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课程导学:

学习目标和要求:

1.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双向细目标、默读速度、口语交际等评价方法的实践操作过程。

学习重点:

语文教学评价方法的实践操作。

学习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学习建议:

1.把握语文新课程评价理念,梳理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和具体方法。

2.选择一个教学单元,根据评价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本章主要内容: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存在诸多不足。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语文教学评价有不同类型,要掌握不同实施方法。

(3)对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全面而综合地进行。

(4)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和原则。

平时课堂中经常进行的日常检查,也是一种教学评价。主要属于形成性评价。

1.书面考试(纸笔测验)。

书面考试 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 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步骤。

要学会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这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关键环节。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 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

① 列知识要点。

② 定比例,即确定每一类要点应占的分数比例。

(2)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① 将能力要求从左到右逐步列出考核项目

② 参照本次评价目标分配分数。

(3)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调整。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任务的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他们语文学习成就,是一种语文学习成就的真实评价。包括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

在我国中小学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成长纪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具有如下功能: ① 使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体;

② 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对学生进步的新看法;

③ 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

④ 便于向家长展示,给家长会提供学生进步的具体证据;

⑤ 将教学重点集中在重要的表现活动上;

⑥ 有助于找出课程需要改进的方面;

⑦ 提供诊断用的特殊作品或成果;

⑧ 可供汇编累积起来的学生学习证据和案例。

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步骤:

① 确保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② 决定收集什么类型的作品样本。

③ 收集和存放作品样本。

④ 选择评估成长记录袋作品样本的标准。

⑤ 要求学生不断对其成长记录袋作品进行自我评估。

⑥ 安排和举行展示会。

⑦ 调动家长参与评价过程。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本章难点。

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以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并把它们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其亚领域可分为接收、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和价值的个性化 5 项。但有人持不同意见,还有人认为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难以控制,很难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基础上,首先确立比较清晰的目标,其次确定这些目标的亚领域,并按学段列出评价要点,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和建立评价方法系列。

本章其他重要内容

1.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学行为评定和学习效果评定。

2.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 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

• 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

•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要真正发挥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1)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 的发展。

• 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 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提倡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

4.教学评价的分类

5.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与方法

(1)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与写字评价定位在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 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并且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2)阅读评价。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阅读速度。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3)口语交际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主要方法有 复述法、问答法、辨析法、情境法等。 (4)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常用方法有:多方评分法;分项评定法;九堆评分法;参照量表法;整体评价法 。

(5)综合性学习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6.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改革考试内容,注重语文能力的全面评价。

(2)改革评价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在成绩的使用上,要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少与他人作横向比较。

(4)提高命题人员的综合评价能力。 主要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九章。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录像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16讲、第17讲,共100分钟。由吴忠豪教授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3.电大在线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网页教学辅导栏目辅导文本及案例。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杂志社发行。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

课程导学:

学习目标和要求:

1.掌握语文教学研究的含义,了解语文教学研究的特点、类型及内容,认识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了解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全过程,知道如何寻找课题,确立研究假设,进行文献检索,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

3.了解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语文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学会设计各类语文教学实验,制作语文教学调查问卷,掌握课堂观察的记录方法。

4.知道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等各类研究报告。

学习重点

•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

•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方法

学习难点:

• 对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

• 对语文教学问卷的设计

• 对语文课堂观察记录方法的掌握。

学习建议:

1.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了解和体会研究设计的各个环节。

2.选择一种研究方法,对设计好的课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本章知识框架

本章主要内容:

(1)语文教学研究的含义和意义。

(2)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

(3)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4)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各种形式和规范。 教学重点

1.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五个环节

(1)选择研究课题

①从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中形成课题

②在教学研究的空白点处确定课题

③在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矛盾中挖掘课题

④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研究课题

⑤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2)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指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可以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途径进行类型。文献检索不仅是研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3)确定研究假设

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一个好的研究假设,是探讨教学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教学理论的前提,是教学研究的核心。

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的标准是:说明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表述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4)制订研究方案

①明确研究对象 -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要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所构成的全体。样本指的是研究中采用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

③确定行动规划。

(5)形成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有何成效。

2.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五种方法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五种方法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指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观察、调查表、问卷等形式,收集语文教学问题的资料,对语文教学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构想的研究方法。

语文课堂观察研究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从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指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 本章的难点

1.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

实验设计指实验研究的思维架构和范型。

按照分组情况,教学实验可分为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固定组设计和轮组设计。

按自变量的多少,语文教学实验可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随着教育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多因素设计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按照研究的目的,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又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

2.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①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

②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

③ 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 3.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

观察研究和一般的观察的区别是事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制定好计划,观察结束后,要及时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

常用的语文课堂观察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其中登级量表是常用的一种。

语文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次数;其次要确定观察的中心;再次要设计和选择记录的方式和工具。

(2)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本章其他重要问题

1.个案研究

(1)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主要针对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个别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

(2)教学的典型个案研究。语文教学典型个案研究大多指对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系统、具体细致的微观剖析。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中,语文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 3.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达

(1)语文教学实验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附录七部分组成。 语文教学实验报告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教学实验报告的价值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方法的科学性,一个是结果的可靠性。

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2)语文教学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报告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对研究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一般包括六个部分:

① 问题的提出。

②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③ 研究的背景知识。

④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⑤ 研究的结果。

⑥ 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主要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十章。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录像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18讲,50分钟。由吴忠豪教授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3.电大在线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网页教学辅导栏目辅导文本及案例。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杂志社发行。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定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评价体系的局限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语文味缺失。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研读。工具性与人文性不能有机统一,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难以落实《新课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所以,许多小语专家呼吁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第二,双基训练淡化。一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立起来。新修订课标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这就说明部分的分析、讲解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文本蕴意。二是忽视能力培养,大多课堂阅读只是走过场,没有明确的阅读能力训练目的,也不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时机,方法上就是老一套,没有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往往造成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效率不高。

第三,语言训练不落实。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练的不练,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应用的不应用,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甚至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的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第四,过于追求热闹。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缺少另类的声音,缺少独特的感悟,缺少多元的结论,缺少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

第五,教学内容杂乱。教学目标模糊,贴标签式,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突破,教学内容繁杂,不能合理取舍,课件杂又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缺乏整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单元训练整体;二是脱离文本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严重脱离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三是就教材而教教材,脱离读写结合,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还不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表达方法、表达效果以及表达最终目的。

语文课程改革的原点是课堂教学,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就课堂教学评价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许多是生搬硬套,大同小异,脱离语文课程观,脱离新时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脱离《课标》的要求,缺乏时代性、诊断性、针对性、随意性、可操作性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等,有的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立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确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积极而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着力点,是确保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必然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键在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品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诊断性、定量性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更具有促进意义。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马杰指出:“假如你不清楚你要去的目的地,那么,很可能你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清楚已经走错了地方„„除非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否则你就无法选择通向目的地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是在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才能较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两者密不可分。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具体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本课时目标组织教学。

(二)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全部都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问题。虽然不能说教材文本资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却必须依据教材文本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只有依据教材文本资源才能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离开了教材文本资源,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要考虑“教师应该教什么”,更要思考“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和“用什么去教最好”。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评价一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师主导

进入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发挥,但是,由于师生的双边关系处理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随之淡化。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如下论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看教师是否导其得法,导其有效,对教师的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诊断: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的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四)学生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地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主动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学习的形式、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形式方面,看学生是否都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边学边思学思结合活动等。在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重点从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几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主体评价可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五)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关挂图和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当,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如,课件内容形式化,课件使用不当替代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独立思考,替代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品读、理解、感悟、积累与应用等。如何发挥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评价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六)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与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最终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从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评价。首先看知识是否增长,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语言积累与语感培养);再看能力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是否得到培养。评价指标可参考如下: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七)教师素质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从知识、技能、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优秀人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表现为: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流畅,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大军: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严先元:教师如何备好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5.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0一三年九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时间:年级:课题:授课人: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 (10)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目标组织教学

10 8 6 4

教学内容 (10)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10 8 6 4

教师主导 (20)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20 16 12 8

学生主体 (25)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25 20 15 10

教学手段 (10)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10 8 6 4

教学效果 (15)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15 13 11 9

教师素质 (10)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技术操作熟练,运用适时、适当,产生最佳效果。

10 8 6 4

总 评

总分

评语

评课人: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用真诚的语言和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乏味、评价形式陈旧、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弊端,已经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1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1.1 课堂教学评价贫乏空洞,缺乏启迪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更多是 “你真行!”“真了不起!”等模糊的溢美之辞。问题产生的情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回答问题所显现的价值就不同,并非一句“太棒了!”“好极了!”就能体现出来的。如果一味“太好”、“太棒”,反而会浇灭他们的学习热情。

1.2 课堂教学评价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性。课堂中“你读得很有感情,老师都被陶醉了!”“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的话感动!”等评价不胜枚举。但看看老师的表情,哪里能看得出陶醉与感动呢?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感悟与情感交融,任何“演戏”的成份,都会成为其中不谐和的音符。 1.3 课堂教学评价草率武断,缺乏延时性。小学生年龄小,爱表现,可往往越着急越表达不清。教师或是“越俎代庖”替他发言,或是环顾左右,让别的同学发言。在学生没有表达完意见之前,教师过早干预,势必打消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1.4 课堂教学评价敷衍应付,缺乏客观性。课堂上教师千篇一律“赞赏”、“尊重”学生的发言,从表面上看似乎教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实则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

2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策

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全面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交际、阅读、书写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1 多一点变化,少一点雷同,坚持多元化评价。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将评价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个体价值。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一位同学读完课文后,我并没有首先发表意见,而是笑眯眯地问他:“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他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有几个词语读错了,再就是读得没有感情。”我又问其他同学:“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一只只小手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举起来:“我觉得他已经读得很好了,非常流利,我要向他学习”、“隐隐约约、树木茂盛、一片朦胧这些词语不太好读,以后我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他读的语速再慢一点,轻柔一点,会更有感情”。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信心百倍。教师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自己究竟“棒”在何处,“好”在何方,激发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自由和谐地发展。

2.2 多一点真情,少一点指责,倡导鼓励性评价。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尽可能多一些肯定和赏识,少一些打击和批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回答正确,但由于胆小,声音很轻。我没有指责她,而是微笑着对她说:“你说得真好,但这么好的回答只有我们两人听见多可惜呀!你能再大声地说一遍,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吗?”她马上自信地点点头,这一次的回答声音洪亮,用词确切,完全没了刚才的紧张、胆怯。

2.3 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武断,注重延时性评价。 延时性评价是一种是一种期待和信任,是一种点拨和启发,不但会缓解尴尬的场面,而且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说:“现在我家的柳树正在开花呢。” 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赏的目光鼓励这位学生继续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春风把我家柳树上的柳絮吹得满地都是,这些柳絮不就是柳树开的花吗?”他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

2.4 多一点商讨,少一点独断,倡导民主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当然,教师并不是要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取向的中立者,而是要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在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后,我问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有的说:“大人说的话也不一定正确,只有动手做做看看在知道。”有的说:“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要亲自动动手试一试。”这时,又有一个同学举手,他说:“以后我也要想科学家郎志万学习,去哄骗其他的同学。”对于这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没有立即否定,也没有立即肯定,而是问其他的同学:“大家认为他说的对吗?”同学们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郎志万并没有哄骗小朋友,他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做做看。我们小朋友不能去哄骗别人。” 有的说:“郎志万是善意的哄骗,我们哄骗同学就是恶意的了。”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去哄骗坏人,不让他们伤害我们。”“就是嘛,我们不能哄骗好人,但是对于坏人我们就要去哄骗他们”……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这位“哄骗大家”的同学思想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 课堂教学是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教学评价不能单一地从某一侧面进行。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评价教师的教,也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语文本体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大家期待着一种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的诞生。《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课堂上教师统一的表扬语“你真好”“你真了不起”,无不显示着评价语言的单一与乏味;那整齐划一的拍手声(啪啪啪),又使师生间的交流呆板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冷漠无情,评价形式过于猎奇,评价主体单一等等,我们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评价弊端,以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的有兴趣”,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 课堂教学是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教学评价不能单一地从某一侧面进行。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评价教师的教,也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所以我认为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语文本体。《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在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就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具体说,注重如下四方面。

一是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二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三是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三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

四是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程度和 2 对语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学生主体。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力,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具体说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一是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筋,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的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求得既参与学习,又能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局面。

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味,(可以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或是“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励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都不是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调动学生满怀兴趣深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学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三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评价时首先要看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这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要看学生的合作,看学生愿不愿意同他人合作,合作的效益怎样。其三要看学生的探究,看学生的探究欲望,看学生对教材是否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替代。

四是评价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急于成为学习的主人,急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要把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自学能力一要看学生自学机遇、时间和方法。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自学,前提是教师必须提供恰当的自学机遇和时间。所谓机遇,就是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一 3 切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程,真心实意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二是要看学生的自学效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小学语文讲,自学效益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要看求异、发散、思维能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是教师主导。崔峦说过: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会带来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很难实现。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要保证学生学好语文,评价必须把教师主导作为重要内容。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评价教材处理能力。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中要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的是否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环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二是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教师是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到电教手段、教具、学具的利用是否合理、科学,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吸引力等。二是看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看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看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三是评价教师的基本功素质。这里的素质是“狭义”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外在”的素质包括读、写、算、画。主要看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亲切、有感染力;写画是否美观、实用,能否起启示、点精、梳理作用。内在的素质主要看课堂调控能力,是否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恰当地引导自学,正确地处理突发情况等。

4 四是评价差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学生的差异,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上述评价内容,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宽泛的相容性。语文本体的确离不开学生主体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是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习的语文本体的内容,教师主导的作用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学习和对语文本体的理解上。所以我们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的评价精神,在教学中要认真做好这三方面的评价,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第五篇: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赏识、鼓励、宽容、理解”促学生发展

东阳市佐村镇中心小学 蒋佳佳

摘要: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鼓励 完善 发展

教师积极的语言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语言评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语言评价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评价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一、多一点赏识与鼓励

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特别慎重。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量。不容置疑,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表现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认读生字:“棋、弹、琴、胡、鸽”时说:这些生字都是我以前见过的,可以用“加一加”“换偏旁”的办法来认;有些还是形声字,如:棋、弹、琴。可以借助它的声旁来记生字。我马上表扬他:“你的办法真多啊!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一听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远比教师领读时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之蜂拥而出,形式新颖活泼,充满童趣,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会重复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有的老师见学生能读出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会夸奖道:“你简直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合作成功的小组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乖乖!真的有效!”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这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遇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何等的幸运!

三、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总之: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面对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她)”,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互动的主体,而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第三者,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议更好)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小学语文工作经验交流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