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2024-04-27

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精选10篇)

篇1: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关爱留守儿童

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

岭南小学

杨艳娣

我是岭南小学四年一班的班主任。2015年9月,岭南小学正式成立了,我很荣幸成为了四年一班的班主任。我校是由公主岭市教育局和市政府共同投资新建的一所半封闭式学校。由于地处农村,又是半封闭式学校,招住宿生,因此,就有许多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来我校住宿,我们班就有两个留守儿童。

刚接这个班,我开始有些不适应,因为我们班共有二十八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九所不同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四面八方学校新转来的)因此,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我都一无所知。于是,刚一开学,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验,共出了十道计算题,每题十分,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小数加减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的知识。测试结果很令我头疼,八九十分的学生有几个,六七十分的学生占一半,二三十分、四五十分的学生都有,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有两个学生得了零分。后来我发现这几个成绩差的孩子,上课不爱发言,即使老师提问到头上,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极小,严重缺乏自信心,课后也不爱和别的同学们接触,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发呆。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这几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其中王文悦是刚一出生父母就离异,母亲改嫁,父亲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孩子从没见过爸爸妈妈,就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大。如今爷爷奶奶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已无力再教育孩子,就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住宿。面对这种情况,我别无选择,只有凭着我的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完成我的班主任工作。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细致入微,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于是我一边耐心地给他们讲新课,一边利用中午或下课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平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他们成绩不好,我就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学生王文悦爷爷奶奶年纪大无劳动能力,也无经济来源,无力抚养她念书,她就靠伯父一家救济生活。刚开学一段时间王某的思想波动较大,任性、孤僻、寡言。我发现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解决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她参与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经常与其促膝谈心,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王某的情绪恢复了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扬长避短,用爱心为他们铺路。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在外少在家,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于是我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和爱。我把家里的书给他们看,过生日时送她小礼物,平时多和他们聊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三、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班主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洗涤留守儿童心灵上的污垢,是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班主任而言,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少了爱无法实施教育。留守儿童长期缺失亲情,导致情感缺失,依赖性强,信心不足,他们渴望得到爱。班主任不失时机给予他们真爱,让他们觉得父母的爱就在身边,我重点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关心他们的生活,用师爱激起他们学习兴趣。关心他们的生活,如天冷了提醒他们多加衣服,睡时注意披棉被;生病了带他们去看病,嘱咐他们按时吃药;情绪低落时找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郁闷„„班主任要常体察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当他们感受老师无微不至的爱时,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舍不得离开老师,舍不得离开课堂。其次,关心他们的学习,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关心他们的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在学习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成功的自豪和学习的乐趣。

四、组建优秀班集体,让集体的力量去感化引领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他们的很多习惯都是在集体中慢慢形成的,所以一个健康的集体,一个学风浓厚、班风纯正的集体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首先要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宽容、学会礼貌待人、学习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在集体内开展竞争与合作,掀起比学习、比纪律、比进步的高潮,给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爱学的兴趣。

总之,我和同学们一起为留守儿童搭起一片快乐的天地。

篇2: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XX镇XXX村XXX,男,19XX年6月出生,高中毕业,现在读一村一名大学生,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X村村委会副主任,党总支委员,团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

XXX村共有1760人,496户,6岁以下的幼儿120人,6岁以上的儿童144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儿童的7%,共计19人。

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现状与问题。

1、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经理,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

2、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刘叟儿童孤僻、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从而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较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示范行为失控。

3、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医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上进心不强。

2011年在县团委的领导和关怀下,XXX村XXX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站,并配备了一台电脑,一部固定电话,每天星期天,XXX同志带领这些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占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或是打电话那种。很多天没见,骨肉亲情相见的场面确实让人感动。家长从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道德规范情况、健康成长情况,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可以请教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题目和一些开心的事情与家人分享,使得他们学习更有动力,生活充满着希望。

XXX同志除了帮助孩子们与其父母进行视频聊天,孩纸孩子们唱歌、跳舞、朗诵古诗、玩游戏,并且他自己也融入进去,与他们一起活动,有个村民路过聊侃地说你整天和一些孩子玩,也玩得有什么“劲”吗?XXX回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祖国的希望还靠下一代,哪一家没有孩子,大人都是从小孩子走过来的,跟孩子们在一起玩,孩子们的快乐,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不信你也来试一试”。从那以后,参加这些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本村的小学教师等。

篇3:教师应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 而且大多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 因此很多留守学生性格都很孤僻、心理缺陷多。他们往往学习效率低下, 精神不振, 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他们也由于“隔代爱”, 没受到父母的约束和管教而个性放纵, 性格偏激。还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里, 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常常对老师和同学猜测误解, 且爱发脾气, 缺乏爱心, 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不能融入集体之中, 也不愿和别人交心。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使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 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 这样家长便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对孩子影响极大。他们所托付的监护人也因受教育程度有限和身心疲惫而力不从心。他们对孩子一般以照顾生活为主, 在知识、能力、精力上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方面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因此, 班主任要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难度之大, 任务之重, 不言而喻。既然当了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困难再大, 也要尽力而为。

一、加强家校联系, 共同管理

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 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老师要想单方面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是难以办到的。

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 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 以便针对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另一方面, 是了解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 了解他们是怎样教育和对待孩子的。往往了解他们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 (也包括其他学生) 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并不是天生的, 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 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 提高责任心, 改进教育方法, 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 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 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 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 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 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 双管齐下,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 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 他们往往情感脆弱, 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用真情打动他们, 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 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 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 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 鼓足勇气, 努力学习, 奋发向上, 健康成长。

二、关爱留守儿童, 正确引导

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 也要对家长负责, 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 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 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 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 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三、利用活动, 多鼓励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 受到教育;同时, 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 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的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 老师要因材施教, 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 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 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 孩子勇于表达想法, 思维也相对活跃, 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思考力, 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 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 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 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 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 缺少关爱, 缺乏督促, 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 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 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较强的劳动观念, 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 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 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篇4: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篇5:关爱留守儿童个人事迹

——保义镇关工委张纯云同志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寿县保义小学

2013年3月张震

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保义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纯云同志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多种原因的存在导致保义镇有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近几年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张纯云同志用浓浓的爱和温暖滋润这些留守孩子们亲情饥渴的心田,她成了留守孩子们心中最尊敬的“张奶奶”。

“留守儿童最缺的是什么?亲情!留守儿童最盼望得到的是什么?还是亲情!”这句话是张主任数年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保义小学三年级的洪岩同学,今年10岁,家住保义镇陈庙村,是张主任结对的一位留守儿童。他是个性情开朗,活泼大方的小男孩。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个非常沉默的孩子。是什么让他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从他一口一个“张奶奶”的话语里寻找到了答案。洪岩在年幼时,父亲在外开车,靠干一点散活儿维持生计,日子虽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人互亲互爱,还算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早晨,开了一夜车的爸爸由于过度疲劳,不幸发生车祸,失去了生命。这对于洪岩一家来讲,犹如晴空霹雳,所有的梦想瞬间崩塌。洪岩的母亲又患有心脏病,常年吃药,家庭唯一的支柱倒塌了,生活没有了希望。洪岩从此变得性格孤僻,怕见生人。张主任告诉我们,刚接触小洪岩时,他害羞地躲在门后不肯出来,更别提与她交流。几年来,张主任只要一有空闲,总不忘去看看小洪岩,谈心聊天从不间断,并给他送些学习、生活等用品,有时还送去慰问金。

在保义镇,像洪岩一样的留守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留在远离城市的家乡,伴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守着与父母团聚的希望。张主任深深地认识到,好多家庭夫妻同时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由单亲照管或由„隔代家长‟代养,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或代养的老人也忙于家务或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少。保义镇的广大留守儿童漏管、失管现象让她十分忧心。张主任对留守儿童不仅从生活上关心,还从学习上、心理上给予孩子帮助,定期谈心、定期家访……这些年对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群众对张主任赞不绝口。

詹欢、詹迎是一对双胞胎,两姐妹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只有来自外公的关爱,但是隔代教育带给两姐妹的影响很大,两姐妹读书经常迟到,穿衣打扮也不行,见人不打招呼,性格十分内向,学习成绩在班上算差的,即使和别人说话也表达不清楚,更不能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一切都是没有遇到现在的代理家长张主任以前的现象了。在2010年秋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张主任成为了她俩的代理家长。张主任也是一位母亲,深知没有母爱的女孩是多么的痛苦,第一次与她们结对时,张主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后,第二天便到她俩的(现在的外公家)家访,由于是两女结扎户,父母这些年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在广东打工挣钱上了,没有顾及孩子的成长,即使回家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一回。针

对这些情况,张主任放弃了休息的时间,经常和她们聊天,几次过后,和她们成为了无活不说的好朋友。在张主任的带动下,她们从自身打扮开始,衣服穿干净了,人也活泼了,也敢大胆的和别人说话了,每天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过年她父母回来时看到她俩的表现,还差点没有认出来呢!今年年初她们父母又外出了,开始几天都有些舍不得,但是在张主任的开导下,两姐妹逐渐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两姐妹由以前怨恨父母不在身边转变成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三五几天就要和父母打电话聊天,还在电话里也要撒娇。就这样,张主任用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的关爱,让两姐妹的生活得以焕然一新,并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张主任眼中,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张主任说:“作为母亲,看到这些孩子天真活泼可爱,感觉真的需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庭去关爱呵护。”早些年在外地考察留守儿童之家给她一个启发,她心里琢磨着如何借鉴别处的经验,在自己的乡镇也建立一个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通过和镇党委政府的讨论后,张主任专门腾出一个办公室作为留守儿童的活动室,建立留守儿童图书阅览室,让孩子们们多一个可以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正式成立之时,张主任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要绞尽脑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她那样说,也那样真真切切地开展一系列温暖广大留守儿童身心的活动。

留守孩子们常常用最简单的标准衡量幸福与否:谁与父母在

一起的时间长,谁就幸福;反之,谁就是不幸福。为了让每个留守孩子都能得到结对,让他们都享受到母爱的温暖,张主任发动了“关注留守儿童,党员先带头”活动。如果你去镇留守儿童之家看看,你会发现不仅党委政府里的女干部全都是代理„妈妈‟,不少男党员也是“代理爸爸”。张主任说:“我们要承担起代理家长的职责,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用我们的爱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

保义镇的广大留守儿童,他们是不幸的,父母远离家乡,让他们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又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有一位和蔼可亲的张奶奶时刻在他们身边,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篇6: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焦滩乡中心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条件不算优越,全校63%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2010年,焦滩乡中心校二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达75%。谁也不想当该班的班主任,这个问题,让学校领导头疼不已。这个时候,王强老师主动申请,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焦滩乡中心校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王强老师刚刚分配到中心校,又是个年轻的男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没有,他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王强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他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他会用他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王强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王强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在王强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班主任之“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他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他就会拿来翻一翻。王强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他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父母离婚的,一个家长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王强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王强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他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王强老师经常利用逢场天、业余时间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在王老师细心的关爱下,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王强班上,有一个叫税友强的学生,爸爸妈妈早已离婚,孩子判给父亲,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孩子了。孩子被寄养在一个亲戚家,亲戚自身都忙不过来,平时几乎只管弄饭给他吃,其他事宜一律没有时间管,导致税友强卫生习惯差,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税友强的情况,王强首先想到了家访,当看到税友强寄居的家是陈旧失修的老土墙房子,到处一片狼藉时,王强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从此,他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税友强谈心,帮其树立起 1

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他要尊敬长辈,好好学习,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税友强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王强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每年敬老节前夕,王强老师都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收拾屋子等,及时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尊老爱幼。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王强老师都自费给班上的孩子们买糖果,买学习用品,还亲手指导孩子们画画、办手抄报、写书法参加学校的评选活动,均取得很好的成绩。王强的付出,使留守儿童找到了在父母身边的感觉,使留守儿童不再寂寞,感觉学校就是家。”

焦滩乡中心校的其他教师说,王强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王强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经常给他们送去“及时雨”,让他们解决了困难,安心学习、生活。

篇7:关爱留守儿童个人事迹材料

-------记关爱留守儿童罗家萍老师的事迹材料

上道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目前有学生668人,20个班。学生来源于秀峰、阳地、尧新、林盘四个村共103个村民组,有65﹪都是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是社会问题,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学校领导决定为留守儿童建一个“家”。谁来当这个家的家长呢?学校领导想到了一个人,她就是罗家萍。该教师从教21年,工作努力,态度积极,责任心强,有爱心,有耐心。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教学质量在全镇乃至全县总是名列前茅,也多次获得县级优秀班主任,让她当这个“家”的家长最合适。学校领导找到了她,征求她的意见,她明明知道任务艰巨,可还是欣然答应了。

认真学习苦寻家教

一个普通家长容易当,而儿童之家这个“家”非常特殊,这个“家长”怎么当呀?里面的每位成员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远离父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而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年龄较大,还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且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怎样让每一个孩子能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怎样引导和教育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一个个问题萦绕着她。为了让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从心理上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她利用假期的时间上网学习,利用休息时间下村走访。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实施管理办法。

组建领导机构,健全各种制度。

“儿童之家”以罗显能校长为组长,罗家萍为副组长,成员有陈元鼎、吴帮琴、韦兴富、马超、岑伟叶及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其中包括远教、图书、后勤、体育等各岗的负责教师,在领导机构创建的同时也作了责任的分工,制定了相关制度,为顺利开展“儿童之家”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留守儿童数量,开展调查工作

为了摸清学校留守儿童的情况,她对学校各班进行逐一统计,对比较特殊的留守儿童还作了特别的记录。为了了解各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情况,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问卷逐一阅读,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把个别留守儿童的问题和困难单独进行罗列。做完调查后,她还撰写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报告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调整工作方向,使儿童之家的工作落到实处。

计划周全,切合实际

我校留守儿童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走读生留守儿童,一类是住校生留守儿童。她在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中都想得很周到。

一、在活动室的布置上,注意细节。

1、窗帘选卡通图画的,适合儿童的喜爱。

2、墙饰布置中突出展示留守儿童的心里话、书法、绘画、手工,让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也树立自信心。

3、家用物品适用周全,体现“家”的特点。活动室里的物品大到沙发、茶几、桌凳、电视、电话、电脑,小到脸盆、毛巾、洗手液、针线盒、指甲刀、急救药、雨伞,这些东西都为留守儿童考虑得非常周到,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

二、在活动中实实在在体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1、她要求各位班主任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四个一”。即走访一次、谈话一次、跟家长通话一次、留守儿童给家长写信一次。

2、她要求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三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并要求图书室的老师对留守儿童借阅图书进行优先借阅。

3、为留守儿童谱写歌曲。为了体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她找到学校少儿艺术团团长---蒙启顺校长,让他为留守儿童专门谱写歌曲,孩子们在美妙的旋律和贴切的歌词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4、开展帮扶活动。在她的倡导下,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有一对一的帮扶对象,让最困难的渴望得到帮扶的留守儿童实现自己的愿望。

5、召开民主生活会。为了让孩子们便捷地反映困难,介绍自己在

生活中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她抽休息时间召开留守儿童民主生活会。

6、评选优秀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为了让留守儿童们在离开父母的时候,生活上能够照顾自己,学习上刻苦努力,在家做个好孩子,学校做个好学生,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学期结束时每班评选一名“优秀留守儿童”,给其他留守儿童树立榜样。

关爱儿童落实处,还原真身露笑容

罗老师在家访中,发现三(2)班的蒙明慧同学的真名不叫蒙明慧,而叫冯欢欢。她父母因为离异下落不明,现在由外公外婆领养,外公外婆怕她没有户口上不了学,就用比她小半岁的表妹的户口报名上学。在学校的名册上,她所有的信息都是她表妹的。罗老师发现后,及时做通了监护人的思想工作,把该同学的所有信息都还原了,当老师对蒙明慧同学说:“你以后就不再叫蒙明慧,而叫冯欢欢了”,蒙明慧同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蹦着离开了办公室。是罗老师还原了她的真身,还原了她的真名,撕掉了那张假脸谱,不再躲着学习、藏着生活了。

播撒爱心种子,收获快乐稻穗

儿童之家成立三个月来,通过她和各位老师的努力,学校的留守儿童们从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如六(1)班的艾安波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学校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个儿童之家,只要遇到什么困难和想父母了,都可以去那里向老师说。还有一个信箱,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写一封信放在里面,老师打开信箱,拿出里面的信,就会帮你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学校,老师很慈祥,尤其是我们班语文老

师马老师,每一次我学习上有困难她都会帮助我,让我在学校里感受到了母爱。吴老师也常常帮助我。。。”六(4)班的蒙伦娜在信中写道:“爸爸妈妈,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早上可以吃粉,中午排队去吃免费餐,到了晚上,想吃就吃,就像家里一样。到了晚上7:00,我们就到老师安排的教室上晚自习,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活。。。”五(1)班罗文艳写道:“在学校里,老师都很关心我,我有不懂的时候老师都会及时跟我说,直到我学会为止,我们没有钱买需要的东西了,老师就会给我们钱,让我们去买。如果我们在学校生病了,老师就会打电话给家长送我们去医院,或者老师给我们钱让我们去医院。如果我们没有钱吃饭了,老师就会拿钱给我们,让我们能吃上饭。。。”我校的留守儿童们,在罗老师这个“家长”的带领下,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日子里,他们依然快乐,依然能享受都亲人的关爱。

上道中心小学

篇8: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

一、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 厌学逃学, 学习状况亟待改善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观念淡薄, 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健康成长。上学期末我特别统计了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的成绩, 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见, 正常家庭组两门科目的所有数据都高于留守儿童组。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和鼓励, 致使他们成绩落后, 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以致经常存在逃学现象。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亟待得到改善。

(二) 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因远离父母, 留守儿童受到父母的教育关爱较少, 而学校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 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教育真空, 成为所谓的“问题儿童”。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 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很不完善, 而由于他们的思想状况等得不到关注, 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 致使一些孩子往往变得十分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表现出小偷小摸, 欺骗撒谎, 甚至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拉帮结派、打架等。

(三) 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相较于其他同学, 留守儿童鲜有父母关心疼爱, 往往会产生失落和自卑心理, 并且, 由于他们难以向外倾诉自己的内心, 就会感到没人能真正理解自己。长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低落, 致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进而有的学生就会自暴自弃, 丧失学习信心。

(四) 逆反心理严重

由于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存在着极强的逆反心理, 对抗情绪十分严重,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一切充满了怀疑, 习惯拒人于千里之外, 对各种人际关系更是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于老师、亲人的教育和批评, 他们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导致人们往往采取高压政策限制, 然而并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

(五) 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 往往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 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 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坏习惯, 并直接催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调查显示, 很多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 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致使成绩持续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怎样帮助留守儿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

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 也可以捐助衣物、学习用具等东西, 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 学生“二帮一”的形式, 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为留守儿童构筑温暖的“大家庭”。在心理上,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我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来激发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 让父母在忙于挣钱时收到远方儿女信件, 融洽亲子关系。

(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身为教师, 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情绪放在眼里, 特别是留守儿童, 更要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活动, 并加强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据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 而心理健康问题通常都表现为隐性, 不容易察觉, 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据统计,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问题, 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表现越突出, 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在对待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谨慎, 既要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本质任务, 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向的引导, 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 了解他们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使留守儿童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三) 正确地教育孩子

针对留守学生自身狭隘、偏执的性格缺陷,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对症下药, 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别要注意严禁采取强硬的教育措施, 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对学生取得的进步, 要及时给予表扬, 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以保持和稳固他们的信心。

篇9: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学习;生活;品德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表现分析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致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个时候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谈心找到孩子的困惑点,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思想出发站在孩子的那一面。用一颗真诚的心,用真爱去和孩子交往。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长辈的关心以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让孩子从心理上转变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觉得校园生活充实而美好。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策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成绩好了,无人赞赏;学成绩差了,无人指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此时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掌握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及策略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五、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及策略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小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人照看。天气热了不能及时换上单衣;天气冷了不能及时穿暖;一日三餐不能科学的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摄入;居住条件卫生,安全都存在很大隐患;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与班级正常孩子有很大偏差。班主任面对这一系列无法改变的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找到转变问题的根本—孩子本身。这些家庭带来的问题虽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便,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敢担当。老师抓住孩子与众不同之处,树立榜样,班内大加赞赏,让这部分孩子体会到于他人不同的优越感,树立生活自信。老师适当的交给这部分学生一些班级琐碎小事,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级内有他们的活动舞台。特别是在劳动中发挥留守儿童的长处,因为这些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只要老师信任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老师还要经常做的是多给做事的机会,每次事情过后多给肯定和表扬。课上多给与关注,课下多进行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让班内同学互相帮助使这一部分同学融入集体之中。

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冬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

篇10:南园社区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南园社区作为珙县南部山区所在地,就业途径有限,近年来,年轻父母大量外出,留守儿童也逐年增多,经统计,2015年就有近百人。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这些孩子缺乏关爱、缺乏亲情,严重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南园社区两委一直关心、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坚持把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教工作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实效。

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在支部党员、居委成员都与留守儿童“一一结对”,成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社会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社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社区加强宣传,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现已形成县级联系部门、退休干部、教师纷纷加入的关爱队伍的局面,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关爱合力。今年六一儿童节,南园社区与联系社区的县级部门珙县水务局、发改局领导一同参与洛表镇中心校、幼儿园的庆祝活动。何丽华领导一行还在社区同志的带领下,看望了罗奥雪、罗袁柱等留守儿童。在罗袁柱家中,水务局领导何丽华详细询问罗袁柱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罗袁柱要自强不息,继续努力,多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报效社会、报答亲人。何丽华还亲自为罗袁柱背上新书包、送上学习用品,让这位留守儿童享受到来自社会的浓浓关爱。今年七月,社区针对假期中,留守儿童无人管教放任自流的现状,积极响应县团委号召的,开展暑期助学活动。共动员回乡大学生志愿者3人、在校教师6人将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共80余名参与,成立暑期教学活动班。在学习期间,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点,开展学习辅导、心理培育、爱好培养等特色教育教学活动,既解决了社会矛盾、又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达到学生有收获、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三 人文关怀,做好思想帮教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造成缺乏父母关爱、缺乏行为管教、缺乏亲情交流的三缺乏。这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在实践活动中,社区组织深切感受到,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关注,并给予帮助,比物资的帮助更为重要。为此社区在关爱工作中,积极引导,在心理建设中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

留守儿童李婷婷,自幼随养母生活。由于养母没有四处帮人谋求生活来源,自身忙不过来,加之养母年迈,文化少,交流简单,教育无方,仅仅是给她饭吃。导致李婷婷性格孤僻、自私、卫生习惯差。居委委员曾玉霞作为结对帮扶人,十分同情,主动与她谈心,教她做基本的家务、洗衣服,帮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劳动的习惯;并教育她要好好学习,要学会与同学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待对人。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李婷婷性格开朗了,能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恢复了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活力和笑容。通过热心帮扶人的真心投入,留守儿童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变,真心的投入必有丰实的硕果,2014年留守儿童曾志立参与全县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2015年李梦、张嘉雯获选优秀学生干部。

社区还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切实为留守儿童服务。如积极帮助留守儿童申请帮扶资金,先后为王丽智、石雅雯等争取助学补助15人次,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现实困难;号召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改善就学条件。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业任重道远,南园社区及其志愿帮扶队伍,用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归亲情的绿洲,共享社会的温暖。为留守儿童撑一片天,为社会正能量点赞。既已选择,必将坚持,期待他们更多的典型事迹吧。

上一篇:周二早安问候语下一篇:根据情境填诗句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