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应用服务模式体系建设研究

2022-09-10

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时代的深入对大数据服务模式有积极影响。因此, 数字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是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发展, 能够提高人们在信息处理操作效率。进而言之, 高校的图书馆的应用服务应基于大数据的拓展而不断深化, 并以优化传统管理、服务的理念为根本, 提高总体的管理效益。

一、大数据应用服务模式内涵和重要性分析

(一) 内涵

大数据的内涵是基于范围性的信息数据, 结合优化的系统整合办法, 帮助信息的管理得到有效地规划、传递、拓展与决策, 对现代生产和管理提供了诸多的机遇, 其核心应用了智能化的操作理念, 对数据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性服务管理办法。

(二) 重要性

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是信息的核心管理, 并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整合操作, 充分与自适应的系统进行优化与处理, 进而达到数据的有效利用[1]。因此, 大数据的应用模式有效变革了传统信息管理办法对于信息储存于整合的困难, 使信息在优化处理环节中实现信息的软交流, 进而促使数据能够在系统化的处理环节中进行优化决策, 有利于人们在复杂的信息管理中获取有价值的图书信息资料。

二、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应用服务现状

(一) 数据采集

数据的采集环节是信息管理与决策环节的中心, 而目前高校的图书管理服务中多产生“信息孤岛”的现象, 进而使信息的采集不能实现整体性的理念[2]。如在万方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当中, 通常人只能针对详细的文献进行下载, 而不能确切地将同类数据信息进行探索, 进而导致信息的关联程度无法得到深入, 进而不能将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

(二) 信息处理

现阶段图书馆的管理办法仍使用传统的信息处理系统, 进而导致庞大的数据信息不能通过有效的信息整合方式进行分析与决策, 特别是传统的信息软件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的信息量, 导致信息处理处于浅层的管理状态, 直接导致信息的传递速度得不到提高。

三、服务体系构建及创新

(一) 构建信息的优化处理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构建应基于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进行拓展, 保证图书资源能够在高效化的整合环境中实现信息流程化的规划、处理、整合与决策的功能, 进而保证数据能够数据的共享处理拥有高标准的服务体系。同时, 信息的管理与处理应不断与图书馆本身进行融合, 保证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够处于特色化、安全化的角度。另外,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不断构建完善的策略进行体系优化, 进而保证图书数据能够在完善的共享机制中实现图书数据的整合。促使信息数据能够通过不同的信息平台进行查看, 进而保证数据传输与共享能够在校园内部局域网中实现快速的信息传递。

(二) 优化传统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还应不断完善对数据的管理模式进行思维创新, 保证大数据的服务理念不局限于基础信息管理软件, 而应向着思维的改进与优化进行全面的创新, 进而帮助信息环节的整合具有规范性、完整性和关联性, 进而实现数据管理思维能够在新型管理中不断进行优化, 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数据的基础内涵, 并及时在过程中实践创新, 也为图书数据系统的构建提供了良好保证[3]。因此,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并创新管理模式的可实践性。

(1) 信息采集、处理、储存。高校的图书管理模式应通过笔录和电脑记录的模式进行协同建设, 保证信息数据的灵活性特点, 同时也有利于数据能够在不同的服务端口进行整合处理。另外, 高校的图书数据应与不同的文献数据平台进行合作沟通, 保证基础数据能够从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中实现信息下载, 再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二次整合处理, 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快捷的寻找资料。其次, 图书馆可以在校园内构建系统的信息平台, 帮助信息能够有效在系统内进行储存, 进而实现信息系统决策能力的不断完善。

(2) 信息筛选。图书服务系统的构建应基于优化信息的筛选与切入, 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大数据的整合处理中实现不同信息分类的统一, 进而保证数据能够实现优化处理, 保证基础数据库能够实现高关联性的特点[4]。同时, 信息的筛选需要构建一个能处理不同格式的信息管理办法, 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快速调用关键词寻找图书信息。

(3) 构建目标。系统的构建应明确基础构建目标, 实现目标文件能够在数据库中实现统一文件形式的转化, 进而保证系统组织的优化构建。同时, 构建的核心应基于总数据库中进行分支与拓展, 进而保证体系制度的系统操作性能。

(三) 优化平台构建

图书馆的应用服务体系应构建新型的操作平台, 保证平台系统具有信息的处理、整合、规划、决策功能, 进而保证平台能够应对不同的信息环境。因此, 图书馆可借助Hadoop的云平台模式, 不仅有利于在平台构建中节约了基础开支, 还帮助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群组构建中完善信息的处理环节;同时云平台主要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 进而使平台能够保证便捷的性能过程中稳定了信息的组织构架, 实现流程化的调度与储存功能。不仅提升了核心管理效率, 还方便了学生的基于数据查询过程。

四、结束语

大数据的有效利用不仅优化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弊端, 还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进行深层整合, 服务理念的有效转变对优化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因此, 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应不断融入新型的现代科学化技术, 以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而优化图书馆的基础效率。

摘要:高效化、信息化的数据服务模式有利于创新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效率, 进而构建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因此, 需要不断地对图书管理模式和图书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本文就大数据的服务模式理念进行分析, 并拓展了创新体系的构建方法, 以此为鉴。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艳, 吕鹏, 李珑.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体系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6 (2) :60-68.

[2] 徐畅.大学图书馆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技术信息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 (5) :168-172.

[3] 李艳, 余鹏, 李珑.”大数据+微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 (3) :99-103.

[4] 肖欣伟, 王晨, 张凤荣.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 2017 (6) :34-38.

上一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以《刑法》第100条为视角下一篇:刍议保护人权是法治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