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制度

2022-07-14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或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员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他们行动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市场监督管理制度

市场监督管理局(整理)

2012年4月1日上午,全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暨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会议在市民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主持会议,副市长、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彪,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组长、市打假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国宾,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市市场监管局副巡视员李卫南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各区(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公安局及其分局、市场监管局及其分局、监管所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食品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徐友军同志首先传达省“三打”领导小组第七次(扩大)会议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省“三打”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全省“三打”专项行动取得的成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抓好落实,各地打击行动突出自身特色,深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打击成效初显。随后,李卫南同志简要汇报了全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阶段工作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王国宾同志介绍了我市公安部门加大力度查办制假售假大要案的经验成果。

截止3月30日,全市打假专项行动各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51746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42530家;开展联合行动1144次,查办制假售假案件1105宗,涉案货值5753.32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795987件,假冒伪劣卷烟296.63万支,盗版光碟及书籍27767件,取缔捣毁无证照制售假窝点695个,在私宰窝点查获生猪327头,在各类市场查获私宰肉3387.5公斤;各行政执法单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8宗。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32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16人,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8人,逮捕40人,判刑18人。

陈彪副市长在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三打两建”工作与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打假责任制考核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的成效。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确立长期作战的观念。近期,省、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多次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全力推进“三打两建”工作,同时要求大家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二是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突出重点取得明显成效。下一阶段行动,要抓好重点行业,突出对食品、药品和电子通讯产品的整治;要抓住重点区域,突出对省打假警示区域、警示市场和限期整改区域的整治;要抓住重点对象,突出对大要案、利益链、保护伞的打击。三是要打建结合,构建长效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以食品安全领域为切入点,借助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所产生的震慑力和社会影响,建立食品安全违法信息披露、食品违法经营者“黑名单”等失信惩戒机制,推进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数据分级分类管理,通过立法实现经营者、企业失信记录纳入相关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守信者、失信者在入户、就业、信贷等方面的差别对待机制,增加违法成本。

第二篇:即墨市场监督管理局(质监)

即墨市场监督管理局(质监) 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基本概况

贯彻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管理和指导质量工作,管理生产领域质量监督工作;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统一管理计量工作;开展认证认可工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托《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安全法》5部法律和《认证认可条例》一部国务院规章等法律法规,行使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食品相关产品监管、认证认可管理六大块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即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共包含本级决算和下属单位决算共1 个,其中:行政单位 1 个。

第三篇: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5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以下简称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特别是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根据《产品质量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资,是指种子、农药、肥料、农业机械及零配件、农用薄膜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投入品 。

本办法所称农资经营者,是指从事农资经营的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监督检查辖区内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依法监督检查辖区内农资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农资进行查处;

(三)依法受理并处理辖区内农资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

(四)依法履行其他农资市场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须

经批准的,或者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在登记注册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六条 申请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企业从事化肥连锁经营的,可以持企业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申请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当有相应的住所、经营场所;企业注册资本(金)、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数额不得少于3万元人民币。申请在省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企业总部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申请跨省域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企业总部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

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的书面委托为其代销种子的,或者种子经营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

第七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其成员销售农资的,可以不办理营业执照。

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八条 农资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得从事下列经营活动:

(一)依法应当取得营业执照而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和期限从事农资经营活动的;

(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过期、失效、变质以及其他不合格农资的;

(三)经营标签标识标注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伪造、涂改国家标准规定的标签标识标注内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

潢或者使用与之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农资的;

(四)利用广告、说明书、标签或者包装标识等形式对农资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适用范围、有效期限和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农资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农资的产品质量负责,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农资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在进货时应当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按照同种农资进货批次向供货商索要具备法定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原件或者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以及产品销售发票或者其他销售凭证等相关票证;

(二)农资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农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三包责任和赔偿损失等农资的产品质量责任;

(四)农资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农资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对农业生产、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农资,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追回不合格的农资。已经使用的,要明确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和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

(五)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条 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落实农资的产

品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审查入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对无证无照的,不得允许其在市场内经营;

(二)明确告知入场经营者对农资的质量管理责任,以书面形式约定入场经营者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质量承诺、不合格产品下架、退市制度,对种子经营者还应当要求其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三)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消费纠纷;

(四)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发现经营者有本办法第八条所禁止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下列制度,对农资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一)实行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农资市场巡查制度;

(三)实行农资市场监管预警制度,根据市场巡查、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查处违法行为记录等情况,向社会公布农资市场监管动态信息,及时发布消费警示;

(四)建立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及时受理和处理农资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农资市场,依据《行政处罚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责令停止相关活动;

(二)向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进入农资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

(五)查封、扣押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或者有其他严

重质量问题的农资,以及直接用于销售该农资的原材料、包装物、工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损害农资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农资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行政制度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政务公开预审制度

为了促使政务公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按照盟委行署《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根据盟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实行政务公开预审程序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做出如下规定:

一、成立阿盟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监督协调小组,小组组长由 兼职领导、工作人员长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组成,负责对局政务公开内容的预审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预审的原则和要求:

l、必须有利于群众真正享有对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2、必须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及执行情况。

3、必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4、必须有利于方便群众、企业办事,方便群众监督。

5、必须是办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办事机构的办事依据、办事职责、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纪律必须公开。

三、自本规定实行之日起,凡是政务公开的内容,

- 1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

一、群众咨询办事或来电来访,被询问的第一位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二、首问责任人对来咨询办事或来访的群众,应以热情的态度认真接待,耐心听取群众的要求,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明确处理途径。

三、属于本岗位职责的事项,必须认真释疑解惑,及时予以办理;不属于本岗位职责的事项,要负责安排到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有关职能岗位,找到具体责任人交待办理,并搞好跟踪服务,直至问题解决。

四、接待过程中,不得使用“不知道”、“没办法”、“不归我管”等用语,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搪塞、推诿、“踢皮球”。

五、接到来电的第一位工作人员,除做好电话记录和提出拟办意见外,原则上与上述接待要求相同。

六、认真抓好首问责任制的落实、每季度作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列为年终目标考核。

- 3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限时办结制

一、为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盟委、行署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限时办结制是指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和要求处理行政事项的制度。

三、限时办结遵循准时、规范、高效、负责、便民的原则,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和办理各种限时办结的行政事项。

四、在处理各项行政事务中,凡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有时限要求的,必须在时限内办结。

五、对没有时限要求的,要从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办结。

六、对上级部门督办、交办的事项,要按照督办、交办规定的时限要求办理。未明确时限要求的,要在收到督办、交办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因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办结的,应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原因及说明办结时限。

七、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依照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追究当事人和科室负

- 5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政务公开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

阿盟市场监督管理局把政务公开工作做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主要领导对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负全责,因故造成班子成员及基层领导违纪的,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给予其党纪、政纪处分。

二、各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重大事项,尤其是行政审批事项,包括资质审查、证照办理、收费项目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没有公开或公开不彻底的,予以警告。

三、一般工作人员在本人分管业务范围内要将办事程序、办事步骤和服务方式向群众公开,没做到的予以通报批评。

全体工作人员要按“十公开”的要求,将“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落到实处,否则将按责任追究制的要求予以处罚。

举报电话:0483-835006

8、0483-(周书记电话??)

- 7

3、超越职责范围实施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的:

4、非法要求履行义务、违规滥罚的;

5、拒不履行、拖延履行、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的;

6、行政执法管理、行使职权中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六、有下列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而实施处罚的;

2、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处罚造成后果的;

3、滥用职权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4、以权谋私、贪污罚没款、索取贿赂、敲诈勒索的;

5、拒不履行法定职责,无故拖延,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6、拒不改正行政执法过错或不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的;

7、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不实施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

8、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国家赔偿的违法违纪行为的;

9、徇私舞弊,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

10、对举报、投诉、申诉、申请行政复议者实施打击报复的。

七、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追究责任时应从重处理:

1、接到纠正过错通知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作答复,也不自行纠正,不申请复查的;

2、对复查决定拒不执行的;

3、多次发生过错或多次违法违纪的;

4、过错行为引起严重后果的;

5、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

6、阻挠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

八、对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从轻处理或免予追究:

1、

- 9

的,由上级执法机关的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执法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1、实施市监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力的;

2、对违法执法的责任人查处不力的;

3、机关(单位)违法执法问题突出或多次发生重大违法执法行为的。

一、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区别不同情形,分别适用下列处理方式:

1、责令检查;

2、通报批评;

3、暂停执法活动;

4、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5、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6、责令违法执法的责任人依法承担赔偿费用;

7、其他形式处理。

十二、追究责任的程序

1、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属于一般过错的,由法制工作机构口头通知纠正;对重大过错和口头通知纠正未改的,经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同意后,由法制工作机构向原执法办案部门(单位)发出《纠正过错通知书》。

2、原执法办案部门(单位)接到《纠正过错通知书》后,应按要求认真办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回复办理结果。

3、原执法办案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对纠正过错通知有异议的,可在通知规定回复的期限内向法制工作机构提请复查。复查结果报主要负责人作出决定后,原执法办案部门(单

- 11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监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保证市监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指局对所属科室、执法支队及其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局各执法科室、执法支队及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第五条:我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由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主持领导,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政策法规科负责实施。

第六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执法人员是否以局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二、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行政执法人员是否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法,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 13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局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阿盟阿盟市监局、执法支队、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市监分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带头作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确保依法治盟工作的开展,促进法制市监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县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要着重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行政管理方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第三条 中心组学习要按照盟委、行署和区局的要求,必须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学习分日常学习和集中专题学习。集中专题学习,参照盟委中心组学习的安排和方法,结合本系统的学习、工作实际,安排集中学习和论述。

第四条 中心组学习由党组集体领导,集中学习可扩大到盟局机关各科室、协会、中心、支队负责人;以及各旗(区)市监局负责人。

第五条 中心组设学习秘书一名,负责设计印制中心组学习通知,做好签到、学习记录、收集学习资料、图片的工作。

- 15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执法办案人员问责制

第一条 为规范阿盟阿盟市监局、执法支队、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市监分局执法人员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效能,根据《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阿盟实际,特制定本问责制度。

第二条 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滥用职权,对执法相对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擅自设定或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限制的;不具备行政执法检查资格擅自执法的;无法律规定或虽有法律规定但事实不清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擅自改变案审会决议的,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或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歧视行为的。

第四条 违反规定实行检查措施或行政强制性措施不当,给当事者造成损失的;违反规定使用、损毁或保管不当被扣押罚没的财物,造成较大损失的。

第五条 当事人对执法行为有异议时,未依法告知其可以通过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行政救济的。

第六条

依法应当告知、举行听证而不告知、不举行听证的。

第七条 对符合法定条件进行的申请,应予受理或超过规定时限拖延不理的。

第八条 在执法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的。

- 17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过错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第十六条 责任追究由法制、监察、人事机构按各自职责具体执行。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阿盟市监局负责解释。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 19

1.全员集中学习。原则上每周集中学习一次,周五下午为局机关全员集中学习时间。

2.网络业务学习。利用国家局、自治区局网络教育平台学习资源,集中学习或个人自学;不断更新易考通题库,鼓励个人自学并组织测试。在职干部每月登录不少于4次,按季度通报

3.个人自主学习。个人立足所在岗位、针对薄弱环节、结合个人兴趣进行自学,满足工作需要。

4.外出学习、基层调研。根据工作需要,由盟局安排参加国家、自治区、盟市、本局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由盟局安排到基层调研等。

三、组织实施

1、机关学习培训由办公室统一组织,负责制定年初培训规划,每月学习计划;负责集中学习考勤;负责定期组织测试、及时通报成绩及学习情况;负责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监控各科室人员的学习情况;负责组织职业道德类及其他类内容的学习。

2、办公室协助办公室做好集中学习的组织;负责组织时事政治类、重点工作安排类内容的学习。

3、机关党委负责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类内容的学习。

4、法规科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组织业务知识类内容的学习。

5、机关党委负责组织党建理论类内容的学习。

6、信息中心负责软件应用类知识学习;负责视频学习设备的准备和调控。

7、各负责单位需要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的,可会前与办公室沟通,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领导、业务骨干,做好讲课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纪律

1.全员集中学习实行点名考勤制度,参学人员应按时参加,靠前就座。无正当理由,任何人不得缺席,有特殊事宜须事先报请分管局领导同意并签批《派差单》或《请假条》。

2.学习活动中,参加人员要保持良好秩序,做好笔记。 3.学习期间学习人员应自觉关闭手机或调至会议模式。 4.按时、按要求参加阿盟依法治盟领导小组举办的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考试成绩记入学习档案,纳入年终考核。年内出现两次缺考的人员年终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或考核为优秀等次。

- 2223

(四)实行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各级市监局应当定期组织对本级和下级市监局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检查评议。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分析,提出解决办法,落实整改措施。

(五)对行政处罚案件依法进行核审、听证。

(六)依法审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案件。

第七条 法制机构在执法监督中发现本级及下级市监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提请本级市监局责令其改正,并就是否应承担过错责任进行调查。

(一)实行行政处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当的;

(二)违法实施罚款、没收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的;

(三)违法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四)未按法律规定颁发许可证、营业执照、办理年检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征收财物,滥收或者摊派各种费用,或者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六)擅自减免各种行政规费的;

(七)对举报或者当事人申请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处理而不予处理的;

(八)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九)违反法定办案程序,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

(十)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显失公正的;

(十一)行政复议明显不当或者显失公正的;

(十二)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不履行行政执法责任的;

(十三)其他应当追究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涉及对过错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追究的,由监察、人事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处理。

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

(一)因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受贿、索贿等原因造成执法过错,尚未构成犯罪的;

(二)屡次发生执法过错的;

(三)执法过错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其他应当从重追究的情形。

第九条 由于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或者派出机构提出的处罚意见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作出改变决定的机关承担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条 由于承办人员陈述事实有误、隐匿证据、提供虚假证据,导致核审意见及审批决定错误,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案件承办人员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第十一条 应当经过核审而未经核审作出的行政行为,造成执法过错的,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过错责任。

第十二条 经核审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核审人员或者核审机构与承办机构(人)共同承担过错责任。 第十三条 经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执法过错的,由复议机关承担其改变部分的责任。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予以追究:

(一)对情节轻微,影响较小,尚未造成后果的过错,责令立即纠正,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

(二)对情节较重,影响较大的过错,责令立即纠正,对责任人予以警告或者记过处分,并暂扣其执法证件1年;

(三)对情节严重,影响重大的过错,责令立即纠正,对责任人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并吊销其执法证件;

(四)对故意违法、徇私枉法、严重失职造成的执法过错,责令立即纠正,对责任人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处分,并吊销其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对执法过错行为,由法制机构进行初审。经法制机构初审,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应当会同同级纪检监察、人事机构提出立案建议,报机关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立案的,由法制机构会同纪检监察、人事机构组织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后,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六条 经局长办公会议决定予以追究行政执法过错的,应制作《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送达责任人。 第十七条 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查或者复核。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在接到复查或者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八条 执法监督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执法监督,如实反映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对违法行为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相关人员过错责任。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一、全盟阿盟市监局、执法支队、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市监分局所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市监行政管理执法证》或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二、市监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时,必须随身携带并主动出示合法的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否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

三、市监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市监行政管理及综合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件。

四、执法证限于持证人依照法定职权使用,不得将执法证用于非行政执法活动。

五、市监行政执法人员调离市监部门的,应将证件交回盟市监局法规科。

六、盟局政策法规科对全盟阿盟市监局、执法支队、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市监分局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被吊销行政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应将其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 29 -

第五篇: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和

我局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

相关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对其防控风险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提

升食品安全水平。

第四条 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遵循风险防控、分级分类、突出重点、抽查监

督、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食品准入许可办理的引导和服务,对无证生产经营活动依法进行查处,并作为不良信用记录记入监管信息档案。

第六条 监管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可采取以下监督形式:

(一)现场监督检查;

(二)量化检查;

(三)食品抽样检验;

(四)风险监测;

(五)约谈负责人;

(六)培训考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

(七)检查自查报告;

(八)宣传警示。

第七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对本级及下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绩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落实食品监管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按市局相关职责分工规定执行,实现

专业化监管。

监管所可设固定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九条 在食品生产环节分局承担主要监管责任。食品生产单位较多的,可由辖区分局根据生产单位的规模和所生产食品品种的安全风险高低,适当调整辖区生产环节分级分类监管的职责分工,并报市局备案。原则上较大规模和高风险食品生产单位应由分局实施日常监

督检查。

第十条 在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所承担主要监管责任。

第十一条 在餐饮服务环节各分局根据辖区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风险(社会影响力)的高低,适当调整辖区餐饮服务环节分级分类监管的职责分工,并报市局备案。原则上,分局负责Ⅰ类风险(较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

第三章 分级分类管理

第十二条 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采取分级分类管理。

第十三条 对食品生产单位按照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产品风险情况进行分级和分类。

按照食品生产单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由高到低将其分为A、B、C三级,同时根据所生产食品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将其分为Ⅰ类风险(较高风险)食品生产单位和Ⅱ类风

险(一般风险)食品生产单位。

同一单位同时生产多种食品时,按风险最高产品确定风险类别。

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的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并参照本办法规定中关于Ⅰ类风险食品生产单位的监管措施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实施监

督管理。

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单位的监管,参照本办法规定对Ⅱ类风险(一般风险)食品生产单位

的监管措施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对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量化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三个等级。

根据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及社会影响,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的高低,将其分为Ⅰ类风险(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Ⅱ类风险(较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和Ⅲ

类风险(一般风险)餐饮服务单位。

第十五条 各分局应根据监管对象、监管资源等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抽查监督”的原则,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切实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监管力度。各分局的监督管理计划应确保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对所有监管对象的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具体的监督计划编制原则及办法由市局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等条件的变化情况,动态变更监管级别和风险分类。

第四章 日常监督

第十七条 生产企业现场检查主要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抽查单位资质变化情况、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生产过程控制情况、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核查项目不合格品管理情况、食品标识标注符合情况、食品销售台帐记录情况、标准执行情况、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从业人员情况、接受委托加工情况、对消费者投诉登记及处理记录、收集风险监测及评估信息的记录、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情况等执行情

况。

第十八条 各分局对辖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至少每6个月实施一次监督(监督形式自定),每年至少实施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对风险较高的产品和单位,应适当提高监督

频次。

第十九条 食品流通环节日常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流通经营单位主体资格和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着重对食品流通经营单位主体资格、索证索票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市场开

办者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和量化检查等方式。

量化检查具体要求依据我局有关餐饮量化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餐饮服务单位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及其履行职责记录、单位资质及实际经营变化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记录、食品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及控制等情况,对提供“凉菜、生食海产品、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品种的现场,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监管部门依据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监督管理。对Ⅰ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每年应至少实施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对Ⅱ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在许可证有效期内至少实施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对Ⅱ类、Ⅲ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每年应至少实施一

次监督(监督形式自定)。

第二十三条各级政府确定的具有特定规模和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以及其他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具体依据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市局制定的有关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执行。

第二十四条市局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食品抽样检验制度,具体按照我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监督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在抽样检验中,发现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生产经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

及时转入执法查处程序。

第五章 监管信息管理和交流

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信息共享,市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的平台,全系统各单位、各岗位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同时也有义务按规定向本系统相关单位提供食品准入、监管、营

业执照发放、抽样检验等监管信息。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按照“谁产生,谁录入”的原则,及时、准确、完整地将食品安全

监管新增、变更等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第二十七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形成的记录应

当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二十八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并维护本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信息档案,具体按照我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档案有关规定执行。对有不良信用记录和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第二十九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以食品安全接待日、辖区政府回访、食品安全风险提示、部门间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通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约谈、食品安全专家咨询以及日常食品监管信息发布等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制度。

第三十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按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好食品安全信息

公开工作。

第六章 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于通过抽样检验、日常监督检查、受理举报投诉、上级或部门间通报、媒体报道等渠道发现的不合格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市局关于统一行政执法工作意见等相关规定

要求做好后处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分局、监管所应当按我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加强抽检后

处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对于在检查中发现有区域性或行业性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研究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整治措施并贯彻落实,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第三十四条对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目前没有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加强生

产经营的过程监管。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按照职责分工进行。

第三十六条市局和分局应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要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七条 监督检查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等要求,依据《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八条食品监管人员未依照本办法履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定义:

食品,是指《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等规定的食品,但不包括保健食品。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

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生产环节Ⅰ类风险食品,是指较容易出现危及人体健康安全问题,或生产工艺复杂、关键控制点多、直接食用,或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包括: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冷冻饮品、速冻米面制品、食用油、小麦粉、面包糕点、酒类、调味品、饮料(不含瓶装饮用水)

等。

食品生产环节Ⅱ类风险食品,是指食品生产环节Ⅰ类风险食品以外的食品。

Ⅰ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是指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限最大供餐人数500人及以上的集体食堂、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集体配送餐饮单位、中央厨房、特大型餐饮服务单位。

Ⅱ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是指机关、企事业、工地、工业区等限最大供餐人数500人以下的集体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

Ⅲ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是指Ⅰ、Ⅱ类风险餐饮服务单位以外的餐饮服务单位。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深市监规〔2010〕18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市场经理自我评价下一篇:生产经理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