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2023-02-07

第一篇:巧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巧用小谜语以激趣,构建音乐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更是构建主动、创新、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利用贴近生活、幽默有趣的小谜语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幼稚”的儿歌、陌生的高雅艺术、晦涩的乐理知识及抽象的音乐符号等变得生动形象、鲜活可感。巧妙运用音乐趣味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那这样课堂必然是积极自主,鲜活创新的高效课堂,学生也在这愉快的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学习兴趣 趣味谜语 主动参与 高效课堂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也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并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无论是“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还是“设计充分的表现舞台”,或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渠道”等方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除此之外,巧用音乐趣味小谜语,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方面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通过趣味谜语的刺激,更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特别是还能将枯燥晦涩的乐理知识变地生动有趣,鲜活可感,打破了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藩篱,让音乐更贴近多彩的生活,让孩子更贴近丰富的音乐。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地了解并喜爱,不再一味追求简单喧嚣的流行歌曲,从而达到使学生接受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的目的。

一、刺穴 “好奇点”,教唱书本儿歌。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个基本认识是大家都达成共识的:每个孩子都是想好的、想学的。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那些不喜欢学习的人或者说课堂不专心的同学,也并不能因此说明他缺乏好奇与求知的本能,只能说他讨厌的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或形式,而不是知识本身。相信真正不喜欢音乐的人并不多,但是在课堂上不认真不投入并不少。这就说明我们对学生呈现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传统的音乐课堂的魅力在慢慢消失,陈旧的歌唱教学模式,如“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歌曲范唱——读歌词„„”更是让学生对课本歌曲敬而远之。那么,今天让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谜语开始,拉开我们音乐课堂的序幕吧。

比如在教授人音版第 册《音乐之声》的主题歌“哆唻咪”时,我知道六年级的学生对书本歌曲有一种下意识的抗拒,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再唱小学课本的

-1- 歌曲。于是在开始学习歌曲之前我先神秘地笑着在黑板上写下“一百二十三”,学生都奇怪地看着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再写上(打一外国经典歌曲)我刻意不写“打一外国儿歌”,而那“经典”二字更是吊足了学生胃口。

学生猜了半天都没见我点头就纷纷要求给一点“贴士”,于是我又在“一百二十三”后面写上了“123”,即:“一百二十三” (打一外国经典歌曲)。

1 2 3 好多同学都按捺不住想让我公布答案,这时一个聪明的学生翻到书本该学的那一课,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原来是‘哆唻咪’啊!”于是我就给同学们简单讲了这首歌是如何地“经典”,电影《音乐之声》在全球是如何地有影响有地位等等。好奇心把孩子们都牵引到了我的讲台上,我的钢琴旁。一曲唱罢学生都还觉得意犹未尽,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说“之前不知道,原来我们的课本上也有那么好听流行的歌曲呢”。

如果不采取点非常的手段,比如说用谜语引发了他们好奇心,他们哪有那么容易就对“do是一只小母鹿”这么“幼稚”的歌曲感兴趣!

二、把握刺激点,欣赏高雅艺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1、传统器乐曲,是和孩子们有明显“代沟”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它们产生兴趣呢?

我专门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较常听闻比较熟悉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广东音乐为切入口,以磅礴恢弘的古诗词谜语配合我夸张的声调及肢体语言来刺激学生:

如:万里长空霹雳声。 (旱天雷) 飞鸿力尽瀚海停。 (平沙落雁)

汩罗竞渡占鳌头。 (赛龙夺锦)

学生听到熟悉的音乐感觉很亲切,也慢慢没有那么抗拒了。于是我“趁胜追击”,介绍其他优秀的器乐作品:

如:中秋之夜音乐会(月光曲)

还可以通过谜语向学生介绍音乐体裁:

如:大白话(要求对一音乐名词)——小夜曲

2、艺术声乐作品,与现代小学生之间更是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按艺术唱腔的分类,“美声”应该是最难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种唱腔。往往很多时候学生一听到美声唱法就嫌恶地捂着耳朵,有的甚至还恶质地丑化模仿。我利用小谜语,熟悉地理的同学马上就明白了:

纽约合唱团演唱《马骞曲》(打一音乐名词)——美声唱法

有了这么一个轻松调侃式的开端,我再先精心挑选一些不会过于歌剧化的声乐作品给学生欣赏,同学们也觉得“好象美声也不是那么忍受”,再循序渐进,于平常的课堂中融会渗透

-2- 一些相关的内容,慢慢达到让学生学会正确欣赏,正确审美的目的。

三、抓住兴奋点——了解乐器知识。

乐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各异的外形,独特的音色都让孩子们小眼发光。于是我抓住学生“喜欢乐器”这个兴奋点,以“谜语闯关玩实物”的诱惑来促使孩子们静心学习各常见乐器的名称、特色、应用等相关知识。

如在教授人音版第 册 单元“ 乐器”时,我首先抛出一个谜语: 是鱼不会游(木鱼), 是蛙不会跳(蛙鸣琴), 是球不能踢(沙球), 是铃不能摇(碰铃)”。

分别让学生在讲台陈列的乐器中寻找相应的答案,闯关成功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拿着实物,在老师的介绍下敲打或摆弄着乐器,而班上其他的学生则听得更是认真,手中煞有其事地摆弄着虚拟的乐器,嘴里还不甘寂寞地模仿着乐器的声音。乐器与闯关竞争的双重刺激,足以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接触过知道答案的同学小手举得高高的,屁股也坐不住板凳了;没见过碰运气的同学小脑袋瓜子更是象风车一样不停地旋转,猜测、联想、推断„„整个音乐室就象着了火,不时爆发出胜利的欢呼和回答错误后的嘲嘘。课堂虽然热闹但绝不吵闹,因为听得仔细学得认真的同学马上就能第二批获得实践乐器实物的资格哦,所以每个同学嘴里嚷嚷着,心可是悬得高高的呢!

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陆续抛出更多的关于乐器的小谜语,如: (1)、身子细又长,一排小圆窗,一阵轻风来,歌儿真悠扬。(笛) (2)、一对铜兄弟,红绸头上系,高兴就打架,越打越亲密。(镲、钹、铙) (3)、肚子大又空,唱歌咚咚咚,一打它就唱,不打不做声。(鼓) (4)、像朵喇叭花,有张巧嘴巴,遇到吉庆日,能唱会说话。(唢呐、号) (5)、有弓不能射,有马不能骑,有轴不行车,有线不做衣。(拉弦乐器)

多媒体配合出示乐器的图片和演奏视频,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乐器王国的众多成员。由于之前我特别强调“这是一批我们一般比较少接触得到的乐器,如果你猜对的话就说明你真的很棒!”,所以当有学生猜中了某一种乐器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为之兴奋。同时我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兴奋指数,巧妙地维系使其不超过“临界点”,宗旨是“不能热得把我的音乐室烧起来”。

四、寻找突破点——掌握音乐记号。

如果问学生音乐课最不感兴趣的什么,应该首推乐理知识了。歌曲,起码朗朗上口;乐器,起码丰富生动。而乐理知识却远离生活,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特别是五花八门的音乐记号,好多感觉“外貌”非常相似,“功能”似乎也相差无几,一首歌曲多出现几处音乐记号

-3- 学生就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

如果问我掌握这些乐理小知识的突破点在哪里?——谜语!例如:

(1)、姐妹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排在队伍最后面,歌曲唱完她出场。(终止线) (2)、是眼不能瞧,眼上无眉毛,要问它是谁,乐谱当中找。(延长记号)

(3)、小小尖角头朝地,常用记号要牢记,你在歌中见到他,千万别忘换口气。(换气记号) (4)、小小黑三角,音符头上翘。唱歌遇到它,乐得蹦蹦跳。

(顿音) (5)、样子弯弯象小桥,有多有少有大小。桥上不能过行人,只有歌声飞过桥 。(连线) (6)、说它是谱不能唱,说它是音没声音,圆头圆脑腹中空,光有一个胖模样。(休止符) (7)、样子像刺刀,音符头上飘。音响大或小,一看就知道。(<渐强、渐弱 > (8)、虽然是个分数,并不表示多少。只要他一出现,强弱自见分晓。(拍号,如2/4 ) (9)、四条竖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中见到它,请你再要唱一遍(反复记号) „„

找准突破点,通过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趣味小谜语,将晦涩深奥的音乐记号化成了生活中的小场景,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乘着想象的翅膀牢牢地记住它们。学习过程轻松而愉快,学习效果明显而持久,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高效呢!

五、鼓励“疑惑点”——小火花大文章

疑惑是真正求知的动力源泉。西方学术传统认为,问题的产生,才是关键所在。有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创造。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解疑。在课堂中我经常这样做,本意自然是引导学生将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或进一步思索,同时我还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通过对后进学生提出疑问的宽容对待与鼓励,在火花做出了大文章。

那一次我在网上搜寻到了一些觉得不错的音乐小谜语,于是就在一堂音乐课上让学生来“猜猜猜”了:

小小木箱四方方,有人拉琴有人唱, 腹中圆盘团团转,盘上只有一条线。(打一音乐用具)一个学生冲口而出“收音机”, 同学们都露出会心的笑容,觉得确实合情合理,而网上公布的答案也正是:收音机,于是这个谜语本来就准备这样过去了。但是班上最坐不住、最调皮的小龙有意见了,他大声地嚷嚷:“不是吧!收音机的腹中哪里有什么圆盘团团转呢?”小龙这样随便的态度让我有点不悦,正想批评他,但是转念一想,对啊,收音机四四方方有琴有唱,但好象真的没见什么圆盘团团转啊。这说明他是有认真听课的,先撇开不举手的坏毛病,于是我走下讲台亲切地摸摸他的头,说:“恩,小龙发现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哦!这说明你上课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思考问题非常积极!聪明的小脑袋转得很快。希望你每节课的40分钟都能这么认真、这么积极好吗”。小龙涨红了脸,“一反常态”蚊子似的“恩”了一声。声音虽然小,但是我却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和决心。接着我问同学们:“刚才小龙提出了疑问,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 看看还有没有更贴切的答案”。于是同学们或抓耳挠腮,或冥思苦想,突然小龙的手举得高高地,他说:“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过以前的那种放唱片的机

-4- 器,把上面一根很粗的针一样的东西放到转来转去的唱片上面,就有声音出来了。我觉得那种老唱机更象你刚才讲的那个谜语。”曾经见过相同情景的同学都纷纷附和,觉得“唱机”这个答案比“收音机”更贴切,我自己也赞同了小龙的意见。

从那以后,小龙上课保持“良好状态”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也抓住一些闪光的小火花经常地鼓励他,表扬他,他的课堂状态越来越好了。好几个同学告诉我,“老师,小龙上什么课都会被老师批评,只有上音乐课经常得表扬的”。看来小龙还比较愿意听我的话,于是我课后经常找小龙聊天,跟他将纪律与成才有关的故事等等。慢慢的,小龙的课堂纪律好转了,被批评的次数也少了,成绩也逐步上去了。

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思维和见解,特别是利用孩子闪烁着思维之光的小火花来做大文章,让每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非单纯执着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强调学生主动感受和体味音乐。巧妙利用趣味小谜语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谜语让孩子们或抓耳挠腮,或恍然大悟,或会心一笑,整个课堂活跃积极,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火花。在这高效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主动,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体会,发展!

2009年7月22日

-5-

第二篇:蓝天杯:巧用可用资源,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编号:

仪征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申报表

论文标题: 巧用可用资源 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论文类别: 中(小)学音乐

作者姓名: 孙延华

作者单位: 仪征市香沟中心校

联系电话: 13773480913

巧用可用资源 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邮编:211421孙延华

[关键词] 个性化、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流行音乐、传统节日、体育美术元素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 音乐个性化课堂教学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工作在偏僻乡村的音乐教师,想要通过个性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审美能力,提升校园和谐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巧用各类可用资源,如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流行音乐、节日和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体育美术元素等。有了它们的融合,才能促进农村音乐课堂个性化教学锦上添花。

[正 文] 注重个性化设计的音乐教学,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育人环境;更有利于贯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尝试跨学科集体备课,甚至要走进社会,寻找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要素。为了使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获得各类教学资源的支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最有效的获取技能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人在音乐个性化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探索这一课题,现把一些粗浅的尝试与同行商榷。

一、适时使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具魅力

在音乐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是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才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恰当运用,获得既让音乐教学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情商的成效。它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加速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我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方法,有一定的尝试,认识到巧妙设计,恰当运用它,一定会使平凡普通的音乐课堂,变得激情浪漫,光彩无限,魅力无穷。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功能繁多,表现力强,可以为音乐课堂引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资源支撑,使音乐教学引入突破课堂狭小的天地,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弥补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的不足,为后续教学的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的独特功用,把深刻的道理,感人的历史,触目惊心的教训,智者的风彩,以精美的课件,真实、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人物同喜同悲,从而产生深刻的共鸣,那音乐课的德育功用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渗透,从而有效的完成音乐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有的问题,虽然确实不难,却是重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比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课中,如果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演唱,就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茉莉花的特点以及歌曲的地位。但我们的身边没有茉莉花的实物,况且由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支乐曲《茉莉花》的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那么,如何让学生及时全面生动的掌握这些学习材料呢?作为音乐教师的我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一问题轻而易举的化解了。我依次给学生放了视频短镜头: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图片,公园游客们纷纷与茉莉花合影的照片,中国军乐队在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上演奏的第一支乐曲《茉莉花》。 通过视频与学生交互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守旧教学模式,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富有特点的声音,形象具体的事例,把对歌曲单调的口头介绍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从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力求情景交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音乐课堂实效。

二、搭建合作平台,让音乐课堂更加民主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我们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要勇于拓宽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就能够为音乐课堂带来新的学习活力。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目前,它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我校曾组织全校教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探求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的真谛,回来以后我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践行摸索,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模式在音乐课堂上有效开展,绝非易事。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

在小组这样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互相帮助的条件。小组合作活动可以放心的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并与教师共同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如在教唱初二上册第六单元多声和谐《献给老师的歌》歌曲中,教师在教唱二部合唱时,可以选出两个“声部长”,并由“声部长”分别带领两个小组学唱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声部长”的教唱过程中,“声部长”再进一步选出更小的负责人去帮助那些识谱上、音准上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只要巡视指导,把握好时间,等着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就可以了。

三、让流行音乐为音乐课堂增添吸引力 课余下我发现许多学生非常热衷于听唱流行歌曲,并且兴趣十足,对教材里的歌曲或者乐曲却十分不喜欢。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假如音乐老师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在音乐多元时代,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繁杂多样,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新课程理念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生态型的评价空间。

对于怎么都“抵挡不住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我想,与其一味地压制、贬抑,倒不如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让学生自主地感受、体验和思考,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流行歌曲服务于音乐课堂。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不要一味的盲目追求所谓的“流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反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师不思改变,不求创新,将原有的一套当作“阳春白雪”,社会上流行的视为“洪水猛兽”,不仅不能顺应形势,扩大学生的视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带来很大的弊端。所以音乐教师应该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力求与时俱进,抛弃唯心主义,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引导,让流行歌曲为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带来活力。

如: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我积极思考,采用了青少年喜欢的流行歌曲组合如:心跳男孩、动感男孩以及玖月奇迹演唱的《青春舞曲》视频,除了让学生掌握其不同的演唱形式,还让学生对歌曲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另外,我还补充了《策马奔腾》《那些年》《父亲》等流行歌曲,有时作为奖励型歌曲,有时作为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的歌曲。当然,在教唱《那些年》这一类作品的的时候,我还结合青春期初中生中存在的初恋现象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歌曲的内容。

四、以节日和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让音乐课堂与时俱进 我国传统节日及国外的部分节日里蕴藏着无限的德育资源。利用这些节日资源,及时调整音乐课堂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节日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节日和活动的浓厚氛围中生动地掌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与国际社会、学校与国家、学校与家庭紧密相连。从而提升学生的情商和时代责任感。

如:在本学期第二周的教师节前后,我将八年级第六单元的《献给老师的歌》提前到本周开展教学活动。我首先与各班主任取得联系,并与班主任统筹安排;另一方面,学生课前在音乐老师的指引下,主动邀请班主任及其他学科的老师光临音乐课堂,听一听学生对老师感谢的话语,听一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听一听学生唱给老师的歌,并与老师合影,最后班主任老师还代表全体老师向学生提出几点希望。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增进了解。最后,作为我还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家重视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再次强调老师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尊师重教,热爱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增加体育运动,让音乐课堂更健康,更具活力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如声乐演唱、跳舞、乐器演奏、指挥等都是和体育运动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上述领域中的哪一种,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 作为学生要坚持不懈的参加体育运动,能使自己的肌肉、骨骼更健康、更有力量。再将身体的这种力量投入到音乐的表演中会使表演更加尽善尽美。如果学生没有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一定是软的,没有力量的,那么,一个没有力量的舞蹈演员肯定是缺乏激情的。一个没有力量的钢琴表演,即使表演者的演奏水平再高,总还是让观众感到不过瘾,缺少了点什么。另外,在体育课堂上增加体育运动,学生更愿意参与,使课堂更具活力,同时对于歌曲节奏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与世界联网》这一作品时,我在节奏教学开始的全曲欣赏和最后的表演唱两个环节中,增加了体育中的健美操和华尔兹、伦巴、斗牛等现代舞中的基本步法,学生根据兴趣任选自己熟悉的一种步法,伴着《青春与世界联网》中欢快、轻巧及富有弹性的旋律,学生们边听、边学唱、边跳着合拍动作,很快,整首歌曲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六、渗透美术元素,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细腻

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音乐课堂融入美术元素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时尚手段。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例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作品《茉莉花》时,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欣赏有关茉莉花的水墨画、国画图片及视频,让学生自己感受茉莉花又香又白的特点,然后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什么样的音量、什么样的情感去演唱。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茉莉花》的歌曲教学就轻松多了,学生的歌唱也会有更为细腻的表达。由此,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间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也就是体现了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和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著名的教育博士李建华说:“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丢了钥匙——这个钥匙就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个性化音乐教学实际上就是找回这把丢失的钥匙。”如今尽管找钥匙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愿在这一音乐教改的阵地上不遗余力,努力探索,打造好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音乐心灵的大门,让乡村音乐教学走得更远,让美丽中国更和谐!

第三篇:醋---巧用方法

(一)醋能美容醋在美容护肤方面,也有其独到功效,主要有对皮肤毛发的滋润、收敛、缓和色素沉着的作用。

1、将红萝卜、黄瓜、卷心菜、白菜等生拌冷吃时,适量放些醋,既可防止菜内维生素C的损失,而且还可减少面部色素沉着,防止皱纹生成;

2、将醋与甘油按五分之一的比例混合,涂抹皮肤能使其细嫩;用一勺食醋加250 克冷开水,10克蜂蜜,睡前服用,一日一次,可使皮肤细嫩红润;

3、用苡仁250克浸在500克香醋中,密封贮藏10天后启封,每天服用醋液一勺,能改善粗糙 晦暗的皮肤;

4、用鸡蛋两只,麦芽油和香醋各一勺拌和,待头发洗净后,擦在头发根,半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头发,能洗出发内油垢,使头发乌黑光亮;

5、临睡前用醋搽洗头发,能防止掉头屑。

(二)醋能治病

1、高血压患者常吃醋,可使血压逐渐降低,并能防止血管硬化;

2、患胆道蛔虫病,服用食醋,可缓解疼痛;

3、患萎缩性胃炎后,胃酸分泌减少,常吃点醋,既可增加消化能力,又能使疾病得到治疗;

4、小儿腮腺炎,用老陈醋加入陈石灰少许,调匀涂患处,可消肿;

5、患体癣、手足癣,可每日用醋涂患处;

6、轻度的烧、烫伤,用米醋擦洗患处,能止痛防起泡;

7、误食碱性毒物,立即大量饮用稀释的醋,能起到急救作用。

第四篇:巧用配方法解题

巧用配方法解题

配方法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恒等变形,它通过加上并且减去相同的项,把算式的某些项配成完全n次方的形式,通常是指配成完全平方式.

配方法的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配方法解方程

例1 解方程:2x-3x+1=0.

分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 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

2.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 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将方程化为(x+m)2=n的形式;

5.用直接开平方法进行求解(n<0无解). 解:方程两边都除以2,得x—22

231x+=0. 2231移项,得x—x=—.

223321322配方,得x—x+()=—+(),

242431(x—)2=,

4163131即x—=或x—=—.

44441所以x1=1,x2=.

2二、用配方法分解因式 例2 把x2+4x—1分解因式.

分析:在原式中加上4的同时又减去4. 解:原式=x2+4x+4—4—1=x2+4x+4—5 =(x+2)2—(5)2=(x+2+5)(x+2—5).

三、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值

5例3 已知实数a,b满足条件:a+4b—a+4b+=0,求—ab的平方根.

422- 1

求证:cb==x. ba分析:一个方程含有四个未知数,看似无法求出a,b,c,x.但仔细观察发现,方程左边可以分成两组分别配方,正好得到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为0,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a,b,c,x之间的关系.

证明:原方程坐标拆成两个二次三项式为:(a2x2—2abx+b2)+(b2x2—2bcx+c2)=0, ∴(ax—b)2+(bx—c)2=0. ∵a,b,c,x都是实数, ∴(ax—b)2≥0,(bx—c)2

≥0.∴ax—b=0,bx—c=0. ∴cbb=a=x.

- 3 -

第五篇:浅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以及相关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发掘、体验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初中音乐课堂的审美意识教育成为了改革研究的重点。广大音乐教师们要从当下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一、设计艺术的课堂导入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那么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音乐课的导入就相当的重要。初中生都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好动、好学、好观察是他们的特点,设计恰当而又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在一堂课刚开始时就能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上一堂《绣红旗》的声乐课时,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学唱歌曲,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旧中国受欺凌、受压迫的历史资料片,并给它配上《绣红旗》这首歌的旋律,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个历史影片的背景音乐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吗?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音响资料的运用,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动力会特别强,学习兴趣随之加浓。

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会发出悦耳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带动情感的艺术。在欣赏音乐时,重要的是欣赏的人内心的情感升华,而情感的体验则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本质特征。学会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须通过去听音乐,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应该用心去体会,体会它的节奏、韵律、曲调、力度和音质等构成的大体部分,这样才能真正体??到音乐的更深层意思。现在的心理学指出:一个音乐修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在听音乐时,是通过内部升华来替补外部的期待的。而如果是一些儿童,缺少着音乐的经验,并没有成年人的经验多,所以就只能对音乐本质的追求来送往到更高层次的体会。欣赏音乐时,希望多能从音乐当中获得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期盼就能使主题产生共鸣、热情和动力。只要都一直保持着这样共鸣和最初的热情,就能使欣赏音乐为提升到这样期盼不断去追求和超越。比如听一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来展示歌曲里的景象,景象里有阿拉伯商队前行,有骆驼,也有马队前行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也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感性提升为理性的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们互相多多交流,可以让他们描述下音乐中的马蹄声、骆驼的铃铛声和商人的脚步声都可以。像这种体会和提升都能为学生的情感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重视合作教学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改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歌唱课的合作教学 在以往的歌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让教师来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与步伐。即:教师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调性、调式、主题风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先入为主,学生多被硬性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合理地应用合作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观。

2.欣赏课的合作教学 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那么学生的情感目标与审美体验的培养将受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这种合作教学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不求甚解。只要教师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激励性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只是单纯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统一标准,把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但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应着力于发展人,创造人,而不应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身心只有进入激活状态,精神的水面才能荡起波澜,飞起浪花,内在的语言才能高度活跃起来。课堂上教师准确、民主,充满赞美的评价,就像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能迅速使学生的心理积淀膨胀,让学生激情飞扬。如在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歌词创编中,学生一开始只能是一句模仿创编,尽管不是很工整。但经过我的积极评价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面的学生表现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很快就将整首歌曲完成歌词创编。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应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得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海无崖‘乐’作舟”,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的喜爱音乐课堂,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上一篇:企业质量提升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文明单位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