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初探

2022-09-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好读书、读整本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情感体验;通过阅读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审美情趣。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各样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然后,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感受“200多万只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的境界时,我又采用了播放录像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在阅读教学中,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我巧妙设计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四季的海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接着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我提问: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海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教师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现出来,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海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轻盈,夏天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在这样声情并茂的情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当在阅读之前及时加以指导。应让学生学习多种阅读方法。第一,要学会默读。默读有几个好处: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默读不易疲劳。默读还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默读有利于记忆。所以,默读是阅读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初步学习默读,具体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默读。在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则要求做到有一定速度的默读。第二,学习略读。小学中年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略读。对于略读课文,学生应该运用略读的方法,粗略把握文章的大意。第三,学习浏览。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浏览。对于浅显易懂的文章,学生可运用浏览方法进行阅读,做到从文章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第四,学习精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要指导他们学习精读。对名篇名著,以及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要学生精读,力图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产生疑问,自己通过思考又不能解决时,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三言两语点拨,使他们领会主旨。教师的“导”要紧扣要点,要启迪思维,还要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阅读之后让学生自己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并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出新方法。

四、鼓励质疑,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和发散自己的思维,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学会独立思考。教师设计的提问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力。反复阅读课文没有明确写明的事情经过或结局,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自己充分想象,加深对可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出了师生提问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掌握学习主动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先行解决,要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通过查询工具书、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进行解决。然后,教师再及时进行引导。比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我们可以提出:“你愿意做落花生那种内在美的事物,还是苹果、石榴等具有外在美的事物”?学生有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得出,内在美和外在美都不是最重要的,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加强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我经常使用两种方法:故事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就请自己来细细品味。巧借课文激趣。如教学课文《草船借箭》,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你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其次,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浏览性的泛读法,品味性的精读法等。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就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思维品质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把手地传递,也不能脑对脑地传输。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不但是教育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应在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阅读平台,切实保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黄亚《软件:电子版》,2015(6):187-187。

上一篇:企业内常见侵财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下一篇:高校班主任在构建和谐班级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