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市场监督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发展,规范货币市场基金的募集、运作及相关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基金。

第一篇:市场监督论文范文

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能力评估

摘 要: 随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地方政府在整合工商、食药、质检等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统筹监管环节,尝试探寻有效监管的新出路。以OECD框架为基础,从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和监管政策三大维度出发并借鉴已有研究,尝试建构适用于我国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这一体系对2016年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能力进行分级定性评估与比较。

关键词: 监管能力;市场监督管理局;能力评估

20世纪以来,人们愈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优劣,而影响政府优劣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政府能力水平的高低。1997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详细阐明了提高政府能力的必要性[1]。在政府扮演重要角色的当代中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之后,作为政府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监管能力建设自然而然地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为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监管过程中监管主体混乱、执法环节交叉、权责不明等问题,从2014年开始,许多地方政府在整合工商、食药、质检等资源的基础上开始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统筹监管环节,推进综合执法。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构建和完善适用于地方(城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监管能力进行测量与比较。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1.概念界定

政府能力是一个政府在实现其自身职能、从事某项活动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量[2]。Mann在《社会权力的来源》中将政府能力分成了专断性能力和基础性能力两类[2],学者王绍光在此基础上又将基础性政府能力细分为强制、汲取、濡化、认证、规管、统领和再分配、吸纳整合等[4]。作为政府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政府监管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制约与规范”[5],主要由社会性监管和经济性监管两方面构成。而监管能力则是政府监管部门在行使其监管职能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其所拥有的资源最终达到其目标的有效程度[6]。

2.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已有各种测量政府机构相关能力的模型与方法。例如,世界银行就曾提出机构与治理评价(Institutional and Governance Reviews)以及国家政策与机构评价(Country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的途径,被应用于观测和分析成员国政府机构相关能力的薄弱之处并提供改善建议。在国内研究中,众多学者也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建立起适用于不同领域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杜钢建试图从界定度、参与度、透明度、强硬度等八个方面分五个等级评估政府的规范能力[7];杨松、王广平等人从资源能力、履职能力和绩效结果三个维度和进一步细化的16个方面构建了中国药品监管能力评价体系[8];吴佳惠结合政府监管能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外显形式构建了食品监管能力评价体系[9]。也有学者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监管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胡颖廉测量比较了沿海十个省级药品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10];李万新、埃里克从潜在机构能力、实现机构能力两方面对全国31个省级环保局机构监管能力进行排序[11];王力、余苏珍等人则在纵向上研究了江西省各县级食药监管机构监管能力在2006年至2008年两年间的变化[12]。

但综合来看,关于我国地方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评价研究,尤其是2014年监管机构改革以来关于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整体监管能力评价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在目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有所拓展。

二、监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1995年3月,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理事会发布了监管能力建设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改善政府监管质量建议》,它为政府监管质量的评价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框架,是当前监管型国家建设领域较为成熟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提到,监管活动主要包括监管机构、监管工具和监管政策三个元素[13]。以OECD框架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国内学者刘鹏、刘志鹏建立起我国中央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分级测量指标体系并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与计划生育监督中心和环境保护部三个部门进行评估[14],在进一步研究中又将该体系扩展应用至八个中央监管机构的能力评估中[15],是目前我国较具代表性的机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

但应注意到,中国在政治制度、社会基础和政府职能等方面与其他OECD国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全部照搬OECD框架。学者刘鹏、刘志鹏建立的机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中央部委,而地方基层部门的组织架构、资源状况和部门职能等具有更大的限制性和多样性,因此也不能简单套用该指标体系。本研究依循OECD提出的“監管机构”“监管职能”和“监管政策”的政府监管要素大体框架,并借鉴已有的我国机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尝试建构适用于我国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监管机构

OECD认为,相关监管机构的设立对于监管政策的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监管机构是确保监管活动得以成功实施的基础,其主要分为机构性质、机构职能两个方面。

一是机构性质。组织的权力资源对组织的存在和运营产生影响,是组织重要的资源能力之一[16]。而权力资源的多寡,与机构性质有关,主要体现在机构级别与监管权力来源上。OECD认为,监管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建立接近政府核心层的有力监管机构[17],这意味着机构级别越高,可获取的权力资源越多,其监管能力也就越强。同样地,权力由更高层级领导授予,该监管机构在本地区开展监管活动受同级部门的干预就较少,自主性也就更大,因此权力来源也将影响到监管能力的强弱。而另一方面,基层机构作为政策自上而下落实的关键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到监管的覆盖范围与执行效果。组织能力有潜在与现实之分,组织的潜在行动能力与行政储备十分相关[18]。监管部门的下设基层机构越多,监管覆盖范围越广,用于开展监管活动的行政储备力量也就越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潜在监管能力。

二是机构职能。大量研究认为监管机构职能的分散是“监管失灵”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监管机构作为行政上独立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目标,很难随时合作开展监管活动。在危机出现时,又容易发生各监管机构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反之,监管职能的集中通过信息、设施和人员的共享,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产生规模效益,减少监管的真空地带[19]。而Harlow和Rawlings认为成熟的监管应由监管政策制定、政策监督与检查、政策执行与制裁三要素组成[20],这说明监管机构权力的混合性对监管能力产生影响。权力的混合性保障了机构的独立性,机构的独立性又使其不易受利益集团影响,保障监管活动的有效性。权力的混合性体现在其是否具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监管工具

为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和推动监管改革,开发和运用有效的监管工具十分重要。OECD提出,公众沟通、监管替代工具的选择、行政管理的简化是提高政府监管质量的有效工具[21]。因此在监管工具这一维度主要从公众沟通、监管替代工具、行政简化等3个方面衡量。

一是公众沟通。OECD报告指出,提高公众沟通的方式主要包括宣传监管方案、相关方非正式咨询、听证会的举办、专家咨询等[22]。结合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公开的发展趋势,在上述4项的基础上增加“政府信息公开”,共同构成公众沟通的衡量指标。

二是监管替代工具。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在监管活动中引入使用与传统型监管工具不同的新型监管工具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较为常用的监管替代工具主要有经济、信息、合作等手段[23]。经济手段是当代政府治理与政策执行中广泛运用的一类工具,主要形式有合同工具、价格、税收和特许经营等[24];信息手段与传统工具相比具有推进公平交易、促进交易主体自律以及低成本等优势[25],合理使用信息手段将有助于提升监管效果;合作监管是指政府与企业等其他组织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执行监管政策,较传统政府监管而言更具多元化与网络化,在本研究中合作手段主要体现为行业自律协会的设立。

三是行政简化。从实践上来看,过于繁琐的行政程序是滋生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温床,也是阻碍政策执行的绊脚石。行政程序的简化有利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抑制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降低了制度性成本,使得监管政策的执行更加高效。根据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行政流程,其行政简化可以反映在商事登记和食药审批上。

3.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监管活动的最终结果如何。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由于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均不具有单独制定规章政策的权力,因此在监管政策这一维度将主要从监管部门的政策执行方面加以考虑。政策执行能力是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设计方案、调用资源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能力和力量,缺乏执行力的政府将因无法执行国家政策而使政府面临合法性危机[26]。政策执行力可从执行资源和执行力度两个方面衡量。

一是执行资源。执行资源是保证政策执行力的必要基础[27],任何监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资源短缺将导致监管活动捉襟见肘,寸步难行。资源支持主要有人力支持与资金支持。人员是执行力量的集中体现,人力资源的数量多寡、素质高低与监管活动开展息息相关。而财力因素是政府职能行使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开展监管活动必需的物质基础。

二是执行力度。执行力度是政府执行任务的力量度,是衡量地方政府执行能力的参考依据之一[28]。监管部门的政策执行力度越大,反映出其监管能力越强。在这里,考虑到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具体工作职责内容,监管执行力度主要以经核审后维持判罚的行政处罚案件数(不含简易处罚)以及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金额为衡量指标。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具体实际,构建出适用于我国地方监管部门的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共分为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监管能力评价体系应用及测量

1.数据和信息来源

本研究以X市A、B、C、D、E、F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研究对象,测量2016年各机构的监管能力并进行比较。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和文本主要来源于:(1)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规定的相关政府文件;(2)各机构年度报告,如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年度主要指标统计图表等;(3)各机构官方网站、官方媒体报道;(4)通过向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申请公开途径获得的官方数据。可见,本研究使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公开透明的官方文件或报道,测评信度能够得到保证。

2.测量方法

本研究从监管机构、监管工具和监管政策三个维度的18个细分指標分别对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兼具绝对性与相对性。其中大多数指标根据相对性原则,对6区局的数据进行直观比较并排名。以排名情况为基础,测评结果依序分为六个名次,为方便测评结果的呈现,按排名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6分。

部分指标(机构级别、权力来源、职能集中性、权力混合性、商事登记简化、食药审批简化)由于六个机构情况基本一致而难以排序,因此根据绝对性原则对其统一赋值。其中,机构级别和权力来源指标根据国家、省部、司厅局、县处、乡镇科等五个行政级别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5分;职能集中性指标以“是否承担该领域主要职责”和“是否单独承担该领域相关职责”为判断依据,二者均为“是”则得5分,一“是”一“否”则得3分,二者均为“否”则得1分;权力混合性指标根据规章制定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的拥有情况为判断依据,拥有三种权力则得5分,拥有两种权力则得3分,拥有一种权力则得1分,不拥有权力则得0分。

应说明的是,本研究采用定性分级评估方法,测评结果并非对连续变量的测量,而是对分级变量的测量。此外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本测评不对各个测量指标的权重加以赋值,仅对最终各项得分进行机械加总,直观比较地得出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能力的高低。

3.测量结果

(1)监管机构测量

监管机构维度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在职能集中性方面,大部制改革使得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相关领域的主要职责,但无法完全单独承担相关领域的全部职能,在一些环节仍然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开展执法监督行动。例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粮食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管”领域需与粮食局联合监管,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需与农业部联合监管,而对于“无证经营行为”的监管,更要视不同情况,与文化局、公安局、城管局、环保局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实现。

在权力混合性方面,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只具有行政执法权,不具有规章制定权和司法权。在大多数监管领域,只有市级及以上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权制定规章政策,而部分监管领域的规章政策还需由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例如,由各區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监督执法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酒类食品安全监管”、“药品流通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进口许可的安全监管”等领域所依规章政策由市商务局制定。而在司法领域,相关法务处理也必须通过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实现。

(2)监管工具测量

在信息透明与沟通的工具使用上,监管方案的宣传是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偏爱使用的,以培训会、宣传周、政策文件发放等形式为主;针对利益集团的非正式咨询方面,该工具使用频率较少,以约谈、座谈等形式为主;而各区局2016年全年均未举办相关听证会,也未设立专家咨询机构。

2016年各区局信息公开情况如表3所示。

在监管替代工具的使用上,六区局均未采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而是以信息手段为主,例如进行教育、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加强监管方与被监管方的即时沟通、公开监管过程详细信息、披露相关违法违纪信息等。在合作手段方面,仅有A区局和C区局采用了行业自律方式。

在行政简化方面,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行政简化步伐较为一致,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食品药品审批环节简化上。在商事登记方面,各区局进行了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登记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五证合一”的改革,并且在国内首创个体户“口头申报、当场取照”的简便登记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而在食品药品审批环节,X市也实施了食品药品许可监管“证照分离”改革,并且率先在省内开展“三证合一”(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条件审核证明)工作,在大大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的同时也提高了监管能力。如表4所示。

(3)监管政策测量

2016年,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岗公务员编制人数及学历构成情况。

人力支持指标的最终分数取“编制人数得分”和“学历构成得分”的平均值得到,如表5所示。

2016年,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收入情况。

在行政处罚案件数(不含简易处罚)方面,各区局的行政处罚在核审中均被维持原判罚,体现了X市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2016年,X市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个指标的最终得分情况如表6所示。

四、结 语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中A区局的监管能力最强,B区局稍次之,二者大幅领先于其他区局,占据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C区局的监管能力稍强于F区局和E区局,三者大体上处于相近的监管能力水平;而处于第三梯队的D区局在众多指标中表现不佳,反映出其监管能力相对较弱。

总体而言,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遍存在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不完善、监管工具单一、职能集中性和权力混合性较欠缺等共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各区局应不断拓宽公众沟通与参与的渠道,持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探索尝试经济型和合作型监管替代工具,通过激励性措施发挥被监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仅拘泥于常规的执法检查活动;还应进一步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合理统筹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合理划分监管事权,适当条件下探索整合目前仍需多主体联合执法的监管环节,扫除监管的真空或交叉地带。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归纳整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个别其他部门的有关职能,统一负责市场综合管理、维护市场规范秩序、监管工业产品及食药品安全等[29]。可以看出,从2014年一些地方政府的探索开始,再到2018年在国家层面上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管机构的改革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重大实验,而未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监管机构和监管职能的优化与完善也将自上而下地传导至各个地方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我国各级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 《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7.

[2] 汪永成.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的供求变化与平衡策略[J].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03(00):117-131+6.

[3] Mann M. 社会权力的来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 王绍光. 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能力[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8,(03):8-10.

[5] 刘现伟. 加强政府监管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6,(02):33-36.

[6] 蔡久艳.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7] 杜钢建. 政府能力建设与规制能力评估[J]. 政治学研究, 2000,(02):54-62.

[8] 杨松, 王广平, 黄果, 江滨. 中国药品监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14):1175-1177.

[9] 吴佳惠.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6, 32,(01):5-9+32.

[10] 胡颖廉. 沿海十省(市)药品监管机构能力之比较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07,(01):97-103+126-127.

[11] 李萬新, 埃里克. 从意愿到行动:中国地方环保局的机构能力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S1):21-27.

[12] 王力, 余苏珍, 陈和利, 刘永忠. 两年前后江西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监管能力的比较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7,(09):602-603.

[13] OECD. Regulatory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from inter-ventionism to regulatory governance[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02.

[14] 刘鹏, 刘志鹏. 社会性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测量与评估——基于对三个监管部门的比较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9,(04):32-40.

[15] 刘鹏, 刘志鹏. 社会性监管机构的能力差异及原因——基于八个中央机构的定性评估[J].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01):75-88+157-158.

[16] 许成科. 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价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7] OECD. 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18] Nelissen. The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of new types of governance[J].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 2002,(2):5-22.

[19] 黄禹忠, 吴献金. 混业经营监管机构设置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07):16-18.

[20] Harlow C, Rawlings R. 法律与行政[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1] 王蕾, 王芳霞. 政府监管政策绩效评估分析——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80-86,127.

[22] OECD. The OECD report on regulatory reform synthesis[R]. Paris: OECD Publishing, 1997:31-33.

[23] 张秉福. 论社会性管制政策工具的选用与创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02):74-80.

[24] 杜应恒, 米爱娟, 颜晶晶.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6):116-117.

[25] 应飞虎, 涂永前. 公共规制中的信息工具[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116-131,222-223.

[26] 谢庆奎, 陶庆. 政府执行力探索[J]. 中国行政管理, 2007,(11):9-13.

[27] 金强. 县级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D].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6.

[28] 莫勇波, 刘国刚. 地方政府执行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69-76.

[29] 王勇.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N]. 人民日报, 2018-03-14(005).

作者:徐国冲 陈泽鹏

第二篇: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发展,规范货币市场基金的募集、运作及相关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基金。

在基金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等类似字样的基金视为货币市场基金,适用本办法。

基金管理人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根据市场与投资者需求,开发设计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拓展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各项基础功能。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审慎监管原则,对货币市场基金运作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第四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一)现金;

(二)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

(三)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

(四)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第五条 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一)股票;

(二)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三)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

(四)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第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相关金融工具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同一机构发行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作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证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10%,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除外;

(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但投资于有存款期限,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不受上述比例限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0%,投资于不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5%。

第七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保持足够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潜在的赎回要求,其投资组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5%;

(二)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五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10%;

(三)到期日在10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银行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受限资产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30%;

(四)除发生巨额赎回、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赎回20%以上或者连续5个交易日累计赎回30%以上的情形外,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20%。

第八条 因市场波动、基金规模变动等基金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及第七条第项(二)(三)(四)规定的比例或者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第九条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240天。

第三章 基金份额净值计价与申购赎回

第十条 对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报价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在基金合同中将收益分配的方式约定为红利再投资,并应当每日进行收益分配。

第十一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取稳健、适当的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在确保基金资产净值能够公允地反映基金投资组合价值的前提下,可采用摊余成本法对持有的投资组合进行会计核算,但应当在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披露该核算方法及其可能对基金净值波动带来的影响。

前款规定的基金估值核算方法在特殊情形下不能公允反映基金价值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采用其他估值方法。该特殊情形及该估值方法应当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第十二条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对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

当影子定价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2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在5个交易日内将负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25%以内。当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申购并在5个交易日内将正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将负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持有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暂停接受所有赎回申请并终止基金合同进行财产清算等措施。

前述情形及处理方法应当事先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十三条 对于不收取申购、赎回费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按照不高于0.25%的比例从基金资产计提一定的费用,专门用于本基金的销售与基金持有人服务。基金年度报告应当对该项费用的列支情况作专项说明。

第十四条 为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基金管理人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暂停或者拒绝接受一定金额以上的资金申购。

第十五条 当日申购的基金份额应当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基金的分配权益;当日赎回的基金份额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不享有基金的分配权益,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特殊货币市场基金品种除外。

第十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或者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协议转让。

第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细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在满足相关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当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5%且偏离度为负时,为确保基金平稳运作,避免诱发系统性风险,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当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以上的赎回申请征收1%的强制赎回费用,并将上述赎回费用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确认上述做法无益于基金利益最大化的情形除外。前述情形及处理方法应当事先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为公平对待不同类别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货币市场基金应当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在单个开放日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0%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采取延期办理部分赎回申请或者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措施。

第四章 宣传推介与信息披露

第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宣传推介材料的显著位置列明,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第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在从事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活动过程中,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作宣传推介材料,严格规范宣传推介行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不得承诺收益,不得使用与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相匹配的表述,不得夸大或者片面宣传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收益或者过往业绩。

除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外,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制作或者发放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宣传推介材料;登载货币市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不得片面引用或者修改其内容。

第二十条 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开展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业务推广活动,应当事先征得合作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销售机构的同意,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混同、比较货币市场基金与银行存款及其他产品的投资收益,不得以宣传理财账户或者服务平台等名义变相从事货币市场基金的宣传推介活动。

第二十一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独立或者与互联网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展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业务时,应当采取显著方式向投资人揭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的主体、投资风险以及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名称,不得以理财账户或者服务平台的名义代替基金名称,并对合作业务范围、法律关系界定、信息安全保障、客户信息保密、合规经营义务、应急处置机制、防范非法证券活动、合作终止时的业务处理方案、违约责任承担和投资人权益保护等进行明确约定。

第二十二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与互联网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展货币市场基金销售业务,不得有以下情形:

(一)未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擅自从事基金宣传推介、份额发售与申购赎回等相关业务;

(二)侵占或者挪用基金销售结算资金;

(三)欺诈误导投资人;

(四)未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五)泄露投资人客户资料、交易信息等非公开信息;

(六)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七)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以及互联网机构在从事或者参与货币市场基金销售过程中,向投资人提供快速赎回等增值服务的,应当充分揭示增值服务的业务规则,并采取有效方式披露增值服务的内容、范围、权利义务、费用及限制条件等信息,不得片面强调增值服务便利性,不得使用夸大或者虚假用语宣传增值服务。

从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有关要求存放、使用、划转客户备付金,不得将客户备付金用于基金赎回垫支。

第二十四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基金信息披露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货币市场基金的信息披露义务,鼓励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条件,自愿增加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内容,提高货币市场基金的透明度。

第五章 风险控制

第二十五条 基金管理人从事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管理活动,应当坚持组合管理、分散投资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与比例限制进行资产配置,构建与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投资组合。

第二十六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货币市场基金相关投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注重货币市场基金操作风险的防控,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申购赎回、交易清算、估值核算、信息披露等环节制定相关业务操作指引并建立风险识别与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业务操作能力。

第二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货币市场基金从事逆回购交易的流动性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的管理,合理分散逆回购交易到期日和交易对手的集中度,加强逆回购交易质押品资质和质押品期限的控制,质押品按公允价值计算应当足额。

第二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风险的评估与研究,严格测算与控制投资银行存款的风险敞口,针对不同类型存款银行建立相关投资限制制度,投资各类银行存款所形成的潜在利息损失应当与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准备金规模相匹配。如果出现因提前支取而导致利息损失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予以弥补,风险准备金不足的,应当使用固有资金予以弥补。

第三十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和完善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投资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综合运用外部信用评级与内部信用评级结果,按照审慎原则具体限定不同信用等级金融工具的投资限制。基金管理人应当对货币市场基金已投资的信用类金融工具建立内部评级跟踪制度与估值风险防范机制,并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第三十一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将压力测试作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审慎、全面有效的压力测试制度,结合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与市场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并针对压力测试结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将最近一个年度的压力测试工作底稿留存备查。

第三十二条 货币市场基金遇到下列极端风险情形之一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在履行内部程序后,可以使用固有资金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金融工具:

(一)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金融工具出现兑付风险;

(二)货币市场基金发生巨额赎回,且持有资产的流动性难以满足赎回要求;

(三)货币市场基金负偏离度绝对值超过0.25%时,需要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风险资产。

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购买相关金融工具的价格不得低于该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

前述事项发生后,基金管理人应当在两个交易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涉及到银行间市场的,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坚持稳健经营理念,其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规模应当与自身的人员储备、投研和客服能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匹配,杜绝片面追求收益率和基金规模,不得以收益率作为基金经理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不得通过交易上的安排规避本办法对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平均剩余期限及存续期的相关规定,不得违规从事或者参与债券代持交易。

第三十四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切实履行共同受托职责,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所托管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日常投资运作活动实施监督,与基金管理人共同做好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服务。

第六章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净值计价、募集、申购、赎回、投资、信息披露、宣传推介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结算等市场行为,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国银行间市场的管理规定,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动态检查。

第三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在管理与托管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基金合同约定导致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损失的,应当分别对各自的行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共同行为导致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及审查基金产品募集申请或者其他业务申请等行政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基金管理人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在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者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责令基金管理人提高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或者一次性补足一定金额的风险准备金;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有关规定,对基金管理人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取消基金管理资格或者撤销等监管措施。

第四十条 基金托管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货币市场基金托管职责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第四十一条 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机构及互联网机构等相关机构或者个人在从事或者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宣传推介等活动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货币市场基金暂行规定》(证监发〔2004〕78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5〕41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5〕163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5〕190号)、《关于加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部通知〔2011〕41号)等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法律视野中的证券市场监督问题分析

摘 要:就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工作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并不完善,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性不足、证券公司的具体的治理结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密切相关,对此,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立法,才能够有效对于相关的证券市场进行规范,促进证券市场监督有效开展。

关键词:法律;证券市场;监督问题

立法的作用主要是为相关社会活动和工作提供规范和约束,让相关活动都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建设并不完善,很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斷出现,对此,针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而执行有效的立法监督是前提,必须要加以重视。

1.目前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证券法律制度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相关证券立法上的不足、行政权利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1.1立法不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设滞后

目前针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中,相关的证券立法工作不完善是导致证券市场发展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目前的《证券法》已经出台,但是相关法律文件对于证券市场中的很多宏观和微观的问题还没有有效完善。从宏观角度来看,证券市场中法典工作不被重视,体系化建设不到位,很多部分的法律空白等都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监督和实施。从细微层面来看,相关的行业发展中的立法严谨度不够,相应证券界定相对片面,证券发行中的关系责任也不够具体,涉及到的民事责任界定也比较模糊,这些对于证券市场监管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相关法律文件中,一些规定的实际可操作性并不强,例如,在《民法通则》中,对于损害赔偿进行了规定,但是相关的证券纠纷的损害赔偿对应性规定却没有,在《证券法》中,更是将相关法律责任重点放在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责任追究上,针对具体的损害赔偿的规定比较简略,在具体的操作执行中比较困难。

1.2行政权力和政策的干扰影响

就证监会的实质来看,其是在国企改革中产生的结构性设计形式,主要的功能是为了帮助国企解决一些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证监会针对相关证券公司的生死存亡、企业融资、市场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能,为了针对不同方面的利益进行综合协调,证监会往往需要妥协,不能实施统一执法。这样他们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衡量的尺度标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证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市场信心增长,针对一些违规的操作可能不会执行相应的处罚,甚至直接忽略,而在市场活跃的情况下,会不断强化监管标准,对于违规操作行为会严厉处罚。这种情况导致的市场监管中,行政权力和政策干扰比较大,这对于证券市场的规范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于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也具有不良影响。

1.3市场监管不到位

在政权市场发展中,行业自身的自理行为不到位,相关政权交易公司在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来看,他们对于相应的会员机构以及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监管职权,但是他们仅仅是行业性质的协会组织,在监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再加上目前上市公司的监管不足,随着相关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目前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再融资的可靠性也不断提升,证券公司融资实力不断增强,融资渠道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筹钱而融资,但是实际的经营状况并不能因此获得突破和发展,相关监管不到位,也会导致相关证券公司在资金使用中比较随意,不重视、不谨慎。此外,相关社会性组织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相关的监督组织例如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会计报表失真,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中处在错误,有的不根据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等,都导致证券市场发展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2.法律视角下证券市场监督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完善立法,保证立法有效性

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中的各种监督不力和发展问题,要想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需要落实法制部门起草重要监管制度的要求,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贯彻《纲要》关于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的要求,进一步发挥证监会法制工作部门的作用,集中专业力量组织修改、制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办法》、《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等多部重要监管规章、规则。在立法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关法律文件和条例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到执行部门和落实中的具体问题,都应该具体化。

2.2强化相关监管职权落实,严惩违规操作

在证券市场监管中,要进一步强化相关监管部位和单位的监管职责,针对其中的一些不规范和违法的操作行为要强化监督和惩处,确保相关工作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避免暗箱操作。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项规章,提高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保障各项立法程序要求落实到位。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查相关企业的会计披露信息的真实性,针对违规操作和虚假信息要追究责任,保证相关工作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总结:目前的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对于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相关的立法工作不完善,权力和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干扰,相关的工作开展中监管失效,对此,需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促进监管职能强化,严格规范证券市场,保证证券市场能够健康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树文,郝丹丹.由行政主导走向法治主导的政府救市模式研究——以美国、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救市法治化经验为借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39(04):100-109.

[2]黄辉,李海龙.强化监管背景下的中国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研究:基于实证与比较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18(01):76-106.

[3]张金艳.论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再监管的机制构建——以《证券法》的修订为视角[J].西南金融,2017(11):30-35.

[4]唐波.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自我保护的法律机制——兼谈我国证券法相关条文的修改建议[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02):89-95.

作者:张佳俊

上一篇:通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体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