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质背景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轻负高质背景范文

轻负高质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轻负高质”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 杨旭

"轻负高效"是我们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还给孩子快乐而又有意义的童年,是我们每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课不是主要学科,没有课外作业,在学生主课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好每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同时信息技术课不单纯是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得到训练,探索精神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素材,适度估计学生情况。

精心备课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教师要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其次,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充分使用兴趣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抱着一种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了解它、研究分析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情化繁为简,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关于介绍我的家乡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丰富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又如,在教word文档制作时,我设置一个闯关游戏情境,将知识点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学习《金山画王》时,在简单地介绍这款软件之后,我只提出了几个要求,就把这个新软件完全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试。此时,没有一个学生走神或闲着,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在接下来的汇报尝试结果中,立刻就能看到这种方法的成效:学生的尝试几乎涉及了软件的所有功能,基本上所有学生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本节课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而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我则选择任务驱动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用一个个层次逐渐递深的小任务做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这些小任务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吸引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缩小个体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

五、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课上进行作品展示的同时,首先是先组内互评,然后进行全班点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轻负高质”是每位教师乃至学校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希望学生甩去沉重的课业压力,轻松愉快的高效学习。要实现“轻负高质”,最主要还是在教学的的道路上要不断实践,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付诸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第二篇:“轻负高质”总结

张 建

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向发展的今天,轻负高质是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追求。为实现课堂的轻负高质,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的,探求“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一、认真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通过备课,以教学设计的形式真正在课堂上得以落实,新课程所预示的教育远景才能实现。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此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体现师生互助学习的平等角色,在领悟新课标与教学用书的基础上,做好多元化的教学思考。

二、重情境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注重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努力把“学数学变成有趣的事”。

情境导入,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统计》一课,让学生分小组统计体育运动中,你最喜欢什么运动?体育运动有“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打篮球”等活动项目。根据小组的统计,综合全班的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向学校建议应多开展一些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还可以调查学生们最喜欢吃的食物:鱼、肉、青菜、水果等,让学生们自己在统计中发现我们应该怎样吃比较好?从而得出不能偏食,要什么都吃才对身体健康有益。从学生身边的事所引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的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与自我生存的关系。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单调的数学知识,而是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知识。

巧设情境,突破新授课重点难点。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究,解决重点难点,是一节课的关键。比如为了避免混淆分母与分子的位置关系,我把分母比做“母亲”,分子比做“孩子”。“母亲背着孩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又如,我们在学习混合运算时,形象地称为小括号“衬衣”、乘除法为“西装”、 加减法为“外套”,衬衣自然穿在里面,西装穿在中间,外套穿在外面。这样,系扣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先系衬衣的扣子,然后是西装的、外套的„„这样,位置关系的记忆和计算顺序的记忆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想忘掉都难呢!学生们都叫它“外套理论”。这些有趣的情景,学生们喜闻乐见,参与其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难点,强化了重点。

情境拓展,让数学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更广阔的途径是在生活中。让学生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注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探究活动。比如,在讲授《长方形的周长》一课后,让孩子回家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卧室的周长、书桌的面积和床的面积等。这样,就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并不局限于课内,而是拓展到课堂以外,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数学的机会。

三、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抓学生预习,提高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深入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对于预习的内容,组织学生首先要看看哪些能看得懂,能理解,哪些内容是看不懂的,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等。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细化自主学习环节,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贯彻“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原则,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对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的学习环节、学习方法、小组建设、小组评价等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自主互助学习型的研究内涵,切实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分层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作业是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内容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难度适中,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批改做好记录,并对作业中的倾向性问题及时讲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保证。

四、抓评价研究,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在评价的内容上,不单纯是属于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包括一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创新的问题。在评价形式上,可实行口试与笔试,必答与选答,开卷与闭卷,理解记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等。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行为

对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或是不足的遗憾,以及对某个教学瞬间的感悟,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教学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懈探索,将“轻负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到底!

第三篇:轻负高质材料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课程的教学体系架构还没有完善,并且作为一门非基础学科,它的课时较少,一般每周只有一节课,课时少,事必会造成学生的知识连贯性较差,遗忘性较强。关键还有现在计算机的教学方式是僵化的,缺少变化;教学过程是固定的,模式如一;教学内容是枯燥的,缺乏生动感;教学针对性不强,搞一刀切。无论老师如何口若悬河,多么善于启发,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早已厌倦了这种完全拼板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目前计算机学科面临的实际情况,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课堂四十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只有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

我的理解“轻负担,高质量”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讲究“轻负担高质量”。老师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契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乐趣,那么“高质量”必定是必然结果。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措施进行如下总结:

一、兴趣引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便学生达到善学、好学、乐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软件的用法时,如果单从理论上讲,照本宣科,单调枯燥,我们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起来还是不知怎样用,怎样做,费时费力,学生觉得没用,枯燥无味,兴趣全无。因此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少讲、精讲,设计各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关实例的制作,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和技巧,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性越来越高。例如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感到比较有兴趣的一个任务,让每位同学给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最后给印出来,看谁的最吸引眼球。名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加上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和好胜心理,为了让自己的名片美观大方,必须努力去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设计、去美化,所以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认真程度都提高了,每个同学都运用各种所学的方法,努力将自己的名片设计成不拘一格的作品,真正把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与实践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再比如:在讲制作演示文稿的时候,我把学生做的较好的作品保留起来,让其它的学生互相传阅,让学生互相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操作方法,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相应内容精心组织设计安排,不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学生肯定有兴趣去学习,并且乐意去学。

二、任务驱动,优化课堂教学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幻灯片演示文稿制作的学习中,如果老师单纯的照本宣科,演示讲授这部分内容,学生不会感觉到演示文稿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比如我在教学幻灯片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就结合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相关内容。在学习幻灯片演示文稿之初,就向学生介绍全国电脑制作活动的相关情况,并将历年来在全国获奖的优秀电子报刊作品播放给学生看,并详细介绍各个作品中的亮点,使学生对电子报刊制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愿望。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布置各类任务给学生,例如先让学生分小组确定好本组的电子报刊主题,然后设计制作电子报刊的封面、目录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逐步完善电子报刊,过一个阶段,每个小组把自己的电子报刊作品展现出来,让全体师生共同鉴赏,评比出作品的优劣,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及不足,再适时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每个小组都能比较圆满的设计出有特色的电子报刊作品。这样学生结合实际的活动,配合各种各样的任务,于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三、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问卷调查,学生最想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

但在计算机机房上课如果组织处理不好,可能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进入机房后往往比较兴奋,有的吵吵闹闹,有的不认真听讲,自己在计算机上胡乱操作一番,课堂有时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学。通常一位老师上课,要辅导五十多位学生,结果机房一片混乱,学生上机是一无目的,二无任务,三无步骤,随心所欲乱做一气,一节课下来,仍然是茫然一片,不知所获,没有任何效果。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在机房上课的过程中将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把相邻的机器分组,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将学生合理分配到每组机器上去,每个小组都有不同任知水平的学生,每个小组再选一名信息技术素养比较好的学生提任小组长,在学习过程中由小组长辅助教师完成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先请教小组长,由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共同协作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再由教师进行适时点拨辅导,帮助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兴趣小组,拓展学习空间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有个传统,就是利用每周

二、

三、四下午的活动课组织各类活动小组,旨在加强学校的素质教育建设,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各种活动小组本着学生自愿报名,择优选取学生的原则,加强学生的各类特长培养。

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信息技术活动小组,从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班级中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选取三十名左右的学生参加活动,所选取的学生一般都是对信息

技术比较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这部分学生每个学期我们都制订一个系统的辅导计划,主要培养学生在电子报刊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特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部分学生经过活动辅导,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跃,在电脑制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部分学生在平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更是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在课堂上表现更为积极,时常协助老师帮助其他基础相对较弱的同学,将他们在活动课上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共享,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下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研究,在“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上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但“轻负提、高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是,而是一个长远的、连续的过程,在下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1、潜心钻研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加重自己的负担,继续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的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应组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这时,不管干什么,大家都不累,也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的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认真地加以思考,切实把信息技术课堂做成一个“轻负高质”优质课堂。在实现“轻负高质”课堂的道路上,我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我决心不断努力,不断争取新的成绩、新的进步。

“轻负担、高质量”

王书兴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

工作汇报

昌乐县实验小学

王书兴

第四篇:杭州“轻负高质

以人为本 规范办学 追求卓越

——余杭区乔司镇中“轻负高质”探索之路

余杭区乔司镇中学 陈文龙

乔司镇中是余杭区一所中等规模的农村初中,目前班级26个,学生1205人,外来学生169人。专任教师85人,获市区级名优称号的教师近70人次。

一所农村初中,观念落后、资源缺乏、师资薄弱,要探求轻负高质之路,其难度之大、矛盾之深,是令人无法想象的。但是八年来我校靠信心、靠毅力、靠实干、靠创新,终于闯了过来,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创出了一番新天地。

近五年我校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读书等活动中,获得区级及以上的奖项将近500项,其中学生团体获奖达到了30项。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区位居前十,在全区农村初中中位居前三,学校综合评估多年获区A等。学校每两年向杭州高级中学输送1名学生,目前已输送4名,中考省一级重高的上线率每年平均达到25.9%,占1/4强。由于学校坚持规范办学、探求轻负高质,学校广受社会的好评,先后5次获得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探求轻负高质之路的源动力。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农村初中,我校把“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管好一个班级,幸福一片家庭;抓好一个年级,幸福一代人;办好一所学校,幸福全镇人”作为办学的理念,这个理念也是我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教育理想和办学理念整整支撑了我们八年。

二、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基本规范,是探求轻负高质之路的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探求轻负高质之路,我们乔司镇中主要抓好“两个规范”:抓建章立制,确保办学规范;抓教育常规,确保

1 施教规范。着力推行“一增”、“二控”、“三减”、“四不”、“五到位”。

“一增”:增作业整理时间。学校把每天最后一节课设置成学生作业整理课,规定布置作业的任课教师必须进作业整理课,及时解决学生作业中的疑难,并鼓励做到三个“尽量”:集体解疑尽量不超过5分钟,疑难题尽量解决在课堂里,作业尽量不带回家。

“二控”:一控教辅资料,出台严格控制教辅资料的规定,学生资料练习统一由学校订购,教师不得为学生代办任何教辅资料,否则以违纪处理。二控考试次数,只组织一次全校性期末考试,班级学生的阶段性质量监测须由年级组长或备课组长向校长室申请同意后才能举行,并杜绝考试排名,成绩只向学生本人、家长透露。

“三减”:一减课节时间,把课时从45分钟减少到40分钟,把多余时间还给学生,多开展德育、心理、安全、健康、卫生、青春期教育,音体美劳科技兴趣活动和社团活动;二减教师讲授时间,推行“25+15”制度,杜绝教师“满堂灌”现象,教师讲授严格控制在25分钟内,学生课堂活动时间必须在15分钟以上,数学、科学学科提倡20分钟以上,力促课堂精讲多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三减学生作业量,作业须精选、分层,反馈须即时到位,作业总量七八年级控在60分钟内,九年级不能超过90分钟,超量则由班主任和班长向个别任课教师交涉,甚至向教务处汇报。

“四不”:乔司镇中没有一个住校生,一不实行晚、早自修,规定学生在8点钟前到校上课;二不在节假日、晨间、午间和放学后组织集体补课;三不留学生在校超8小时,学生下午4点10分开始离校,4点30分起由值周教师和班主任清校;四不占用任何非中考科目的课时,不占用学生德育、心理、安全、健康、卫生、青春期等教育时间,不占用音体美劳科技等兴趣活动、社团活动和作业整理课时间,违规者校长谈话诫勉。

“五到位”: “五到位”是对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全方位的监督和评议。第一,教学常规督查到位,教务处每月组织备课组对教师“备、教、批、辅、考、评、研、补” 等各个环节实施督查或抽检,并提出整改意见。第二,学生民主测评到位,由学术委员会组织学生对

2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民主测评,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常规、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批改反馈等方面。第三,课堂教学调研到位,由学术委员会牵头,协同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随堂听课调研,诊断评议,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学校,教师个人调研结果也同时反馈给教师本人。第四,学生监督评议到位,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代表提议案,评学校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畅所欲言,谏言献策;并设校长信箱,举报电话,任命学生校长助理,加强联系和监督;第五,教师自评互评到位,定期开展针对师德师风、教学常规、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作业批改等内容的教师自评互评活动,把评议结果纳入到学校名优教师评比和教师年度考核当中。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探求轻负高质之路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学校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办学质量等于教育质量加教学质量。当前社会和家长普遍重视重高升学率,将这一指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醒得很,重高升学率不能代替学校办学的全部质量,而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1、重学生全面发展,抓实素质教育。为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推动“规范办学、轻负高质”工程,我校着力培养学生三项素质:品德行为素养、身心健康素质、艺术科技素养。(1)以“德育提升工程”为抓手,学校充分保证德育时间,我校周一有国旗下讲话、周二有班队主题活动、周五有德育广播讲话、每天午间有读报谈话,并开展主题化、活动化、系列化的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2)以“阳光体育工程”为抓手,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大课间活动、田径运动会、体育达标运动会和小型体育系列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活动量;以心理辅导、咨询、讲座、宣传为手段,关注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初中学生,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愉快的成长;(3)以“艺术科技节”为抓手,开设海模、空模、绘画、书法、舞蹈、器乐、文学社、记者团等校本课程和兴趣活动,提升学生的科技艺术素养。

2、重全体发展,抓好弱势学生。有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叫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了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家庭,学校绝不放弃三类困

3 难学生——心理问题生、行为偏差生和学习困难生。一抓心理问题学生:学校建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调查、举办心理讲座、开设心理热线、设置心理信箱、刊出心理小报,并重点抓好心理问题学生的个别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抓行为偏差学生:学校施行“导师制”,组织党员干部、优秀德育工作者,跟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结对,开展帮教活动。三抓学习困难生:重点关注30%的后进生、学困生,各个年级均组织补差辅导班,聘请优秀教师辅导,加强学法指导。

3、重持续发展,抓好学生评价。我校重视学生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积极尝试三项学生评价:德育12+1系列评价、学生成长记录册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制评价。(1)德育12+1系列评价:开展乐观向上、关心集体、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勤奋求知、勤俭自强、组织管理、特别贡献、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奖等12个小单项的评比活动,做到人人有奖,人人有鼓励,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张扬优秀的个性和品质。(2)成长记录册评价:该评价包含素质发展状况(主要是体质健康与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基础性学力、文化素质日常学习综合评价和学生成果与荣誉展示四个部分,由学生、同学、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实施多主体、多元化的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制评价:学校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制评价实施方案》,学生初中三年须完成20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9学分,社区服务3学分,社会实践8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是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结业等第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 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共同发展

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抓好了这三个组织,等于抓好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规范办学、轻负高质”就有保证。

1.抓年级组,重协调、重监控。年级组重在落实三表一计划,协调好教育教学、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兴趣活动、辅优补差等工作,起落实和协调的功能;年级组带好两支队伍,一支班主任队伍,一支各学科的备课组长,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三项竞赛,抓好年级的学风、班风和教风;年级组监控、把握好年级、班级和学科的质量,依托班主任、 4 备课组长,利用年级质量研讨会,组织质量评估、监控,寻找问题,采取对策,调控好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

2.抓教研组,重常规、重研训。教研组涉及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科建设和学科质量,它是落实科研兴教的重要组织。我校的教研组工作主要在于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其一,教研组带领组员学习区学科教学常规,督促成员制定好学期的教学计划,在每月抓好备课、教学、批改、辅导等常规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其二,教研组组织成员订制个人发展计划,落实师徒结对和协作组建设,推荐教师外出教研和培训,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软实力的核心来抓;其三,开展校本研究,教学研训一体化。学校保证每周2课时的研训活动,精心组织设计,开展视频案例、叙事案例、课例研究、学法指导等校本研修活动,从改进教学过程入手,改进教法和学法入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抓备课组,重改进、重辅导。其一,备课组组织成员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教材,备好课,汇集并共享年级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二,吃透课标和考纲,开展作业和试题研究,精出作业和试卷,在研究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其三,定期开好质量研讨分析会,所有评估试卷,批改后组员要做好分析评估工作,分析难点、弱点,找出解决的对策,并填写好质量分析表;其四,及时做好辅优补差,重点关注30%的后进生、学困生,每个年级组织多个补差辅导班,加强学法指导。

4、抓教师评价,重过程、重发展。学校对教师实施以诊断和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为了规范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主要由六个抓手:第一是校本教研或校本培训手册,要求每位教师认真记载,作为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第二是教师发展性手册,学校要求教师能制订近远期的发展性计划,并采取督导考核,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第三是教师学期教育教学成果登记表,包括教学质量、听课备课、课题立项、科研成果、教学案例、反思后记、课件及多媒体开课和校内外培训等情况;第四是针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而开展的评价与考核,学校针对教师培训教研的态度、过程、成果等由教研组对教师进行考核;第五是学校以校级名优教师评比和考核为抓手的激励评价;第六是由学术委员会组织师生对教师满意度的民主测评。

四、广泛开展教学创新活动,是探求轻负高质之路的有效途径。 “有视野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活路。”我们乔司镇中学是所观念落后、资源缺乏、师资薄弱的农村初中,如何探求“轻负高质”之路,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求得生存、求得发展,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广阔的思路。

借他山之石,可攻高质之玉。自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开展校际间互助结对交流。课改以来,我校主动找上门,与本区仁和东塘、义乌佛堂、海宁许巷、富阳郁达夫等多所兄弟学校结对互助,采取主题交流、资料共享、相互观摩、研讨学习、比武切磋、师徒结对、共研课题、网上交流等措施,相互学习借鉴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努力开阔视野,革新观念意识,创新管理策略,探求轻负高质之路。课改以来,山东、内蒙古、黑龙江、本省临海、桐庐、安吉、海宁、义乌等近500位领导、专家、同行来校参观,我校乘此机会积极与他们开展交流研讨,获得他们的经验和长处,为我所用。

2、邀请专家指导、承办教研活动。课改以来,学校积极邀请省市区专家教授近20位,如邀请省特级教师黄黎明、省教研室张丰、市教育局副局长肖锋、市教研室施储等来校指导讲座,带来新理念、新思维,同时诊断解决新问题。学校积极创设各种条件,积极承办市、区、片级教研活动,仅2008年下半年我校就承办区片级教研活动或大型研讨会7次。每一次教研活动,对我校而言就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积极承办教研活动,能营造一种崇尚教研、乐于反思、尝试探索的教研文化,能擦出教学创新的思维火花。

3、推荐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相对城市教师而言,农村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不突出,为让教师汲取更多的“营养”,学校设立教师培训基金,大力推荐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观。如领雁工程培训、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小班化教育培训、心理辅导培训,以及省市组织的大型教研和评比展示活动。课改以来,我校平均每年教师外出培训观摩学习达到40余人次。对于外出培训学习,我校实行 6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汇报制度,凡是学校外派的教师,必须有向汇报,必须在组内交流。

4、创设评比交流展示平台。为打造崇尚教研、乐于反思、尝试探索的教研文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学校发展论坛、师德论坛、教科研论坛,领导和教师可谈理念、谈策略、谈经验、谈成果、谈思考、提建议,可只要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有益的均可畅所欲言。学校组织师徒结对、校级名优教师、青年教师业务、案例、优质课等评比。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主题报告、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教学比武等内容的轻负高质典型教师评选活动,树立轻负高质典型。学校每年刊出校刊2-3期、宣传橱窗2期,宣传“轻负高质”的经验成果和典型教师,着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

五、追求“教、学、研、训”一体化,培养一支好教师队伍,是探求轻负高质之路的关键。

乔司镇中没有住校生,没有晚自修,能够利用的只有课堂40分钟,因此深化校本研训,追求教、学、研、训的一体化,打造一支德高身正、言传身教,爱满天下、甘为人梯、因材施教、轻负高质,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的“好老师”队伍是探求“轻负高质”的一条活路。

(一)构建“源头调研-过程导控-结果互促”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一是源头调研与评估。就是在校本研修前,研究学校办学的远景规划、近期目标和校本研训规划,调查研究学校现状和教师需求;在研制校本研训计划后对其针对性、可行性进行评估诊断和改进。二是过程导控与评估。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实施过程的评估监控,学校开展每一阶段研训主题的教师评价调查,每个阶段研训组长的研讨评估,定期开展全校性校本研训项目的教师评价调查,邀请专家来指导与评估,以监控改进校本研修的过程。三是结果考核与互促。学校建立了“区研训部门—学校—教研组—教师—学校—学术委员会”的五环互促考核评估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互相促进,促进学校教科室、促进研训小组、促进教师个人在研训过程中,共同提高研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逐步提高学校校本研训的水平,逐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构建校本研训新模式,探求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探求轻负高质,学校尝试构建了“课题带动式”、“一问六步式”的校本研训模式,并积极尝试“课例研究”。

1、“课题带动式”。这是一个以“调研规划、确立课题、分层分类、研训师导、调整定向、建构特色”为流程的课题带动式的校本研训模式。

“调研规划”:调查分析学校现状,会诊校本制度、管理、师资和教学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教师发展中的需求,确立校本研究的规划;“确立课题”: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寻找突破口,确立全校性的教学总课题,并进行子课题招标。“分层分类”:将全校教师分层分类,制订发展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研训师导”:开展校本研究,解决问题,培养教师。“调整定向”:阶段性调整方法、策略、内容、形式,便于有效达成主要目标。“建构特色”: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和途径,努力解决教学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着力培养一支有特色的“好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办学特色,这是课题带动式校本研修的主要目的。

2、“一问六步式”。这是一个以解决教学共性问题为目标,开展“确定专题、学习理论”,“协作研讨、寻找策略”,“集体备课、教学实践”,“诊断问题、反思研讨”,“多次试教、反思总结”,“案例研制,强化巩固”等六个步骤的校本研修活动。

“六个解决步骤”:第一步,确定专题、学习理论:教研组精选一个教师共性问题作为研修主题,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专题理论,开展针对共性问题解决的学习研修活动。第二步,协作研讨、寻找策略:依托教研组、备课组、协作组,开展交流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寻找最佳思路和解决策略,并确定教学内容,人人设计教案。第三步、集体备课、教学实践:以个人设计为基础,以主备课教师为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优化主备课教师的教案,并准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第四步,诊断问题、反思研讨:开展课前、课后说课活动,并组织教师听课诊断,再借助课堂实录,深入诊断剖析、研讨交流,诊断问题解决情况,策略所起作用等,并形成改进意见。第五步,多次试教、反思总结:依托教师集体智慧和诊断结果,再次修改教案,再次试教,邀请专家介入,再次诊断研讨,诊断改进。第六步,研制案例,强化巩固:以多次实践研讨为基础,依托文本案例、课堂实录,制作视频案

8 例。视频案例主要包括试图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段、教师研讨、专家点评、案例反思和学生感受等内容,是校本研究过程的记录,也是实践研究的成果。

3、“课例研究”。学校将教研组分成核心组、跟进组和学习组,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究,积极尝试“三段两思”式、“同课异构”式的课例研究。

学校将15个涉及教学有效的问题作为今后三年课例研究的解决目标,分别涉及到课堂导入、教学语言、课堂辅助教学、教师提问、教法、学法、合作学习、作业设计、课堂评价学法指导、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有效达成等方面。

学校以“分层实施、逐步推进”为策略,将学校教研组分成核心组、跟进组和学习组三层,重点抓好一个核心组,分批带动跟进组和学习组,分批推荐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课例研究,带动一片教师。以此策略,学校试图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让教师掌握课堂观察、诊断技术等技术,掌握一种“观察—反思—诊断—改进”的研究策略或方法,切实改进教学过程,探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努力追求“轻负高质”。

2008年,学校核心组和跟进组分别申报了《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与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与课时目标达成的关联性探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有效性》三项课题,尝试“三段两思”式、“同课异构”式的课例研究模式,将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校本研究三者紧密结合,去探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探求轻负高质之路的的体会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强化“轻负高质”意识,走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道路,而规范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施教是学校在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中一切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探求“轻负高质”之路,必须要打造一支德高身正、言传身教,爱满天下、甘为人梯,因材施教、轻负高质,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的“好教师”队伍。

3、校本研究必须走教、学、研、训一体化之路,必须营造开放沟通、包容欣赏、豁达乐观、合作互助、持续发展的教师文化,以持续支持教 9 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调德育为首,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学生文化。

4、坚持“一盘棋”原则,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分层分类指导”的因材施教策略,重视课堂教学效益,追求“轻负高质”之路,是促进我校质量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

第五篇:轻负高质(定稿)

“轻负高质”: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新使命

——2012年学习材料之三(4/12)

作者:徐志伟 发表时间:2012-04-12 09:13 浏览次数:8 次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中某些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特别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一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轻负高质”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实施“轻负高质”教育,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轻负高质”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实施“轻负高质”教育,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基本内涵

“轻负高质”,字面意思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其实,它所蕴藏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从表层分析,“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形态。它具有“好教育”、“好教学”的外在特征,如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单位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高、教育教学效果好等。从教育形态这一层面来看,“轻负高质”呈现出的是可见、可感、教与学交融的现实形态,任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要身处其间便可以对此作出合理的评价。

——从中层分析,“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思维。这一层次的“轻负高质”体现为教师为逼近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进程进行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对教学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对教学策略进行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它是教师基于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科学把握,利用自己的实践智慧和教学艺术,使得教与学产生良性互动,目的在于追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教师之“教”对于“轻负高质”的意义在这一层面集中彰显。

——从深层分析,“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理想。所谓“理想”就是始终追求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其存在的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积极导向作用。

从以上三个层面综合起来看,“轻负高质”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把“轻负高质”从内在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从有效的“思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状态”。这一过程就是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材料、学习者活动及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

“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显性特征的教育形态。“轻负”不等于没有负担,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减轻不必要的负担,留给学生适当的自主安排时间,创设合理的活动空间。这样,使学生在时间上有自主安排的机会,在空间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增加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高质”不等于考试分数高,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积极主动发展,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谐发展。 理论阐释

——“轻负高质”教育合乎教育终极目的之要求。人类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幸福,而隐含的前提是生存。教育领域是社会领域的子系统,故教育的终极目的与人类社会的终极目的具有同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简言之就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和教师幸福。以教育的终极目的去审视,我们深切地感到,当前我国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加重学生负担、压抑人的天性、苦学苦教的做法,忽视了人的生存质量,剥夺了学生和教师的幸福,这与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大相径庭甚至相悖的。因此,时下的教育太需要关注人的生存质量,太需要呼唤“人”的回归。从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满性并帮助他们做好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准备,学校生活本身也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轻负高质”教育之所以受到推崇,正是因为它合乎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要求。

——“轻负高质”教育具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至少应该考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等几个方面。从学生角度来说,“有效”的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以此观照,“轻负高质”的教育必定具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轻负高质”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的论述中,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人的闲暇时间的增多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客观尺度。从教育的角度看,时间和空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把学生从课堂、书本、作业中解放出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给了学生主动发展的机会。“轻负高质”教育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教育,学生负担轻了,自由支配时间就多了。通过学校的组织和引导,自由时间的活动安排可以丰富学生智力生活、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创造能力、满足学生精神上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轻负高质”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教育系统支持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概括地说,和谐教育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部的和谐,二是教育外部的和谐,三是教育内部与外部关系的和谐。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教师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大、学生课业负担重等,就是教育不和谐的突出表现。因此,要消除影响教育和谐的因素,任务非常艰巨。从教育内部来讲,适当的课业负担、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健康的校园文化等,既是和谐教育的要素,也是和谐教育的目标。由此看来,实施“轻负高质”教育,也是创建和谐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轻负高质”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教育工作中某些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特别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一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正确处理和把握好“负担”与“质量”的关系。基于“负担”与“质量”的视角,教育发展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轻负高质”、“轻负低质”、“重负高质”、“重负低质”。显然,“轻负高质”是最具效率、最具人文关怀、最具可持续性的模式。因此,实施“轻负高质”教育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新使命,是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清华北大学子范文下一篇:全科基地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