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设抓服务树品牌高校基层团建工作模式研究

2023-01-09

当前, 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正方兴未艾, 高校基层团委必须明确以“育人”为中心, 始终坚持“把握时代脉搏, 服务青年成长”的工作理念, 重建设, 抓服务, 树品牌, 在做好传统工作的基础上, 着眼创新运行机制, 构建工作格局, 积极探索基层团建工作的新模式, 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1创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不断拓展团工作的职能

当前, 大学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价值取向日趋多元, 行为更加务实, 主体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 以群众性、运动式和活动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作方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创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团建工作运行机制, 不断拓展团的职能是适应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必然要求。

为此,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1转变工作思路, 建立“自下而上”的主体式管理机制

按照“寓教于乐, 寓教于活动”的要求, 以“支部建设月”, “团组织活动申报”, “团支部月月评”, “明星团员、团干部、团支部”评选为载体, 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主体式管理机制。特别是开展“特色团组织活动申报”和“明星团员、团干部、团支部”评选, 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团支部活动无论是组织形式、方案设计还是实际作用都有明显成效。如“荣辱我心知”演讲比赛, “激情五月天”征文, “梦想·十年”, 纪念长征“红色话剧”等活动, 其创意来自普通团员, 活动方案的设计、宣传、落实等均由各团小组分工合作,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基层团组织更有生命力。

1.2转变工作方法, 探索项目化的主体性管理途径

在特色团组织活动申报和每年的学生科研立项、青年科技节特色活动等工作中推行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法。项目的审批以活动的思想性、先进性、时代性、参与性、趣味性作为评价指标, 经过立项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开展、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环节, 改变了团的活动“我组织, 你参加”的被动局面, 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活动, 如“F I C模拟投资决策大赛”、“市场营销策划比赛”和“信息调查报告大赛”等。项目化的管理手段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新颖的团组织活动形式。

1.3延伸工作手臂, 寻找基层组织主体性管理载体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团组织活动的主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 一方面以应以分团校为依托, 注重对支部书记、团员骨干的培训。通过培训, 使他们了解我院项目化操作的流程和规章制度, 从而认同主体理念, 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改进工作方法, 抓住发挥团员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另一方面, 应积极开辟阵地, 构建“社区·学校”, “地方政府·学校”, “企业·学校”互动的阵地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阵地建设, 为基层团建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1.4整合工作资源, 在和学生亲密接触中发挥教师主导性

通过开展“管理论坛”、建立“科研立项”导师制, 举办“挑战杯”竞赛和科技节系列活动知识培训等方式, 促使教师和青年学生一起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教师将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共青团工作, 更好地强化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如“管理论坛”, 开办以来, 场场爆满, 邀请教授、名师给学生讲座, 与学生交流,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他们在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将对知识的追求、对专业的钻研, 对工作的热爱感染给学生, 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用,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更多地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 很好地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又要始终关心、理解、信任学生, 充分了解、认同并引导学生的主体需求。团的工作只有形成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良性互动的和谐生态, 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增强吸引力。

2完善“一体两翼”的团建工作格局, 着力提高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大类招生、完全学分制的推进和学务指导制度的实施使得原有依托班级团支部为工作基本组织单位的运作格局发生变化, 原本稳固的基层组织体系受到冲击, 团组织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覆盖, 工作出现盲点。

完善“一体两翼”的团建工作格局, 着力提高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成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当务之急。具体工作,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2.1抓服务、谋创新、树品牌, 增强团组织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完善“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 首先要立足以团组织自身为主体, 在工作观念、内容、组织、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服务青年成长”是高校基层团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长期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学生信息调研, 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并将学生提出的关于教学、后勤、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院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 并督促相关问题的解决。学院团委还创新工作手段, 通过E-M A I L, Q Q群等途径和学生交流, 建设了团委门户网站, 及时更新内容, 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经过积累, 逐渐形成了诸如“团支部月月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爱优”英语话剧和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工作品牌, 增强了学生对共青团工作的关注程度。通过抓服务、谋创新、树品牌, 团组织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明显增强。

2.2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优势, 巩固团的群众基础

学生会是学生的自治组织, 发挥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学生社团也正以其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迎合学生的“重个性张扬, 求个人发展”的群体取向, 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重视借助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优势来弥补单一依托班级团支部为组织单位的不足, 有利于巩固团的群众基础。一方面, 支持学生会独立自主开展文艺、体育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形成院卡拉OK大赛、健美操大赛、迎新晚会和篮球联赛等一批参与人数众多, 备受学生关注的品牌活动。另一方面, 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 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 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如书虫俱乐部、演讲与辩论协会等) , 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 (如会计学社、信管域等) , 建立相关制度对社团进行规范、管理、引导和服务, 以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目前挂靠在我院的社团多达11个, 覆盖学生达1300多人。这些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实施素质教育, 巩固育人阵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的工作必须跳出“就团言团”的狭隘视野, 主动适应学校招生、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只有不断完善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工作格局, 才能做到“哪里有团员, 哪里就有团组织, 哪里就有团的工作”, 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 避免团员青年游离在团组织之外, 出现工作盲点。

3四维并举, 探索团建工作新模式, 努力搭建团工作的育人平台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领域涉及方方面面, 点多线长面广, 头绪纷繁。基层团委工作要实现既统揽全局, 又突出重点的要求, 做到事半功倍, 必须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 探索和建立团建工作的新模式成为迫切要求。

我院团委在实践中形成了思想建团、组织强团、活动兴团、服务旺团四维并举的工作模式, 努力搭建共青团工作的育人平台。

3.1思想建团, 以保持先进性为目的, 加强教育引导

加强教育引导是共青团组织属性的要求, 也是保持团的先进性, 取得工作新发展的基石。近年来, 我院明确将“把握时代脉搏”作为共青团工作理念的重要内容。坚持通过共青团的阵地, 引导团员青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狠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团的十五大精神;通过开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建团8 5周年、“荣辱我心知”大型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落实团员教育评议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 开展“明星团员、团支部、团干部”的评比表彰等活动, 深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2006年被学校评为团员意识教育先进单位。

3.2组织强团, 以激发组织活力为目的, 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团组织适应新形势的现实需要和组织保证。团的工作要落实, 关键是要实现重心下移, 建设好基层团支部。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 团建促党建。选好配强团支部书记, 我院要求有党员的班级, 团支部书记必须由党员担任, 党员通过开展“四个一”工程, 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带动团的建设, 同时, 把好推优入党关, 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二是以制度规范促进团组织建设, 制定了和坚持对基层团支部进行考核的“月月评”制度, 并以此推动团支部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 巩固团的基础;三是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 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建设支部坚强领导核心;四是探索团支部设置的新思路, 计划在社团成立团支部, 实现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多重覆盖, 不断激发组织活力。

3.3活动兴团,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落实素质拓展计划

团组织要紧密结合素质教育, 以拓展计划的落实形成相对稳定的职能, 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是高校基层团委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 我院每年拿出经费2万余元用于支持学生开展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院长、书记还亲自担任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在大悟县新店小学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 团员青年还主动缴纳特别团费, 设立“管理之光”地大青年奖学金, 用于奖励基地的优秀小学生, 各团支部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东湖环保行”, “走进敬老院”, “志愿交通小红帽”等活动。团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有的还形成了品牌,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体现了共青团工作蓬勃开展的局面。

3.4服务旺团, 以增强凝聚力为目的,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团组织只有服务青年, 才能凝聚青年。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是团组织增强凝聚力的纽带。近年来, 我院分团委紧贴学生生活、学习、实践、成才的客观需要, 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 围绕毕业班学生就业需要, 主动出击, 联系用人单位, 为毕业生就业开展培训, 创造机会。我们将继续深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能力, 增强服务水平, 更好地为党赢得青年, 以作为赢得地位。

团的工作要避免顾此失彼, 必须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只有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坚持“思想建团、组织强团、活动兴团、服务旺团”四维并举, 形成团建工作的有效模式, 才能搭建起共青团工作的育人平台。

摘要: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深刻变化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给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 创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不断拓展团工作的职能, 完善“一体两翼”的团建工作格局, 着力提高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思想建团、组织强团、活动兴团和服务旺团, 探索团建工作新模式, 努力搭建团工作的育人平台, 不断增强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思想建团,组织强团,活动兴团,服务旺团

上一篇:知识管理思维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应用的探析下一篇:基于地域文化的主题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