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植生命意识

2022-09-10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很多课文内容都涉及到生命的可贵、生命存在的价值,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生命教育元素,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一、明确目的, 重视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 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 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地位, 挖掘生命内在的潜能, 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生命的质量。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思想, 尊重别人的主张, 更要尊重别人的生命,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重视生命教育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后, 知识技能可以对社会有用, 而不是拿来作为残害社会的工具。我们培养人才, 让他们学习任何科学、艺术的目的, 归根结底是为了我们个体和人类生活得更好, 让生活质量更高。除此之外, 再无别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上,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独立自主的思想, 引领他们在语文的百花园里关注生存状态、关心生命的价值和质量, 便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我们应该把语文生命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 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也要懂得亮丽精彩的人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进一步懂得活着是幸福的, 生命是美好的。

二、借助文本, 渗透生命教育

1.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发现生命存在的价值, 认识到人性的善良, 欣赏人性善良之美。

例如引导学生欣赏《索溪峪的野》中索溪峪天然的美、野性的美、惊险的美, 泰山“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之雄伟之美;《月球之谜》,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探索无穷的未知世界的科学之美;《秋天的怀念》中儿子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对母亲无尽的爱, 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 都令人十分感动, 从而感受人间之爱, 体味人间之情, 感悟人性内在之美;通过《赵州桥》的精湛艺术, 让学生领略人们的创造力、智慧、感受劳动成果之美等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自然之美、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赋予的, 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美好, 生命中充满了美好, 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 懂得体验、珍爱。

2. 引导学生领悟生命存在之艰辛, 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

首先是面对逆境。一个人在顺境中不能感受生活的艰辛, 面对挫折和苦难, 才能激发人的内在潜能, 才能锻炼人的意志, 才能凸显出人的本质。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当个体离开母体来到世上的那一瞬间, 足够体现人的生命力的顽强, 踏上漫漫人生征途, 他将不得不面对人生的一切。在人的一生当中, 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在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 困难也将会时时陪伴在我们左右。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生命存在一切困难就会过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 我们要利用某些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如史铁生那一种让千万人心痛的温暖, 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体味张海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承担改变现状、摆脱苦难的责任。

其次是面对死亡。从生到死, 是每个人都无法逾越的历程, 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如通过学习《巴莆洛夫的死亡》,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生与死的关系, 科学对待人的生老病死, 顺其自然地接受这些现实, 懂得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领悟生命艰辛之后, 要引领学生从逆境中超脱出来, 指导学生在短暂无常的人生旅程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追寻有价值的人生。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 课文中反映了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不断克服困难, 努力向上生长,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给学生一种向上的生命预示。人的生命价值, 存在不同的层次, 通过学习, 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之心, 明白《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要重。通过观看汶川地震中为了亲人、百姓的生存放弃自己生命的感人画面, 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把自己的命运连同他人、社会、人类命运联系起来, 才会真正找到生命价值之本。自觉主动地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在努力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改善人类命运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存在的意义, 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

三、走进生活, 延伸教育范畴, 强化生命教育

课程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本质就在于探究。教师不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还要利用语文课内外活动, 课内外训练,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如果说生命教育是秋天的果实, 那么开展课外活动就是促其果实成熟的原料和助推剂。语文教师要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 引导学生走出书本, 走出课堂融入社会, 如涓涓溪水流入江河, 如鱼儿游向大海。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例如, 利用野炊, 锻炼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 增强学生尊重他人, 珍惜生命, 帮助他人的好品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自强不息, 身残志坚, 超越残缺, 实现自我价值的纪录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的价值理念。

语文担负起传播人类文明历史的重任, 更担负起哺育和滋润新的生命的历史任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认识到, 语文不是为考试而教, 而是为人生而设, 只有明白这点, 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很好的注入生命教育。

上一篇: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现状研究下一篇:E-learning环境下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