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2022-11-18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村民在外经商打工,正在上学的子女就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子女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我校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一些探索和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周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六年级金祥彪同学常年跟随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家庭缺少辅导等因素,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较差。我们针对周志雄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指派教师“一对一”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一学期的帮扶,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均有了提升。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利用节日开展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河店镇销金寺明德小学

2014年12月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个人事迹材料

范兴集乡中心校:姚其家

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明建华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明建华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明建华的思绪恢复平静,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李某父母离异后,他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于是他偷偷带着手机来到学校,趁夜深人静之际玩起了游戏,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个人事迹材料

钱老师,xx年生人,现任教于xxxxx小学,是语文组学科组长并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

xx小学是一处农村小学,处在大山之中的希望小学,条件不算优越。全校200多名学生,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特别是在低年级学段中,留守儿童的这些特点更为突出,钱老师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这些留守儿童们的妈妈。

一、用爱和责任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钱老师的教桌、办公桌和背包里上各自放着一份学生花名册,在这几份花名册上时常看到被勾勒的圈圈点点,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标记勾勒出。如父母皆不在家的,父母离婚的,一个家长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钱老师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

在钱老师的班中,有一名叫郑xx的小女孩,刚入学时的她,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慢慢地孩子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听课也不专心,作业时完成时而不完成,每次放学后她会在校门口磨蹭很久,才会爬上奶奶的自行车回家。钱老师发现这一现象后,马上向孩子奶奶了解情况。原来孩子父母均在烟台打工,平时基本不回家,唯一交流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偶尔通个电话。孩子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爸爸或是妈妈接送,心里很不是滋味。钱老师从孩子奶奶那里要来她父母的电话号码,通过微信把孩子的近况一一反馈给家长,并从孩子的心理成长、生活需要以及感情培养等方面对孩子父母进行交流,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坚持,郑xx的妈妈决定回家陪孩子,由孩子爸爸在外打工。自此,小女孩的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只是一个个例,像这样的事例在她的班级中还有很多,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二、在生活上给孩子以依靠,在精神上给孩子以支持。

钱老师所带的班级是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她的班都应了那句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钱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马xx,是二年级的体育委员,每次组织跑步,他喊得口号最响亮,带领的队伍最整齐,明媚的阳光下他的笑容最灿烂。谁也想不到,一年前的马晨浩和现在完全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在他5岁时突发心梗过世,爸爸为给妈妈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便外出打工。从此孩子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经济上很是拮据,教育上更是跟不上。刚入学时任性、没有礼貌、骂人等不良习惯很多,完全就是一匹脱缰的小马驹。钱老师通过家访了解了情况后,对症下药,先慢慢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孩子必要的照料和帮助,最终取得了孩子的信任。由于钱老师中午不回家,这孩子来校又早,有时候老师还没有吃饭,钱老师就叫上马xx一起吃。在学习上,从直尺、橡皮到书籍、课外读物,只要是老师能帮的,钱老师都力所能及的去做。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由于他从小疏于管理,缺乏礼貌,老师就开班会,发动全班同学去帮助并关爱他,还推荐他做班级体育委员,增强他的自信心。时间长了,他和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和老师也不生疏了。下课了,他会在老师耳根上说些悄悄话,告诉老师他心里的一些想法,还有就是有时候想妈妈了,会在老师的怀里抱一抱等等。孩子在一点一点的变化,从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对学生的亲和力上,都在慢慢改变。现在的马xx,在老师眼中是个好学生,在同学眼中是个好干部、好同学。

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学生的依靠,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虽然你关爱或是帮助的只是期中的那一两个孩子,但是你正在做得,就是你的学生正在看着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善于沟通,做孩子的心灵使者。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是沟通不到位。小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特别是一些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不善于交流,内心自闭、胆小。再加上留守,更是性格孤僻。作为老师,朝夕相处,要给与更多的关爱。

秦xx,一个很安静的小女孩,钱老师称呼她为小版的“林黛玉”。父母离异,跟随外公生活,从小缺乏父爱,胆小,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不自信。学习很好,但就是不合群,和同学很疏远,下课也不善交流,集体活动总是远远地跟在后面。钱老师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跟踪治疗。上课多提问,下课多交流,作业上多鼓励,日记上多批注,同学之间多提醒,集体活动多参加。现在的小姑娘和刚入学时判若两人,今年寒假老师再回访家长时,孩子和外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作为一名山村的教师,她和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者这份神圣,但她愿用“爱心”去点燃了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使他们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因为她常说“她喜欢和她的学生在一起!”

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鲁云小学

2018年2月8日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和管理先进事迹材料

大庙乡王沈中心小学

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我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成立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日常事务,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文体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资料建设等事务,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机制运行、开展各项关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关爱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工作。我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我校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我校还把教学楼三楼原校长室确定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场所。其次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并使留守儿童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通过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爱心心理咨询和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导航等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稳步推进

我校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代理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我校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推荐优秀家教读物等,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他们答疑解难。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另外,我校还编制了“代理家长”工作记录簿,对代理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代理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学校所有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还要求各班级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

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

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主题班队会,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民生工程,我们要把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留守学生身上,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修身养性的学园,成为同伴交流、亲情交融和娱乐健身的“乐园”。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石灶小学校 冯丽萍老师

自动请缨 承担重担

石灶乡小学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条件极其艰苦,全校有397名学生,其中298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2011年,石灶小学七年级共有41学生,其中有35名学生是留守儿童。“谁来担任班主任?”这个问题,让石灶乡小学校校长头疼不已。这个时候,冯丽萍主动请缨,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石灶乡小学校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冯丽萍老师刚刚调到石灶小学,教学经验不怎么丰实,她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冯丽萍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她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她会用她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冯丽萍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冯丽萍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

在冯丽萍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冯丽萍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她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她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冯丽萍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冯丽萍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冯丽萍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冯丽萍班上,有一个叫谭小艳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谭艳的情况,冯丽萍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谭小艳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冯丽萍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她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每当他们生病的时候冯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每当天气不变化的时候冯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他们要注意添加衣服。每当周末冯老师都把谭小艳留在自己家里和冯老师生活在一起给予谭小艳充分的家的温暖。冯老师喜欢和他们谈心,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她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谭艳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冯丽萍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清明节前夕冯丽萍组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今年上半学期,石灶乡小学校参加县教育科技局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带队老师就是冯丽萍。在参加活动的几天时间里,冯丽萍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寸步不离,参会的领导感叹道:“有这样的‘班妈妈’,我们的留守儿童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学校的其他教师说,冯丽萍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冯丽萍对住校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指导学生打扫清洁,折叠被子、摆放物品等,甚至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冬天,衣服不易干,冯丽萍就把学生的衣服拿回自己家里脱水;夏天,天气热,冯丽萍就自己掏钱买空气清新剂,净化学生寝室空气„„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冯丽萍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曾多次被评为石小优秀教师,连续八次片区考核排名第一。

上一篇: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机制下一篇:关爱流浪动物社会实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