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2022-07-27

第一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Web3.0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变得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为智慧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环境的变化,高职新型教学模式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智慧课堂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变革以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类教育的高度重视,构建智慧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智慧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高职

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打造成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智能化、可视化、高效化等,最终实现学生的智慧生成。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高职课堂教学转变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实现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在信息化环境下长大的95后高职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喜欢从多个源头接收信息,多任务同时处理信息,多种形式呈现信息,随时进入超链接资源,实现趣味的学习。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实现学习者智慧增长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智慧化的教学变革,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智慧增长服务。在智能化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高职课堂进行变革,构建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信息化所需要的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技术技能型的创新人才。

(2)解决课堂与手机的矛盾,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满意度。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是利用智慧服务,借助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化、适配化的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学习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智慧学习为重点,利用信息化学习方式,突破课堂时空界限,拓宽学习渠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3)将智慧理念充分融入高职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跟踪,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智慧课堂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分析,精准地掌握学情,基于数据进行决策,方便教师安排调整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多元化,同时智能化地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传统课堂中,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差;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利用智能终端及相关软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高效的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智慧课堂环境的支持下,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的传递方式,监控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使课程互动更加立体化。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3.1课前,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数据实时呈现

智慧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征,进行预习内容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预习材料,拓展学习资源,通过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移动端选取感兴趣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课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为录制微课、精选优质慕课与富媒体资源,制作预习检测题。通过这些资源的推送,为学生提供了新型学习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前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端以数据的形式掌握学生有没有预习、预习的情况和答题情况,并通过相关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即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预习数据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好教学记录。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推送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高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兴趣点,为课中的智慧教学模式打下基础。

3.2课中,互动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立体互动

智慧课堂教学核心是立体化的互动过程。在高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立体的、持续的、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通过教师移动设备、学生移动设备,多角度、可视化呈现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降低学习认知难度。智慧教室中,小组成员使用移动设备讨论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结成学习伙伴,便于课上分享资源,课下相互讨论学习。多元交互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互动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迁移和运用新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师生提供有效互动的课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高效的学习知识。该教学模式既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的传递方式和组织教学活动,还要时刻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智慧课堂环境的支持下,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更广泛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教师引导,在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能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3课后,差异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个性辅导

课后,通过智慧学习平台,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推送个性化的复习资源,发布针对性课后习题。学生在一定期限完成课后作业后提交给老师,教师端平台就会收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于客观题,智慧学习平台能够自动批改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还可以对主观题进行批改点评,然后把批改情况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种个性化辅导的方式更加的高效、直观、快捷,学生能够及时查看作业情况,在线与老师交流,更正作业,进行总结反思。智慧课堂帮助教师依托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数据,例如,学生自主学习个性特征数据,成绩数据、交流讨论形成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诊断。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对知识认知特征数据,诊断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

4结语

高职智慧课堂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推送、互动交流、数据分析,构建良好智慧环境,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融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培养高职专业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岩,马晛.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新校园,2015(6).

[2]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4]夏仕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第二篇:《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智慧课堂课题 实施方案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课题的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尤其在智慧课堂教学方面,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特别是在数学教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中,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和实践,数学学科的智慧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性强的学习模式普及,从而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

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课堂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对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智慧发展的场。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智慧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

“课堂”特指学校教学中的教学场所和组织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场所。

“智慧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智慧课堂不是狭义的智力课堂、智能课堂,而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行动研究为主,配合访谈、数据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

价值

“智慧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智慧课堂不是狭义的智力课堂、智能课堂,而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

真正学会学习。

五、 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定适用班:

七、八年级两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实验工作,时间为2年。

2、按照要求制定课题计划。

3、进行理论研究,查询相关文件、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组织情况:

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崔茹任组长,具体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为丁素民、李长芬、艾雅新、赵文杰老师。

(三)研究与试验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

对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3、提高教师素质阶段

采取自修、反思、实践、研讨、交流、总结等模式,完善多媒体教学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智慧课堂教学的效率。

4、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5、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阶段。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习质量全面提高。

(四)经验总结、验收阶段

1、形成新观点、开拓新模式。

2、撰写实验报告。

3、评价验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预计2009年完成所有预定计划。

2、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4、完成若干篇实验报告、论文或课堂实录等。

七、经费预算

总课题组以及学校教研室提供相关的研究经费和实验器材。

八、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论文。

第三篇:智慧课堂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四川省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王强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课后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家庭作业来巩固所学内容。然而,由于一节课通常只有45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这样的课堂往往气氛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学生在完成课后学习任务时,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与同学的帮助,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非常不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016年我校开始运用北京四中网校资源实施智慧课堂班建设,三年来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通过三年的数学教学总结了智慧课堂下的教学四环节:读教材、学微课、释难点、测水平。

一、读教材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材内容,学生只有先弄清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我给学生强调的是不读书不上课。学生通过课前读书,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在后续学习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的把握,这对于学习来说就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读书的时候,先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教材内容,再返回头边读边思考。读第二遍教材的时候要求学生找一张一页教材一半的纸张用来覆盖教材上的解答部分,学生只留题目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先做一遍题目,给学生强调不动笔不读书,要读书就必须动笔进行演算。学生将一道题做完了后与教材上的解答相比较,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就仔细看看与教材上的解答是否一致,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寻;如果答案与教材上的答案不一致,就需要看看是哪里的问题,是方法错误还是马虎,还是根本就不能理解这道题目,这个时候就需要多花点时间来研究这道题目,对于确实看不懂的就需要作出标记,还可以请教周围同学或者后续重点学习微课和听老师课堂的讲解。

对于教材上的其他部分内容要勾画圈点,不懂或者难懂的要作出标记,以留在后面学微课和老师讲解的时候搞懂。教材上有的地方有方框,有的地方有云朵,方框部分都是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云朵部分都是提出的有待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待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读完教材后要求学生把课后的练习部分做完,老师上课的时候核对答案。

许多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基本上就能学懂教材内容,这也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微课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北京四中网校在每个课时都提供了若干微课供教师选择,这些微课都是一线教学专家录制的,我在备课的时候都是将每个视频都听了一次,不只是选择给学生发布哪个视频,在听的过程中我也能从中学到一线专家如何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同时也学到了处理教材的方法和讲解的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北京四中网校上显示的微课就有11个,如果再去搜索还有更多的微课内容,我听完了这11个微课后给学生发布了8个微课内容,让学生逐一的学习和理解。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种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在课前学习了微课后还有疑惑的,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微课,这就避免了传统课堂只能在课堂听取老师的讲解而不能掌握知识的弊端。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微课内容后,微课后面提供有几个跟踪训练题目,教师可以根据这几个题目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释难点

学生在读教材和学微课的基础上,能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懂了的不讲或者少讲,学生不懂的而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重点讲解。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将学生易懂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难点知识和拓展知识点。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讲解,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结合爱学派软件上的白板可以推送给学生题目,让学生完成后拍照上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答题格式等,教师及时的予以点评。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时候就设计了如下的课堂讲解题目。

四、测水平

学生在课前完成了读教材和学微课,又通过课堂的拓展延伸学习后,老师通过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库或者自己上传题目及时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只要学生提交了测试题,老师就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老师能具体了解哪道题目学生答对的百分比,教师根据这个比例情况来确定哪些题目需要讲解,哪些题目不需要讲解,教师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根据学生懂了的不讲,不懂的重点讲解的原则讲解题目,再也不用盲目地每道题目都去讲解。

通过上面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和提升了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该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同时,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是为高效课堂教学量身定制的一条捷径,更是让高效课堂教学走得更远的康庄大道。

第四篇: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进行研究,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基础的需要

“十五”期间,我校在创新教育总课题组的带领下,进行了“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近50万字的材料在《创新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人民教育》杂志对我校的研究成果曾给与专题报道。

情境体验教学的从生态学角度入手,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主动探究为手段,协调课堂教学诸多生态因素,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以塑造具有完美人格与高素质的人才为核心目标的一种生态化教学理论模式体系。其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从生态学的视角构建课堂教学理论,课堂的生态平衡体现为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课堂各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其外显性特征突出地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情境的和谐自然。重建“情境”的概念,“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中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可分为人文情境与科学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化的,强调审美与思辨;科学情境则是理性的、抽象的、简化的,强调的是理智与逻辑。两种情境和谐自然地并存于课堂教学中是课堂生态平衡的首要因素。

(二)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有生命激情和梦想的火花迸发。

(三)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具体为: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找回自我、自主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态的源泉,真实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生命,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真谛,平衡是课堂教学生态的标志。这些理论观点具有前沿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十一五”期间,我们继续将其进行深化研究,并更明确地向语文教学倾斜,旨在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操作体系。“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即是这一研究成果的拓展。

(二)活动建构教学研究对学校科研视角的需求

在“十五”期间,活动建构教学提出了建构“1144”大课堂模式的主张。即,以“智慧复演理论”为核心,倡导“一个思想”——活动建构教学思想,即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揭示“一个理念”——大课堂理念,即从学校“教室”这个小课堂,走向与家庭、 1

社会、自然相结合的大课堂,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知识掌握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构建了大课堂的“四个阶段”——即以课堂生活重建为背景,以贯通课堂教学内外的“构建动场”为起点,引发学生自觉、主动的“自主学习”,让师生共同进行多元、多维的“交流探究”,用“整合建模”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认知与情感的结构化;体现为“四个范型” ——即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范型。“十一五”期间,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理论创新,而是要将“十五”课题研究提出的这些基本思想、基本策略用之于实践,在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活动建构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从一般规律和学科教学两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提出的“小学学科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基于活动建构教学论的学科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子课题”就是在总课题组与活动建构分课题要求下确立的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着重体现的是“智慧复演”与“综合建模”的实现。

(三)基于当前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应对

当前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问题也成为我们思维的起点,也是我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论立足点。

教学情境的泛化。现在的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情境的内涵,更没有熟练掌握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此,在一些课堂教学中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故弄玄虚或者根本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关于活动,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互动教学不深刻。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具体表现为形体与嘴要动起来,不“动”就不是互动教学。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通过“提问—回答”方式来实现教学互动。仅仅追求“提问—回答”的次数,而不关注提问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实质上与传统课堂教学并无两样。因为在这种提问互动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仍然体验不到自身在建构知识中的主体身份。有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中有80%的问题只需要运用死记

硬背的知识就能解决。”

诸如上述问题是我们意识到,学科教学缺乏智慧,因此,我们结合省课题组的“智慧复演”理论提出了“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探究教学智慧,拓展创新个性。

二、课题内涵界定与目标构想

知识不等于智慧,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没有力量的。如何让课堂教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首先认识学生的学习本质,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①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②学习所涉及的概念是不断精致化的。(学习就是不断出现错误的过程)③学习具有主观性和个别化。④学习具有情境性与脉络化。⑤学习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⑥学习具有情意性。(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望等)⑦学习任务同学习者发展与需求的关联性、生活涉及的真实性、对学习者的挑战与新奇性。⑧受学习者发展程度的影响。⑨学习包括元认知。

关于“智慧复演”理论。张志勇研究员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智慧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成果不断积累的历史,是人类智慧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进入学校课程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经典”,都体现着人类高度的思维水平和智慧水平。中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一方面是继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借助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创设文明成果产生发展的“类似情境”,演绎创造者的思维过程,学习创造者的思维方法,感受人类智慧创造的伟大与神奇,培养科学兴趣,为中小学生从学习与接受的主体走向创新与发展的主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就是基于对智慧型教学的追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将构建语文教学新的模式和实践操作策略,将“智慧复演”理论应用于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智慧含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生群体。具体目标为:

1、寻找语文教学规律,构建小学语文智慧型课堂。我们认为好的方法一定是简单的,我们致力于构建师生愉悦的、充满思维含量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2、建立沟通课堂内外的“智慧—实践”型大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呈现综合的、生活化的价值。

3、开发适合学生的智慧型语文课程,促进教师、学生个性成长。课程是教学的依托与凭借,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

4、搭建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教学舞台。让教师、学生拥有自由选择权,在选择中获得自由,在自由中实现智慧的创造。

5、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等基础性目标入手,养育智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项目的创新点是:从问题诊断入手,借助于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行动中研究新教育背景下的理想学校发展之路。本课题研究突出特点是实证性、先进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语文学科整体大容量教学研究

以重组教材、大量阅读为出发点,打破单课教学模式,强调单元教学、整体教材教学,将研究性注入语文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将课内学习、课内阅读、课外实践、课外阅读活动联结为一体,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与课堂教学效率。把常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反复咀嚼课本知识的时间用来拓展知识面,以知识的广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遨游书海的过程中提高了读写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进行宏观统整,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课题的研究将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采用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共同进行。本项目研究立足行动、讲求实效。选取个案,跟踪典型学科课堂。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大约跟踪3个周期,全部完成用2年的时间。全方位观测所研究的课题,立足实证,通过案例来进行具体的思考、分析。讲求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着眼于“问题解决”,采用“调查问题——分析原因——构建模式——实验验证——评估改进和完善”的研究思路。具体行动方式是:

1、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和《“中小学活动建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研究”课题指导纲要》,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3、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4、选点。以年级为单位选定实验班级,采取双向选择的策略,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支持其参与课题研究。

5、跟踪。选择多个实验班级跟踪对比研究。

6、诊断与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调查问卷、测试、访谈等多种形式,针对语文教学的价值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形成的因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然后组织实施新策略。

7、课改沙龙。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定时地把课题实验教师和本校的一些名师组织起来,以沙龙的形式,在轻松的气氛中,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不足,共同研究课题实验的方向。

8、研究活动展示。对于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会面向全校举行研究课或者汇报课,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听取领导和其他教师的意见;每个学期都会编印两期学校刊物《课改参考》,及时把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以更快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效果。

在上述过程中,所有研究要解放思想、拓宽研究思路、整合并最终消融差异,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并且在交流共享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综合建构。同时提倡交叉、支持跨项目研究。研究过程采用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相结合的方法,分工负责,重大问题由课题领导小组协调,统一决策,统一安排,以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五、研究阶段成果

自开展实验以来,我校教师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对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得出了一套比较适合的“多维互动—智慧型”语文教学的操作模式,并形成了一定的操作策略。

(一)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只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忽视个性化阅读,这一切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我校通过课题研究提出的“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教学”就是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学习材料,通过多维度的互动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震撼,借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

1、课前预习、查找资料

学生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后,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预习自学。第一遍要读字词,朗读的同时边读边把生字词画下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实在不会的,可以做好记号,有待于下一步解决;第二遍要读大意,要求学生小声速读,通读后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体意思;第三重点的地方进行品读,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默读,边读便进行品悟思考,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课本上进行圈注,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第四,在品读感悟对课文基本

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或者对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提升,并作为课堂上讨论时的论据。

2、小组互助交流、互通有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的内容,探讨疑难问题,为展示做好准备。交流前教师明确交流的任务和时间,交流环节注意时效性,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交流的过程由小组长进行调控,组内同学互助探究,疑难问题可以组间接进行互助,组内成员共同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订好展示的人选,尽量照顾到组内每一个同学。

3、圈点批注的课堂讨论

本环节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相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发言时,注意让质疑的同学先说,补充的同学可以就前一个学生的质疑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可以运用自己预习中的材料进行佐证,另起一个问题的同学要稍微靠后,使课堂讨论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教师既可以对学生的观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同样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反驳。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和记录,加强对共性问题的积累。本环节是对文本的理解,是课堂的主体部分。

4、归纳总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整个学习过程和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反馈,,使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并能使知识点深化、系统化,使课堂的学习目标圆满达成。此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是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感悟有进一步的升华。

5、比较阅读并展示

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供或者指导学生自己寻找相关材料(或者由学生自己提供)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相近、相关或者相反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地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阅读后,引导学生多个角度地比较材料和课文的异同点,可以从作者、文体、内容、写法、语言等多个角度去谈,也可以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去谈,也可以评价各个材料的优劣,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可以用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二)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教学操作策略

1、形成有价值的问题

为避免语文课堂教学流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在 “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中,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课堂中要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在一节语文课中,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在于问题的价值。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思考,有思考的深度,能够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2、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一旦问题形成后,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寻求答案,也不必流于形式马上进行讨论,而是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验证,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操作,形成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的独特见解。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智慧生成的过程。

3、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

在合作学习中,既要学生求同,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存异。要还给学生话语权,鼓励学生敢于向同学的结论质疑、敢于向教师的结论质疑、敢于向书本的结论质疑、敢于向权威质疑,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激发创新的火花。

4、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犯错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固定,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我们不仅不能害怕学生出错就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究,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犯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错”同样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是由于学生思考的不够全面或者思维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且更多时候的思维的怪异更容易使一些问题得以改进和创新。

5、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反应能力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不必要也不可能都搞一刀切,在一节课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既要在他的发展区域内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应有的提升,又不必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标杆。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到更加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本节课中有了兴趣、素养、能力等个方面的锻炼,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书系》 张志勇 总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理想课堂的49个问题与对策》 潘永庆 崔秀梅著 青岛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智慧社区新模式

石家庄市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智慧长兴街道新实践——用智慧社区打通优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河北小鸥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社区平台——掌上小区在石家庄多个街道建设实践。其中石家庄桥西区长兴街道开展建设尤为突出。智慧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搭建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构建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完善智能高效管理平台,达到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开展工作、高效便捷服务的目的,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手机上有了这个功能,方便多了,办理老年证不用跑来跑去。”家住桥西区西王小区的王大爷拿着刚办下来的老年证高兴地说。王大爷说的这个功能是什么呢?我们从王大爷的手机里看到了这个神奇的功能。王大爷说:“有了这个智慧平台,直接在手机上申请,上传照片就能办理成功,等证出来了,直接去街道拿就行。上岁数腿脚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实在不能跑来跑去。这样只跑一次就能办好,特别方便!”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桥西区是省会的主城区和老城区,辖区范围大且人口众多,很多居民办事办证需要跑很多地方。自长兴街道办事处以“掌上小区”智慧社区模式开展试点工作起,街道便引进了该智慧社区平台,通过“云网图”技术实现便民、利民和惠民的目标,让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各项服务。

“此次老年证的办理通知,就是通过掌上小区平台发布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我们下发通知,就是电话通知各个社区,再由社区分级通知下属小区的楼长,他们挨户通知到居民个人,特别不方便。后来普遍使用微信群,可是总有不加群的居民,还有人加群后屏蔽信息,再加上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不能正常接收通知。”

“直至2016年,我们接触到小鸥科技开发的掌上小区平台。通过几次试用,我们发现用这个平台发通知特别方便,不用来来回回打电话通知没有智能手机的居民。我们只需要在管理后台输入通知,点击发送,关注我们公众号的用户都能收到提醒。没有关注公众号的,后台会通过自动发送短信,拨打语音电话的方式,让全体居民都能收到通知。完全做到通知精准发送。这个平台还有个优势,它可以统计到我们发送通知的阅读量,方便街道查看通知的接收情况。”

长兴街道通过积极践行“社区+”理念,打造石家庄市首家“智慧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在辖区领导的带领下长兴街道为力争成为石家庄市桥西区试点单位而努力。

一、长兴街道基本概况

长兴街道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共包括7个社区,分别是:西王社区、南郭社区、景祥社区、西兴社区、石获南路社区、孔寨社区、张营社区。辖区共14582户,居民数量约4.3万人。

二、长兴街道智慧社区建设重点

长兴街道书记智伟力智书记表示:随着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居民由传统的满足日常需求转变为社区生活圈需求,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社区文体中心、社区医疗、社区便民生活、社区政府等方面。

智书记认为:如何把准居民需求?构建“一刻钟社区便民服务圈”是开展社区工作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长兴街道着眼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居民生活智慧化、小区管理智能化、社区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电脑、手机、电子屏幕、自助终端等多种展现形式进行展现。最大力度的整合辖区人力、物力、公共服务等资源,确立了“社区+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实践内容,正在积极推进中。

基层工作都面临着“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而新型的社会管理则是要求“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将围绕五个主要部分来实现新型管理的要求:

(一)互联网+党建

长兴街道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智慧党建”,街道党工委、各社区党支部依托掌上小区平台开展将“支部建到移动互联网上”的智慧党建新模式。

桥西区部队大院居多,党员人数也众多,管理起来比较有难度。以前在党员管理上,通知大家缴党费,上党课,只能挨个打电话通知。有党课学习,还有党员听错了时间没有参加。掌上小区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社区的情况定制相应的功能板块。街道在党员管理方面设置了属于自己的党建模块,党员在手机上即可进行党务交流与学习。需要交党费和上党课,只需要发一个通知就行。

借助互联网,街道党工委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日常党建工作活动;通过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党组织在及时掌握信息发布、咨询与处理的基础上,可实时对组织内党建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通过与党员智能终端的连接,可定期开展“微党课”“学习十九大专题”“党员风采”等的定期的学习和评比活动。将党代表接待日通过互联网实现“绿色通道”,认证党员实现事件上报,形成党员表率,党员引领,使社区成为有温度的社区。

(二)互联网+政务

长兴街道书记智伟力智书记无意间看到了石家庄某知名博主这样一则报道。

再看看下面网友的评论,更是对基层政务工作的拷问,深深触动了智书记这位基层工作人的心。为实现“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少交一套资料”,让老百姓快速获得社区服务、知晓社区事务、建立畅通的社区沟通渠道,长兴街道结合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将政府办事办证及公共事务纳入平台。

为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智慧社区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办理”模式。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依托,以手机为终端的服务模式。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可实现对居民常见问题的网上咨询与有关业务办理。通过移动手机端,可实现对通知公告、办事办证、政策宣传、办事咨询等问题的咨询与了解。 长兴街道西兴社区居民张师傅,因为工厂倒闭失业在家,年初与妻子商量打算开办一个小餐馆,根据政策要求需要办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由于材料准备不充分已经来回街道3次都未能办理成功。在街道开通办事办证在线办理功能后,辖区工作人员亲自指导张师傅用手机操作现场办理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张师傅对此功能赞不绝口,同时对街道开通的智慧政务功能表示高度的认可;辖区工作人员表示智慧政务的开通不仅响应了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让“群众足不出户,轻点指尖便能办事办证”。

(三)互联网+服务

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开辟通知公告、办事办证、在线投票、家政服务、周边商家、惠民商城、在线缴费、车辆限行等服务板块,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办事办证服务、咨询服务等,建立指尖上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居民小李夫妇打算要二胎,在网上搜索街道办公电话,拨打过去要不就是无人接听,要不就是空号。问同事谁和谁说法也不一样,有的说:“国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什么证也不需要办!”有的说:“二胎证和一胎证一样,但是具体我忘了都带什么了!”正在小李打算跑一趟街道去问个清楚的时候,在楼下碰到邻居小张,小张把智慧社区掌上服务平台推荐给了小李夫妇,小李夫妇通过在线咨询街道客服,轻点指尖,便解决了困扰自己的疑问。

他们还发现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还可以收到自己小区的通知动态,什么时候停水停电,什么时候有公益体检等等一切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都能一个手机搞定;还可以订阅自己的专属提醒服务,小李表示再也不用为错过父母的生日感到尴尬了。而且智慧社区平台的每周新闻盘点,不仅可以让我足不出户便知社区事,更体现了政务办公的透明化、人性化。

通过基层政府门户,为社区管理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缴费、天气、疫苗提醒等服务接入,让居民可选择性订阅,自动化提醒,增加居民对基层政府门户的持续关注,通过第三方的资源(志愿者、法律援助、家政维修等)进驻,让居民更有效的享受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使其真正达到居民可用、实用、好用的目标。

大数据的来临让我们的社区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居民只需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电子触摸屏点击或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号,即可了解业务办理的有关政策、注意事项、办理流程等内容,关注后可点击相关菜单,进行微服务、在线缴费、车辆限行查询、惠民商城等;通过掌上小区“社区”查询相关的通知公告、了解办事指南、社区电话,通过“社区主页”来了解所在社区及享受的服务,进行每日签到、邻里一家的业余体验,通过“服务”点击获取生活缴费、车辆限行、周边商城等信息服务,真正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便捷优质的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四)互联网+协调治理

街道党工委把网格定位在“问题一线、民心一线、工作一线”,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纵横交叉”的设计理念,使信息全网覆盖,惠及居民。形成以“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形式,形成单元网格,从而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现实施的精细化、信息的便捷化、管理的动态化,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俨然成为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我们小区垃圾堆积如山,十来天无人清理,不仅发出阵阵恶臭甚至影响道路通行”。 长兴街道孔寨社区居民王大爷将所看到的垃圾拍照(并加以简单描述后)上传至手机端公众号,上传后网格员在管理后台即可看到,通过现场审核与事件上报来进行处理。然后,网格员根据事件类型上报到区环保局,环保局根据所在网格的负责人到现场处理,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区政府办,同时区政府办管理后台对事件的每个处理环节可以进行监督。让“群众不出门,轻点指尖便能解决问题”。

(五)互联网+社区互动

长兴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街道党工委不断探索,撬动民间组织力量,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居民为核心、社区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志愿者为链接的五社联动新格局,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丰富社区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放上指尖,实现全民共享,全民互动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长兴接到南郭社区书记表示辖区内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很大一部分人退休老人休闲娱乐得不到满足。针对这一特点,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练习场地,联系志愿者开办京剧大讲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活动。文艺队日常练习的照片、视频都会上传到智慧社区,看到的居民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他们在智慧社区平台交流互动,邻里之间更和谐,社区文艺氛围更浓重。

三、智慧长兴取得的成果

智慧长兴自建设使用以来,覆盖了60%以上辖区居民,间接覆盖了辖区80%以上家庭。与居民密切相关的通知公告送达率超过90%。居民关注的办证流程、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皆可以在“智慧长兴”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板块进行了解,对居民而言,实现了“少跑腿,办实事”的目标。

对街道和居委会而言,实现了对辖区情况的智能高效的收集与管理。大大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通知和联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社区网格员利用手机版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将收集社区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方面信息上传报送到社区信息平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对收集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及时分类分流到各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快速办理解决。从而实现管理智慧化,提升居民幸福感。

同时街道广泛发动党员群众通过平台反映诉求,切实做到各项惠民项目居民提、大家议、群众定、党委办,结果在网上公布,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将“党建引领、精准惠民”的宗旨发挥到极致。

智慧长兴还建设了线下数字服务大厅,在原有的办事大厅内将线上与线下业务相结合,各大屏滚动展示了线上线下居民咨询与工作人员答疑互动结果、长兴辖区概况、办事指南等模块,让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体验更加直接。让工作人员与居民之间形成有温度的沟通与交流,为不断提升街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省民政厅领导多次参观调研桥西区长兴街道打造的智慧社区管理新模式,对“社区+”的智慧化管理模式表示认可和赞同。

2018年,掌上小区平台将迎来更大的变革,全面升级改造为鸥社区平台。新的平台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将更安全、更符合街道自身特色,对用户的界面更友好,便民惠民板块也将更多样化。

长兴街道社区将与小鸥科技一起,立足本地,在提供本地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与创新,专注打造服务新模式,力图实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不忘初心、用心为民”的终极目标,真正做到服务于民,便利于民。

上一篇:综合部长述职报告下一篇:智慧农业温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