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提升工作总结

2023-02-07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质量提升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企业质量提升工作总结

如何提升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质量

提升素质 做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里手

工作需要人去推动。提升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质量,需要工会干部具有较高的素质。工会干部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质量的好坏。那么,新建企业工会干部需要有怎样的素质?该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按一般“教科书式”的说法,工会干部应具备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新建企业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主席还应该具备其他方面的特殊素质或能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劳资矛盾更加尖锐,对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特别是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开展不了或者开展得不够好,和工会干部自身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工会干部“能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和企业主的沟通上。山西晋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各方面的工作令人交口称赞,得益于该公司工会主席任茂堂的沟通能力。2003年,该公司在工资集体协商时谈判6个小时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案例。该公司工会 2002年将此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时,主动把签订意向、签订后的利害关系向企业行政汇报;在签订过程中又积极把握双赢的政策导向,草拟出协议草案,交由各方特别是党政和经理层讨论修改;谈判中,工会方和企业方在工伤保险方面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企业方提出等签订第二轮协议后再办,工会方坚持原则,坚决不同意。双方僵持十几分钟后,工会方提出缓办可以,但在未办理工伤保险之前,职工以前的工伤工资要补发,职工工伤由过去没有工资变为最低260元工资。董事长最后接受了工会的意见,工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威信得到空前提高。

工会干部提升自身素质是提升工会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记者建议新建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着重培养他们的协调沟通能力、外交能力,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里手,从而达到提升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质量的目的。 本报记者 刘东波

重点突破 走活工会整盘棋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工会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工会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不抓主要矛盾进行重点突破,就可能分散力量,影响工会整体工作的推进。

工会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来开展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工会要扮演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要做的事情很多。因此,有些工会干部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有些工会干部开展工作后发现力不从心,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一些工会干部把工作战线拉得很长,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收效甚微。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是辩证的统一,没有重点突破就难以形成整体推进。不顾本单位工会工作实际,不顾工会干部现有的能力水平,一味要求全面工作同时都得到提升是不现实的。

工会工作要取得整体推进,就必须找到一个能拉动全局的突破点。以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工会为例,作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工会,该工会从组建之初就把重点放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上。该工会首先在公司下属的兴无煤矿进行试点,通过协商,把该矿一线职工的平均工资从每月900元提高到1350元,并把工资的增长与企业效益挂钩,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试点工作使该矿不仅职工收入得以提高,而且原煤产量比往年增长了20%。随后,该工会在全公司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会工作得到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一致认可,工会的其他工作也就顺利地开展起来。

工会工作就是这样,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善于把握全局,重点突破,抓载体,创品牌,出亮点,求实效,走活工会整盘棋,把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本报记者 岳燕林

规范运作 树立工会新形象

近两年,我省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践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有一些新建工会由于缺乏主动性,工作能力不强,在组建后既未按照省总的要求进行规范,又未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以致出现了“只栽树不见树”的现象,导致新建的工会垮了,会员散了,工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新建企业虽然组建了工会,但职工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工会是什么性质的机构;有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会员;有的虽然入了会,但认为“入不入会都一样”。工会对职工没有吸引力,

1职工对工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大大背离了建会的初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根本原因在于工会组建后没有及时规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先组建、后规范”的工作思路一直贯穿于我省工会组建工作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时期,执行起来应当有所侧重。目前,在组建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各级工会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到规范化建设上,走质量和数量并重的路子。在这方面,盂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工会通过抓五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即组建规范化、制度规范化、维权规范化、活动规范化、“办实事”规范化,赢得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省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县工会工作规范》、《基层工会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新建企业工会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手抓组建工作,一手抓规范化建设和作用发挥,确保组建一个,规范一个,巩固一个,加强一个,真正把各级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党坚实牢固的群众基础。 本报记者 岳燕林

经济独立 让工会主席渐入“正轨”

目前,我省的非公企业建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单从统计数据上看,多数的非公企业都成立了工会组织,但是能真正发挥作用、有影响力的却不多。

细细分析一下,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比如,盲目追求组建率,“一条腿走路”,忙于组建,疏于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不建工会违法,组建后又流于形式;工会干部对业务还不是太熟稔,心中有热情,但是发挥不出来,等等。但这些原因似乎都不是“根”。

提升新建企业工会工作的质量,得先弄清这里的质量是指什么?记者认为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新建企业工会的规范;第二层自然就是新建企业工会发挥作用,就是维权。规范,需要人、财、物的支持,谁支持,老板!维权,需要对话的主动权,和谁对话,老板!但是,私营企业的工会主席在给老板打工,得靠老板发薪水,他要维护职工的权益,为职工说话,腰杆硬不起来。从这里我们能挖到“根”: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对企业主经济上的依附性决定了其为职工维权处于两难境地。

所以,提升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质量,要在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的两难境地中寻找突破口,惟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工会主席对私营企业老板的依附现状。晋城市泽州县的工会干部维权基金,主要为敢于维权的非公企业工会干部所设。吕梁市交口县双池镇探索出“酬薪制”,每月给基层工会主席300元-700元的补贴。对基层工会主席来说,由于成立了基层联合工会,他们不再受制于企业。经济独立,让工会主席渐入“正轨”。没有了后顾之忧,双池镇的基层工会主席们开始放手搞工作,一段时间以来该镇工会各项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该镇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用水、电费均由企业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按当地标准入学,等等,这些都是工会主席和企业老板协商后写进集体合同的。工会主席经济上的独立,让我们看到了新建企业提升工会工作质量的曙光。

第二篇: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

创新为舟,资本为帆,规范为本,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首先祝贺“2013年湖北省市政行业高峰论坛会议”顺利召开!

一、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企业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

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

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以及价值观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更够带来竞争优势,使企业具备与众不同的竞争力,还反映着企业独特的个性和定位。

(二)市政企业质量管理

市政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政工程质量关乎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政工程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水平。

中南公司走过了21年的风雨历程。多年以来,公司在各届政府、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从单一的抹灰包清工施工队发展成为下辖房地产、建设、土木工程、建筑机械、多元化投资五大产业平台的现代化集团型企业。集团旗下的主力军“中南建设”于今年7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南通总承包公司是中南建设的两大支柱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中国建筑业也得到飞速发展。继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出现严重衰退之后,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不少积极迹象,中国经济在我国政府一系列拉动政策和刺激计划之下也走上复苏通道,受其直接影响的建筑行业在复杂多变、小幅动荡中总体呈现乐观态势。然而,当前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在宏观环境、法制环境、体制机制、运营体系、经济秩序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提高竞争力和综合运营能力上下功夫?今天下午,我先抛砖引玉,谈一谈我司在21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及同行们批评指正。我的发言主题是“创新为舟,资本为帆,规范为本,全面提升建筑企业运营能力”。

一、创新为舟,在持续创新中激发企业发展源动力。

创新力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创新力决定竞争力。我认为企业创新应该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商业模式创新。

除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外,当前建筑市场还出现了EPC、BT、BOT、BOO、BOOT、PPP、代建制等形式。中国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我司在多年的实践中,也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商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整体打包:依托整个集团的优势,以投资建设公用事业(如电站、水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换房地产开发,或运作大型的房地产组团项目,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变。

二是合作开发:针对部分中小型开发商,拥有较好的土地但不具备开发实力,则变垫资为投资,以建筑施工作为投入,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

三是实施“战略导向、整体联动”的运营模式,看好一个大市场,进行一笔大投资,带动一条产业链。

2、经营模式创新。

经营模式的创新应重点在产业链、业务领域、市场布局、资源的组织与配置等方面做文章。我司的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在保持现有土建、安装、装饰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轨道交通和钢结构等业务,同时持续提升建筑机械设备、建筑部品、建材制造的配套水平。

二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围绕“立足大市场、对接大业主、承接大项目”的经营策略,实施区域性根据地战略,逐步完善包括三大经济圈和三大城市群的六大区域布局。

三是在劳务资源的组织配置上,始终坚持不转包、不挂靠,始终坚持以自有工人为主体。这种做法看似“保守、倒退”,但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有效管控、合同履约有着至关重要的正面影响。同时,我司已经组建劳务公司,正在实施总包管理与劳务管理两者分离、协同发展的模式。

3、管理体系创新。

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我司自身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多年来我们重点在建立集约型、紧密型管理体系上进行实践,并不断加大完善和提升。

一是按照“集权有度、分权有序、授权有责”的原则,对总公司、分公司以及项目部的责、权、利重新进行完善和划分,全面实行既能宏观调控、又能独立发展、优胜劣汰的配置机制。

二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再造企业管理体系。我司十几年来一直不断探索、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能,通过大力开展ERP建设,并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视频电话会议系统、远程指挥与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等初步构成了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被建设部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初步实现了“数据信息化、信息自动化、管控电脑化、决策智能化”,最终向“零时间响应、零距离指挥、零距离决策”及“防范风险、防范腐败、防范内耗、防范弄虚作假”的目标迈进。

4、技术装备创新。

技术装备创新是建筑企业的动力源泉。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装备创新,建筑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进入新领域。技术装备创新应该重点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中国建筑业仍然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长期受“高能耗、高污染、高噪音”三大问题困扰。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在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针政策的总体要求下,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时代大潮中,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必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在这些领域内积极开展技术和应用上的创新探索。

我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和拓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装备技术,与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型全预制混凝土装配技术”NPC公司,并在自己开发的楼盘中进行了试点研发,其技术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得到了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充分肯定。然而,在目前中国住宅产业化领域环境尚不成熟、公众尚不熟悉、规范标准等配套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耗巨资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内进行探索和实验,在一定时期内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此也迫切希望我们的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制订、完善、出台有关技术规范、施工标准、验收标准。

二是推进装备创新,提升综合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劳务成本不断上涨,对机械、装备的应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国外同类企业已远远落后,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建筑装备升级的历史阶段,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对装备创新的重视和研发力度。

近年来我司全面启动了“装备革命”。一是与法国合作引进了新型大模技术,全面推广的法式大规模达到了半清水混泥土,不抹灰的水平;二是对手工机械、施工机械、大型工程机械全面升级换代,加快提升施工机械化程度,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加大自主研发五大架子体系:顶杆体系、碗扣式网架体系、门架体系、外爬架体系、早拆快拆体系,全面向装备要效益、要质量、要形象、要市场。

二、资本为帆,在资本经营中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当前,建筑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且垫资、欠款严重,企业单靠传统的生产经营只能维持生存。面对这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企业必须积极开辟新的通道,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道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基于资本经营进行行业整合,改善行业结构,规范行业秩序。

有鉴于此,我司从1999年起就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资本运营”的发展思路。从2000年起,我司先后在房屋建筑、装饰、轨道交通、弱电设备安装等业务领域成功实施了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收购,使企业的规模得到增强,资质提到提升,产业链条得到拓展和完善。我们还通过购并大连金牛,使“中南建设”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上市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今后,我司将按照"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八字方针,不断提升资本经营的质量和层次。

三、规范为本,在不断规范中优化建筑企业成长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建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正规的建筑企业备感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关于“无序竞争”的困惑。长期以来,建筑市场处于盲目的无序竞争状态,建筑企业之间为了争夺业务而顺应业主一味不理性的压价、垫资,全面采用价格战,长此以往施工企业深受其害,苦不堪言,直接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和竞争格局。

二是关于“无资质有市场”的困惑。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放下镰刀就拿瓦刀”的建筑游击队,技术含量低,运营成本低,凭借表面价格上的优势四处活动,一方面扰乱了建筑市场,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层层转包、分包、挂靠等现象,由此出现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带来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是关于“无组织有市场”的困惑。目前在劳务队伍中,隐藏着一小部分无组织、无纪律的民工,他们为了谋取个人不合理的利益,采取一些敲竹杠、闹事等极端手段,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而地方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往往不能公正处置,使用工单位进退两难、十分头痛。

四是关于“工程保修款”的困惑。由于近年固定资产的持续投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神话,也催生了一大批不诚信、投机型的房地产开发商,“打一枪换个地方”甚至“过把瘾就死”的投机心态,使施工企业索要保修款往往费时费力、伤透脑筋。要么开发商对保修款一拖再拖,要么是活干完了,但开发商解散了,导致建筑公司承担了保修的义务,却享受不到收回保修款的权利。在目前建筑企业普遍是微利经营的情况下,保修款可以说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但这项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此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让开发商把保修款交由政府或某专职机构管理,切实改变现状,规范起来,让建筑企业无后顾之忧。

五是关于“国进民退”的困惑。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出于某些微妙的考虑,对国有建筑企业会有一定的倾斜和保护,往往使民营建筑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民营建筑企业迫切希望能有相对公平的待遇。

六是关于“外行管内行”的困惑。尽管《建筑法》规定,监理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等,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实施监督的专业机构。然而现实中由于很多业主的合同意识差、随意性大,对监理工作干涉过多,盲目压工期、压造价,甚至提出一些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建设要求,监理形同虚设,使得施工单位无所适从、左右为难、内耗严重,归根结底的危害是埋下了技术隐患和质量隐患。希望政府及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七是关于“总承包”的困惑。可以说当前大部分所谓“总承包”的施工企业都是施工总承包,而非真正意义上集“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与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相去甚远,与特级资质的内涵也有差距,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总承包企业的话语权太小,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出了问题追究的都是施工单位,而对甲方、监理的责任追究不够,甲方监理高高在上,施工单位苦苦挣扎,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相信在座的建筑业同仁都会深有感触,我们在此呼吁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关注和改善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深信,随着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不断理顺建筑行业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不断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全面与国际接轨,建筑市场所存在的混乱的现象必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建筑市场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健康。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面就是我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发展所发表的观点,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但我始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宏观调控手段、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计划经济、关系经济、粗放型经济已经全面退出历史舞台,科学、和谐、规范、法治、知识、生态等因素成为市场竞争新的特征,它们对企业家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再一次提出考验。衷心希望与会的建筑企业能够弘扬高峰论坛的精神主旨,不断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源源不断地激发创新力,始终坚定不移地强化推动力,始终扎实稳健地提升影响力,中国建筑企业一定会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画卷之中,创造出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第三篇:浅议企业民主管理质量提升

罗东升

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企业的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使民主管理的作用得到加强、质量得到提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职工民主管理历史发展

1949年以后,职工民主管理发展是极其曲折的。1957 年,在《关于处理罢工罢课的指示》和《关于研究有关工人阶级的几个重要问题的通知》这两个文件中提出了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且明确了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这使得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到了1981年,《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的出台明确了我国企业的领导制度是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且职代会的职权得到了调整和完善。1986年 9 月,企业领导制度的“三个条例”出台,全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普遍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8年4月,《企业法》开始颁布实施,这是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出台,标志着我国的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2003年末,全国已建立职代会制度的公有制企业占已建工会公有制企业的85%。

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强化企业民主管理的关键在于职代会基本制度建设,职代会是职工用于行使民主权利的机构,也是企业用于落实“依靠”方针的手段,工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主渠道,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它可以贯彻落实职代会的职权。

在具体的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工代表大会程序规范》,明确企业发展规划和职代会建设要一起考虑,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逐步形成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互补互为的职代会体系。与此同时,也可以结合企业民主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的强化民主管理,保证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履行职工代表大会职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体现社会民主的一种有效手段,履行职工代表大会职责是实现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在内容上,体现在职代会的改革与强化。职代会需要不断扩大,逐步进行深化,领导通过向职代会述职,接受职工代表民主评议的方式实现述职,在职工代表组长会议上公开反馈评议结果,把干部任用情况以及干部廉洁情况陈述列入职代会的专题报告中,同时把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也列入到专题报告中,通过这种形势拉近职代会与职工之间的距离,使职工们通过职代会来了解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是,在形式上,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要从经济领域、基层扩展、增加影响范围等多个方面着手。职工旁听职代会制度有利于决策层进行科学的民主决策,加强职工代表和企业领导沟通和交流。针对职工关心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业务提升和劳动竞赛等内容双方进行面对面沟通,工会制度的提升关系是民主管理的主线。

三是,在载体上,体现在总经理联络员反馈情况的方式上。畅通联络员沟通渠道,拓宽联络员工作参与度,及时地将职工反映的各类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事求是地传达到企业领导层面。需要坚持做到征集、解答、反馈、监督,环环相扣,形成闭环。通过总经理联络员会议,不仅仅密切领导班子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还保证了闭会期间职工更好地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群策群力推动企业发展。

四、提高职工代表队伍素质

职工代表的素质直接决定着职代会参政议政的水平。企业职工代表的形象和综合素质影响着职工代表大会和民主管理的质量,培养和造就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通法律法规的职工代表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职工代表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对职工代表进行管理知识、民主意识、业务能力、参政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和改善职工代表整体素质以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使职工代表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主力军和先行者,从而保证职工代表队伍的活力,实现职工代表综合素质的改善。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利用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减少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现象。

五、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流程

提升企业民主管理质量,需要充分开阔新方法和新思路,规范和改进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流程。

一是平等协商。每在召开职代会之前,单位行政与工会双方需要进行平等协商,这是作为职代会的必经程序,并对所涉及员工素质工程、管理提升、温暖工程以及劳动合同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事项进行协商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为职代会签订集体合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知情议政报告会,每次职代会前,应召开职工代表知情议政报告会,主要用于针对本次职代会的主题所涉及的内容,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专题报告。

三是职代会质量评估活动。在职工代表大会之后,可以通过向职工代表发出征求意见表,进行评估职代会的质量;通过职代会落实情况跟踪,抓好职代会提案的落实,了解职工的满意度,这可以对提升民主管理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是职工代表巡视活动。为监督有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延伸民主管理,发挥职工群众关心企业、管理企业的积极作用,确保职代会和集体合同等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需要开展职工代表巡视活动,就职代会的有关事项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巡视检查,可以了解有关事项的实施情况,有利于督促有关部门对相关事项的改进,确保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职工代表提案处理工作。提案作为职工代表行使代表权利的文件,是代表履行参政议政义务的重要途径。提案处理工作是职代会后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企业相关负责人主持,提案审查委员会对立案的提案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认真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提案人,在经提案人对提案处理部门的处理质量进行评议,完成提案的后期处理。

工会要加快改革创新,积极应对世情、国情、企情变化的新挑战,切实提升民主管理质量,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会科学定位,是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只要有好的法律武器,好的工作机制和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就能更好地维护好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四篇:企业质量提升誓师大会发言稿

本文作者:陈梅 好范文原创投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市场的严峻,公司深刻感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开展这样一个质量提升活动,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对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价值的平台。也为公司将来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无非就是靠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来支撑的。一个好的企业,品牌企业,百年企业都是通过不断的改进质量,提升质量

来维系的。 我们南京分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已经三个多年头了。我们一幕幕见证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转变,我们本着惟一惟精,唯实惟新

的企业理念一步步的成长着。我们要以让客户以拥有我们的产品而放心和自豪为目标,对明天、对将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把质量

关,把产品质量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以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给社会。质量是根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把讲究质量放在整个工作的第一位,

把它作为生命来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加强监管促进供电企业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效率

附件

加强监管促进供电企业提升供电服务

质量和效率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57号)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能综通法改〔2017〕64号)要求,结合供电监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近年来供电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抽取重点区域,围绕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监管工作,促进供电企业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用电诉求,保障人民群众方便、快捷、高效用电。

二、工作内容

(一)坚持问题导向,督促供电企业不断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开展供电服务质量监督检查,着重对停限电未按规定事先告知、故障抢修不及时、电费缴纳不便捷、用电业务办理繁冗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投诉举报集中的事项开展问题监管和现场检查。

(二)提升供电服务效率,督促供电企业不断强化供电流程管控。突出抓好对供电企业用电业务办理、停限电、故障抢修等工作的流程管理和时限管控监管,特别是结合我局印发的《压缩用电报装时间实施方案》(国能监管〔2017〕110号)要求,重点对用电业务办理精简申请资料、简化业务流程、压缩报装时间等情况进行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快捷高效用电。

(三)提高供电服务透明度,督促供电企业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督促供电企业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充分利用营业厅、95598供电服务热线及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等便于用户获取的方式,真实、及时、完整公开用电报装、电价与收费标准、服务承诺、投诉处理等供电服务相关信息,便捷提供业务咨询、用电申请、自助查询、资料下载等服务,做好95598供电服务热线普及标识宣传工作,扩大人民群众对95598供电服务热线的知晓度,切实提高供电服务工作透明度,更好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保障人民群众便利用电,督促供电企业持续创新供电服务方式。督促供电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便捷手段,不断创新供电服务方式,切实提升供电服务便利化水平。凡网上可以办理的事要尽可能网上办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对群众必须到场办理的事项,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对于老弱病残等有特殊需求的居民用户,推广办电预约服务;全面推广业扩报装远程办理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便利用电。

(五)用好12398能源监管投诉举报热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电合法权益。统计分析12398能源监管投诉举报热线投诉举报受理情况,针对供电服务投诉举报问题集中的事项开展重点核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用电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用电合法权益。

(六)探索引入社会评价,保障人民群众满意用电。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开展用户用电满意度第三方调查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群体开展调查,设计满意度指标体系,准确掌握人民群众用电需求,及时了解亟待解决的用电问题,科学评价供电企业供电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供电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方式和具体安排

请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组织实施,供电企业具体落实,拟通过企业自查、现场检查、重点核查、用户调查、整改落实等方式开展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工作启动部署(9月)。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结合今年供电监管工作统筹组织实施,督促供电企业对照检查内容做好自查整改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及时报派出能源监管机构。

(二)现场检查和重点核查(9-10月)。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应采取“双随机”方式开展现场检查,梳理检查问题并向受检单位通报情况。针对12398热线反映供电服务投诉举报问题集中的事项,开展重点核查。

(三)第三方调查评价(9-10月)。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可视情委托第三方机构探索开展电力用户供电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发布。

(四)整改落实(10-11月)。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梳理检查、调查成果,对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督促供电企业限期完成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我局市场监管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细化分工。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要充分认识促进供电企业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效率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层层落实责任,并于2017年11月20日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我局市场监管司。

(二)加强协作,积极配合。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间应加强协作配合,深化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各供电企业要高度重视,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作为,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监管要求,认真配合做好现场检查工作,按时报送相关自查资料,确保提供资料真实、全面、准确。

(三)强化责任,落实整改。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要督促供电企业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对落实到位的典型要通报表扬,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对工作不落实的要公开曝光。供电企业要以监管检查和问题整改为契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四)强化公开,注重解读。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应将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效率工作方案、现场检查和重点核查情况以及供电企业整改落实的情况通过门户网站、情况通报、发布报告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工作中要注重宣传解读,综合运用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媒体专访、政策问答等方式让电力企业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关注相关政策和工作动态。

上一篇:企业文明创建工作简介下一篇:巧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