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肃宁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2011.3

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准确,体现“学情”,把握教材重点、课程标准。

2、目标表述清晰、内容具体、便于操作。

教学内容(15分)

3、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突出重点,显现课文的特色),恰当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4、重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

5、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和方法(45分)

6、导入合情合理、简洁明快,(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收束情绪饱满、语言精练。

7、教学方法恰当,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语文课型(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诵读欣赏课、语文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语文知识教学课、复习课)的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能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正确、合理运用“三三”课堂教学模式。

8、营造安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

9、自学指导任务明确,操作性强;教师点拨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充分。

10、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师生交流多元、互动;评价及时准确,有激励性和指导性。

12、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审美和创新的能力。

13、适时、适度、熟练、高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设备。

14、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节奏鲜明,有条理;按时上下课。

教学效果(15分)

15、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和谐、有序。

16、学生思考、发言、质疑有一定深度和价值;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17、基本达到预订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素质(15分)

18、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准确、流畅,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19、板书设计简明实用、科学艺术,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20、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能从容驾驭学习过程;有鲜明的教学特色。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方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铁锁关中学初二语文课题研究组

【摘要】本课题是我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与探索的重要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实践——反思”的过程,我组总结出了评价学生的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初步达到:我组老师在课堂上能真诚坦率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对学生学习的亮点,能予以及时评价和鼓励,从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 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与理念,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这其中,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棒”,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在2009年的听评课活动中,我组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语言之贫乏,评价方式之单一,从而使本来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朗读没感情,发言没声音,该笑不得笑,该哭还在笑,总之一句话,语文课上的真是没味道。为什么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呢?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课堂上,由于老师的引导评价不当,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及时评价,应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获得内驱力而向前发展的。课堂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要进行及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点喝采,对每一次的个性表露都给与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得到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从而使学生能以探究为主,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能挑战同伴,挑战老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能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的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步骤

(一)在对课堂评价的教育理论、心理机制、功能作用等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教师的语言评价、体态评价方式等的研究。

1、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我们备课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摒弃那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特点、原则。

3、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优化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一方面运用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的专著类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中的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2、观察法:在听课、评课、访谈、研究性学习等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应记录。

3、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性研究;对教师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生成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性调查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课程改革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研究。一方面设计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验证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

5、案例分析法:利用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总结有效的评价方式。

(三)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这个阶段,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文章,为备课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建言献策。

第二阶段:2010年11月。调查分析,完善实施方案。

1、调查了解我们教师课堂评价方式有哪些,实施效果如何?采用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关于课堂教师评价方式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师评价方式的态度、看法,了解学生最喜爱的评价方式。

2、加强学习,完善实施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教育理论,完善实施方案。

3、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重点收集整理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并加以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进行实证性研究,探索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优化策略,采用观察、行动研究、调查问卷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总结成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优化教师课堂评价方式。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教师评价方式研究的研究报告。

四、研究过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2009年10月正式开始。为确保这一课题顺利进行,在学校领导及教研组长崔静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以初二五位语文老师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小组,在课题立项审批书下来之后,积极着手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同时,从网络上收集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

2、从十月下旬开始,课题组的五位老师就开始进行课堂教学中有关评价学生方面的反思,并进行了反思书面交流,相互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作诚恳的指正。十一月上旬,我组三位老师分别上了一节课,并邀请了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在课后组织评课的环节中,老师们一致认为王丽莎、罗光林老师在评价学生方面,尤其是语言评价方面还做得不错,其余老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无论是对还是错,老师要么不评价,要么就是用“嗯”“好”来点评。在会上,还有几位老师们提到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老师评价学生时不能太随心所欲了,要切合当时学生的心境;(2)不要滥于评价,把语文课上成对孩子鼓励,华而不实的课,那样就失去了语文味。(3)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做人处事能力的提高。会后,我们要求备课组的老师每周至少观摩2节优质语文课,重点观看老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并做一定的读书笔记。同时在后期的上课过程中,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收集先进的评价方法。

3、十一月中旬,我们重点对语文学科教师,各班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被问到你喜欢你们的语文老师吗?有89%的学生都喜欢,但依然11%的学生不太喜欢,原因之一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亲近感较差。在问到“你觉得老师用哪种方式评价你,对你最有帮助。”一项时,有一半的学生说不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老师很少对自己的做法作出评价,所以对老师的评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此项调查数据凸显了教师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的现状。在访谈中像“我也知道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很大,可我有些时候不知道怎样进行评价?”这样的答案比比皆是。

结合这次调查、访谈的情况,我组的老师在一起,共同探讨后期的的教学及研究方向,最后达成以下意见:(1)利用这次调查的契机,经常开展师生访谈活动,课前,通过作业、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础,为上一节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老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心中的想法,拉近师生的距离。(2)多听同年级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好的课堂评价方式,弥补自身不足。多听所带班级其他老师的课,有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本班学生,探索怎样的评价对学生才是有效的。

4、十一月下旬,同组老师不定期的相互进行听评课活动。在这期间,我组的胡丽娟老师进步最大。

5、十二月上旬,我们进行第二次课题研究课,本组付万和、胡丽娟老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做了充分的预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还找了部分学生座谈交流这节课的情况。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困惑、收获进行了交流。尤其是付万和老师在谈到自己因平时对学生严格管理了,课堂上运用一些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还显得很别扭,但在这节课中,他依然做了近12人次的评价,将从未用过的“微笑倾听”等体态语,“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等语言评价都用上了。通过这一次的课题教学研究,两位老师在评价学生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老师们都对课堂评价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增强了研究的实效性,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6、十二月中旬,我们开始着手归纳总结评价的方式和一些具体的策略。共收集到语言性评价语六十多条,体态评价语十几种。同时,将这些资料印发给老师,让老师们参照使用,并不断完善里面的内容。

7、从三月上旬开始,我们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积极实施 “青蓝工程”,师徒之间相互听课,互相进步,在互听互评过程中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这一主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另外,在教研组的组织,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全面展开了,“同课异构”迫使我们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教案,课堂教学中力求有非常独特的表现。正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8、四月份,主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成果性总结。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结果,优化教师课堂评价方式。

五、研究的成果

我课题组通过积极探索,用心实践,优化了课堂教学,总结出一条适合我们备课组教学的评价方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有以下三大成果。

1、促进了教师评价艺术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碰撞的结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回答得正确时,我笑着点头,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当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我微笑着拍拍其肩膀,表示别灰心,加油!当我听取同学观点时,用眼神来注视着回答的孩子,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及时传递赞赏、鼓励等眼神。丰富的表情易于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这些充满自信的肢体语言深深地烙印在学生心头,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中,体态评价是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体态评价,会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像我组的罗光林老师在教学《母亲》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母亲教训“我”这一段进行表演,表演后,他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在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对与自己合作的同学的建议等等。另外他还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由于年龄的关系,有些学生难免产生顾忌,评价时有所保留的现象。过后在讨论这节课时,大家都觉得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评。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2、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力求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上学生能以探究为主,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能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老师通过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积极从正面去鼓励孩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作者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积极的探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班级的教学质量。

六、研究的结论

1、用好语言评价,在鼓励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在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中,王老师在上《组歌》一课中设臵朗读的环节,他很用心的指导了怎样的朗读,而且还收集了网络上的范读让他们听了,然而,学生在读的没有一点味道,这让老师甚是尴尬,这篇课文应该算得上很好的一篇散文诗了,竟然读不出感觉来!但老师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您们觉得海浪是怎样的?”学生马上回答“很有气势”,老师紧接着用鼓励的口吻引导道:“对啊!海浪很美,也很有气势!相信大家再读一次,会读出海浪的那种气势的!”听了这话的学生像是着了魔一样,开始尽情的大声朗诵了起来。当学生读完了,老师提问:“你能从某个角度(用“某方面”比较好)来谈谈你读得感受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又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老师又一次深情的说“你是能够用你智慧的脑子回答出这个问题的。”话音刚落,一个平时在班上调皮捣蛋的孩子主动站了起来,大胆的谈了自己的想法。如此鼓励,能不感动?试想如果教师将学生的瞪其两眼以示用心的话,那学生的主体意识、思维火花又从何而来?

有人说: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和责备都更有力量。所以我们应该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坚持捍卫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权利,并鼓励他们自圆其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的发展。

2、美好的体态语是规范教学行为的标本。

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同样重要。有人作过这样的估计,在人们的各种感官中,听觉和视觉的作用大约占90%以上,或其中视觉的作用又特别显著,大约有87%的感觉印象来自于眼睛。体态语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所以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被学生密切注视。体态语是表露人的内心、寄予人的感情的语言,具有表意性,它表壳特定的含义,体现特定的情感,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引路人,无论是传授知识或是培养道德情操,都需要教师做出表率。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恰当的体态语,会超越有声的评价,会使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理解、鼓励、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坚持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多种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评价过程中“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七、存在的问题及后期的研究工作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预定的计划,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1、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因为学校的临时事情,导致有些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预期的效果也不是太好。

2、由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限,对课标的理解有待提高,将课标理念落实到实践中,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

3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后所能取得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检测。

正如有的人说:精彩的课堂如同师生的智慧共同烹调的一场“盛宴”,那艺术化的“评价”就是那佐餐中必不可少的调料,使课堂生辉,让师生回味。让我们更好地运用良好的评价机制,力争在后期继续改革和完善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不断更新新的评价方法,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努力倡导多元性评价,合理运用每一种评价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在课改中成长》 山东青岛

张兴堂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巢宗祺

雷 实 陆志平

3、《创新教学评价:“以学论教”》 《四川教育》 张 健

4、《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杨九俊

5、《新课堂,新评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兴代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艺术

文 晨风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评价艺术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一段时间对课程教学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以后,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潮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却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许多教师在学生自由表达、激烈辩驳的时候,只能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或者教师的评价语言简单的就是“好!”“很好!”“很不错!”“你真棒!”„„至于好在哪里?需不需要完善?答错的同学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得而知。其结果要么让学生一头雾水,要么使学生盲目自信,要么打消了积极性。于是上课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甚至课堂越来越安静了。

如何改变以上的局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如何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要具体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首先,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抽象的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尤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胆的质疑,要敢于肯定,鼓励,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一次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根据课下注释“日晚倦梳头”意思是天色已晚,我懒得梳头。有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觉得‘日晚’是日上三竿的意思。”“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地说:“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早晨起来以后,梳洗打扮。” “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 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趁势引导:“究竟是课本对,还是同学说的对呢?我们分组讨论,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赞成“日晚”就是日上三竿,有的用温庭筠的《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来证明,有的从诗中的思想感情出发来证明。讨论结束后,我深有感触地说:“是你们让我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教学《愚公移山》,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各抒己见,合情合理。原来鼓励的效果不同凡响。

第二,鼓励个性张扬。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为教师、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评价是为被评价者不断地提供动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口语表达、朗读、作文中也会体现出来。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挥洒自信,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勇敢地表现自我。一位男同学口头作文《我的初中生活》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文章、你朗读的语气都反映了一种昂扬的斗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佩服。”另一位女同学的作文《雪中的牵挂》其中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我,我评点:“你的文章就像你的为人,朴实无华,真情自现。”课堂评价不满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要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发展。

第三,肯定要适度,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不能盲目的肯定,激励,要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可以说:“这位同学虽然回答错了,但提醒了大家应注意读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让我们同样感谢他。”胆小的同学终于发言了,“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下次声音能大点吗?让所有的人分享你的精彩发言。”„„这样既给学生信心,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既准确地传授,又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在10年前的课堂上,大家经常听到“好”“不错”这类的评价。学生似乎听得麻木了,他们更关注“好”“不错”之后的“请坐”二字。近几年来,教师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的重要性。但随着“热闹课堂”的流行,一些教师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失声,异常热衷于使用鼓励、表扬式的评价。于是,“你的回答真是太棒了,老师非常喜欢”、“你朗读得太完美了,堪比朗诵家了”、“你思考的角度独特,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诸如此类的评价频繁的出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中。这是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呢?怎样的评价才是正常的呢?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体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与成人相比,初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教师应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否则将影响学生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学习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教师问学生:“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一名学生回答:“在与别人合作时,我们要像文中的两匹狼那样分工明确且配合默契。”教师立即兴奋的说:“你回答的真好,思考的角度独特,从两匹狼身上学会了合作。”教师接着问:“谁获得了其他方面的启示?站起来说说。”

大家思考一下:这样的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吗?那两头狼在文中是贪婪与残暴的化身。向他们学习会令学生是非不分的。教师的兴奋与表扬又在无形之中引导了更多的学生去追求另类的回答。如果,这名教师是负责任的,他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你的回答有些偏激。的确,文中的两头狼有一点小聪明,但那是建立在贪婪狡诈的基础上的。它们最终还不是作茧自缚,被屠户杀了吗?它们不并值得我们学习。大家想一想:从文中你获得了哪些正面的启示或吸取了哪些教训呢?”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不能盲目的使用表扬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体目标。教师应时刻的想着自己“育人”的的职责。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真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其对学生的评价是准确的。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评价不准确,就会使学生陷入困境,远离真知。

要想成功的引导学生,教师还要做到真诚。试想:一名教师板着脸,目光聚焦在教室后面的时钟上,用生硬的语气说着“你回答的真棒”,效果会如何呢?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更何况正处在青春期、非常敏感的初中生呢?当教师眼含赞赏,嘴角微翘着说“你领悟到了文章的精神内涵,而且你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的时候,学生知道教师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他会真正的受到鼓舞,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因真诚而美丽。

在复述鲁迅的《风筝》一文时,如果教师对学生评价是“你的复述不够准确,《风筝》中的‘我’不等同于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与其原型不完全相同”,此时教师的眼中在含有对真理的坚持,学生也许在今后的复述中会将语言组织的更加严密。教师的严谨会让学生变得更严谨;教师对知识的尊重也会让学生对知识保持尊重。

有的教师担心纠错的评价会减损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便一味的采用表扬性的评价。甚至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表现的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其实,初中生并不是如此的脆弱,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只要教师不挖苦、不讽刺,真诚的纠正他们的错误,他们是能够接受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表扬不是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唯一方式。果断的纠错也是唤醒学生追求真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到底要采用何种方式的评价,应因文而异、因题而异、因人而异。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互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在课文朗读这一环节之后,引导学生互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一名学生朗读高尔基的《海燕》之后,教师让学生们谈谈刚才那名学生读的如何。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字音读的准确,重音掌控得好,但节奏、语气方面出现了不足之处。”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把相应的语句找出来并让其示范朗读。

这样,被评价者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反馈;评价者也做到了在听中思、思后评、评后展现。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能把它解读为:这就需要“浮夸风”式的表扬学生。在过度的赞美声中,学生会失去自我,也不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作为教师的确需要改变自己的课堂面貌,但绝不能急功近利。课堂中的吵杂不等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师有时还需像春雨那样无声的、坚持不懈的滋润着学生。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面貌自然会产生变化。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这一杠杆。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总结

这一段时间,我每天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这一学科,通过网上看视频、听专家的讲座等,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形成性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改变过去那单一的评价方式。下面是我学习之后的一些理解和今后的改进方法:

一、注重学生,让评价生“情”

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中学课堂学习评价的中心。教师必须注重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教师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贴切的评价语要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婉转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评价中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寓情于评价之中。

二、多元评价,让评价有“爱”

语文教育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是多元的,它符合语文学习个性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良好的个性。同时,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阅读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实践活动 , 不同的读者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意识中的“权威”角色,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学生多一点信心,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语文课程的评价中才能真正实践评价标准的多向性和多元化。

三、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让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四、常换常新的评价,让评价有“趣”

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求新猎奇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五、通过培训学习,我还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与可操作性。

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多年从事毕业班语文教学的我在在思想上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重精英而轻学困生,评价方式单一。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做法很错误。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每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他们雕塑成一件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

学生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只因为他们学习上有困难,他们的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只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行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正确的评价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木桶上的短板”增长,提升综合力量。

总之,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给予一个评价,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个“路标”,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个“路标”应该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地作用,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形成发展、形成结果,而在形成的过程中,激励是不可缺少的。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就在于“激励”二字,终结性评价难于完全发挥这个作用。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享受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愉悦,在互评及家长、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下一步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主动去调整,监控自己学习过程。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本次培训,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专业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为我的健康发展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应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且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计划下一篇:初中学校校园文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