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9-12

小学课文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适合阅读教学。阅读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自读自悟, 但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或放任自流, 或置学生个体不顾, 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综合素质很难提高。如何引导学生乐读且不抹杀学生的自主性,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得需要时间和过程。现将我们的阅读教学模式列出, 以求共讨和指正。

1 动情巧妙激情

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 让学生去体验文章之情, 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小学课文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 教师应重在范读, 以读代讲, 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去感染熏陶他们, 激发他们的情感, 提高他们理解事物能力和文学水平。如讲解《小抄写员》前, 我精心备课, 做到全面把握课文内涵。上课时, 我范读后, 以读代讲。自己那种委屈、矛盾的内心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学生们早就随着我的情感变化共同沉浸在了文章的情怀之中。课文读完后, 眼前是闪着晶光的红眼圈, 耳旁是阵阵的啜泣声。我们一同沉默了有好几分钟。

2 想读诱导赏识

许多学生不愿阅读, 甚至惧怕阅读。这时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 因为适时适度的激励,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们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时, 要巧妙机智地诱导学生, 做到提醒鼓励、引而不发、不急不躁,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 自己一定能读好。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导, 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去欣赏课文, 读书兴趣也就会盎然无止, 就会乐于在教师、同学, 甚至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阅读能力, 那种不愿阅读, 甚至惧怕阅读的情况就会悄然逝去。

3 模仿语言点化

模仿是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手段。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 教师的评价往往是“读的不熟练”、“读的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这种评价对学生几乎没有益处。教师适时地用语言点化倒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情绪, 加深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如讲解《长城》时, 学生们对“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凝结了多少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这句话, 没有读出应有的自豪感和钦佩心情。于是, 我就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点拨学生, 让学生们了解当时建造长城的困难, 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的热爱。再次朗读, 他们的语言中就富含了更多更深的感情投入。另外, 当学生读得特别出色时, 教师可以适时发问:“什么地方读得好?为什么?”这样其他同学就会用描述性语言做出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 同时也会提醒他自己在模仿朗读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4 感悟体验成功

课文中的文章均来源于生活, 且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联。但是受自身因素、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的影响, 学生们的感悟就有所不同, 所以阅读中就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气质。教师就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独特见解, 鼓励他们尽量表达出来, 并及时给予个性化评价。这样特别有利于学生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发挥潜能。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因为他们体验到了成功。

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自主创新地去阅读, 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和创新的喜悦, 这样课文就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文字, 而是心灵和心灵的共鸣。

摘要: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在教学实践, 总结出几种教学模式供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

上一篇:大学生诚信之我见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