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浅见

2023-01-18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 课程上得好与坏, 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农村的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留守儿童多。因此, 我们更应该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增强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呵护与关怀。那么, 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 投入教改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 与城市教师相比, 多少有一些知识或观念的局限性。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吸取新知识, 研究新问题, 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 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努力用知识的充实、观念的更新、经验的丰富来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提高。老师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 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 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 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 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农村小学课堂上也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做到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 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让农村孩子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蓬勃而自然地生长。

二、热爱留守儿童,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与学生亲切交流, 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 自己想做家务, 可是父母 (或婆婆爷爷) 不允许;有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有自行车, 有手机, 自己也想要, 叫父母买, 父母不买就赖家里不上学, 非得让父母买给他才肯来学校。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就要适时引导学生怎样去看这样子的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 我们要针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扮演代理家长的角色, 辅导学业、疏导心理、沟通情感、矫正行为, 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我们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甚至搞类似结对帮扶的活动, 对他们多谈心、与班主任交换意见, 与他们的父母通电话, 让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们还要对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的“留守儿童”实行定人帮助。同时, 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社会活动, 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 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就是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 让他们在温暖的集体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我们如果切实第这样去关心学生, 他们一定会因喜欢老师儿努力学习思品与社会, 从而增强我们该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三、以活动引路, 提高学习的开心指数

我们知道, 形式多样的课堂是最开心的。经调查, 有88.2%的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 农村学生对活动的要求更强烈。无疑, 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能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所以活动化、生活化教学, 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 我们需要使之不断更新。例如, 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 还可以用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 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院坝、工厂等, 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 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 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 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学校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 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 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等等。这样, 使学生会感觉到上思品课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同时, 教学活动不只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递, 还要注重两个生命体之间情感的对话。我们老师要是一个热血动物, 有着一份热情, 一份爱心, 一份同情心, 能不能为屈原抱屈, 为窦娥鸣冤, 为杜十娘不平。这样以此来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情感丰富的老师, 才能真正从心灵上去感染学生, 熏陶学生。

四、要多方法、多角度地开展课堂教育

由于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很有限,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采用的是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 这种方式在农村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里, 我们可以吸收一些城市学校老师的教学经验, 比如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即兴演讲模式。

让学生在讲台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然后再展开讨论。如在课堂上学习时, 把他们带到欢乐的教学气氛当中。比如在上课时先做一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 然后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挫折, 自己有何远大理想, 如何去实现等等。

2. 讨论交流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 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思考交流机会, 把教学贯穿于情理之中, 通过讨论, 让学生悟出道理。

3. 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使学生向生活“取样”, 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以上几种模式, 实际上在活动形式中已经提到, 也可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不止这些, 需要我们不断总结, 不断研究, 不断交流。

上一篇:学校实施高中选修课的困惑与对策下一篇:超敏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