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素质教育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迫切需要整个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全面深化,将会推进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这是全局性、战略性和全面性的系统工程。

第一篇:专业素质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是音乐教育专业必备的两大素质。优良的音乐专业素质是从事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必备条件,而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是各专业都须具备的,对音乐教育专业而言,则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成为一个优秀音乐教育者的责任。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令人人担忧。文章从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培养这两种素质的重要性,概括总结了我国当前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两种素质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养;专业素质

2011年,我国颁布《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教学方--面确立了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十二五”以及未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概述

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素质,也是作为教育者教育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基础。专业素质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专业素养之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正如米饭之于饮食,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要素。而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如师德、文学等素养都是作为教育者所必备的,师德甚至是作为音乐教育者最根本的要求。音乐教育者如果专业素养不足,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能误人子弟;如果缺乏人文素养,其教学就只是技术工作。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作词者和作曲者的思想情感的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从而真正进行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艺术素养和水平。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源于“人文主义”,是相对于“科学主义”而言的,强调对人的生命、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关注,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等。人文素养典型如琴棋书画、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等。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文素质培养水平,不仅是每位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师德是音乐教育者首要的人文素质。师德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其内涵为“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师德规范包括愛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要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素质,高校教师不仅要通过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还要以自己高风亮节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其次,音乐作为生活的艺术,与其他生活艺术如民俗、文学、宗教、历史等人文学科密切相关。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深具艺术感染力的内容进行发掘并展现给学生,艺术本身的展示才是对学生的最后人文素质培养,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水平的综合人文素质是其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的源泉,培养这种具备高素质综合人文素养的学生,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光荣使命。

(二)专业素质

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术或技巧,更是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音乐素养。钢琴、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钢琴基础技能的学习要掌握钢琴弹奏的技巧,这是钢琴伴奏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钢琴、声乐、钢琴伴奏等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此外,必须为他们提供舞台表演机会,通过艺术实践,真正提高其专业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其未来的教学示范能力。

二.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全国各级学校培养音乐教师而设置的。该专业学生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辜负社会和孩子父母对音乐教学的期望。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如下:

(一)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根本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求职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良好专业素质加上高水平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综合能力方面,人文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自然展现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二)强化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又必须满足各方面要求。体现在教育领域,一方面对学科要求日益提高,研究更加专业化,新学科不断产生,边沿学科持续出现;另一方面,各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广泛和深入,尤其是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融合不断加快。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实行综合化。在音乐教育方面,我们要对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在确保音乐专业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变的基础上,广泛引进其他人文专业知识甚至自然科学知识,真正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还具备综合的的人文科学素养。

(三)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是教育创新能力的要求

单纯的音乐专业教育不仅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严重桎梏了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通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三.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如上文所述,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别具意义。但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行政部门政策问题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过低。高校录取时,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明显过低,一定程度上造成所招收的学生人文素养偏低,影响了其在高校的综合能力培养,进而导致该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落后。其次,高校教育思想观念存在问题。高校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不够。高校领导思想观念落后,对人才培养目标理解错误。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漠视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养成。片面强调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造成学生人文素养上严重的营养不良。只要音乐唱得好,其他都无所谓。当前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也使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文学、教育心理学等人文科目兴味索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校教师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够,认为“一技在身,吃穿不愁”,轻视人文教育,甚至有教师否定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这也导致教学方法落后,不注重对教学中人文因素的发掘,更遑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部分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有限又注重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

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大都文化底子薄,知识结构不合理,为“扬长避短”,厌恶逃避对“令人头疼”的人文知识的学习,“一心只读音乐书”。加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的疏忽,人文科学在音乐教育专业被“束之高阁”。这不仅会使学生缺乏基本文字能力和交际能力,还容易使他们对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迷惘,形不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校园文化环境差使人文教育误入歧途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国内外的各种思想观念、流行风尚进入校园,一些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严重污染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造成严重障碍,甚至使一些学生的人文思想误入歧途,如迷恋色情、暴力,追求毒品、赌博的新鲜刺激等。

四.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建议

针对上文中音乐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设置教学课程

首先,教育要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分数线。音乐教育专业的低分数线,使该专业学生在高中时就忽视文化课的学习,考上大学后更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吸收。这与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师资的目标显然是背离的。高校提高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保证生源的人文素质质量,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对人文科学的理解接受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人文素养潜质。其次,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高校领导应树立开放全面、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把培养具备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措施逐步落实。最后,教育部门要增加人文教育的课程管理和课程考核。高校领导加大人文学科选修课、必选课的课程比重。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权,增强教学制度的灵活性,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文科目。在人文课程考核上,要制定全国通用的人文素质达标标准,并严格落实。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熏陶

教师是学生模仿效法的对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影响。此外,提高音乐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掘音乐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在人文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真正魅力。

(三)学生要认清自身定位,自觉提高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歌唱家或演奏家,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该专业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人文素质不可或缺,也十分重要。此外,该专业大学生的人文基础相对较差,只有认清自己的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未来的理想。

(四)加强体现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和人文社团,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培养人文精神的自觉性。此外,还可通过网上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

作者:刘培发

第二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素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 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迫切需要整个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全面深化,将会推进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这是全局性、战略性和全面性的系统工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承担着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也应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素质教育开展需要高素质教师作为基础和延续。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以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素质教育是培养造就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素质教育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素质教育发展与专业教师素质提升毫无关联,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深化专业发展和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

一、高职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关系认识

教师素质,或称教师专业素质,是指从事教育活动并能使之顺利进行的基本品质或条件,是在职业生活中,教师与他人、集体、职业工作等方面关系的协调过程中所适用的基本规范或行为准则,和基于这些规范或准则所展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他涵盖了专业性的知识、能力和精神三大部分。专业性的知识分为:通用性的(教师具备的推进教学有效实施的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的(教师就职的专业知识)、条件性的(有助于教育教学实施的知识)实践性的(教师处理教育问题的个人经验积累);专业性的能力分为:组织教学、语言表述、教学过程设计和过程监控等方面能力。专业性的精神分为:观念(对专业或教师岗位的认识)、态度(对教师岗位的基本观点,包含专业的理想、情操、性向和自我。)、道德(也称师德,教师工作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置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原则。)

高职素质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升是独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专业教师作为承担者重任在肩。当前,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经历多是成人教育,理论教学能力较强,还不很熟悉高职教育的特征、规律和规定。高职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素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专业教师提升了自身素质,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会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两者之间关系体现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素质教育前提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重大意义。我们主要从教师职业发展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区别教师专业性与非教师的标志。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经历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绩效。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身份转换过程,即岗位新手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整个过程。教师走向职业化的过程也是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为此,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1)教师专业发展内部影响因素。1)缺乏本体价值观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其专业发展本题价值观的关注点,这个本题价值观主要体现了教师参与专业发展过程积极性。现实中,一些教师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讲课、改作业等,教育教学成了讨生活的方式。这样,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其就难以体会。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产生专业素质提升的源动力和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努力收获成功。2)缺乏工作过程自主反思。自主反思指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回顾和思考教学过程和效果,如此多次反思可以清晰认清教学实践本质,并以此为指导使教学经验的准确程度和多样化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教学和素质教育实施绩效。当前,教师教学反思有一些问题:形式化,未深刻认识反思的现实意义;模式化,反思的方式过于固定。(2)教师专业发展外部影响因素。1)事务性工作繁琐。专业教师日常工作事务性工作繁琐,很难集中精力集中与专业发展,常规项目:听课、论文、作业批改、实训辅导等占用大量业余时间,教师专业发展所需时间不能得到保障。纵使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缺少实践和空间,也会影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2)缺乏人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人性化不足,专业教师就成为持续工作的机器。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工作狂人和道德圣人成了专业教师最好的定位。管理方式上,管理制度太传统,限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定和内容过多。3)缺少专业化发展经济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得到学校的相应资金扶持。但现实中,由于财力不足和资源有限,教师专业化发展能调配到的自己和资源有限。比如:一些地方的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只能维持正常生活。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开展。

三、高职素质教育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一)关注群体,关注自我。关注群体,就是要对自己所在的组织、社团比较在意,积极研究并融入自己周围环境的职业文化、伦理、生态和成长当中,乐为其中一员,依托群体的滋养不断成长为合格成员。关注自我,就是置于群体环境中,要认真对待相对独立的自我和群体成员的自我。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关注群体就是要重视校园文化、校规校纪和人际和谐,尤其是要重视自身所在较小群体。关注群体并非重视别人隐私或私事,以及搞小团体、信谣传谣、喜欢告状或恶语相向,而是对群体运作特别是人事政策进行研究,学习其他成员的学术、教学特点并熟悉其性格和成长环境,积极主动融入周围大环境,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基础上追求个人的成长,在人文素质的融和基础上提升个人的学术素质,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当然,高职专业教师的关注群体还涵盖重视高职教育、学校招生、学生就业、教育模式和学校生存与发展,主动在高职教育发展前提下追求教师自身发展,与时俱进。

(二)反思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教学,就是指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教学规范,研究和思索自己日常教学过程,找出弱点和不足并积极改进,提炼成功经验并发扬光大,善于学习和研究教学,逐步成为为专家型教师。反思自我,就是指在反思教学基础上,教师理性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理念、策略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和认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积极打造和谐的环境关系,努力成为道德达标、学识丰富、作风扎实的教师,充分展示自身的师爱、人格、学识、形象和才华等魅力,反思中逐渐成长和成熟,成为专家型教师和学生爱戴的教师。高职专业教师应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素质要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基于服务地方经济、推进学生就业原则来反思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将自己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建立在学生职业道德和情感的培养上,逐渐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成就事业,成就自我。国家和企业的未来发展要靠人才,而人才培养依托教育培训。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和企业兴衰的战略事业,而教育的成败关键看教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和国际竞争不断激烈等,但我们正面对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历史关头,转型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需要更多的素质和技能较高人才,这正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宗旨。近些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境共生,而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水平高低。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师应该勇于拓荒前进,敢于承担重任,积极献身于高职教育事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促进自身素质提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强化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率先垂范并带领学生积极成才。

(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性化管理机制。从动力和制度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扶持将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提升:第一,学校要建立人性化水平较高的管理制度。管理的科学化应依托软性的疏导、思政整治工作和硬性的规范、制度来落实;将人性化的规范、制度渗透和融入到科学规范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中。第二,科学结合和适度控制目标管理与教师合理需求,学校进行工作目标制定时,应该科学分析和定位教师合理需求,使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和谐统一。

(五)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压力得到有效舒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到知本主义时代,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专业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更好人才越来越艰巨。然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各种培训、会议、作业、检查等工作,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消耗了教师精力和时间。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改变培训、会议、检查等工作的时间和方法,为教师减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

(六)从经济上积极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经济上大力扶持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有效推进高职教育的健康而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很多学校经济实力有限,况且国家支持教师进修的资金有限,教师的工资水平也低,一些学习进修机会的不得不放弃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七)充分利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共享知识。教师可以任何时候以文字或多媒体形式上传自己的心得、感悟、资料,不受时空限制,全社会都能共享教师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别的老师博客,可以进行相关对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共享信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同行互动。借助博客,没有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限制,即使远隔千里外的同行也能集中到一起,进行即时互动式交流,借助积极地参与、回复和讨论,他人思想和经验能够分享,可以解决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3)引领专业。博客往往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由专家或学者充当博客的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他们会想尽办法地搜集整理该领域的精华,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不断向读者展示。

结语:随养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施“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都应承担的历史重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专业发展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拓展专业教学的职责和功能,持续不断地鼓励学生学习,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对接理想的工作岗位和达到工作岗位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小冬、孔凡菊,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作者:谢朝阳

第三篇: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摘 要:在我国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就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阐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必然性,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夯实专业教育教学基础,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的改革新思路,最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

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创新发展战略后,我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潜力,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的真正意义缺乏理解,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真正融合。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缺乏多样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创新,提高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认知,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流于形式,缺乏人才培养计划支撑,实践课程不规范,课时不足够等,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收效甚微。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必然性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其次,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决定了一个人所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决定其创新创业的基本方向。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如到专业教育当中,是深化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充分利用其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优势,满足其初期创新创业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思路

1.夯实专业教育教学基础。专业教育是深化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能力水平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因此,在高校专业教育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坚持多方联动,打造高校、企业、社会沟通的平台,统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建立健全实训实践基地等,深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支持举办校内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应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优势,打造精品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有的实践性与现场感,形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校园环境。

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建设措施

在市场经济下,作为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财会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无疑占据天然优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可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个性化人才理念。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必须尊重“创造性寓于个性之中”,为此,在教育中必须开最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尊重每名学生,接受他们的不同理解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其次,复合应用型人才理念。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就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要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应用实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检验教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创新型人才理念。大學创新创业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批判思维能力不断激发求知兴趣,形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会计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开展,培养目标方面,应将知识导向与能力导向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业务实操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培养模式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沈阳科技学院在新培养方案修订中,采用“双线并行,五步推进,能力本位,开放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可以增设专业拓展课程,例如:《创新创业财务知识》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财务知识普及。另一方面,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合作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3.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前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着重以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会计实践课教学中,财经技能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教师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情景式教学,不断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此外,教师可结合会计专业教育资源,开发可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4

[2]刘宁;赵建华.创新创业教育与信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02

[3]丁凯;张锐;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J].江淮论坛,2019.0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沈阳科技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研究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成果。

作者简介:郑鑫(1986-03);女;辽宁辽阳人;汉族人;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税收政策、成本管理

作者:郑鑫

上一篇:学生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职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