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质教学案例

2022-07-11

第一篇:轻负高质教学案例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

两节公开课的案例反思 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学 王夏芳

【问题提出】

本学期笔者去校外听了两位科学教师上的公开课,一节是初三的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备》,还有一节是七年级下册的《眼和视觉》

两位授课教师在本次教学中都力图体现本次开课的主题“轻负高质”的理念,准备充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内容讲究效率,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第一,追求效率不等于准备过多内容,不等于知识点多,教师讲得多。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第二,学生这节课的难点是什么?应该重点讲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若只告诉结论,学习效率很低,变一下学生可能就不知道了,题目不在多,而在于有没有效率。第三,呈现情景,通过情景将知识点渗透进去,情景呈现好不好要看学生认不认知,能不能调动课堂气氛。于是,我便萌发了“重思课堂”的冲动,这种冲动支撑着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去反思和挖掘“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质”。下面,简录课堂片断,以飨同行。

【案例描述】 【案例1】

教学准备:讲台上准备了两套实验装置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生:CO2 H2 O2 师:实验室制取原理

学生上黑板板演:CaCO3+2HCL=CaCL2+H2O+CO2↑ Zn+H2SO4=ZnSO4+H2↑ MnO2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I+3O2↑

师:第二个化学方程式H2SO4换成HCL会怎样? 生:可能混有HCL气体,水蒸气

2、合作互动

教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连接实验装置,要求制取纯净干燥的H2,连好后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1.发生装置: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反应条件 2.洗涤干燥装置:①能吸收杂质气体 ②除杂试剂不与有效成分反应

3.收集装置:①p气 p空②气体的溶解性 4.尾气处理

注: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安装要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原则。 PPT展示几种不同制取装置

思考:如果要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是否下面的干燥剂都能选用? 浓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 生石灰 无水硫酸铜等

接下来都是练习,都是通过PPT展示出来,学生看题目回答问题,由于题目很长,阅读量比较大,很多题目我们听课老师还没看完,上课老师已经讲完,换到下一道题目了。

【案例2】

师:说明眼的重要性

师:同学间互相观察对方虹膜是什么颜色:中间是什么 生:棕色,中间是瞳孔

师:请每位学生把手电筒拿出来照同位同学的瞳孔,看有什么现象? 生:瞳孔缩小。

师:拿出眼睛模型,让学生观察角膜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生:透明 保护作用

师:再依次讲解眼睛的各部分结果及作用。

师:复习前面学过的相机成像原理,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画成像光路图。 生: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在下面画。 师分析:视觉的形成。

师:用光具座演示,然后再增大物距,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但是人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像距是不能变的,那怎样让像变得清晰一些呢?师换了一个凸透镜,发现像又清晰了。所以,人在观察远处物体时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成像的。难点得以突破。

师:观察近处物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弯曲,焦距小。观察远处物体:睫状肌舒张,晶状体扁平,焦距大。

师:用光具座模拟近视,光屏上出现一个模糊的蜡烛的像,然后拿一位近视同学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清晰了。之后教师再用光学实验仪器演示,用激光打出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再在引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找粉笔,先睁眼找,再闭着眼找(比较适合小学生) 凸透镜前放块凹透镜,很明显光线发散后再经凸透镜折射会聚的最小亮点后移。这样就非常形象的将难点问题进行突破了。远视则由学生课后自己完成。

【探讨与分析】

笔者听课后,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记录了大量的课堂原始数据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语言、实验的达成度,实验成果展示,合作学习的效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从教师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中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一

1、是否题目准备得越多老师讲得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呢?

案例1中教师讲得过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课堂容量过大,但效果差,题目讲得虽然多,但都没讲透,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可能问题没有真正弄明白,落实不到位。其实还不如少讲,讲透,知识点准备少些,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气体,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这种气体,让学生讨论,发散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就由教师被动的教变成学生主动的学,因为只讲效率只有10%,讲看20%,讲做80%-90%,教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所讲占时间多,挤占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上课期间有部分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思维不够活跃,老师在呈现问题时,都是通过课件放出来让学生看,然后说出答案,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有些看效果好,有些读效果好,有些……老师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与交流,产生成功的体验,培养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此教师在选题上也存在偏差和指导:第

一、教师在选题时难易不等,没有从易到难的层次。第

二、教师选择的题目与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紧不紧密。第

三、有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也就是说教师在选题上要下功夫,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精炼。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多,忽视启发学生思考,是当前教学上的一个通病,把食物嚼碎了去喂小孩,久之会导致消化不良,教师的讲,不在多,而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光靠老师讲,得再多,学生充其量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教师如何讲好课,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讲求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2、让少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能提高全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吗? 案例1教师在说课时说到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是教师只是在刚开始上课时请了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了一下,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都没参与,表面看起来有实验操作,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个机会,最好能分组让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即使做不到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做,哪怕让学生都事先思考一下,用提供的器材怎样连接来制取气体,再追问有几种连接方式,通过学生思考后再请学生做一做,比盲目地请学生上去做好多了,这样学生目的明确,还可以做多种方案的交流,拓展了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案例分析二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很有特色: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视觉及近视的形成)、学生观察、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瞳孔变化)、学生的活动以及丰富的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获得了科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适应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省时、省力,使七年级的学生较轻松地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课上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动手操作,实现了生生合作,出现了思维碰撞,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教师提供直观的演示实验及丰富的影像资料、教具模型,恰当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富有技巧的引导性提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提供了多次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愉快学习。生生间、师生间和谐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倾听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由浅入深地逐个提出问题进行教学。教学思路: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前面学过得光学知识,画照相机成像原理,得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知识迁移对比得出视觉的形成过程。晶状体收缩由演示实验完成,远视留给学生课后完成,知识迁移,得以应用。

整节课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能积极的参与课堂,课堂效率高了,自然就做到了轻负高质。

【提升理念】

从以上案例中看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很好地做到轻负高质,我觉得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当堂的事当堂完”,使学生能“轻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1、知识雷同的抓开头。开头的课要花大力气教好,以后的课可逐渐增加学生自己领悟的份量,使课堂练习密度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在一节课中抓关键环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在“找到症结、打开关节”上下功夫,在关键处点拨,其他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究,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堂巩固练习要实,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变式练习,防止学生思维僵化;避免机械重复性练习,加重学生的负担,练习要少而精。

总之,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精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真正达到轻负高质,把握它们的根本。

第二篇:“小组合作”实现政治教学“轻负高效高质”

2010年始,我们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吃透新课程理念和实施要求,主张每个班级建立起学习小组以供任课教师上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主动地学,互动地学,积极地学。和一位教育家提出的“真正的高效学习是自己学习”的观点不谋而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的“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

我在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学生学的主动学的轻松为课堂要求,以质量为教学之本追求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为教学要求,践行“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理念。下面是我在平日的教学实践和方法总结。

一?p把你的课堂变成学生翘首等待学生喜爱的课堂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再根据“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使各小组的组成基本是一致的,这样组成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小组都成了全班的缩影。组建好小组后就应让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例如表:

此外,还要对各小组的组员进行思想教育 ,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教师要精心安排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备课思路,要精心设计符合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灵活、开放,也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有适当难度。教学的实践证明,政治课教学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讨论合作,即使让学生探究了,也探究不出的什么东西的课程最好不要让学生合作探究。

下列是我在高二哲学生活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

情境 1: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安静的“阳明书院”里,有一小片茂密的竹林。青枝翠叶,摇曳多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王阳明,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他双目发呆,脸色苍白,已在这里坐了好几天,家人多次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到了第七天,终于病倒了。他在欣赏竹林风光吗?抑或是有其他隐情?都不是。他是在苦思哲学道理。书上说:“格物致知。”“格”是研究的意思,“致”是取得,“格物致知”就是从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竹子是客观事物,王阳明静坐看竹子,就是想知道竹子的道理,看看“格物”能不能“致知”。一直到病倒,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于是,他总结出了一个结论:格物致知是错误的,知识不能从研究客观事物得来。他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

情境 2:余姚、慈溪、宁波这些地方平时很喜欢吃螃蟹,但是人们不知以前人们不知道吃螃蟹的故事。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人吃螃蟹。结果螃蟹泛滥成灾,把越国的稻子都吃光了,弄得越王勾践一筹莫展,没有办法讨伐吴国。到魏晋时才有人知道螃蟹好吃。人怎么知道螃蟹好吃的?必定有人不管它难看不难看,硬是抓住吃过它。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值得佩服的,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

情境 3: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不断扩大对外市场。当时,人们疯狂地追求货币和黄金,他们想去通商和殖民掠夺。同时,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也掌握了许多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发展各国商品经济、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情境 4:公元前 4世纪,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在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当时,要是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只说一句话:“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问者便不敢再生怀疑。而伽利略却与众不同,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试一试。 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课内合作,可捕捉以下几个时机:

1.在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中。此时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交流自学所得,并互相释疑解难。

例如,面对汶川大地震党和政府积极应对,说明了我国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国家中分别是什么样的角色?从合作互动中学习,深刻而领悟性强。

2.在学生迷惑、混沌时。自学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难点已经把握,此时,可通过综合梳理,并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教学目标设计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新的合作。

3.在出现分歧、矛盾处。学生理解出现分歧时,教师不能简单仲裁,交给答案,而应抓住矛盾,引导争辩,让学生在争辩中合作,在合作中理解。

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实中的客观现象有时候看起来是矛盾,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和书本知识有时候也会呈现出矛盾,这时候是小组合作讨论的良机。例如情境4:伽利略的试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让学生来说明得出:权威、专家的说法不一定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

4.在需要协作、繁忙时。在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忙、需要协作时开展合作学习。

(四)关键在于实施积极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要达到“轻负高质”的关键在于实施积极合作学习法,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一些行之有效的积极合作教学法。这些学习方法的实施使得学生不得不被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感知知识,掌握知识。

方法一:两个人的力量

概述:这一活动用于促进合作性学习,强化合作的重要性与益处――即两个人的智慧总是胜过一个人的。并且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减轻学业负担。

步骤:

1. 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要求反思和思考的问题。比如下面这样的问题:

(1)政府是什么?

(2)我国政府有什么职能?世界上其他国家有这样的职能吗?

(3)我国政府为老百姓做事是不是越多越好?

(4)你对余姚市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5)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需要政府帮助你解决的问题?

(6)余姚市政府下面有哪些部门?

2. 要求学生独立回答问题。(要求在课上单独回答,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课后的负担)

3. 在所有学生都写完他们的回答之后,让他们两两结对,并互相分享回答。

4. 让每一对学生根据两个人先前的回答作改进,为每个问题都形成一个新的回答。

5. 在所有结对学生都写好新答案之后,与班级中其他对子的答案做比较。

(注意:在实际使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为了节省时间,让某些结对学生回答某些问题比较好,而不是让每对学生都回答全部问题。)

方法二:团队测验

概述:这一团队技术有助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正在以一种有趣的、无威胁性的方式学习,并且可以激活整个课堂,提高课堂高效高质。

步骤:

1. 选择一个可以分三部分介绍的主题。例如我把《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讲10分钟;第二部分团队测验;第三部分归纳总结。

2. 把学生分成三个团队(即三个大组)。

3. 教师解释第一部分内容,即我来讲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课知识要点,重点难点。

4. 让团队A(第一大组)准备一份简答测验,准备时间应该不超过5分钟。团队B和C用这段时间温习他们的笔记。

5. 团队A提问团队B的一个成员,如果后者回答不出来,那么轮到团队C来回答。相应的团队B就不能加分了。

6. 团队A用准备好的下一个问题考团队C的一个成员,其他过程重复。

7. 当测验结束,你可以进入课程的下一个环节:这时指定团队B也测验制定者。

8. 在团队测验结束后进入课程的第三个阶段:课堂总结。

这个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查找知识,主动去学习,主动去与同学合作,在这个活动中把知识掌握和理解透彻;这个活动部增加学生课外的负担,课堂高效而有质量。

方法三:互补教学

概述:这种方法是对教学步调的真正改变。它能让在学习同一材料时有过不同经历的学生相互比较笔记,在这一比较过程中学习进步。

步骤:

1. 将全班的学习小组分成两个大类。我所带的班级有9个学习小组,我把它分成4人一组合5人一组的两组。

2. 课前给4人组进行课文的重难点培训,帮助他们课前去准备有效的预习课文。

3. 课前给5人组进行材料类归纳,布置预习。如在《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课程中,准备了余姚市政府的相关资料,并且强调了重难点的材料,并作适当的讲解说明。

4. 在课堂上由各自的学习小组长完成来讲授知识(4人组类学习小组长)和老师布置的材料内容(5人组学习小组长)。

5. 接下来,反转学习经历。给那些听过讲课的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而给阅读过材料的学生讲课。

6. 两组学生相互配对,相互重述所学的内容。

这一学习法的关键,要事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要调控好类别,让两个组别有很强的互补性。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比较牢固和深入。

二、总结复习要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容易记忆

现在复习资料丰富种类齐全,知识体系全面周到,但是我认为这些资料中的知识总结再好再全都不是自己的,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根据书本编写知识体系。自己编写的知识体系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与上课基本保持一致,并对上课的不足进行补充。这样编写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学起来轻松,巩固起来容易。

三、不搞题海战术,精题练习精确掌握知识

我们都知道文科类的知识类型有别于理科类的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巩固训练知识时有别于理科类的程序性知识的训练。陈述性知识并非靠多做多练来巩固,题海战术不适合政治教学也有违“轻负高质高效”的要求。

我对课后的练习要求精题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平时教学复习中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步:

(一)教师做到海选试题。只要留心各类试题多如牛毛,我的做法是把“步步高”总复习光盘资料拷贝到电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试题库,每次考试练习就到试题库中找。

(二)试题库中的试题找出来后,教师先做一遍,看是否符合教材要求,是否符合你的上课要求,是否符合你的学生要求(如是符合重点班的学生还是符合普通班的学生)。

(三)检测及检测后点评分析。这里讲评方法可以采取:直接讲授讲解法、学生订正自我更正法、难题重点题小组讨论法、重新解题法。

(四)在总复习期间把先前做过的试卷中错误率高的试题再编入试卷,再次检测。这样不需要大量做题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实现“轻负高质高效”教学。

“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是人性化的教学,是把学生当人看的教学,只有把学生当人看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轻负高质”的教学策略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阅读能力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知识获取的难易程度,因此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语文版初中阅读教学为例,着重阐述“教师如何通过高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轻负高质的阅读教学”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轻负高质教学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13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规定,教师应该注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质量,提倡高质量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

一、端正态度,实行新式的课堂阅读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地讲课,学生在座位上麻木地听讲,课后还有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占据了学生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厌学的思想,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实施快乐教学。对于初中阅读的教学,教师应该多以引导学生进行兴趣阅读为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读物,并在阅读过程中写下相关的读书笔记,并与其他同学进行阅读经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实现轻负高质的阅读,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今后学生之间的继续交流。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上鼓励学生多次通读课文,并把课文中作者运用到的描述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重点阅读,学习其中运用到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作者在描述小草和树木时运用到的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在以后做到学以致用。

二、减轻负担,取缔原有的题海战术

在实行新课改之前初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强化掌握知识,对学生布置大量的重复性练习题,造成学生极大的课业负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样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向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题,让学生进行强化阅读训练。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背离了阅读原来的本质,一味地为了应试而做题,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抛弃题海战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自己乐在其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熟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努力地融入课文中,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因在弟弟小时候不让他玩风筝而扼杀了弟弟对于风筝的喜爱的后悔与自责之情。同时鲁迅先生也借此表达了对于旧中国人民脑中,甘于被奴役的奴性思想感到淡淡的悲哀。不以应试为目的的快乐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方式新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千篇一律的阅读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阅读形式上的审美疲劳,让学生产生“厌读”的情绪,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这种负面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时常改变阅读方式或者开展新颖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以下几种方法可供教师进行参考:

1.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

教师定期开展学生之间的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经验交流会上向彼此交流最近读到的好书,并向其他学生分享这本书。这样随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彼此之间互相交流读书经验,并让对方知晓自己所读的书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产生“1+1>2”的效果,让学生获益匪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养成读书批注的习惯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随手批注的习惯。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自己阅读到此处产生的感触。当学生在进行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可以在原文以及第一遍批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深化对于此书蕴含感情的理解与接受。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批注文章,及时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有利于学生在二次阅读过程中知识的接受与掌握。

初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后天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在另一方面,初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其他基础学科知识的接受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尽量少地给予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实行“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该抛弃原有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升一定会变得事半功倍。最后教师通过开展各式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真正地将自己融入文章,进行“轻负高质”的快乐阅读。

(责任编辑韦淑红)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轻负高质课堂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农村家长现状分析,要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最主要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是通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讨论、训练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重要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 农村家长现状分析 轻负高质 课堂教学策略

一、农村家长现状分析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有限,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父母双双外出,学生成了‚留守孩‛。这些留守生的管理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及亲友,推给了学校和老师。学生的教育稍有怠慢,学校要负责任,留守孩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日益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家长‚打工‛成为流行术语、流行潮。再加上农村落后的环境对学习氛围的影响,口头重视,实际落空。‚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往右靠。‛这是众人对农村家长的评价。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家长协助监督,大部分家长却在一次次地实施中开出了一张张的‚空头支票‛。家长就是‚纸上谈兵‛。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我认为要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最主要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靠课堂,所以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显得非常重要。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对学习有兴趣,学生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苦再累也心肝,那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农村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很多学生会比较自卑,不愿意和老师说话交流,所以在农村的老师爱心有为重要,你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着期待之情,学生必然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就这个问题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或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多媒体的形象、色彩、声音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如:我教《山中访友》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张家界风光》片,那清丽的金鞭溪、迷人的十里画廊、鬼斧神工般雕凿出来的黄龙洞……,不仅农村学生,就连教师也被深深引吸住了。在此基础上再行引导:‚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令人神往,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用心去和大自然——‘他的朋友们’交流吧!‛这样开头激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对下面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索溪峪的‚野‛》 我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提出自己所要了解的问题,以此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选择相应方法进行学习。能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处理,利用网络课件的形式重新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脉络和主线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那就是索溪峪的‚野‛,;利用网络渲染,激活学生思维教学时,根据课文的要求制作了网络课件,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索溪峪的视频,让他们初步感知的野、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们兴趣大增。因此,欣赏完后,学生无拘无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来初步感知的‚野‛ 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在问题设置,组织实施上。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成为可能。教师在网上收集优美的风景录象和图片做成课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索溪峪和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等中国名山的区别,通过课件欣赏了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等名山风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桂林的秀,庐山的俊,……,也使学生感受到了索溪峪和桂林、庐山等名山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的‚野性‛的美。让农村学生包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已是21世纪人们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学生所面对的未来,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发现问题,提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为此,在教学中,如教学生上好预习课文。一般是安排学生课前自己预习。预习的依据:

1、是每个训练组的‚导读‛提示;

2、是每篇课文之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因为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第一课时在讲读课文之前,教师可直接进入‚检查预习‛。检查预习的项目包括:生字、新词、分段、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等,也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确定讲读课文的基点。上面所列检查项目,对每篇课文来说,不必都检查,可据课文不同,侧重检查其中的几项。如《狼牙山五壮士》,叙写的是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形象的事件是狼牙山战斗。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五个段落详略明显,其中‚引敌上山‛、‚引上顶峰‛、‚英雄跳崖‛写得详细,这些都应让学生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探究这三个重点段是怎样写详细的,使之从读中学习描写人物群体的方法。作者采用的是先群体概写,后个体细描的方法,很有典型性。因此,我就借机确定为训练点进行小练笔。再如:理解重点段要抓重点句子、词语。由重点问题,顺藤摸瓜,找到重点段,再从重点段中找出重点句子、词语进行理解。特别要注意理解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可加速理解课文内容。再如《夜莺之歌》,课文中能突出表现小男孩机智、勇敢的重点段之一是‚用夜莺的歌声吸引敌人‛。教学中我注意理解的词句,如‚怎么会只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野兽来了,野兽来了。‛此处,要弄清加点词语的所指,并要悟出小男孩的机智、勇敢表现在他与德国军官对话中巧妙地戏弄、臭骂了一群德国兵。这里提出的‚学法‛,主要是指读懂重点段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力求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感悟的能力。

三、提供讨论、训练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例《穷人》一课:我在引导学生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 要学生想象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生就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课外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当时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由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门往往忽视自己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疏漏不加注意,我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强化自查自评。如《别饿坏了那匹马》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全班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每4人一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上课时,先由老师导入,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组长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意见后在全班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佩服这些人物的哪些品质?各小组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使同学们对残疾青年的形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理解了课文深刻的主题。这样,通过教师长期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逐步提高了。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源。教学时若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平等的角色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学生便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师加以鼓励、启发、诱导,细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利于创造、而勇敢、自信的性格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说自己所想到的,说自己所看到的,允许他们说错了可以自己纠正,说不完整还可以补充,允许他们提出质疑。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鼓励并大加赞赏。如:学生通过一翻努力得出了其中的道理。学生由敢想到敢疑、敢说,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形成新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3、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点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如我教《彩色的翅膀》这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这节课中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们再读出来时就自然有滋有味了。

对于学生的新发现,我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样的同学也从中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喜悦。长此以往,今后学生便会更加专心地钻研问题,花大力气进行创新。

第五篇:职高语文教师如何适应轻负高质教学需要

摘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轻负高质”一直是一个核心话题,也是教学的目标所指。这就对我们职高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法都要有一个新的转变。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师;轻负高质;课程改革

前言

轻负高质,顾名思义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的好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也就是说,让孩子们作业少,学习质量高[1]。“负担轻”解放了孩子,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职高语文教学向来比较单调,课堂活力不足,在素质教育体制下,老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实现高质最教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一、转变整体观念意识,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实现轻负高质

轻负高质教学,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就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大多数教师,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思想意识认识不清,教学实践环节也就很有可能走人误区。素质教育更多注重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发展等,打造更加生动活泼、自觉主动的教学氛围,明确轻负高质教学的意义所在。教师向学生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更好的教学生学习,更多的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转变教师教学思维与学生学习思维,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占据主导地位,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还要明了轻负高质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量,而是要优化课堂教学,增加更多人文关怀,精心筛选作业题目,注重课堂精讲,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更多注重能力培养,转变观念意识,理解内涵,真正达到轻负高质,实现素质教育[2]。

二、对职高语文教学融入更多情感,更多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职高语文教学课堂,长期以来显得比较呆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按部就班的授课,学生在下面专注听讲做笔记,对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还有点兴趣,如果对语文比较差的话很容易昏昏欲睡,过于死板的职高语文教学模式难以应对素质教育,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机制。

1、情感教学,在职高语文课堂中增加更多人文关怀

一提到人文关怀理念,好像更多的同语文课堂有关,语文教育基本没有提及,其实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就明白了语文课堂同样需要增加人文关怀,需要教师更多注入情感。职高语文课堂融入情感教学,能够更好的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正所谓学以致用,所以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实际应用,将语文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多培养学生的生活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1 能力、交流合作互助能力,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等发展,从内心人手,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端正态度,情感教学机制引导情感学习理念[3]。

2、合理设置课程,实现轻负高质下的开放创新教学

职高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大一统阶段,都是标准化的教材、课程,职高阶段的语文教育在教学中要打破以标准教材中心,针对学生状况,合理筛选,用课本做引导,更多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内容。现今的实际语文教学中基本都是教师有统一的参考教材,学生有统一的学习教材,这种形式上的统一看似方便教学,实际对具体情况考虑的比较少,严格遵循教材按部就班,使得语文课堂显得非常呆板,毫无活力而言,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轻负高质,就要改变单纯的灌输模式,而要转变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形成教学的互动,通过使学生回忆课堂、翻阅教材,再加上以前的做题思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题的方向。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语文思维应用实际生活才是核心所在。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敢于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问进行鼓励,让学生从敢于发问慢慢转变成善于发问,逐渐养成发问的良好习惯。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形成教学的互动,通过使学生回忆课堂、翻阅教材,再加上以前的做题思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题的方向。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语文思维应用实际生活才是核心所在。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敢于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问进行鼓励,让学生从敢于发问慢慢转变成善于发问,逐渐养成发问的良好习惯。

三、精心备课,提高学习效率

从某中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未来操作的成败。要想备出一节高质量的课,我们就必须付出,必须给自己“加压” 。为此,课前我们必须仔细地阅读教材、教参等有关材料,在教学生之前将教材、教学用书、教学大纲、教辅材料认真逐字逐句地研读教材,绝不放过教材的任何一个细节。统统看完一遍后,用一张纸将其主要内容的纲目罗列出来,找出重点、难点,在大脑中构思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之后再将本篇课文相关的作业找出来,将知识点溶入作业的处理当中,可以防止学生只会知识点,不会用知识点处理习题的问题,这样要上的课基本雏形就形成了。在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这几个方面。让自己在课堂中真正做到:该讲的讲,该舍的舍,要少而精,以便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有了这样站在学生角度的备课,我们的教学就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问题来展开,就能丝丝入扣,谨严细密。

四、精心设计作业,巩固知识点[4]

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精心设计作业是践行轻负高质的重要途径,在作业设计时要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

2 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作业要精选。

精选原则之一:控制作业时间和数量。不搞大面积的重复作业,从学生现有的教辅材料中选择一本为常做作业。其余教辅材料选择不同类的题目,尽可能以最小量的作业使学生得到最多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精选原则之二:发挥多种作业功能。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从预习、巩固、拓展三个维度将作业进行归类,对学生经过预习就能完成的作业作为预习作业来布置,将拓展类的作业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从而实现作业的最优化,逐步让学生的学习从他主过渡到自主,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作业多重功能。

2、教师要先做。

教师在精选好作业后,要将作业仔细审查一遍,对于其中一些拓展类的作业,先做一做,了解学生在完成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以确定在布置作业是否需要给予必要的提醒。

3、注重作业题型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创新设置首先得强调一个“趣”字。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题型设计要做到趣、活、新、奇,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4、作业要面批全批

作业布置后,要及时批改,特别是学生的错别字,要及时纠正,以免造成错误的字反复记忆而无法纠正过来。批改要规范符号,要体现激励性。“轻负高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将义无反顾地执行减负要求,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

小结

轻负高质教育不仅仅是口号,轻负高质需要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实践,针对职高语文课程本身、针对职高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自身经验,从观念意识转变出发,研究实际教学策略,真正适应轻负高质课改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琳.让幽默碰出思维的火花——关于实现语文课堂"轻负荷、高质量"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3):76-77.

[2] 李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1,(5):71. [3] 张立伟.语文教师轻负高质的"生态回归"[J].考试周刊,2011,(9):35-36.

[4] 朱德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1,(26):92-92,113. [5] 陈灵芝.为了孩子的幸福——打造"轻负高质"的语文课堂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140.

上一篇:全国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渠道经理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