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和德育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西藏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途径与策略研究 ——以西藏盐井中学为例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的好孩子。德育应该贯穿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而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是目前教育事业中当仁不让的头等大事。在古代,孔子的教学理念中,德育是放在首位。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倾向于功利化,德育功能慢慢地在消失,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化,甚至变成附属品。在西藏的农牧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功能是完全被忽视的。西藏的语文教学在特殊的背景之下展开的,既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因素,更有当下,重视不够、形式单一、没能形成“村社家校一体化”、没能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中去或者灵魂中的去等的现实原因。诸多因素阻碍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语文教师,身处农牧民地区,对藏族学生的未来、对本校的教学、乃至民族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忧患意识。在农牧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德育的功能,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意识,还可以真正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矛盾解决的必经之路。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研究,这是本论文所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绪论;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德育缺失的具体表现;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德育缺失带来的后果;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缺失德育教育的因素;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语文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矫正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不端行为的措施。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笔者首先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出本次论文研究的意义。并且提出了区别于其他同系论文的价值。最后通过实证的方法描述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二部和第三部分从理论走向实际,作为西藏农牧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经过细心的观察总结出农牧民地区中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笔者认为,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没有恒心、没有感恩心等。第四部分寻找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所有人的想象中,西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地方居住着的,都应该是一群淳朴而好客的人。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西藏偏远地区出现很多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让所有人心寒。当然,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也是很多的。研究者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历史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和第六部分,笔者提出了,在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重视德育,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者认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是教育者的根本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者的基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和终身发展的学生是教育者的最高理想,而这些目标也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态度、完善制度、积极改正的方式,使西藏的教育真正得以发展,使西藏的人才真正得以成才,从而真正做到为国家的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关键词:西藏;语文;德育功能;行为习惯差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三)德育的概念界定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综述

一、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德育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公德意识淡薄

(二)厌学

(三)不服从管教

二、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德育缺失带来的后果

(一)冷漠自私的中学生

(二)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低

(三)教学质量滞后

三、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缺失德育教育的因素

(一)历史文化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学校因素

(四)家庭因素

(五)个人因素

四、西藏偏远农牧地区语文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一)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二)完成汉语文本身的使命

(三)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新西藏人

(四)是为了迎合新课改的需要

(五)是为了西藏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矫正西藏偏远农牧民地区中学生不端行为的措施

(一)当有爱的老师

(二)创有爱的课堂

(三)办有爱的学校

(四)组有爱的家庭

(五)建有爱的社会

结语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涌水量水文地质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国红色经典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