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轻负高质的教师

2023-05-30

第一篇:做一位轻负高质的教师

做一位勤奋的教师

论“勤奋出智慧,勤奋出业绩,勤奋出和谐”

关于“勤奋”,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论述: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而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还要懂得勤奋出智慧,勤奋出业绩,勤奋出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表述对于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要成为观察者;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将“勤”字化整为零,化大为小,使之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以点滴之勤,拓展更为广阔的教育教学空间。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每一堂课为出点,通过勤于积累,及时整合有关教学的感受和想法,使之成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体现勤奋出智慧。加里宁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听课,都会出现一些零散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感受和想法,我们要将这些零散的感受和想法,及时加以整理,将其转化成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所以说只有懂得勤奋,懂得积累,才能最终闪现出教育的智慧,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一个勤于思考的教师会将平常的工作生活当成一块块实验田,认真钻研教材、教参,书中的每一页都留下密密麻麻的圈点勾画,把书中每一页的内容都装入心中;工工整整写好每一课详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把勤做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学成绩自然就会提升,这就可以说是勤奋出业绩。

教师还应该是勤于观察的,每天都对班内的学生进行观察,看有没有学生有反常的现象,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你在随时随地的关注着他们,并且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接触交流,从而成为他们的朋友,与学生产生和谐的学习氛围。都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这就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必须要求教师还勤于学习,想让学生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人生图景中动态的学习,使思想成为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教师从知识点脱身而出,升华教学的境界,熔铸成自身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师生之间有真正的精神上的沟通,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精力和时间,需要勤奋不止的学习。我想这就是勤奋出和谐吧。

以上是我对于“勤奋出智慧,勤奋出业绩,勤奋出和谐”看法。这些“勤”是把握教育教学的细节,自觉积累,自觉学习,自觉思考,自觉运用,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过程。这种自觉,其实就是以勤奋为内核的,只有把勤贯彻应用到工作学习中,才能使之成自觉的行为。可谓点滴之勤,能成教育之大。

第二篇:如何做一位幸福的教师

自这段时间学习了<<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之后,颇有感触.从教育先驱陶行知到现代优秀教师斯霞、霍懋征、杨瑞清、黄静华等的身上我体会到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一、在奉献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我常常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材的,你们的眼里、心里需装着孩子„„”教师的奉献精神,应融入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中。视教育事业如生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学生视做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立足学生的未来,学生的成长,时刻提醒自己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平等的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红烛精神是教师的品格精神,是教师对自己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无私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磊落胸怀,是淡泊名利,只问耕耘的最好总结。当你每天生活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时候,怎么会没有幸福的体验呢?

二、在创造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在创造性工作教师没有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是维持生计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与和奉献之后的满足。他们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为己任,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工作,同时,他本身也在不断的创造中实现着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和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理性、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解决能力的人,

他会时时关注科学发展的动态,处处收集教学信息,总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研究,教室就是他的实验室,学生是他最好的实验合作者。于是他最早接触并实践新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研究是他教学生活中的两条腿,反思和研究成为他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他总是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他们不安于已有的成绩,始终像田径场上的一名起跑者,以生机勃勃的斗志、精益求精的态度、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因为他知道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所以他总是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教学已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是他心甘情愿地投入并不断获得快乐的职业。

三、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教师有被“调皮”学生气急了的时候,都有被家长不理解的时候,都有被成堆的琐事困扰的时候。可是,每当一位有爱心的老师看到学生求知时期待的眼神,他又不顾一切,站在讲台上,依旧神采奕奕,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鲜红的太阳,在学生的成长中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也能体会到世上最珍最纯的友爱。在每次听到学生们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一束鲜花。我们都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让人感到幸福。

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活,虽然物质上我并不富有,但精神上我很充实。每天生活在我的学生中间,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第三篇:做一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学校组织了为期五天的暑期集训活动。这次学习不断地激励着我、培养着我、塑造着我,使我不断成长,更让我确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一定要成为一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 学生发展的高质量源于学校办学水平的高质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学校教干教师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就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正能量所在。“正能量”原是一个天文学术语,后多被引申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追求、促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与人交流时,如果你言行中传递的信息能给人以希望,激发人动力,这就是“正能量”。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它才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我们学校也要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想干是解决工作态度的问题,与师德水平密切相关;会干是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是对教干教师能力的要求;扎实干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敬业创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逐步实现学校腾飞的梦想!

第四篇:做一位让学生感动的教师

单位里有一位初登讲台的年轻班主任老师,风华正茂,绰厉风发,怀揣一腔热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凭借三尺讲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厌恶教师职业,多次找年级主任谈话,要求辞掉班主任的职务。在教育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努力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严格要求被学生认为是和学生过不去,教师的努力付出被学生庸俗地认为是为自己捞奖金挣荣誉,师生之间出现对立、矛盾甚至闹起冲突。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一些教师虽然没有俊朗的外表,不善言辞,但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走进学生心田,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学生走进他的班里,心悦诚服地认可教师、尊敬教师: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

其实,教师与家长相比,谁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成为孩子心灵的归依,道理非常明显。家长和孩子血脉相通,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急躁甚至苛刻,批评孩子,无论言语多么尖刻,措施多么过激,事后孩子总能够体谅父母并且原谅他们。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相处一般都很短暂,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脾气禀性、心理状况不甚了解;学生对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认可的过程,教师如果一厢情愿,单凭自己的美好初衷而出现言语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厌恶。虽然没有一个教师承认他的教育是坑害学生的,学生的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初衷和教育的效果常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总会受这种心理的限制,找学生谈话的时候总会心有疑虑,话有顾忌,说话的时候总是在寻找恰当的话题或者是恰当的言语,或者干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对于犯错误的同学,教师总会有心情急躁、言语不周的时候,说一些过激的话语,事后,又常会用“我这都是为你好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之类的话来结束自己的教育活动,以期唤起学生心里的理解,情感的共鸣,期望自己的教育能成为促使学生觉省,从而改正,甚至奋发图强的契机。但是实际情况,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一般都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影响到班级荣誉,或者是降低了教师本人在班里的威信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没有表现应有的教育机智,教育活动常会被这些学生误认为是教师故意找自己的茬,这样的教育当然不可能起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促使学生变本加厉,向更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面发展。这种情况不由得不引起人的思考。

其实,学生犯了错误,心里都非常害怕。不害怕的极少。教师却不能抓住这一特点,对于犯错误的同学,总会找来训斥一番,以示自己治班严格。训斥的内容从现在到将来,从微观到宏观,从家长到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说者动情,听者动容,但是学生却会别过脸去,无动于衷,事后,依然故我。教师不禁发出感慨:这些学生真的没有良心,真的是冷血,真是冥顽不化。

教师让学生认可自己也并非一件难事,明白学生是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理

论的动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太自信语言的功力: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语言的阐述,学生便可以立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理,教师一番言语说教之后,学生便可以立即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了。其实,学生必定只是孩子,对于孩子不能有过多的期望,要他像成人那样,明白事理,通情达理,顾全大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当努力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教师的教育成为促使学生心灵自我解剖的契机,让教师的教育能够给学生感激感动,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做一位真正的好教师!那位提出要辞去班主任职务的教师就是在教学犯错误后就训斥学生,以致发展到师生之间互相不信,互相不理解,教师走进教室便觉着全班的学生都和他有敌对情绪,搞得自己很疲惫。而与他在同一个年级的一位教师则采取更细致的方法,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总会等学生平静下来之后,才去找他谈,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真诚的与学生开诚布公的交流,常会说得学生眼含泪水,感动得学生心潮起伏。这样的教育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一个让学生感动的教师,不仅是靠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靠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心灵的影响,靠教师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给学生以感染,靠教师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更是需要教师体察入微,能够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欣赏,实现师生关系的容洽,共同谱写教育的和谐乐章。

教师的道德底线

人要想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灵向上的人,就应该有所坚持,也就是说他至少坚守一条道德底线。尤其是我们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承者,辛勤的园丁,那就更需要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何谓道德底线?答案精彩纷呈,众说纷纭。其实道德底线是相对于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而言的,人必须首先满足这一底线,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底线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然而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大厦。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就没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经常是妥协再妥协,一直到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心安理得地习惯下去。 口头禅常常是:何必跟他作气!他不学就不学,关我什么事!少交一本作业我还少改一本呢!诸如此类,完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家中事的姿态。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工厂的工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创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师育人的周期性之长。当然这也反映,教师一两年的漠视是很难得以显现的,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无法用物质来量化的。于是很多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良心维护的工作,我很赞同。

按照前面提到的教师道德底线,我们可以得出更为细化的底线,那就是工作中不颠倒黑白,不徇私舞弊,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不敷衍工作,不斤斤计较,不尔虞我诈,不勾心斗角等。当然,设定这一底线,也要防止两种极端:一是极端的虚伪;二是极端的无耻与骇人。 比如教师节前夕,有些班级班主任就向学生索要礼品,同时还美其名曰:“科任老师辛苦了,我们买点东西献给他,聊表心意。”乍看上去,此班主任是为学生考虑,是为科任老师考虑,其实也就是为自己考虑,不过他极其虚伪与无耻罢了。你想一想,学生捐钱给科任老师买,能不给老班带吗?至于教学中的恐吓、威逼,那更是习以为常。你不好好学,将

来肯定修地球,肯定找不到工作,肯定活不下去,甚至连肯定找不到老婆也常挂在某些老师的嘴边。学生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新课标中很是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关系,在这里只是一纸空文,无稽之谈。对他们而言,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底线。人是需要道德底线和坚持不懈精神的。无原则的畏缩、漠视与冷淡,小而言之,是个人生命尊严的不断递减;大而言之,将会造成一个群体的弱化、孤立乃至沦亡。我想,这绝非危言耸听。尽管现在教师地位提高了,但与人们的关系却在一步步恶化。人们甚至有种“谈师摇头”的现象,每一位教师对此都有或多或少的个人独特感受吧

第五篇:职高语文教师如何适应轻负高质教学需要

摘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轻负高质”一直是一个核心话题,也是教学的目标所指。这就对我们职高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法都要有一个新的转变。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师;轻负高质;课程改革

前言

轻负高质,顾名思义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的好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也就是说,让孩子们作业少,学习质量高[1]。“负担轻”解放了孩子,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职高语文教学向来比较单调,课堂活力不足,在素质教育体制下,老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实现高质最教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一、转变整体观念意识,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实现轻负高质

轻负高质教学,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就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大多数教师,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思想意识认识不清,教学实践环节也就很有可能走人误区。素质教育更多注重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发展等,打造更加生动活泼、自觉主动的教学氛围,明确轻负高质教学的意义所在。教师向学生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更好的教学生学习,更多的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转变教师教学思维与学生学习思维,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占据主导地位,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还要明了轻负高质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量,而是要优化课堂教学,增加更多人文关怀,精心筛选作业题目,注重课堂精讲,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更多注重能力培养,转变观念意识,理解内涵,真正达到轻负高质,实现素质教育[2]。

二、对职高语文教学融入更多情感,更多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职高语文教学课堂,长期以来显得比较呆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按部就班的授课,学生在下面专注听讲做笔记,对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还有点兴趣,如果对语文比较差的话很容易昏昏欲睡,过于死板的职高语文教学模式难以应对素质教育,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机制。

1、情感教学,在职高语文课堂中增加更多人文关怀

一提到人文关怀理念,好像更多的同语文课堂有关,语文教育基本没有提及,其实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就明白了语文课堂同样需要增加人文关怀,需要教师更多注入情感。职高语文课堂融入情感教学,能够更好的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正所谓学以致用,所以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实际应用,将语文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多培养学生的生活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1 能力、交流合作互助能力,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等发展,从内心人手,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端正态度,情感教学机制引导情感学习理念[3]。

2、合理设置课程,实现轻负高质下的开放创新教学

职高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大一统阶段,都是标准化的教材、课程,职高阶段的语文教育在教学中要打破以标准教材中心,针对学生状况,合理筛选,用课本做引导,更多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内容。现今的实际语文教学中基本都是教师有统一的参考教材,学生有统一的学习教材,这种形式上的统一看似方便教学,实际对具体情况考虑的比较少,严格遵循教材按部就班,使得语文课堂显得非常呆板,毫无活力而言,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轻负高质,就要改变单纯的灌输模式,而要转变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形成教学的互动,通过使学生回忆课堂、翻阅教材,再加上以前的做题思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题的方向。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语文思维应用实际生活才是核心所在。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敢于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问进行鼓励,让学生从敢于发问慢慢转变成善于发问,逐渐养成发问的良好习惯。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形成教学的互动,通过使学生回忆课堂、翻阅教材,再加上以前的做题思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题的方向。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语文思维应用实际生活才是核心所在。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敢于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问进行鼓励,让学生从敢于发问慢慢转变成善于发问,逐渐养成发问的良好习惯。

三、精心备课,提高学习效率

从某中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未来操作的成败。要想备出一节高质量的课,我们就必须付出,必须给自己“加压” 。为此,课前我们必须仔细地阅读教材、教参等有关材料,在教学生之前将教材、教学用书、教学大纲、教辅材料认真逐字逐句地研读教材,绝不放过教材的任何一个细节。统统看完一遍后,用一张纸将其主要内容的纲目罗列出来,找出重点、难点,在大脑中构思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之后再将本篇课文相关的作业找出来,将知识点溶入作业的处理当中,可以防止学生只会知识点,不会用知识点处理习题的问题,这样要上的课基本雏形就形成了。在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这几个方面。让自己在课堂中真正做到:该讲的讲,该舍的舍,要少而精,以便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有了这样站在学生角度的备课,我们的教学就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问题来展开,就能丝丝入扣,谨严细密。

四、精心设计作业,巩固知识点[4]

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精心设计作业是践行轻负高质的重要途径,在作业设计时要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

2 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作业要精选。

精选原则之一:控制作业时间和数量。不搞大面积的重复作业,从学生现有的教辅材料中选择一本为常做作业。其余教辅材料选择不同类的题目,尽可能以最小量的作业使学生得到最多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精选原则之二:发挥多种作业功能。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从预习、巩固、拓展三个维度将作业进行归类,对学生经过预习就能完成的作业作为预习作业来布置,将拓展类的作业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从而实现作业的最优化,逐步让学生的学习从他主过渡到自主,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作业多重功能。

2、教师要先做。

教师在精选好作业后,要将作业仔细审查一遍,对于其中一些拓展类的作业,先做一做,了解学生在完成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以确定在布置作业是否需要给予必要的提醒。

3、注重作业题型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创新设置首先得强调一个“趣”字。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题型设计要做到趣、活、新、奇,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4、作业要面批全批

作业布置后,要及时批改,特别是学生的错别字,要及时纠正,以免造成错误的字反复记忆而无法纠正过来。批改要规范符号,要体现激励性。“轻负高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将义无反顾地执行减负要求,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

小结

轻负高质教育不仅仅是口号,轻负高质需要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实践,针对职高语文课程本身、针对职高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自身经验,从观念意识转变出发,研究实际教学策略,真正适应轻负高质课改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琳.让幽默碰出思维的火花——关于实现语文课堂"轻负荷、高质量"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3):76-77.

[2] 李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1,(5):71. [3] 张立伟.语文教师轻负高质的"生态回归"[J].考试周刊,2011,(9):35-36.

[4] 朱德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1,(26):92-92,113. [5] 陈灵芝.为了孩子的幸福——打造"轻负高质"的语文课堂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140.

上一篇:这一刻我想起了你作文下一篇:中英文汽车零件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