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感人事迹

2022-07-09

第一篇:留守儿童感人事迹

留守儿童事迹

陈黎,女,现年10岁。田二河镇中心小学四(1)班学习委员。她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班干部、好学生。勤奋、诚实、懂事、好学,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喜爱。

她的家境困难,父母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把她交给了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从此她成为了一名农村的留守儿童。她早早地懂事了,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在家里,她是个勤快、懂事、能干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好帮手。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她帮奶奶洗菜、扫地、做饭、洗衣服,给爷爷服药。在邻居们眼中,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在学校,她勤奋好学。每次上课的时候她总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思考问题,作业总是做得又对又快又好。正是因为她的一直坚持,所以她的成绩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

陈黎同学不断学习成绩优异,还品德高尚。她经常帮助班上的学生。她主动给班级的学困生辅导学业,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仔细分析,直到让他们弄懂为止。班级里的一些累活、脏活她都主动承担。校园大扫除总能看到她热火朝天的干劲,班级的垃圾总是她默默地倒掉。她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工作的信条。我坚信,这样一名勤奋好学、心灵善良、胸襟宽广的好女孩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一定能在留守的沃土里茁壮成长。

第二篇:十佳留守儿童事迹

吴学锋事迹介绍

命运对于南岗中心小学五(5)班12岁的吴学锋来说,是残酷的;可是,她的命运又是幸运的。面对充满坎坷的人生,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一颗坚忍不拔的心,在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下,她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她的这种精神不仅影响、激励身边的同学,也感动了社会。

她有一颗坚强的心。12岁,花一样的年龄,她本应该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赖在父母的怀抱里撒骄,享受家的温暖,渡过纯真美丽的童年。可是这一切,对她来说却又是那么陌生,那么遥远。吴学锋9岁时,爷爷患重病。为了给爷爷治病,家里负债累累,家徒四壁。为了还清治疗爷爷的疾病所欠下的巨额债务,父母毅然外出打工,一去就是3年,而她从此就寄居在一个亲戚家。或许正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古语。很快小学锋渐渐地走出了阴影,变得坚强起来。用她自己稚嫩的小手张罗着自己的洗衣服等事务。平时,即使自己再饿,她也不主动去向别人要;即使别人的孩子穿再漂亮的衣服、玩再好的玩具,她也从不羡慕。小学锋的懂事、乘巧、坚强,让人无不怜无不爱。左邻右舍大家送米的送米、送衣的送衣,使她那颗受伤的心暂时有了寄托、有所蔽荫。

她有一颗聪慧的心。“自古英雄多才俊,从来纨绔无伟男”。小学锋一入学便显现出了学习的天赋,她聪明好学,勤学多思,成绩一直在年级的前三名,在课堂上,她专心听讲,认真笔记,举手最多,提问也最多,她更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连老师也会被她问住。吴学锋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深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年年被评为“三好生”,还当上了班长。学校考虑她的实际困难,不仅免除了她的一切学杂费,而且还让她免费住进了校园,因此,她也成了学校最早的“留守儿童”。她便利用住在学校的条件,每次都在放学后组织那些学习差的同学,帮助他们一起学习,与他们做朋友,经常给他们讲题目,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使那些后进生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吴学锋最大的爱好就是读课外书,从幼时看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到后来读名人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名著。她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她的宿舍里、桌上、床上、衣橱内全都是她喜欢看的书,她还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广泛的阅读、丰富的语言,使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她每次参加校、镇、县内的讲故事、演讲比赛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2010年,她代表南岗小学参加了“县元旦晚会”歌唱比赛,并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小学锋深深地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她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自己优异的成绩、一流的品行、一颗金子般的心向所有给予她关爱的人感恩!吴学锋常说:“我是个贫穷的孩子,但这个社会使我享受着比正常孩子更多的爱,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关爱的人,把我的爱竭尽所能地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帮助路远的同学值日,帮助同宿舍的小妹妹梳小辨、系鞋带,她组织班内同学捐款帮助困难的渔民孩子,每天清晨她组织好本班的同学晨读,每次少先队活动她是积极的参与者。学习上,她是老师的好助手,生活上,她是同学们的好朋友。离学校500米处有一座敬老院,小学锋便是那里的常客。清晨,她早早起床后就悄悄溜进敬老院,给那些孤寡老人们梳头、叠被、整理东西;傍晚放学后,她又去给老人们讲故事。老人们高兴地称她为“敬老院的小天使”。每逢节假日,她还和校内的大队委员们,自编自演给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并约上几个好伙伴凑些省吃俭用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一些水果。去年冬天,敬老院有一位夏奶奶病得很重,昏迷不醒。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夏奶奶,她向生活老师请了假,晚上住到敬老院和夏奶奶睡在一起,为她焐脚、端茶、喂药、洗澡,尽管老人呕吐的脏物、痰盂难闻的气味使她常常恶心欲吐,但她总是强忍着。在她的爱心影响下,另外两名同学也加入了照顾夏奶奶的行列。在她们的细心照料、日夜护理下,夏奶奶终于康复了。三个孩子的感人事迹被大家传为佳话。敬老院的老人们也劝她们,“以后别来了,可苦了你们了!”小学锋笑着说:“左邻右舍对我很好,我要回报社会,和你们在一起我有家的感觉,你们就把我当作你们的孙女吧!”今年春天一次放晚学,天突降大雨,大多数学生被家长接走了,老师们都在开会。小学锋出来倒垃圾时发现一年级(1)班有个叫刘龙的小孩子在教室里张望,原来小刘龙的妈妈在县城办事没赶回来,眼看天渐渐地黑了,小学锋打着伞带着小刘龙进了雨中,回来后,她成为落汤鸡并感冒发烧。老师心疼,“你不该送的,要送也该是老师呀!”小学锋却开心地说:“老师,刘龙是安全到家的!”

明月装饰了别人的窗子,你装饰了别的的梦。小学锋就像一个跳动最活泼、最欢快的音符,跳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哪里就有无尽的爱!承载着众多人的爱和希望,这株感恩的野蔷薇永远生机盎然、活力迸发、茁壮成长。

第三篇: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四(1)班

“就算少了庇护的翅膀,也要勇敢地学会飞翔,飞向那遥远的天际,去收获最温暖的阳光”。面对着困难,只有勇敢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飞向幸福的彼岸。她叫李梦灵,女,今年10岁,是藏龙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便到浙江温州打工。李梦灵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从此与姨妈姨父住在一起,那一年她才5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李梦灵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当别的小孩都有爸妈陪伴的时候,她只能站在旁边羡慕的看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梦灵变得越来越能干懂事,在家经常帮着姨父姨妈做事。 主要事迹:

一、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她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她觉得,个人的进步是渺小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她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与其他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她总是百问不厌、耐心细致地讲解。在她的热忱帮助下,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二、关心班级、爱护公物

李梦灵同学虽然不是班干部,但每当班级布置劳动任务时,她就带领同学认真完成,有些脏活、累活带头干,抢着干,并且毫无怨言,每次劳动后,她总是把班级的劳动工具整理摆放的整整齐齐。她经常说:“只要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牺牲个人利益毫不足惜”。所以被同学们誉为班级的“小雷锋”。

三、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一年来,她总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生活中她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上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且学习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她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在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虽然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她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认真 。

作为留守儿童,李梦灵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分享喜悦、分担痛苦,但李梦灵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座右铭:留守不孤单,留守更奋进。相信李梦灵同学那双隐形的翅膀会越来越坚强,伴她飞翔。

第四篇: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留守儿童韦资竹的先进事迹

韦资竹,女,2001年12月出生于马山县里当乡龙桂村岑安屯,现在是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一班学生。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便和弟、奶在一起生活。

在学校里,韦资竹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学习刻苦,是同学们的典范。学校里有视障学生、听障学生和智障学生,各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韦资竹听不见,但每天她都主动去帮助一些弱小的同学。比如帮盲同学、智障同学提水、端饭、扫地、换洗衣服。她自己家里的经济本来就困难,但是看到别的同学没有香皂,或者洗发水,她都会把自己的日用品借给需要的同学。

她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吃零食,有一次,班里组织同学外出体验生活,有一个贫困的同学在蛋糕店里一直盯着冰柜里的牛奶,韦资竹可能看出了什么,马上过去和他聊了一下,很快韦资竹买了一盒牛奶送给那个同学,可谁知道牛奶,韦资竹自己也从没喝过呢。

在班里,她又是老师的好帮手。韦资竹是班里的体育委员,每天早操和各种集会,她都能把队伍整理得又快又好,领操动作规范到位,如果有同学做的不好,她会及时提醒。2011年,韦资竹代表马山队参加南宁市残疾学生运动会,获得了聋哑组跳绳第一名,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南宁市“三好学生”。

1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韦资竹便和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妹妹在一起生活,只有在放假的时候她才能回到家里。在家她很勤快,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行动多有不便,弟弟妹妹年纪尚小,韦资竹就主动多做些家务。每天洗衣服、煮饭、喂鸡,一天到晚很少停歇,虽然很苦,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第五篇: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小学六⑵班学生,获得过庐江县普通话比赛第三名;庐江县课外知识竞赛优秀奖;县首届少儿相棋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市级“四好少年”、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家人念叨的懂事的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少年去有着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坚强和孤独。

由于家境贫寒,在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便到外地打工。沦为留守儿童,从此住进了外公家。那一年她8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她有4年没有再见到父母一面。刚去外公家时,那边没有她熟悉的小伙伴, 在村里她是沉默的另类,当别的小孩都在玩耍的时候,她却像一小大人似的在外公外婆身后,干自己能干得动的小农活,外婆插秧的时候,她帮着拿秧,外公起红薯的时候,她帮着拾红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变得越来越能干。三年级的暑假她已经能够自己做饭给家里人吃了。当外公外婆从农田里疲惫地回来,她总是把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两位老人面前,笑着缠着他们多吃点,看着懂事的外孙,两位老人不止一次的落泪,互相安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渐渐地,同学们都把她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除了因为她优秀的品质外,还因为每次考试成绩都非常好的,总是她,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从没给老师添过麻烦,相反,她还是老师的帮手。学校的小黑板、各班的卫生检查、班级学习小组都有她的身影。

时间被她一点一滴地挤出来,像中午放学,她要走两里多的路回到家后就是做饭,做完饭跑好远路到工地给外公送饭,外公吃饭时她在学习,待外公吃完了,她带着书和饭碗回到家吃留给自己的那份。吃过后她还要回到学校,维持校园秩序,尽少先队长的职责。平时下午放学她会很自觉地去到地里干农活,摘棉花、除草、浇水,所以憨厚的她黑黑的看上去很结实,她学习的方式不是靠在板车上捧书读书,就是坐在一地上趴小板凳写作业,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桌,即便如此她的成绩也没有落下。

作为留守儿童,几年没有见到父母,他内心藏着同龄人无法付会的酸。虽然她无法与自己父母分享喜悦,分担痛苦,但她所作的一切,却证明着一个本该幸福的年龄,撑起了孤独的坚强。。

上一篇:老是夸奖你的孩子下一篇:朗诵兴趣小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