问题的设置的三个阶段,结合了课堂的实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体验 引导 问题 分享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问题设计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创造真实的或者模拟的情境或机会,使教学内容得以还原或再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该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学生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旁观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领悟和体会。[1]由体验式教学的定义可以得知,体验式教学重视活动体验,活动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情景体验,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等等。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来达到改变认知,领悟成长的目的。

在体验式的教学课堂中,体验虽然很重要,但是升华体验,化感受为认知与行为的改变才是体验式课堂的最终目的。升华的关键,便是体验活动之后的分享,而这里的分享,笔者定义为学生对于体验的思考的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一种经验交流。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除了自我了解还需要透过同班之间的彼此模仿学习,分享和回馈,体验活动后的分享能让青少年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他人的成长历程中找到共鸣与自我成长的契机。分享主要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安排并设计问题来引发。问题来源于体验,同时又可以让体验得到升华。因此,体验式活动后的问题设计,既反应了活动设计者对于活动设置目的的表达,同时,还体现了活动设计者对于体验式教学中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解。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些课堂实例来谈谈体验式教学分享中问题的设计。

二、问题的设计

在体验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再是传授者与接受者,而是引导者与主动学习者。因此,教师在面对体验活动之后问题设计,不能过于的直白或者直接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需要根据主题互动和学生的体验一步步的铺设,最终让学生通过自我的思考,达到认知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笔者认为,体验活动后的问题设计,可以分"顺,透,化"三个阶段来探讨。

(一)顺。顺着活动进行问题设计,着重关注学生对于体验活动的感受以及自己在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参与过体验式活动的人,一定有一种很深刻的体验,那就是活动结束后,特别希望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有趣、难过、开心等各种让自己有强烈情绪的事情。这时的交流多数是比较浅层的,集中于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看到的行为,自己的表现和情绪等。因此,第一阶段的问题设计,必须给予参与者或者观察者一个发表内心体验和寻求同盟与共鸣的机会。有了第一阶段的分享,同时找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同盟,参与者能更好的打开心扉,放下内心防线,进入更深层的思考与分享。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唠叨的父母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唠叨妈 妈不能理解女儿夜归的情景体验,部分同学参与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其他同学观察。在第一阶段的问题设计时,首先让参与者分享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自己的做法与心情,然后再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看到的认为印象深刻的部分。这样一个浅层的分享,顺应了活动的主题,同时也打开了话题,让学生从活动做法与情绪体验开始,打开了话题,进入下一个阶段——"透",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透。透过活动发现自身优势和自身可发展之处,通过上一阶段的分享,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的转换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第一阶段的焦点在于"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那么第二阶段的焦点则需透过参与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来指导自我认识。以一个如何面对与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为例,在这个活动中,两名参与者要在绑着脚的情况下,分别在黑板的两端完成一幅老师指定的画,画得漂亮的为赢。活动的目的,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第一阶段的分享后,这一阶段的问题可以如下设置:(1)作为参与者,你认为自己为赢得比赛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2)作为参与者,请想一想,假设活动重来一次,自己会不会有不同的做法,为什么?(3)作为旁观者,你看到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为什么?(4)作为旁观者,如果由你来挑战任务,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设计,让参与者和旁观者去反思自己的优势,以及反思自己对于竞争与合作的认识。透过活动的初步分享来更深层次的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可以做出的改变和成长。因为第二阶段已经把第一阶段的浅层分享带入到了更深刻的自我反思,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反思融入现实生活。

(三)化。化感想为行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任何体验活动的设计,最终目的是能用之以指导现实生活,改善参与者学习与生活的身心环境。因此,最后一阶段是整个分享的升华,也是重点,前面两个阶段的分享都是为了最后一个阶段作铺垫。仍然以如何面对以及处理朋友之间矛盾的主题活动——竞争与合作为例,在这个阶段中,分享的目的在于引导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分享来指导现实中的行为。问题可以如下设置:(1)问所有人,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分享,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面对竞争与合作的态度是怎么样的?(2)你说一说你的态度对于你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有什么影响吗?(3)通过本堂课之后,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做得好的有哪些?如果现在让你来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笔者的实践总结得出,第三阶段的问题分享,更适合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再进行全班或者大组别的分享,这样有利于一些值得学习的做法,想法,反思得到分享,交流,也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在分享中得到认可与进步。

三、总结

问题的设置只是好的分享的一个前提,教师对安排好的问题的提出方式,以及对于学生分享的回应同样影响着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这考验着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分享的问题并不是写在纸上来让学生看,而是通过教师来提问。因此,不但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观察力,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的提出。也由此可以得出,问题的设置阶段性是不变的,但是问题的提出却可以根据教师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而改变,以更贴合学生的实际。

体验式的教学,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观察力,引导分享的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主体目标的把控能力。在这些能力上,笔者也属于一个成长中的体验者,要本着一颗积极,投入的心,方能与引导的对象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大学教育,2012,1(2). [2]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编号FIB070335-B11-37. [3] 张恩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教书育人,2004,12. [4] 邱勇强,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0).

上一篇:田园综合体基础条件下一篇:太阳照常升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