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2024-05-02

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精选15篇)

篇1: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寓教于乐

感悟数学的魅力

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安家庄小学小学

许丽丽 张洪远

总结多年教低年级数学的经验,我觉得老师首先应该寓教于乐,带领孩子走进数学王国乐园,让他们自己感受数学的魅力。

1、在数学故事中增长智慧

数学课堂严肃、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是摆在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既然数学是如此的严肃,最好尽量把数学课弄得有点趣味化,这是我多年的梦想。课堂上能不能借助一些故事入手,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得尽可能的轻松。例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认识方向时,我讲了指南针的故事。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学生听着老师在数学课上讲述着这些数学背景知识时,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历史,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学生很容易接受,也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然后通过摆一摆,滚一滚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各种图形的特征。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和谐师生关系,打造温馨课堂

低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为人师表”,这一年龄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老师为中心,我们应该付出全部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既要做教师,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微笑的脸蛋,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能动不动训斥学生,特别是差生,更要加倍爱护,平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不能对他们而言相向,讽刺嘲笑,要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投其所好,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年龄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那么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可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当然,为了是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效率一般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一片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总之,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篇2: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感受数学魅力

方山学校

宋宏文

数学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数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多数人心中,它也许只是“1、2、3„„”这些数字之间的游戏。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就是计算,推理和证明,觉得数学很抽象,感觉枯燥无味。其实数学是一门很美的学科,很多大数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称颂数学之美。例如:“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华罗庚);“数学之美,美在纯净”(纳什);

既然数学是美丽和魅力无穷的,为什么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便讨厌数学,觉得数学难懂难学,枯燥无味呢?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刚接触数学时,家长或老师只教他们算法和算理,不重视让他们领略到数学美和好玩的一面。数学家杨乐说得好:“学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成为爱好和兴趣。”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欣赏数学的美,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是多么的重要。

数学是美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数学是一门美学,它具有符号美、抽象美、和谐美、简洁美、形式美、奇异美、变化美等等。下面就本人在近年的教学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加以举例说明如何去发现,展 示小学数学中的美。

一、认识数字的有趣和神奇,感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精彩。

学习数学首先是从认识数字开始,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字生动、形象、有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迈好开始的第一步,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字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故事学数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这样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巧妙的把‘一’到‘十’这10个数嵌入其中。这样的数字诗,读起来妙趣横生,学生既记住了数字,又学习了古诗,令人回味悠长,学生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好。另外,用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想象,每个数字的样子像什么,有助于学生对数字产生亲切感,觉得数字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发现数学的妙处不但有趣,而且还能解决问题。比如数字“1”,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枝铅笔,一根筷子,一根棍子”等等。数字“7”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学生看到它,可能想起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想起白雪公主身旁的“七个小矮人”,想起每周的“七天”等等。根据学生的想象,我们可以编出数字儿歌,这样数形结合,抽象的数字,在学生头脑里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探索规律,感受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数学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数学美的探索,数学美蕴藏在数学的规律之中。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当中有很多探索规律的内容,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去发现,去展示数学中的美,从体验数学美中,领略数学魅力。例如在西师版的四年级上册中就有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例1: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对于这样一道题,多数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说出得数的规律,没有和学生一起去欣赏蕴藏在这个规律中的数学美。我们可以发现由1组成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这个数积的数字排列很有规律,它中间的数字是最大的,前面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后面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它为橄榄数。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名字,从中可以感受到它所隐含的魅力。又如:通过计算: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56789×9+10=111 111 111 1可以看出运算的和谐,组建了一个优美的数字金字塔。这是一幅多有意思的数字图!数学的变化是无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特殊中的一般性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欣赏到数学的美丽。

三、应用数学,动手实践去表现和创造美。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作为老师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表现和创造美。学生表现数学美的方式是多样的,展示美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使用的西师版教材上就有不少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其中有拼组图形、设计图案、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二单元认识图形中就有《拼组图形》,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成许多有趣的图案。在五年级上册中的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之后就有《设计图案》。综合应用《花边设计比赛》。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表现,展示数学美的好素材。创造美的时空是广阔的,数学教师应该借助数学的美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不断增强探索美的兴趣,真正使数学成为一门吸引学生的课程。

篇3:寓教于乐, 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品味数学的“好玩”

老师应多贴近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以实际的生活情景引出知识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很快地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例如,我在讲解《等腰三角形》引入“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看一段折纸飞机的动画,学生们一下子被动画的音乐和折纸的过程吸引住了,然后,当他们看到我手中的纸飞机在教室里试飞一圈时,都兴奋不已。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要干什么?此时,我将飞机的“背部”展示给同学们看,哦,原来是一个红色的等腰三角形,这是根据刚才折叠中重合的原理说明了三角形的两腰相等。通过学生们童年时代的一个游戏,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很自然地接受了新的概念。

二、捕捉素材,诱发学生的探究欲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求老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把数学知识揉合在这些素材当中,增强素材的真实性、可信度,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体验到学习数学价值,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例如,一同学到邮局买了两种信封,共30个,其中买A种信封用了1元5角,买B种信封用了1元2角,B种信封每个比A种信封便宜2分。两种信封的单价各是多少?现在的通讯比较发达,写信几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而买信封的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更是做都没有做过的事。那时我刚好要求学生在每本作业本上都要别上回形针,而回形针有心形的,也有回字型的,于是我就用这两样东西代替信封编了以下这道题。老师买了两种回形针,共30个,其中心形的用了1元5角,回字形的用了1元2角。老师只知道回字形的每个比心形的便宜2分,并不知道这两种回形针的单价是多少元,现在就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算出它们的单价。这样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不但可以改变学习的枯燥无味,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习变成一项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三、以形助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的许多概念如果能配合形象的事物,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抓住一些数学知识点的“形象”特点,恰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了不少魅力。例如,在讲解“三线八角”这节课时,我觉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几种角的识别很多学生会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所以我试着用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来记这几种角,同位角“F”(同位角的形状像F),内错角“Z”(内错角的形状像Z),同旁内角“工字型”(同旁内角的形状像工字)。这样讲解后学生学习起来真的轻松多了。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在后面做几何题时,学生可以从较为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而且基本上很少出错,这使学生们很有成就感,他们对几何知识越来越有兴趣了。

四、编口诀,让数学知识变得易懂易记

在这里,编口诀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老师为学生编口诀,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学生自己编口诀,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能力,而且口诀不像诗词那么严格,只要认真体会,善于联想,就能才思泉涌。师生一起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认真体会、反思、联想,找到适合的记忆方法,能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例如,我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我们要根据数轴上的公共部分来找到不等式组的解,有不少学生都不太会找,于是我结合平时的经验,介绍给学生们找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跨,大大小小无处找(无解)”。然后再结合数轴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懂得怎样边念口诀边找到不等式组的解。又如,我在教学生完全平方公式时,有学生想出了这样的口诀“首末两项有平方,乘积两倍在中央”,这是学生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特点后总结出来的,我觉得非常好,在全班提出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多动脑筋。没多久,大家编口诀的积极性都很高了。整个课堂时不时还能出现几句“佳句”,气氛比以前活跃了许多。

五、新颖独特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疲劳厌倦的情绪,而别开生面,出其不意、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不仅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兴奋,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经久不忘。在讲授菱形的知识时,我自制了一双菱形眼镜,并把它戴上走进教室。结果引起学生的震动,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兴趣。然后我就顺着这个菱形的眼镜讲到了菱形的知识。通过这种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法,不但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增强印象,提高记忆力。

六、引用数学谜语,让课堂充满乐趣

在数学课堂上偶尔出一两道数学谜语,可以是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猜谜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益智游戏,对思维锻炼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我在复习代数术语时,有时会用几个谜语:非常合算(绝对值),老人拄拐杖(补角),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循环节),对症下药(开方)等等,学生很有兴趣,能给课堂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只能偶尔为之,就象菜肴中的“味精”,要少而精。

篇4:寓教于乐提升小学数学课堂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11-0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的关系的科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著称于科学之林。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通常不重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学生更多的体验是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和苦涩深奥,错误地认为数学里只有抽象没有具体,这使刚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敬畏心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学”有兴趣,就必须激活数学课堂,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数学课堂魅力。

一、抽象知识形象化,生活原型促理解

我国数学教学中,容易忽视形象思维的作用,忽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不注重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对数学产生了敬畏心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勇气。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信息主要是语言信息,如数字、概念、公式、规则以及大部分例题等等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语言。教师如果只用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讲解还是书面的板书)来传递教材中的信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接受、理解教材的问题,而视觉表象信息则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适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应适时的加强直观教学,鼓励动手操作。例如在讲解圆面积公式时,可将两张硬纸剪成同样的两个圆,把这两个圆从圆心到圆上平均剪开形成很多份小扇形。教学时,先把两个圆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清两个圆一样大,面积也相等,再将其中的一个圆展开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等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进而理解圆面积推导过程。通过直观教学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清晰的数学概念。

二、故事课堂,巧妙点拨,增添喜剧色彩

富有故事的课堂,学生精神饱满,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经故事化后学生也易于理解和吸收。故事内容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它总能开启孩子们的视野,赋予他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数学知识如能融入故事情节,数学知识也就有了灵性。单调而枯燥的数学课堂如能注入故事情境,可使数学课堂倍增活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引用或编制有利于学习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在故事的感召下拓展知识。曾经一位老师偶然在讲提取公因式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时期,有一个先生喜得贵子,取名为“爱国”。一年后,生了二儿子,取名叫“爱民”。三儿子出世,取名“爱党”。在第三个儿子满月时,红卫兵冲进他家把这位先生抓了起来,先生莫名其妙,红卫兵的小头头愤怒道:“你这个老奸巨滑,要不是你第三个儿子出世,我们还被你蒙在鼓里,大儿子叫“爱国”,二儿子叫“爱民”,三儿子叫“爱党”,提取公因式,爱国+ 爱民+ 爱党= 爱(国+ 民+ 党),你这个反动派,抓起来。”虽然这样的教学有违常规,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津津有味地听故事,让乏味的课堂立刻妙趣横生,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教学方法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适合学生的就是好方法,就值得教师为之费心。

三、游戏教学,激活乏味课堂

根据小学生贪玩、好动,并且难以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爱玩的这种心理特点,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在以游戏为载体,从中渗透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突出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做游戏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学服务。一个游戏的设计应该在能够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容易被同学领悟、吸收。老师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每位同学进行指导,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游戏的参与面要广,老师要注意把握游戏节奏。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如果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学生能有时间参与到游戏当中,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而且也浪费了其他学生的时间。最后,游戏教学要情景化、生活化,还要具有引导性。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应尽量使游戏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探求欲、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游戏引人入胜的作用。学生们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来,才能集中注意力,通过对游戏的实际应用,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在课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讲解,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只有这样,数学的学习和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作性的學习,互帮互带求共进

传统教学只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处于一种压制状态。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共同进步,而且还能让同学习们懂得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小组长的选择、培养对合作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小组长要能做到以身作则,关心组员,调控进度。教师要处理好“差生”与“优生”、“组长”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分组时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内成员之间在能力、个性、性格等方面是不同的且互补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做合理分组,保证人人参与,差异发展,并坚持科学评价,促进发展。成立数学学习互帮小组,优生带差生,让小组成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增进情感。这样一来,相对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个人因素,如自卑,害羞等不敢向老师提问而导致不懂的知识永远不懂,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对数学产生畏惧,从而造成班上成绩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互帮互带的学习在另一个方面也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怎么样与人交流,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篇5: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无非是质与量两个方面。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努力,所以数学是一种思想,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精密的语言系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慎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篇6:走进生活 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数学科

翁婷

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内容摘要: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生活与数学课堂的关系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走进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感悟

解决问题

生活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生活与数学课堂的关系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每一个人,从他出生开始,就已经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正是数学课堂的摇篮。孩子们的兴趣的产生,有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如果我们在课堂中以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为起点,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

例如,我在执教“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先请学生看一段超市购物和乘车购票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见过人民币或使用过人民币吗?通过观看几段动画,已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感受到钱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再让学生说一说,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其他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二、利用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各式各样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多些、少些》这节课时,课前我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去市场购买一些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自参与到生活中的购物活动中。课堂上,再指名汇报自己购物结果,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通过“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少一些”的相互问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它们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课时,以学生喜欢的“六一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猜一猜”、“找一找”、“涂一涂”“摆一摆”、“演一演”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

可以说,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已经充分体验到规律的美妙之处。紧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大家看,(课件出示:毛巾)这两条毛巾上的图案就是有规律的。再比如,这位小朋友穿的裙子上的图案也是?还有手镯上珠子的排列、地板上瓷砖的排列、斑马身上的纹路等等。(课件出示:裙子、手镯、瓷砖、斑马)你们还能找出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吗?(学生畅谈)

在教学的结束环节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四、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而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数学知识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产生了恐惧感。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教授课本上的例题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用以练习。练习题为:明明快过生日了,妈妈打算给他买一份礼物。于是,带着明明来到新华书店里。明明想买一个书包和一盒彩笔,它们的价钱分别是:32元、19元。(课件出示:书包和彩笔的价钱)问:你能估计一下,买这两样东西,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为了培养学生数感和估算意识,我特别地设计了这么一个估算的生活情境。孩子们也积极热烈地讨论了起来。大部分学生都把32估成30,19估成20。接着,我就带领学生进行精确计算,发现32+19=51。这下,班上像炸开了锅。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我明白了。只带50元是不够的。我们平时去买东西的要多带一些钱,我们要多估一些。有一回,我和妈妈去买东西时,就发现带的钱不够了,会很尴尬。”这个孩子说得多好呀,把数学真正联系到了现实生活中。我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

篇7: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B班第四组

蒋继军

今天,聆听了章老师“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创新教材”的讲座,获益匪浅。讲座可以分两部分:一是介绍了当前一些教育专家对教材的理解、使用等方面的见解,站在较高的角度上剖析了当前教师在教材使用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结合大量的课堂实例,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教师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使用、创新”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和改进方法。章老师的讲座,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华丽的语言,用发生在课堂中的一个个实例,深入浅出、层层推进,以朴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课改下教师如何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创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每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是的,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发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别,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就是好方法。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使用,也会索然无味。要常教常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

二、读懂数学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

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以生为本,合理、创新的使用教材。

章老师的讲座,处处渗透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应围绕“学生的需求”而展开的人 文理念。如在课前准备理解教材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明确学生要学到什么,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儿。根据学生的现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已知的,放手让学生学;学生有所知的,要半扶半放;学生一无所知的,要以教为主,引导着学习。比如在使用教材时,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又如在学生练习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设计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乐于思考、真诚交流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篇8: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它的渗透有何意义?

什么是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规律本质的认识, 是分析, 处理, 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 是隐藏在教材之外无“形”的知识系统。著名的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 毕业后没什么机会去用, 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 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 唯有深深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 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使他们受益终生。”可见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三年级数学教学中一般渗透哪些数学思想?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 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应有选择地渗透数学思想。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等量代换思想等[2]。

三、如何在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

1.新课教学例题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它在新授中属于“隐含、渗透”阶段。

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数学的很多例题中都有体现。数形结合是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3]。如: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92—93例1—例3, 分数的简单计算例1、例2、例3,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P53例3, 面积P77例2, 等等。例题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便于掌握新知。

转化思想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例题中也有体现。如:三年级上册中:分数的初步认识P100例3;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P120.16, 解决问题P99例1、例2, 等等。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能引导学生实现难与易、繁与简、未知与已知的转化, 找到解题方法[3]。

另外,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P108例1中体现了集合思想。分类思想体现在上册四边形P36例2中。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此外还有等量代换思想体现在数学广角P109例2中。

2.平常练习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练习中进入明确、系统的阶段, 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飞跃。学生做练习, 不仅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会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会从中归纳和提炼出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练习中渗透了这样的思想方法。一个电影院有30排, 每排32个, 如果每排增加5个增加5排, 一共增加多少个座位?很多学生在读完题后, 不假思索地列出算式5×5=25 (个) , 这时老师告诉学生画画图看看是不是这样。学生纷纷画起图来, 结果发现算式并不是5×5=25 (个) , 而是5×35+5×32=335 (个) 。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很重要, 画图能帮我们清晰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用心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 在练习教学中,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进而增强自觉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3.复习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和重复, 复习固然要做一定量习题, 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通过复习过程的训练, 从本质上认识知识体系, 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 使得知识点横成片、竖成线, 形成网络。在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中, 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学生复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回顾二年级先学习的乘法口诀, 再学习乘法口诀求商, 可以将求商转化成乘法口诀来求, 接着学习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可将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和除法来计算, 最后学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和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通过梳理除法计算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网络, 逐步明白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真正感悟到把要求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简单问题”解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理解转化方法的数学思想精髓。

总之, 重视加强对三年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 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有意渗透, 有意点拨,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摘要:重视加强三年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但有利于提高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顺利过渡, 逐渐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 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融入,数形结合,三年级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8.

篇9:徜徉数学王国 感受数学魅力

一、巧设疑问吊胃口

“跳一跳,就可以摸得到。”学生就愿意去跳,并且喜欢去跳,一跳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吊学生的胃口,巧设疑问,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出了这么一道谜语,来让学生猜谜底,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同学们听到这个谜语,个个兴致盎然,情绪高昂,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并很快猜是日历牌,然后老师介绍整个日历牌是表示一年的时间,每一页表示一日。然后就导入新课“年、月、日”。一个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老黄家有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20米,高12米;老陈家也有一块地,是长方形的,长是20米,宽12米。两位老人都认为自己地的面积大,为此而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你们帮他们裁决一下,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这时学生们争论开来,各抒已见。有的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因为平行四边形不但有一部分是长方形,而且多了两个三角形。”有的说:“一样大。”我说:“到底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怎样判断?你们想知道判断的方法吗?”这时,学生迫不急待的想知道结果,求知心切,进一步调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厚了。

二、生活实践获体验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晨: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横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8元5角的笔,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三、数学活动享乐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适时地开展一些妙趣横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如在课外时间,我就举行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算24点。我把班上的学生四人为一组,然后再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扑克牌分成四份,每人拿一份,就开始玩了。让同学们任意抽出四张牌,把这四张牌的数字无论用什么办法(加、减、乘、除)皆可,写出得数是“24”的算式,然后开展竞赛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出的正确的算式最多的组获胜。如有一组同学凑成的第一张牌是8、4、7、5,同学们想了一会儿,便算出:“8减7加五的和乘4等于24!”“8加4加7加5等于24!”又如在教授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乘法规律”时,我把四年级语文课文《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进行改编一种“闯关”的数学活动:巨人在孩子的启发下,同意让孩子们进入玩耍,但是,是有条件的,必须要过关,过第一关可进入大门,过第二关可以在花园玩耍,过第三关可以进入巨人的城堡,过第四关可以进入城堡玩耍,同时还可以得到巨人的宝物——漂亮的水晶豆,见水可以生长呢!你想要吗?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这时,我出示《巨人的花园》图,开始和孩子们一起闯关活动。在闯关时,同学们都很認真,积极解答问题,争取晋级,得到巨人的宝物。学生大部分都闯过了关,意犹未尽。

篇10: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中心小学 刘敬彬

2012年我校老师参加了十二五课题研究,关于《农村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技艺的研究》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优化了课堂教学效应。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指挥而富于挑战的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在生活中认真的观察生活,认真地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很多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的数学素材,我们利用这些素材去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把这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加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来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用游戏的方式呈现

在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的时候,先让学生玩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在玩中感受,发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随着游戏在玩中唤起学生的原认知初步的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当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2)展现生活中的画面,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更具有真实性。在《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一课时,展现生活中的情境:投球比赛结束后,小明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把这些球装在盒子里。大盒每盒可装6个,小盒每盒可装4个。如果把这些球分别装在大盒或小盒里都正好装满而没有剩余。你猜一猜这些球可能有多少个?学生在计算机课件里输入所猜的数据,根据学生输入的数据小球自动分装,当大盒和小盒都能正好装满而没有剩余,说明你猜对了,并记录你猜对数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引入方式,学生非常自然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二、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并牢固保持数学的基础知识

信息化教育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为学生拓宽了发展的空间。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是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信息技术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插小旗时遇到了困难,想请你们帮助解决解决。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出示例题:从运动场的一端到另一端全长是96米,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8米插一面小红旗,现在要改成每隔12米插一面小红旗,问可以不必拔出来的小红旗有多少面?学生先猜一猜、算一算。然后在计算机上实际的动手拔小红旗,需要拔下来的小红旗被学生拖动拔走了,不能拔下来的小红旗就不能拖动留在原地。在猜想、验证、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找出规律,8和12的公倍数上的小红旗可以不拔下来,从而掌握公倍数的意义。在巩固练习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在每台计算机上,装有三种不同星级的题目,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组题目进行比赛,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答完所选的题目,还可以在选择其它两组中的题目解答。选择一星题,每答对一题,可得一颗★。选择二星题,每答对一题,可得两颗★★。选择三星题每答对一题,可得三颗★★★。学生在计算机上认真的答题,计算机即时的给予评价,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可以选择帮助按钮,根据学生的需要直观演示解题的方法或思路。

篇11:作文:感受科技魅力

今天,我们石横镇中心小学记者团的小记者们一起参观了科技大篷车进石横中学科普作品展,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下午一进校门,辅导员李玲老师就带领我们小记者向着石横中学出发了。在路上,我们都好奇地问李老师:“去中学干什么?”李老师告诉我们是泰安市科技大篷车开进了农村,开到了我们家门口啦!我们都欢呼雀跃,一路上想象着科技作品展会是怎样的呢?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中学操场上。等了二十多分钟,展览终于开始了,我们都兴奋地跑来跑去,看看这瞧瞧那,展品太多了,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李老师赶紧叫住我们,组织我们从北面开始一一观赏。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雅各布天梯”,这是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故事:雅各布做梦沿着登天的梯子取得了“圣火”,后人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称之为雅各布天梯。它由变压器、羊角形的电极等部分组成,传送数十万伏的高压,产生小火花,像在爬梯子,真是一道奇观。后来我们又看到了伯努利悬浮球、离心现象—变形球环、磁力线演示、滚出直线、动物的视觉、电影动画原理等。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至于原理嘛,我似懂非懂,就不一一介绍啦!

转了一圈,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无皮鼓”和“光学转盘”了,听了这两个名字,你也许有些疑惑吧!嘻嘻,我来告诉你吧!“无皮鼓”就是两面都没有皮的鼓,它虽然没有鼓皮,当你用手作出敲击的动作时,却能听到响亮的鼓声随之传出。是不是很神奇呢?鼓声究竟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原来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无皮鼓工作的。我们争相玩乐,都像在表演魔术!

“光学转盘”则是一张圆圆的塑料板做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花纹,你如果一直盯着转动的圆盘,一会儿就会感到晕乎乎的,它的原理就很简单了,是根据视觉暂留现象设计的,与电影放映时,产生的画面效果的原理是一样的哟!

篇12:感受国学魅力

5月8号下午,丰台小学四年级学生迎着灿烂的阳光,带着似火的激情,来到保定市生态园新莲池书院,参加莲池区组织的国学体验活动。新莲池书院旨在“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在深入研究和挖掘书院文化底蕴、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基础上,按照“一主两辅”的发展思路,即以国学教育培训为主业,以艺术体验和文创产业为辅,营造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努力开拓,像莲池书院那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华文化研究的学术中心和国学传播的基地,也为家乡书画艺术提供一个创作、交流的平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艺术体验的殿堂。老树新花的新莲池书院不仅要重现昨日胜景,更将建成千年古城面向全国的文化窗口,建成全国复兴书院文化的示范基地。书院建筑借鉴了园林建筑艺术,充分展示保定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的艺术风格,以莲花池为中心,叠山竖石,花木扶疏,参差摇落,一派天然景观气象;院内亭、台、楼、阁,次第展开,错落有致。设有莲池书院博物馆、万卷楼、研北楼、学古堂、名人舫、碑廊等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显示了对闻名全国莲池书院的传承与发展。书院启动,将以一池静水、满池碧莲,以及亭台间花木葱茏的清新幽雅,迎接八方学子和游客。

活动很快结束了,孩子们似乎还不够尽兴,带着恋恋不舍之情踏上了返程的大巴。本次活动让学生尽情体验了古代学堂,文学魅力,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国学的热情。

篇13: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1) 文科数学较理科数学, 无论从高考的深度还是范围都有明显区别。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好学, 容易得分。相反, 考试下来, 同个阶段的考试, 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差距就来了。寻根源, 找出路, 文科生数学基础不够扎实, 演练缺乏量变, 所以, 就没有质的变化。首先要打好基础, 对知识体系反复巩固。其次先降低难度, 让文科生很容易获得成就感。这样有了幸福感, 学习上吃一点苦也不打紧。消除了对数学的恐惧之后, 要从数学中找到适合学生的切入点, 不妨改变一下传统教学, 将公式由来讲解得生动点、有趣点。就像物理中公式I=Q/T, 爱=丘比特, 这样学生就一下记住了。在讲到基本不等式的时候, 一正, 二定, 三相等。其中的二定, 平常我们强调“和定积最大”, 可以简单地说“大和”,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增加了学习效果。

(2) 改变对文科生的一贯看法。在我们的印象中, 有的文科生有时可能对数学题理解得不够深, 解题困难多。可以换个角度想, 一母两子又有所不同, 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同之处。我们要有发现的眼睛, 这样他们更懂得感激, 更知道珍惜。所以, 给文科学生一点关怀, 一点鼓励, 是很有用的。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编一些口诀。比如讲到集合与函数时, 我们可以说“内容子交并补集, 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 观察图像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 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 还须将那定义抓。”记住口诀, 就掌握了知识。

(3) 将知识体系化直观化。文科生在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记忆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这就为其审题并提炼主题奠定了基础。因此, 在教学中, 要注意发挥文科生这一方面的优势, 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学生解释题目、提出主干, 从自己的角度, 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解释新知识。

(4) 数学对于文科的重要性。文科学生分科以后除了数学以外, 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每一科无不是背字当头。徜徉于美文与野史之间, 学生自然很难冷静, 客观分析问题。所以, 数学给了文科一剂镇静剂, 使他们遇事更冷静。

(5) 运用好三一教学模式, 学校适应新课标的发展推出三一教学模式。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 要把整堂课“导”好“导”活, 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可以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程, 分成四个十分钟。第一个十分钟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第二个十分钟教师讲解新知识, 第三个十分钟让学生演练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最后十分钟给学生导学案去自学下一节课的知识。虽然看上去教师只讲了十分钟, 但是课下备课却很重要。教师就像一个导演一样, 要导好学生, 把握好方向, 不能只流于形式, 内容效果更为重要。

篇14: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提倡数学美育,培养赏美能力

就数学本身而言,从简单的数、图到数学的符号、语言乃至复杂的数学系统,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可以在定理和例题教学中赏美,例如:证明“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万变中之不变,是那样清晰地表现出动中有静,形式对称,数和形高度协调,美感便会油然而生,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二、讲究处理的艺术,给学生回味的机会

在教学中,应讲究对教材的处理艺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从目的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作些努力。比如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则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听教师传教式地讲课。但换一种方式处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线段长为1,如果按每一次增加前一次长的一半的方式来积累,设增加部分的和为[S=12+14+18+?+12n+?],那么,无论积到何年何月,S的值永远不超过1。同学们相信吗?”寥寥数语,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悬而未决的结论上来,这比站在讲台上拍一百下“惊堂木”更富有吸引力。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习惯于扮演“保姆”的角色,对问题唯恐没有讲深讲透,往往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而学生就“生吞活剥”地“录”,其实这样反而有碍学生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点分析数学思维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适当给学生留一点没有完全解决,或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让他们对有关知识再细嚼、联想,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教态,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

教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不良教态可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如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会敬而远之;语言过于繁冗,会使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感觉;对学生的提问,诸如“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自己翻书去”之类的回答,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是亲切自然,循循善诱的形象,要从表情、动作、语言甚至衣着上,带给学生自然的美,使学生在良好气氛中,得到视觉、听觉乃至心理上的享受。尤其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用词严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抑扬顿挫,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维共鸣。

课堂教学中培养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做这个工作,就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而那些“数学既难又枯燥”之说便会自行消失,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热爱数学的行列中来。

(作者单位:襄阳五中)

篇15:感受古城魅力

——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满载着对幼教知识的渴望和希求,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6月14至20日,在威海市教育局宫科长的组织下,在环翠区教育局学前科卞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几位园长及骨干教师一同南下,开始了为期八天的南京学习之旅。南京,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南京,于教育而言又是一个最先进的城市,最新颖的教学理念,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方法让许多教育者对这里向往已久。在南京这片古老、深沉、文明、凝重的大地上,在南师大美丽的校园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视野的拓展、理念的提升,更是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南京之行,既是一段古城文化的品味与享受,又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一顿饕餮盛宴。

与许多教育者一样,我对南京这座城市充满向往。许多我喜欢的书籍作者都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我们幼儿园研究的关于美术方面的课题的书籍《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活动》正是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和王绪兰教授。而也正因为这本书是我最近在读的,所以感情特别深厚。当我拿到课程安排的时候,我的心随着一个个熟悉而崇拜的名字加速的跳动,小宇宙即将在瞬间要爆发。且看这庞大的专家阵容和优秀的幼儿园名字就能让您瞬间停住呼吸。

6月14日,南京军区联勤部三八保育院 观摩活动两节,园长特色介绍,参观幼儿园

6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观摩活动两节,园长特色介绍,参观幼儿园

6月16日,程晓明,早期教育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此次讲座内容《做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绘本》。王春华,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此次讲座内容《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6月17日,孔起英,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点负责人。此次讲座《3-6岁儿童发展指南》《图画书阅读与幼儿园教学》

6月18日,许卓娅,学前教育博士,硕士生导师。此次讲座内容《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

6月19日,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观摩活动两节,集体教研活动,参观幼儿园 6月20日,张俊,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此次讲座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每天的学习旅程是幸福而充实的,每天会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天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欣赏到来自名园的风采,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也有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我不能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质等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也让我通过此次南下加厚了自己的行囊,背起背包走的更远。下面几点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一、名园风采,叹为观止

南京军区联勤部三八保育院:第一天我们坐车来到了南京市联勤部三八保育院,如果光听名字,我们就能猜想到这个幼儿园的特色应该是保育工作做的到位吧!这只说中了一半,除了保育工作的完善化外,三八保育院更注重的是美术特色的打造。进入该园,你就会停下你的脚步仔细的欣赏着每一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来的漂亮至极的美术作品,生怕错过每一处细节。然而更令我惊叹的是这所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一切都是那样的水到渠成,教育无声的作用在我们每个参观人的眼中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每个楼层不同内容的展示、每个班级不同废品的利用,墙面上富有童趣和艺术的装饰画、走廊内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展,让我目不暇接。这就是名园的风采呀,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架起了一道亮丽的园所风景,徜徉在这样的校园里,让我的思绪在飞扬„„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如果说第一天让我们威海的园长和老师品尝了富有艺术特色的文化大餐,那么今天的参观可谓是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填充了能量。南师大幼儿园注重内涵文化的打造,尤其是在课题的深入挖掘和课堂文化的打造。进入该园所,首先最让你佩服的是幼儿园六十年的文化底蕴和园庆标语。六十年呀,让我不得不驻足去品味幼儿园走过的每个足迹和发展历程。幼儿园全新的课题是全纳教育,何为全纳?全纳的优势在哪里?年轻的业务园长精彩的讲解让我们对全纳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尊重、平等、关怀每位幼儿,让全纳教育真正的在幼儿园教学中被接纳。针对全纳的理念,我们有欣赏了幼儿园关于全纳理念的民间游戏的区域活动,各个班级的游戏都是针对全钠性展开的,民间游戏让每个孩子都回归到本真中,体会着游戏带来的乐趣,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想参与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共度这欢乐的时光。

南京第一幼儿园: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教育文化积淀的教育办幼儿园。进入该园,就感觉与之前的两个幼儿园有着截然不用的风格体现。“园容像幅画,创业像首诗,管理像本书”,这是对一幼历史的高度评价。而今天,“画”他们继续在描绘,“诗”他们继续在谱写,“书”他们继续在构思与创作。而我们,只是来欣赏与品位高档作品的鉴赏家,需要多少的沉淀才能品味到这难得的文化底蕴呀!尽管班级里面的创设没有让我们欣赏到,心里稍微有些遗憾,但走廊的文化创设足以让我们体会到“高档”二字的真正含义。走廊处处的文字与图片的呈现无不显示着该园的深厚底蕴,字字句句深入人心,连我都希望成为这所园所的其中一员。而更令我折服的是在下午的教研活动中,园长及教研组长我根本就没有看到,只有一位男老师带着我们教研,教研的方式也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老师的那种从容、淡定,教研的内容新颖、活跃,让我学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教研体验。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想这所园所之所这样的成功,就是因为有着创新的管理思路,有着创新的管理模式,才能让老师如此的优秀,教育如此的灵活,管理如此的到位。惊喜之情难于言表!

二、思想风暴,洗去陈念

当下一个最常提起的学前教育话题那便是5月份刚刚颁布征求稿意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指南》针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遵循幼儿园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并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而孔起英教授和张俊博士作为《指南》的主编之一,给我们细致解读了《指南》中的内容,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关于《指南》的内容,并讲解了国家许多关于学前教育政策性的文件精神,让我们对近阶段的学前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尽管理论性的知识偏多,却毫不晦涩、导向性、教育性极强,极具实用价值。最后总结提出: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等待的过程观念,而更多的是拔苗助长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朝着目标和指标方向发展和进步,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书,那他的世界将是苍白的,就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而一直对绘本处于萌芽状态的我们有幸听到了专家们高屋建瓴式的讲座,令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原来自己的经验也有一些陈旧的色彩。各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指导我们从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素养和能力、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刻把握绘本教学的精髓。东方娃娃的李慧编辑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上绘本》;而王春华则给我们讲解了《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本本充满童话色彩的绘本教材让我们在坐的听课者在互动与笑声中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犹如及时雨,为我们的知识宝库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为我们今后的绘本教学搭建了最前沿的平台。

一直期待着感受许卓娅教授的风格与魅力,所以一晃之间已到五点都不觉着,连续着几个小时丝毫不觉得累,仅有的只是欣赏着她特有的来自心灵感悟的音乐与舞蹈。欣赏她的教育理念,欣赏她的教育风格,欣赏她的大家风范,欣赏她的能歌善舞,欣赏她的朴素平易„„在培训中,许教授通过许多的音乐游戏让我们体会到无比的快乐。“库企企”“七式进阶”“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等等,简单的游戏让我们玩的开心、快乐。许老师结合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给教师搭建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台阶,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感受音乐律动的美妙与魅力,享受音乐,快乐游戏,快乐成长

上一篇:事务科副科长职责下一篇: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注释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