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2024-04-19

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共5篇)

篇1: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夯实基础,持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李彤兴余志强

吐哈油田公司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新疆鄯善838200)

摘要:

本文对吐哈油田公司井下技术作业公司八年来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体系认证后应做得工作和重点进行了阐述,对井下公司QHSE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持续推进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企业进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建立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夯实基础工作,着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

吐哈油田公司井下技术作业公司诞生于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是一支有着50多年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服务国内、国际石油市场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是中国石油开发史上的第一支压裂、修井团队,被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赞誉为“铁军”,主要承担油田油水井井下作业及特种技术服务。由于施工战线长、设备多、工艺复杂,施工活动中隐藏着井喷、着火爆炸、化学药品腐蚀及特种设备失控等危害,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困难。公司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建立和实施HSE/OSH、QMS、EMS管理体系,几年来公司始终坚持“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保证质量、保持健康、保障安全、保护环境,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使自我更超越,让他人更满意”的QHSE管理方针,不断加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持续改进体系的符合性和适用性,QHSE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但是,但随着公司业务领域不断延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用工结构发生变化,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风险明显增加,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司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执行不得力,以及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等问题,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工作从整体上仍然缺乏长效性、基础性的治本措施,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持续、稳步提升,确保实现质量安全环保形势的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依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夯实基础,持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夯实、怎样深入推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关键仍在领导

体系建立和运行初期,各级领导对体系工作还比较重视,但是随着体系的逐步实施,管理形势的好转,监督和复评审核的顺利通过,一些领导自认为体系管理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从思想上开始放松,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能自觉将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系统要求融入到日常的QHSE工作决策和管理当中。因此,要深入推进体系管理,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仍是关键所在。要继续认真解决领导的问题,使各级领导认识到:持续深入推进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最有效措施;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公司形象和公司整体竞争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这样才能使体系工作踏踏实实,有效实施,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深入、有效、持续、规范运行,确保QHSE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二、基础仍是培训

企业胜败、兴衰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体系的管理,是全部因素、全过程的管理,需要全员的参与。

鉴于公司人员较多,生产特点比较复杂的情况,要夯实基础,就要转变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不同特点,实施不同形式的培训。对领导层重点培训法律、法规、管理手册及几个相关程序。对重要岗位人员,重点培训有关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根据倒班的特点,以班组为一培训单位,进行培训;坚持采用板报、报纸、宣传小册子、办班、会议、提问、答卷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HSE管理领导能力,丰富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QHSE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强化一线操作人员的岗位操作技能及故障处理和应急突变能力,使全体员工实现被动接受管理到积极参与管理的一个质的飞跃,形成爱我井下、人人参与的合力。

三、核心仍是改进

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贯标工作永无终点。如何巩固贯标,持续改进,应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到位,两个延伸”:

三个坚持

①坚持贯标工作的长期性。

贯标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挑战,是观念意识的改变,取得体系认证证书绝不是贯标工作的目的,而是对前段贯标工作的评价和认可,贯标只有开始,没有结尾,我们要长期抓下去。

②坚持贯标工作的严肃性。

贯标工作不仅要提高认识,同时要端正贯标工作态度,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公司经理到普通职工,一视同仁,强制执行标准和公司制定的体系文件,把贯标工作纳入企业法制化轨道。

③坚持贯标工作的有效性。

贯标工作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上;在环境污染排放的减少和成本降低上;在危险降低和员工健康上;在经济效益上。我们在体系运行中,严格执行文件,各个环节上注重实效,不搞虚假,不搞形式,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各项工作。

三个到位

①思想到位

端正思想,强化意识,变要我做的为我要做。以QHSE方针为宗旨和方向,把贯标工作变为我们的日常工作。

②工作到位

以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为总抓手,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确保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全部因素始终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

③责任到位

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管理者代表为第二责任人,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按职责所规定的职责权限,开展工作,做倒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两个延伸

①管理内容的延伸。即把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全部纳入管理体系中,不断充实内容、优化程序。

②要素内涵的延伸。即重新认识要素,深层次地理解其内涵,系统优化各项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素质。

四、考核仍是保障

纵观公司体系运行情况,由于对体系的检查考核力度不够,员工的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导致文件和实际工作脱节,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因此,确保体系持续深入有效运行的保障在于健全和完善强有力的考核机制,按照职责的履行情况,严格做到奖惩兑现,确保公司Q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主要考核内容包括部门Q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部门和管理人员QHSE兑现情况,部门QHSE职责和管理人员“一岗一责制”的履行情况,基层单位Q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未能履行QHSE职责或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等。公司成立专门的检查考核小组,不定期对各部门、单位、个人的QHSE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签字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单位、个人的QHSE业绩表现,对照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考核,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把握工作方向,确保HSE体系的深入、有效运行。

作者:李彤兴余志强

联系地址:新疆鄯善吐哈油田公司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邮政编码:838200

联系电话:0995-8373390

电子邮箱:litxjx@tuha.net

篇2: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2002年4月19日,广州分公司举行盛大的HSE管理体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宣布从即日起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第一家全面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炼化企业,广州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先进管理经验,逐渐走出了一条有着自身特点的HSE管理之路。HSE管理体系发布之后的实施推进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实现作业HSE管理指南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是整个HSE管理体系的核心,简而言之,HSE管理体系就是一个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控制(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程控制(如技措技改、隐患治理)、个人控制(如培训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来降低风险度的过程。因此,在体系正式发布实施之后,广州分公司制定了“HSE管理体系实施推进表”,并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分公司体系建立的步伐,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自的HSE管理体系实施计划,保证HSE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良好运作,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在HSE体系实施过程中,广州分以司注重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如何用好、用活作业HSE管理单,广州分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员工HSE意识渐进相适应,确定了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作业HSE管理,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作业部/车间开出工单作业的日常检维修工作;第二层次是分公司内部检维修单位开出工单与生产有关的作业;第三层次是与生产有关的重大操作(A级操作);第四层次是管理职能部室与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及变更决定。

目前,针对日常检维修工作,紧紧抓住牵涉面广和危险性大的施工作业环节,针对以往施工作业管理规范虽多,但比较凌乱;审批环节不少,但缺乏量化评估的状况,首先在第一层次各作业部/车间开出工单作业的日常检维修工作中实施作业HSE管理单,将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引入对施工作业的管理,确保将现场施工作业风险消除或者降至最低程度。要求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牵头组成工作危害分析小组,对每个步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并逐项落实安全措施,在确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之后,才能允许开工作业,以此来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通过实行施工作业填写《作业HSE管理单》制度,对施工作业的风险进行预先分析、评估、治理,大大地减少了施工作业中事故的发生。

目前,广州分公司各职能部门正在对分公司检维修单位内部开出工单与生产有关的作业、与生产有关的重大操作和与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及变更决定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争取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早日出台相关的HSE管理制度,规范此类作业,稳步提升管理水平。开展作业HSE管理单实施竞赛,提高员工风险评估的水平

为了推广作业HSE管理单的实施,广州分公司于200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在生产作业部(车间)范围内开展了作业HSE管理单应用竞赛活动。本次竞赛活动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管以上领导参加;第二部分由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安全员、工艺员、设备员)参加。收到参赛作业HSE管理单96份,基本上实现了全部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为了查漏补缺,提高运用HSE管理单的熟练程度,广州分公司组织了专门的评审小组,对每一份管理单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评,并对相应的优胜者进行了奖励。通过本次竞赛活动,基本摸清了作业HSE管理单的使用现状,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于以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这方面工作。同时,作业HSE管理体单竞赛也是一次很好的推广、普及相关知识的好机会,为实现全员参与作业HSE管理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乙烯改扩建项目中运用HSE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工作

广州石化乙烯改扩建项目工程任务紧,工作难度大。如何保证在边生产边施工情况下,运用HSE管理保障生产平稳、作业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对以往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广州分公司紧紧抓住人的因素做文章,在改扩建项目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运用HSE管理体系简单而有效的步骤分级法对监护人员的工作做了规范(见图1),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推行HSE管理体系的体会用有效的培训转变观念,以实用的观念指导行动

HSE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体系的核心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如何深入人心并落实到日常的生产活动中,自上而下的培训和宣传是解决认识和认知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体系筹建之初,广州分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全员培训计划,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层次、岗位实施培训。首先解决高层管理人员的认知问题,请HSE专家为分公司经理、部门主管授课,通过高密度的意识培训,通过对管理层在安全、健康和环保方面责任的分析,通过对HSE体系实施可能取得的成果的精辟解析,使得高层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人力、物力等强大的资源来支持、推动体系的实施。管理层的思想通了,分公司在全厂铺开了HSE理念教育。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专门编辑出版《HSE月刊》,管理部室、生产作业部和车间人员都参加HSE管理知识学习,由各部门一把手组织本单位员工的HSE岗位培训,企业要求每一位主管人员都要成为HSE管理体系的宣传员和培训员,真正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上确立HSE管理体系的权威。体系文件化与生产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价与控制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是一个文件化的过程。广州分公司根据企业的管理范围和风险情况,制定出完整的HSE管理文件。由于这些文件之间都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单独成文,为了将这些松散的体系文件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公司制定了《作业HSE管理指南》,将体系文化的程序、运行控制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与日常的生产活动相结合,避免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两张皮”现象,将HSE管理体系的原则具体化。

比如以各作业部、车间开出工单作业的日常检维修工作中,针对日常检维修作业涉及的单位多,作业过程高风险的特点,规定任何一项施工作业在开具工程任务单时,都要由项目负责人召集与本作业相关专业代表成立作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小组,对作业的技术方案、现场交底、施工方案、工艺条件、安全环保条件、监护、作业实施、验收等8个基本步骤进行分解,分析每个细节步骤可能存在什么危害和环境因素,会发生什么后果,针对这些危害和环境因素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予以控制,并对每一项措施的落实指定责任人。这样前移了安全环保管理的关口,改变了以往安全环保管理事后型和被动管理的局面。加强监督和考核,深化体系实施工作。

广州分公司制定每一项HSE管理制度,都有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监督考核的明确要求,谁做、做什么、怎么做、效果如何都一目了然,使得检查监督和考核都有章可循。

正在进行的乙烯改扩建项目点多面广,给实施HSE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此,公司实行内外有别的HSE管理监督考核办法:对内实行作业HSE管理单考核,对HSE管理单的数量和填写质量实行硬指标考核,并和单位的月度奖金分配挂钩;针对外来施工单位则比照HSE管理实施“十不”作业的要求,对不符合HSE作业要求的,坚决不予开工。广州分公司强调:所有员工都有义务发现并制止一般性违章行为;对不具备继续作业条件的,要立即停工整改后才能开展作业;对于重复违章或者得管理上存在漏洞的作业,不但要停工整顿,还要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重新施工。通过现场HSE管理人员和监护人员对施工队伍检查、监督和考核,把住了外来施工高风险的作业关,确保了乙烯改扩建现场施工的安全环保工作。

篇3: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一、完善约束制约机制, 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 结合实际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重新修订了《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使用权登记、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资产管理各环节进行了细化, 明确了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管理办法, 使制度更加细化、严密, 管理更加具体、规范, 操作更加明确、方便, 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不留死角。施行了《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操作规程》, 统一了《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租赁合同书》, 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出租等行为。

2. 重新界定有关科室职责分工

明确了财政局国资科为职能科室, 负责全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财政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统一运营工作。

3. 规范管理行为

(1) 严把资产入口关。对资产实施科学配置与调剂, 建立健全公物仓制度, 对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进行购置。确需购置的要进行资产购置审批, 由财政局国资科核实单位存量资产及人员情况, 兼顾前瞻性, 按照既保证单位履行职能, 又配置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审核, 提出是否配置的意见, 相关业务科室对资金情况进行审核。土地、房屋和车辆的购置, 报市政府审批, 其他资产由局领导审批。经审核批准的, 方可进行资产购置, 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 按程序进行政府采购。未经审核批准的配置事项, 政府采购部门不予采购, 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不受理资金支付申请。实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的有机结合。

(2) 严把资产使用及出口关。对单位资产出租等非转经行为和资产处置进行严格审批, 要求单位按统一的规范样本订立出租合同, 《细则》施行前已出租的, 合同报财政局备案, 违反法律法规的应解除或修改后重新签订。经批准的资产出租、处置事项由财政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运营, 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公开竞价、招标、拍卖 (租) , 实行阳光操作。2011年全年对到期的30个单位的70间经营门面房重新对外公开招租, 租金较历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公开竞价拍卖各种车辆15辆, 取暖锅炉两台, 报废车辆2辆, 处置收入总额15万元, 实现国有资产收益223.5万元, 并按规定全额上缴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 节约了资产购置资金, 堵塞了统一出租、处置前的漏洞, 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提升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供了保障。

二、完善财政公物仓管理, 大力推进公物仓建设

(1) 建立财政公物仓账户。晋州市财政局建立财政公物仓账户, 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当仓内资产确实不足安排临时性机构工作需要时, 由财政公物仓提出购置申请, 通过政府采购统一购置, 按采购结果直接下拨公物仓账户。

(2) 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实物账、卡管理制度, 并进行分类账务处理。对各单位闲置、超标、更新后淘汰及临时性机构归还的资产纳入公物仓短期储备。

(3) 建立领 (借) 用及定期归还制度。公物仓保管人员严格按照物资调用申请所列的项目填写《晋州市财政公物仓资产领用 (借用) 登记表》, 责任落实到领用人, 公物仓对调用的资产实行跟踪管理, 确保借出资产的安全完整, 对逾期不交还的资产要及时进行催收, 多次催交未果的给予相应处罚或扣划本部门经费认购。

(4) 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全方位合理调配资产。将公物仓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为资产的调配打下基础, 并将仓内资产在网上公开, 缩短资产在公物仓存储时间, 合理高效调配资产。

自公物仓运行以来对计量所、组织部、市编办和桃园镇等单位闲置的房屋进行了合理调配。调配创先争优、优建办等十多个临时机构资产40台 (件) , 价值20万元, 调拨信访局等单位资产 (车辆) 3辆, 价值40万元, 仅2011年7、8月就从仓内调剂出空调 (柜机、挂机) 15台, 价值8万余元。

三、更新国有资产管理软件, 实现全程动态监管

要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实现对资产的全程动态监管, 必须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由于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在资产数据上报时需要另设接口, 操作比较繁琐, 上报工作难度很大。2011年10月,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化管理, 做好资产数据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 重新选用了与省、市两级一致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2011年11月召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会议, 167名资产专管员参训, 详细讲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安装、升级、录入等工作, 使参训人员能熟练操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并下发相关文件资料, 实时普及有关政策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晋州市政务中心的服务器作为平台, 并纳入网络运行, 各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通过政务网的服务器进行实时数据上报和资产配置、处置等审批操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定期邀请系统软件开发人员来我市对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 及时指导解决各单位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创建QQ群, 依托网络进行在线答疑、远程协助、交流探讨, 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切合实际, 更加高效便捷。

四、加强专管员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我们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专管员制度。要求单位制定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内部管理机构, 指定一名资产专管员负责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 把资产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 有效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机构及资产管理人员不够明确、不够固定, 资产购置、处置事项办理人员与财务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脱节等问题。为提高专管员专业技能, 今年我们对各单位指定的167名资产专管员进行了两期业务培训。通过建立专管员制度和业务培训, 使参训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资产管理有关政策, 并能熟练操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了我市资产专管员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 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五、积极探索工作中的难点及改进措施

前面的各项工作, 虽然取得良好效果, 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肯定, 但工作中还有一些难题亟待解决。

(1) 制定出科学合理, 能够量化的资产配置标准和资产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是工作的一个难点。因单位性质不同, 工作需要不同, 难以一个统一的数量进行配置和考核。现在我们虽已初步制定出配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讨论稿, 但也主要是从配置资产的价值和更新标准、使用年限上予以控制, 缺少数量上的控制, 对单位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对制度执行方面, 缺少资产使用效率的考核。

(2) 在产权集中管理工作中, 乡镇土地房产性质难以确定国有、集体, 大量地处乡镇的政府机关及学校土地难以确权。

(3) 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工作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也是一个难点。

篇4: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迫切需要,更是审计人员岗位要求,职责所在。总体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比如,我省率先在全国审计机关部署应用了基于国产化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的审计管理系统;完成了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取得了投资少、成效好的效果,获得了审计署专家组的好评,并使我厅在全国第5家通过金审工程二期验收。但是,在审计信息化应用上,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应用程度上,AO的使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深度还很不够,AO与OA基本未实现交互,联网审计刚刚开了头,信息系统审计在全省还是空白;在应用成果上,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报送少、获奖的更少,有的外省审计机关在审计署获奖的AO应用实例有上千篇,而我省仅有60余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专家经验库的审计方法也只有10余篇;在人才培养上,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省只有45人取得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证书,有的设区市局为零,而外省审计机关有的上百、上千人取得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等等。对此,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懈怠情绪、无所谓情绪和“等靠要”情绪,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务必要从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全社会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治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重要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审计工作要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路只能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大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要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丰富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如果稍有停滞,不但会影响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更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因此,不管是从被审计单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来看;还是从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时不我待,并需强力推进的重要举措。

二是务必要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监督范围越来越广,审计人员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单纯依靠增人增编是不现实的。要做到应审必审,减少监督盲区,除了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安排项目、整合审计资源外,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把人力解放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在去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我们能在短短5个多月时间完成对全省地方政府涉及债务的1万多个相关部门单位的清查,靠的就是信息化;今年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能够圆满完成对2005年以来的3类18项资金的审计任务,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我们的能力、效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积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务必要从事关审计人员职业资格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性。近年来审计领域不断扩大,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单位如地税系统、社保系统、公安系统及财政系统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出现大型化、超容量特征,也出现了一些电子化条件下的新型犯罪手段,使我们的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不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手段,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能力,就无法应对主流操作系统和主流数据库,无法应对各类会计核算软件的结构和数据接口,就不知怎样采集处理数据,从而进不了被审计单位的门、打不开被审计单位的账,陷于被动甚至丧失审计资格,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只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出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举全省之力,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江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

(一)坚持适用为先,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以适用为主导,紧密结合江西实际,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系统运行环境。

一是要积极探索审计交换中心建设。建设国家审计交换中心江西省分中心,是全省审计机关之间以及与审计署之间信息共享、信息交互、项目管理、远程办公和远程审计的需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边建设、边推广、边应用、边完善的基本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审计交换中心建设。首先,省厅要启动审计交换平台和审计专网门户网建设。建设审计交换平台就是要落实全省审计专网用户根据权限访问审计专网资源,实现审计专网数据安全交换、资源共享的问题,从而为推动全省审计机关无纸化文件传输、审计资料报送、AO与OA交互奠定技术基础。同时,要把审计专网门户网建设成为全省审计专网用户统一入口登入访问,交流审计工作、反映各项工作动态及展示审计成果和经验等多功能内部门户网站。条件成熟后,省厅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交换应用系统及其相关子系统建设,扩展建设国家审计交换中心江西省分中心。各设区市审计局要按省厅下达的交换中心指导意见书部署审计交换区建设。

二是要逐步推进审计数据中心建设。数据资源是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已经建成,并且具备了300TB的数据存储能力。与之相配套,我省的审计数据中心建设也应全面启动,以实现对审计数据的统一规划、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利用,为审计数据分析及数字化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当前,要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一方面,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沟通,积极推行各类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着力解决审计工作“取数据难”、“联网难”等困难。另一方面,要按照各类审计业务的需求和急用先建原则,对一些重要的、经常进行的审计项目,按照审计实施的数据需求,区分行业类别,制定数据采集、分析和存储规则,实现审计数据的交互性和可比性,进而建立重要部门和行业分类审计数据库,并在一定数量的审计数据库积累的基础上,完成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各设区市审计局也要着手开始积累存储各专业的审计数据,并配置相应的市级数据存储区。

三是要整体推进OA国产化改造升级。目前,OA系统部署,省厅及4个设区市部署的是国产化OA,7个设区市部署的是非国产化OA。为发挥现有OA的投资效益,省厅决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织对全省OA进行升级或改造,实现全省新版国产化OA统一应用,提升全省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具体措施是,对7个设区市部署的非国产化OA进行国产化改造,在计划期内省厅统一负担改造费用及奖励国产化软件购置费,硬件更新费用因各地设备新旧可用情况不同及改造需求不一,由各地自主解决;对省厅及4个设区市新部署的国产化OA,省厅将统一安排部署升级到新版OA。为保证升级改造后全省OA保持长期正常运行,省厅将跟进技术服务保障工作,着力解决全省OA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及升级维护问题。各设区市审计局要利用这次OA国产化改造升级机会,对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机房等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改造完善,保证硬件设备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

四是要全面完成审计会商系统建设。审计会商系统是金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近一、两年来,我省大多数专业会议、专业培训,是依靠审计会商系统完成的。特别是应对债务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审计会商系统发挥了实时沟通交流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会议受众面,降低了会议成本,有力地保障债务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全国统一部署的大型审计的顺利开展。但是,目前全省仍有些设区市的部分县级审计机关还未部署审计会商系统建设,希望这些设区市加快全市会商系统的部署,力争一两年内全省省、市、县级三级审计机关实现全覆盖。实现上联审计署下联省、市、县的四级会商系统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会商系统的功能,开展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培训、异地协同办公等;并探索进行专家远程视频会审及重大审计项目远程视频业务协同等应用。

五是要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重在应用,根本在于安全。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要求,稳步推进安全系统建设,完善全省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审计专网的等级保护、网络边界防护、系统运行监测以及反病毒系统安装等保密措施,为全省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提供安全保障。同时,省厅将建设全省审计关键业务数据备份系统,确保全省审计机关关键业务数据的安全。各设区市审计局也要加强审计专网的安全防护意识,完善审计专网的安全使用防护措施。

(二)坚持应用为本,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应用。

审计信息化建设只有与丰富的审计工作实践相结合,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突出抓好金审工程建设成果的应用,在应用中提出新需求,在应用中自我完善,在应用中实现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是要广泛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从AO应用现状来看,我省AO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直接影响了审计手段和审计方式的转变,影响了AO与OA的交互,影响了OA的应用,影响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今后要以培训、考核、奖励为抓手,着力推动审计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要让AO要成为每名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并在更广的领域得到有效应用。针对我省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征集上报及获奖数偏低的现状,从今年开始,省厅各业务处要带头做好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编写上报工作。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征集上报及获奖情况,列入各业务处及编写者个人的业绩考核内容。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省厅还将给予一定的物资鼓励。目的也是为了使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征集上报及获奖数有一个大的提高。各设区市审计局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广运用AO,并争取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编写上报数和获奖数取得突破。

二是要积极应用审计管理系统(OA)进行计划管理和项目审理。为了提高审计数字化水平,今后,要积极促进OA的推广应用。一方面,要在公文管理上推广应用OA,实现文件起草签批、浏览查询到归档全流程无纸化。这点,省厅正在积极推行,明年将全面实现行政办公无纸化。另一方面,在审计管理上要推广应用OA。从审计计划制定、项目执行、审理复核到项目归档,全面应用OA,是审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最核心的内容。今后,省厅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要求,全面应用OA对审计业务进行管理。①综合处要应用OA对所有年度计划审计项目进行分解,并下发各业务处。同时,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交互信息,掌握了解项目执行进度及审计动态,实现审计全过程计划管理;②各业务处要根据年度计划制定审计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并应用AO与OA交互功能,实施审计现场的指导和管理。各审计组要视项目实施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将AO信息包上传到OA上进行交互;③法规审理处要应用OA的网上审理功能,对审计项目进行网上异地跟踪预审理,要通过预审理和正式审理相结合,数字化审理和传统纸质审理相结合,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范审计风险,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此外,在机关事务管理上,也要积极应用OA进行管理。对应用OA情况,省厅将列入各职能部门的业绩考核内容。各设区市审计局OA系统的功能模块没有全部部署的,要结合系统改造升级全面部署;已经全面部署的,要全面使用。待全省OA改造升级完成后,利用OA进行审计业务管理也将统一列入对设区市审计局的考核内容中。

三是要稳步推进联网审计。联网审计是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开展的一项审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省厅全省地税联网审计系统已经建成。下一步,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省厅将利用地税联网审计平台探索组织开展全省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地税联网审计。同时,省厅还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启动对财政、社保及一些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建设,着力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这需要各设区市审计局、县(区)审计局及时跟进。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除鹰潭开展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部分重要部门的联网审计外,其他设区市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各地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重要部门进行联网审计的试点,为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和审计监督模式积累经验,力争通过一、两年努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四是要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了防止新形势下的假账真查,既审计数据,又审计信息系统,将是审计工作的新趋势新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一方面,要注意结合各专业审计,积极探索开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系统功能有效性、建设项目经济性为重点的审计,揭示系统设计缺陷、运行控制风险及其引发的违规问题,为开展专项信息系统审计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要通过信息系统审计,揭示由于信息系统缺陷而导致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经济安全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强化有力措施,推动审计信息化各项任务深入落实

审计信息化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全局,任务重、要求高、发展快,要求我们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各项任务的深入落实。

(一)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审计信息化能不能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领导。省厅领导和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审计业务处处长要身体力行,自觉学习,积极应用,努力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为干部职工做出表率。各设区市局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努力成为审计信息化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和厌战思想,亲力亲为,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决不能置身事外、原则要求、遥控指挥。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审计信息化的思路、想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和指示,努力争取资金支持。要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积极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切实提高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要健全完善审计机关信息化的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解决信息化存在的各种问题,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促进审计信息化各项任务深入落实。

(二)着力强化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最终能否实现,说到底还要取决于人的作用,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此,省厅要坚持按需培养、逐步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地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审计信息化人才。一是要狠抓全员普及性培训。要根据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工作需要,组织和安排分层次、分对象、分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大家普遍都能使用OA。进一步强化AO认证培训。到2014年,省厅所有50岁以下的审计业务人员要通过审计署AO认证考试;2015年,设区市审计局50岁以下的审计业务人员要通过AO认证考试。二是要狠抓计算机审计骨干培训。采取全封闭、全脱产的方式,积极依托高校举办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年底,省厅将与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一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并将继续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联合举办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到2015年,省厅所有45岁以下的审计人员必须参加审计署或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并通过审计署或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设区市审计局、县(区)审计局45岁以下的审计人员也要力争达到这一要求。三是要强化实践锻炼。8月17日,省厅对50岁以下审计人员应用AO、OA系统开展审计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下一步,要根据测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强化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实践锻炼。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审计人员承担重大审计项目、参与重点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要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能手评选活动,带动全省计算机审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各设区市局也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三)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考核激励机制。省厅要进一步完善设区市局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从审计专网联通、OA应用、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征集评选、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单位评先挂钩。凡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达标、不过关的设区市局不能评为先进。对评为先进单位的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通报表彰;对提炼总结的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被审计署评为优秀奖的,给予重奖。对省厅机关业务处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和成果开发等情况要纳入厅年终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并加大分值。并将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纳入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凡是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资格考试,并且在审计署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评选中获得优秀奖的,所在业务处给予加分,主创人员给予重奖,并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未应用AO软件开展审计的将失去评先评优和优秀审计项目参选的资格,以激励大家成才、出成果,积极营造爱学习、肯钻研、注重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良好氛围。此外,要落实责任,加强对全省审计信息化应用情况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亮点项目和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对进展不大、动作迟缓的,要敢于批评,督促改进。各设区市局也要参照省厅的做法,加强对局机关业务科室和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的考核奖励。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审计信息化,省厅将建立“以奖代补”的制度,不断加大对市、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审计信息化协调有序推进,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审计信息化奖补资金,各级审计机关必须用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得用于购买与审计信息化项目无关的办公设备等。对不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挤占或挪用奖补资金的,省厅将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全额追缴奖补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节选自王殿军厅长在2012年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文有删节)

篇5:夯实基础续深入推进QHSE体系建设

关键词:自控型;班组建设;轨道车;安全;管理

南宁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配属轨道车54辆,设轨道一、二、三车队及高铁一车队共计四个班组,分部在南昆、南广、湘桂沿线各点,管辖1500公里左右铁路线路,为我段电气化铁路线路检修、维护服务,点多线长,失去集中管理、现场卡控的基本优势,管理难度加大。推行自控型班组建设,增强班组活力和管理能力,成为我段管理班组关键所在,主要做法:充分调动职工自控型班组建设的积极性,抓好班组核心建设,提高职工业务素质,规范班组管理,强化轨道车运行安全基础,提高班组自控能力建设。

1 强化职工思想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职工深刻认识自控型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自控型班组建设的工作中,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自控型班组建设的积极性,为自控型班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 加强班组核心建设

坚持把车队长、车班长的推荐和任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保证车队长、车班长具有较高的个人威信、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处事水平,在组织班组日常学习、车辆运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圆润班组团结氛围等方面具有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能力和态度。尊重工班长在管理办法制定、职工奖励、违章考核、设备保养运用、车班人员搭配等日常管理方面的意见,在不影响安全大局的情况下给予工班长更多自主空间,调动好、维护好工班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关键岗位党员带头,勇挑重任,关键时刻党员上,使党员、业务骨干作用得到最大展现,真正发挥车队党员、业务骨干在自控型班组建设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3 促进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提高

首先,要统筹全年学习计划,逐月落实学习内容。其次,学习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实时性,紧贴轨道车行车安全工作。理论学习方面,以注重行车规章、车辆构造原理为主,岗位练兵重点以轨道车故障应急处理为主。学习内容注重实时性,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工作重点加强业务学习,比如防洪防汛季节,要注重汛期特殊行车办法等方面的学习;春运工作时段,突出春运相关工作的内容。教学实行自行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车队长每月下到各车班进行安全工作指导,除了要集中组织司机学习重点行车知识外,还要检查车班司机学习写实情况,通过口试、岗位实作等检验学习效果。

车间、车队善于挖掘潜能,鼓动职工自我学习,注意奖罚分明,奖励表现积极的同志,对于学习态度拖沓的要及时提出批评,对于学习不达标的要按规定考核。给予职工展现能力的舞台,通过组织参加车间级、段级、甚至局级技术比武等活动,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志有展现自我的舞台。

4 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结合车间轨道车运用工作情况,修订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建立车间、车队及班组管理办法,完善各项检查台帐,明确岗位责任制,强化逐级负责制,使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规范车间干部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建立检查、落实、考评管理机制,使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形成有序可控的工作机制,使之深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

5 用活制度,提高班组自控能力

5.1 突出岗位自控

要求车间轨道车司机明确岗位职责,实践“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总体工作思路,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对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具有良好的落实能力,执行轨道车司机作业标准化方面要“快半拍、高一格、好一档”。

5.2 狠抓作业互控

按照“互相提醒、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原则,切实做好段、车间、班组三级互控管理。车队长要做好车班安全预想,把握住安全局面。做好班组成员之间互控,车队要实时掌握各机班人员组合情况,要注意业务能力或工作态度上的强弱搭配,培育好当班司机敢于监督对方的良好氛围,创造更多能够反馈问题的途径。做好结合部工种间互控,利用接触网工与轨道车司机同去同归的条件,加强安全互控,及时跟网工区工班长沟通,促进互控机制的落实。

5.3 强化班组的自主管理

在不影响安全生产和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给予班组自我管理的自主空间,包括机班人员调配、交接班办法、设备的日常保养组织、材料备品的管理等方面;充分调动职工维护班组团结、共同承担安全风险,努力创造和谐班组的良好氛围,使各车班在远离车队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具有独立组织日常生产、处置一般突发安全事件、解决轨道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能力,真正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强的车班。

6 自控型班组建设开展成效

通过自控型班组建设的深入开展,自控型班组建设的一系列工作在车间干部、职工中得到认同和支持,各车队基本实现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安全可控、质量达标、核心有力、业务过硬、环境和谐”的总体目标,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确实提高了班组的自我管理能力。

6.1 职工思想得到正确引导,班组保持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经受住了铁路新形势变化对班组战斗力的考验。

6.2 团队核心利益得到共鸣,学习能力适应铁路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6.3 为充实我段轨道车管理制度作出了实质摸索和贡献,进一步完善了“重联单司机作业标准”等管理办法和管理细节,车队、车班台账得到有效地整合优化,增强了班组的活力,夯实了自我管理的基础。

6.4 班组核心建设得到加强,骨干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6.5 可视化管理得到深入落实,车班作业车、车场、料库、备班室的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上一篇:资和信百货网上商城下一篇:某猪场人员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