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5例临床疗效分析

2022-12-25

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常呈阵发性发, 可出现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持续的心室率过快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和心脏耗氧量增加, 常导致心绞痛发生和心功能恶化, 治疗原则是及时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改善或消除其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故需静脉给药以快速降低心室率或达到转复目的。临床上用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较多, 我院主要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两种药物。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共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 根据患者既往用药及合并症情况分别应用上述2种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共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 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 年龄15~77岁、平均52.6岁。病例入选标准:经心电图证实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所有病例发作前均有反复发作史且持续10min以上的, 发作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甲亢。全部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律平组与胺碘酮组。心律平组34例, 年龄15~76岁, 平均53.2岁, 其中男18例、女16例;胺碘酮组31例, 年龄17~77岁, 平均52.1岁, 其中男17例、女14例。经统计学检验2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心律平组予心律平7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 5min内注射完毕, 不能转复者间隔15min后相同剂量重复1次;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 5min内注射完毕, 不能转复者间隔15min后相同剂量重复1次。上述用药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并做好心肺复苏准备。

1.3 观察指标

选用上述任何一种药物, 用药后30min内转复者视为有效;对30min内未转复者视为无效, 并改用其他药物或食道调搏复律。用药全程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t检验、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有效率

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76.47% (34/26) , 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77.42% (31/24) , 胺碘酮组略高于心律平组, 但差别不具有显著性 (P>0.05) 。

2.2 显效时间

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显效时间为 (9.3±5.2) , 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显效时间为 (22.0±9.6) , 心律平组明显快于胺碘酮组, 且差别具有显著性 (P<0.05) 。

2.3 不良反应

心律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34 (5.9%) , 表现为口干、头晕、恶心;胺碘酮组不良反应为3/31 (9.7%) , 表现为眩晕、恶心、血压下降。胺碘酮组高于心律平组, 但差别不具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 非药物治疗特别是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出现为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 特别是急性发作的病人, 药物治疗仍是最主要治疗方式。室上性心动过速中90%以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有赖于折返环路各部组织传导时间的总和长于各组织的有效不应期, 当任何一部分组织的有效不应期长于传导时间总和或某部分组织发生阻滞时, 均可终止折返的发作[3]。

心律平作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通过抑制Na+和Ca2+内流减慢传导, 降低0相动作电位上升速率 (Vmax) , 延长动作电位, 提高膜电位, 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 阻断折返抑制触发活动, 从而达到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目的[4]。本组研究表明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76.47%较胺碘酮略低, 较文献报道的88.6%低[5], 心律平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显效时间与文献报道相似[6]。本组研究中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仅有2例出现口干、头晕、恶心, 可能与选择的患者血液动力学均稳定有关。故我们认为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高, 所需转复时间短, 且已有较长时间的临床应用经验, 目前是转复PSVT的首选药之一。但因其具有负性肌力作用, 减慢心肌传导, 对病态心肌, 特别是心肌缺血易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对较明显低血压及3级以上心功能患者特别是冠心病引起者仍须慎用或不用。

胺碘酮属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为通道阻滞剂, 电生理作用广泛, 除阻滞Ikr、Iks、Ikur及Iki通道外, 也阻滞Ina和Ica-L通道, 并对α-受体、β-受体也有阻滞作用, 主要延长动作电位2和3相, 减慢心房、房室及房室旁道的传导, 可用于治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 特别是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还有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扩张周围动脉降低后负荷的作用, 且负性肌力作用较轻微, 对3级以上心功能不全伴快速性心律失常者仍可使用[7~8]。在长期预防上, 胺碘酮可以作为口服剂应用, 预防复发较为方便。在本组研究中显示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较心律平略高, 但较文献报道低[9], 且显效时间较长, 且在使用中出现1例患者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心律平高。值得一提的是在静脉注射心律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无效的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30min后予以胺碘酮注射转复, 成功率为67.5%。

本组研究提示, 心律平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虽转复有效率略低于胺碘酮, 但显效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 且价格低廉, 对大多数血液动力学尚稳定者可首选用心律平;胺碘酮价格贵, 转复显效时间相对长, 因负性肌力作用很微弱, 又有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作用, 相对安全, 且对心律平转复应用仍然部分有效, 我们认为临床上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胺碘酮的指征是: (1)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2) 心梗后心律失常者; (3) 伴其它类型心律失常者; (4) 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基础病变不同、病情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若用药不合理, 不仅导致治疗失败, 还会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 因此对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不仅需要了解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学特性, 还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各器官的基础病变及个体差异, 并结合临床经验来选择用药。

摘要:目的研究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心律平组与胺碘酮组, 分别予以静脉应用心律平与胺碘酮后观察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有效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略高于心律平 (P>0.05) , 心律平显效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 (P<0.05) 。结论心律平与胺碘酮均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平,胺碘酮,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德嘉, 陈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 2003, 31 (10) :6~7.

[2]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7~207.

[3] Delon W.Dual atrioventricualr nodal Pathways a reappraial[J].PACE, 1982, 5:72.

[4] 伍子淋, 刘宏波, 黄劲柏.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电生理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0, 18 (3) :162.

[5] 陈国伟, 柳俊.普罗帕酮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度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学, 1999.19 (9) :518.

[6] 方卫华, 胡大一.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511.

[7] 林修功.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原则及经验, 胺碘酮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及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 19:524.

[8] Podrid P1, Amodarone:Reevaluation of an old drug[J].Ann Inter Med, 1995, 122:689.

[9] 于世龙.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 16:l95.

上一篇:对高速公路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的布局选址要点分析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