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质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对“轻负高质”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是基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需要。研究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旨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关键词】区域轻负高质【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S[2013]GHB0098。“轻负高质”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轻负高质初中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轻负高质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篇1:

贴近生活体验,彰显探究过程

摘 要: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充分暴露学生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作者结合科学新课程实践,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体验探究;提供生活化材料,实施体验式探究;鼓励动手操作,彰显探究过程;有效促进合作,交流互动体验;及时回归生活,应用体验知识等方面探讨了初中科学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有效开展体验式探究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 生活体验 体验探究 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体,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它是个体与社会文化融合、再创造的结果,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科学活动、科学生活的感受、体会并内化的复杂产物。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他们的学习特点有别于成人,他们主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来学习。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充分暴露学生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体验探究

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素材可以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教师应通过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例进行探究,让学生从活动中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譬如教师设置一些有趣的生活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我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取出一瓶饮料给一个学生喝,正当学生喝得很开心时,问他:“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饮料喝到嘴里的?”学生抹抹嘴回答:“我就这么吸上来的。”又问:“是不是很轻松就能吸上来?”回答:“是的。”然后取出第二瓶饮料(事先使饮料中的部分气体逸出、瓶口带橡胶塞和吸管)递给他,示意他继续喝,但学生不管怎么用力就是很难吸上来,放下饮料瓶不好意思地下去了。问:“能吸上来吗?”学生回答:“吸上一点点后,就吸不上来了。”“可能是因为他吸力不够(生笑),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此后又上来了两位同学,结果都与前面同学一样。“那么这瓶饮料为什么吸上一点后就吸不上来了呢?是不是真的吸力不够?”这样趣味性极强的生活化实验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在热闹之余就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探究欲望,唤起了学习科学的热情体验。

二、提供生活化材料,实施体验式探究

1.因陋就简,实施体验式探究。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尽管教师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如我在教《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准备了三组教学材料,第一组提供了木块、石块、泡沫、橡皮、铁钉、牙签等形状、大小、轻重都不同的材料,学生实验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无关,与原有的认知(学生认为重的沉、轻的浮,小的沉、大的浮)发生矛盾,一脸的不解;第二组提供了大小不同、重量相等(在瓶子内装沙)的五个小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大的浮,小的沉;第三组提供了重量不同(装沙量不一样)、大小相同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沉,轻的浮。以上三组实验材料,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激起学习科学的兴趣,不断地激发探究的欲望。可见,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就会制约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而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只要认真钻研教材中的实验,就会发现许多实验,如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杠杆的平衡条件、大气的压强、导体与绝缘体等,都可以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我通过这些实验的教学,使学生看到科学知识离我们很近,进而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在“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而上述两实验音调变化小响度也小,能够听到的学生少,乐感不强的学生靠耳朵辨别两次声音的音调就很困难。如果用琴弦代替橡皮筋做实验器材做演示,或者干脆抱一吉它走进教室,让学生体验音调高、低。对不同粗细、松紧的弦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这样做效果明显,能调运学生的兴趣。

2.就地取材,实施体验式探究。

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增加学生学习的价值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开动脑筋,指导学生努力在生活中寻找最简易的又能让研究活动正常进行的一切器材,就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用到的塑料袋、饮料吸管、各种笔管笔芯、旧日光灯管、橡皮泥、孩子玩具、手电筒、玻璃、乒乓球、木梳、橡皮筋、纯净水瓶、青霉素药瓶、眼药水瓶、注射器、废输液管等,都可以作为实验器材。例如可乐瓶就是我在实验中常用的器材,用它来做“浮沉子”实验;做液体对侧壁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演示喷泉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做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演示气体膨做功内能减少实验,等等。

三、鼓励动手操作,彰显探究过程

1.开展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

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设置生活化的探究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乐于学科学的态度。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消化器官,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上台表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地形象叙述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这样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习的内容既形象又生动,且便于学生理解。又如在学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时,我引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比赛刚开始时,人们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后来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人们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判定最终到达终点的兔子运动快。从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出发,然后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亲近。因此,科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寻找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2.指导学生设计,在实验中深化体验探究。

在科学课中,教师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课时,在创设了问题情境,提出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后,紧接着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于是学生有的用鼓槌敲鼓面,使小泡沫球跳起来;有的把尺子固定在桌边,用手指压住尺子的另一端并即滑开;有的用手拔动绷紧在文具盒上橡皮筋……完全沉醉在敲、拔、弹等自由探索的情境之中。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体验,为下一环节的研讨做了充分的准备。又如学生在探索“土壤中有什么”,在探索空气的存在时,不同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组把水倒入土壤中,发现土壤的体积缩小了,同时有气泡冒出水面;有的组把土倒入水中,发现水面高了,同时冒出气泡;有的组怀疑冒出的是气泡是二氧化碳,经火柴检验,不能使火柴熄灭,证明它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空气;有的组通过把土壤捏实,来证实土壤松散时里面有空气;有的借放大镜发现土壤颗粒间有空隙存在,证明里面有空气。在这一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而且主动参与了学习,逐步培养了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也培养了体验能力。

四、有效促进合作,交流互动体验

科学课上的许多探究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思维更加活跃,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运用激励交往机制,努力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合理确定学习小组,既要有学习小组长,又要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熔点时,我将全班分成小组形式学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小组成员又有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温度计的读数,一个负责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变化,一人负责记录,一人全面负责,提醒组内同学的纪律和其他。我先让身体运动智能强的操作,语言智能强的记录,数理逻辑智能强的测算,空间智能强的绘图,第一次成功然后轮换实验。这样使小组成员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有效地进行互动体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尽可能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操作实验、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后,选出代表与其他小组讨论交流,交换意见,包括本次实验的结果、现象、数据及其分析处理结果、创新装置、方法、理论分析和本次探究活动的最大收获、感受等内容。

最后,课堂教学应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所提的问题应能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和每个同学的积极思考。要鼓励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争论中明理,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多向信息交流的学习场所,从而形成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做与说的互动过程中强化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学习,学生不但会加快对知识的建构,而且会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学习交流与合作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五、及时回归生活,应用体验知识

科学课堂学习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应让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无处不在。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在亲身体验探究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体验,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若在科学学习中能利用好日常生活现象,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体验。例如在学习《功率》中,我用了这个例题:春天来了,某一学生想到杭州参观动物园,他想快些到达目的地,又想在车上看看沿途风景。现给你一张列车时刻表,请你帮他选择坐哪种车型及哪段出发时间最适宜,并算出乘车的速度。在乘车过程中根据风边景及路边景物选择合适参照物来判断物体动静情况,在爬山时的能量如何转化?如果他要算出他的上山功率,他该带哪些工具上山,必须算出哪几个量?等等。学生通过这种科学知识应用的体验,所学知识就得到了巩固,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了体验习惯。

让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学生会很乐意去做,而且完成得很出色。例如在教学《蜗牛》时,课前我就布置了观察任务:看看蜗牛的家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是怎样寻找食物的?让他们做好记录。又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时,从种子萌发开始就让学生开始跟踪观察,让他们在记录本上画上简图,还可以加上文字说明。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一生,而且培养了他们做事有始有终、有毅力、有恒心的良好品质。根据教学需要,还可开展生活化的体验探究课外活动,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利用声音,避免噪声的资料;到自己村镇中去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环保建议;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等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且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体现各自的聪明才智,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充分发挥潜力和个性,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生活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体验探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构建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大课堂,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真正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这样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坚.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潘凤江.科学探究应从体验入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4).

[3]高潇怡,李立敏.体验科学探究 感受科学魅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5).

作者:翁华福

轻负高质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篇2:

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对“轻负高质”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是基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需要。研究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旨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关键词】区域 轻负高质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GS[2013]GHB0098。

“轻负高质”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是“轻负高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如何实施“轻负高质”教育?面对这些追问,引发并促使作者对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一、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行动策略

要实现区域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任务,必须实施相应的行动策略。从任务相关者来讲,行动策略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策略、学校主体策略、家庭配合策略和社会协同策略。

(一)政府主导策略

政府主导就是要把发展教育置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来统筹谋划,运用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威和协调能力,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就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来说,县一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持依法治教,加强督政督学,培育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政府之所以要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学生过重的负担主要发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而且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问题。因此,县一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问题上体现自己的执政能力,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主体策略

学校主体策略就是学校是“轻负高质”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要提高实施“轻负高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精心规划,科学实施。要把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职能机构、教研组和各位教师,并对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表彰。要切实加强教育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改革的实效。

(三)家庭配合策略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消除家长对“轻负高质”的疑虑,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负”,“表面减负,实际照旧”,“校内损失校外补”的现象,避免“减负”的反弹和回潮。要指导学生在“减负”后学会学习、活动、休息的合理安排,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社会协同策略

任何重大的教育改革离开了社会的支持必定是难以为继的。教育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强教育理念的宣传和引导,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生“减负”。各类新闻媒体、出版部门、用人单位和社区等都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协同教育系统实施“减负”行动。

二、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运作机制

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本身是一个工作系统,该系统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构成了工作的机制。为了保证工作系统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作机制。

(一)资源配置机制

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对教育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源配置机制包括资源配置的方向、结构、方式及对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等。

(二)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有级次之分,主要有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综合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育评价引导着教育工作、学校工作的前进方向。为了使“轻负高质”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要突出“轻负高质”的方向,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时,建立在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基础上的高中招生制度也要进行配套改革,引导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监督激励机制

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开展经常性的“减负”专项督查,执行好的予以肯定,违规的责令整改,情况严重的甚至可以严格“矫枉过正”,积极发现、挖掘“轻负高质”的先进典型,推广其经验,创建有利于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政策保障机制

区域性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构建合理规范、相对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有效的“轻负高质”教育系列指导性政策。政策不仅要执行,而且要进行评估,使之具有适应性。

三、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重点环节

区域性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抓住重点工作环节,主要应抓好五个环节:

(一)增加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

学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办学行为,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和正常交往的时间。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努力积累知识,锻炼技能,拓展视野,提高素质。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精选习题,避免题海战术,节省学生的时间资源,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

(三)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要重视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指导,完善教学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轻负高质”的主阵地。

(四)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轻负高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也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是一把打开“轻负高质”之门的“金钥匙”,要把推进课堂教学革命作为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加强课堂优质教学模式研究,建立“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范式,努力把每一堂课打磨成精品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改进学校工作考核办法

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工作不能过于看重升学率,要注重考核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着力推进的“轻负高质”行动,学校工作考核中应予重点体现,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自觉做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实践者。

“轻负高质”彰显了新的发展阶段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理念,“轻负高质”承载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太多的期望和追求。尽管我们对“轻负高质”津津乐道,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影响学生负担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因素和学校因素,因此,我们在考虑“减负”措施时,必须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徐志伟. “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可能?——“绍兴县实验中学现象”探秘[J]. 上海教育科研, 2008,(8).

[2]辛利. “减负”的底气哪里来——绍兴县实验中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走“轻负高质”发展之路[J]. 绍兴教育, 2007,(6).

作者:孙智琳

轻负高质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篇3:

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监测的研究与实践

健康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实施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监测要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选拔性相结合的原则。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标准分类不够清楚、监测不够科学。没有把检查性教学质量监测与选拔性考试作区别研究和运用。比较务实与科学的做法是承认教学质量监测与选拔性考试应有的内在的一致性,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求可行的有效的策略。[1]科学监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与分类

1. 目标

教学质量监测应按照课标要求,坚持依法监测、服务教改,准确诊断、探求规律,科学评价、重在导向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监测。就目前现状应该把教学质量监测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面,同时加强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是科学素养,要从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四个维度的相关目标,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来制订恰当的具体的监测目标。

2. 分类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对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必须先确定分类的标准,而且不能同一个分类同時采用多个分类标准。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的分类才是严密的,不会造成分类重叠和混乱。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监测,我们以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任务作为分类标准,以此为路径,将各自对应的评价进行分类,即: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而开展的诊断性、监测性、反馈性、检查性教育教学评价;二是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升学和选择工作而开展的公平、公开、公正、可操作的选拔性学能考试评价。[2]教学质量监测与升学考试目的是不同的。教学质量监测是对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其监测结果是为了改进教学,主要是通过利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全面、综合地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的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与方式

1. 内容

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为:《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教学质量监测与升学考试共同关注的内容是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以下四个维度的相关目标内容来研究。[3]

(1)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的目标包括: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六个方面。每一个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能包括评价目标的六个方面,也可能只包括其中的一部分。

例1 云是重要的天气现象,对云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报天气变化,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云的研究问题。

例2 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实验人员在刚孵化出的小鸭(它们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周围放置一个大气球,经过若干天,发现小鸭会模仿和跟随飘荡的气球,而不会去模仿和跟随它们自己的母亲。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假设?

例3 请写出探究纯水与食盐水哪个结冰更快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以上例1主要监测提出问题的能力,例2主要监测进行假设的能力,例3主要监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综合探究的能力。

(2)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的内容。科学技能包括观察技能、实验技能、查阅与搜索资料及信息的技能等方面。

例 某初中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配置了NaOH和KOH两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5%,但是忘记了贴标签。他们想请老师帮忙鉴别一下。实验员老师经过一系列实验得知:两溶液的密度非常近似,两溶液均有一定的腐蚀性,腐蚀性相近,两种溶液的pH非常近似,约为14。 如何确定哪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哪一瓶是氢氧化钾溶液呢?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鉴别?

此问题主要是监测酸碱有关知识、实验技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纸笔测试很难考查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这不等于纸笔测试就无视这一重要学习目标。监测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科学、迷信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史的辩证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问题的关注、见解及责任感;珍惜资料、爱护环境、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行为。

例 当你把垃圾分类投进垃圾箱,当你不随地吐痰,你就为环境保护做了件好事。你能提出保护杭州市区环境的三条好的建议吗?

本题通过肯定学生已有的良好行为,引导学生多做有益于环保的事情,将环境保护、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情感教育渗透在试题当中。

(4)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监测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方法要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和寻找范例。必须通过能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实例进行。主要包括典型的科学史问题、典型的技术设计问题和当代重大课题三方面。

例1 探究常见饮料的pH,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例2 宇宙飞船在太空和空间站对接时,两者飞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__,如果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则宇宙飞船是____________的。若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在月球上发现了固体水,我们在开发月球的初期,不存在绿色植物的情况下,在月球上,水除了直接利用外,你认为根据水的化学性质,水的最大用途是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2. 方式

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主要有:纸笔测试、连续观察与面谈、成长记录、实践活动评价等。结果可用分数、激励性评语或等级表示。我们建立教师、学校、区教学质量监测三级监测网络,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教师以进行随堂监测为主,随教学过程进行而进行;学校进行阶段性监测为主,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监测;区教学质量监测主要在学年或期末进行区域性抽测。结合平时调研从“投入”“产出”等角度来分析研究,对动态指数进行纵横分析比较、反馈。建立教学经验推广与教学问题“预警”的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状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有时也叫书面测试,是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试卷上对试题做出书面回答的一种监测方式。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包括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建立多元化的监测体系并不否定传统纸笔测试的作用。由于纸笔测试具有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可大规模地同时进行、相对客观公正、可比性强等优点,在现阶段它仍然是一种最常用的监测方法。纸笔测试按目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与“总结性”两种类型。根据不同阶段可分为前测、中测、终测。如为了使初中的增量评价更有针对性,每年的7月初或者新初一开学一个月左右,要对初一新生进行学情调查(前测),每学期在部分年级及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抽测(中测),初三毕业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终测)。纸笔测试命题要改变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实际的内容方法,试题要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让纸笔测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连续观察与面谈

通过对学生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与面谈的监测,记录学生在科学课程达成目标上的表现,从而作出评价。例如,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交流、实验操作等。该方法作出的评价较客观深入,但花费时间较多,适用于对学生某一方面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作出评价。

(3)实践活动评价

所谓实践活动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问题研讨、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对实践活动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实践活动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提倡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的组织形式。实践活动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例如,初中科学实验操作考查,对每个学生考查2个实验,满分为10分,分A(9—10分)优秀、P(6—8分)合格、E(5分及其以下)待合格三个水平。从题库中抽取题目,每个实验分值为5分,每场考查时间为20分钟。

(4)成长记录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监测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由学生、家长、老师一起来记录科学学习活动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在校内外参加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以及家长、教师的期望等。对于学生成长记录袋监测方式的使用,可以运用具体的赋值方案来监测。发展地、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价,学生和教师所做的成长记录表如下表。

三、分析与思考

1. 教学质量监测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初中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应多采用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和鼓励表扬等积极的监测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进步。要注重过程的监测,力求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原有基础、学习和探究过程、学习结果、长期效应四个方面作全程性的监测。要把监测结果以书面或口头的方法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告诉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激励学生进一步达到目标的建议。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在具体设计监测方案时都要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科学素養的全貌。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手动脑,反对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兴趣。达到让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快乐的目的。

2. 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测并及时分析反馈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每一节课用一定的时间进行监测,即时反馈,起到有效诊断教学过程与及时评估教学效果的作用。监测应尽量体现科学课程的“四维”目标。如氢氧化钙的性质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测题可设计如下。

(1)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时间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 用水洗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 用硫酸洗 D. 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2)有人用石灰乳刷墙,并在室内烧一个炭盆,开始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壁就变得又硬又白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氧化钙性质你能推出氢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上的一些用途吗?

(3)已知Ca(OH)2溶液中有水分子(H2O)、钙离子(Ca2+)和氢氧根离子(OH-),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在Ca(OH)2溶液中可能是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4)初中科学(九上第17页)检测氢氧化钙性质的实验活动,教材建议在试管中加入3毫升碳酸钠,然后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你认为现象明显吗?如果改为在试管中加入3毫升一定温度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加一定温度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有什么变化?你认为现象会更明显吗?为什么?

3. 努力增强教学质量监测的科学性

科学监测的重点应该是监测什么?如何监测?如何使用监测的结果?难点是纸笔测试如何更好地体现科学课程的“四维”目标,实验考查、成长记录等日常监测如何科学地与选拔性考试相结合。为了增加监测的科学性,纸笔测试采用计算机网上批卷,可自动生成每题的分数、个体总分、群体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标准差、正态分布曲线等。监测命题是否科学,关键是看监测内容能否体现科学素养。可参考学习国际测试PISA,它注重科学素养考查,测试的重点是科学能力,PISA认为学生在这些领域里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在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上,过程的掌握、概念的理解和在各种情境中有应用能力是在每一评价领域的重点。每个参与监测的学生化两小时完成纸笔测试任务,还要用30分钟时间完成一张调查表,包括个人背景信息、学习习惯、对科学的态度、参与动机等。

4. 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监测体系与分析反馈制度

教学质量监测要确立多元化发展性的监测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并进行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科学分析新生学情、各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情况,从教学质量的“增量”来分析,从“投入”“产出”等角度来研究。教学质量分析除了分析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导向,试题的基本特点、学生答题情况等以外,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努力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思考:(1)横向因果分析。在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形成教学质量诸因素,并对现况进行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研训、资料、设备、管理、环境几个方面。分析哪些因素发挥了作用,哪些因素不够理想,问题的症结何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2)纵向因果分析。从教学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来分析,找出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优势与劣势,再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薄弱环节形成的原因,研究管理策略,确定改进对策,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通过科学监测,实现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 走出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J]. 教育研究,2005(9):31-35.

[2] 邬向明.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4-7.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7.

[4] 崔鸿,张海珠. 科学教学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7.

作者:王盛之

上一篇:新型城市化与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学历文凭投资收益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