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

2022-11-10

第一篇: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

对概念教学的思考

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数学素养差的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保障。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这样久而久之,从而严重影响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呢?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 “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如,在平面几何中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先给出垂线短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指的一条线段长且是最短的。然后,启发学生思索线线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一条线段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过其中一直线上任一点作垂线,交另一直线于一点,垂足和这点之间组成的线段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巩固深化阶段:在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之后,应立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引入概念”时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如此往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深化阶段: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防止片面性。除在运用概念时,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概念之外,还应针对某些概念的定义中有些关键性的字眼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容易被忽视;某些概念的条件比较多,学生常顾此失彼,不易全面掌握;某些概念与它的邻近概念相似,不易区别等等。举反例,从反面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三、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步骤。

依据数学概念的形成,概念教学的第一种模式如下:问题情景(抽象)新概念分析[内涵、外延、正(反)例]--应用--反馈,其具实施步骤是: 1.构建问题情景,创设心理环境。针对新概念构建相应的问题情景,隐含新概念所描述事物的本质,观察、认识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和合理,以形成合理心情,积极、大胆地进行思维。

2.考察本质属性,抽象形成概念。分析问题情景,概括出它所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由此逐步抽象而提出新概念。

3.设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对新概念可从揭示内涵、外延、定义方式、合理性(和谐性)、正反例证等方面分析。 4.及时测试反馈(应用),评价思维训练。

数学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本质属性就是这一概念的内涵,满足这些内涵的全部对象就是这个概念的外延。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教学的第二种模式如下:巳有概念(类比、迁移)新概念--比较(共性、异性)--创造(形成新概念体系)--应用--反馈。其实施步骤为:

1、精选巳有概念,设置问题情景。数学概念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坐标法经历了直线--平面--空间--超空间。教学中应选择最近的源概念,通过升维、加权、反向思考等设置。

2、拟定类比方案,迁移形成概念。考察概念情景的变化,拟定提出新概念的类比方案(概念诱发、类比途径、类比可能的结果、验证并完善)。

3、重比较促创造,强化概念理解。对类比、迁移提出的新概念,需与问题情景中的巳知概念比较,弄清与原概念的共性、与已经知概念的异性。

4、及时测试反馈,评价思维训练。以上两种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与合理把握,不仅仅是在数学概念上有效,我认为其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同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它,这样使我们在教学时会目的明确,方法对头,既不会造成为概念而教学,也不会在数学教学时顾此失彼。

第二篇:对教学方式的思考

结合《政治生活》教学,谈我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以往的教学中,我惯用的教学方式是授导型教学方式;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1、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习效果较好;

2、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认真复习,从而达到师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不足在于:

1、由于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形式新颖,但如果教师对课堂全局的掌控力度不够,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化”,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值得鼓励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等,因此,教师在采用授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准确、及时、充分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思考、讨论和学习。

第三篇: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行英语学校的教学措施,各大学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需要提升许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写作能力是提升英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中考的一个必考项目,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当然,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初中的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将提出几点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讲解 当学生写完作文时,老师应该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文,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的记录,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并且让学生将自己以及同学作文中出现的语法,一点一点地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对写作进行讨论 老师布置写作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写作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在写完作文之后,老师可以让各小组对组员的作文进行讨论评价,找出作文中出错的地方,并经过认真的讨论对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记忆犹新,最后老师只要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就可以了。

三、实行激励机制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激励机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其再接再厉,而对于不认真写作的学生则适当地给其一点惩罚,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写作任务。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方法措施来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初中生处在英语的初学阶段,所以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宋晓晶.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感悟.才智,2011(25).编辑 鲁翠红

第四篇: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特点及其对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隋广智

198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关于在山东省平度市建立“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中心的协议》;1990年11月26日,青岛市教育局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定了具体合作的协议,合作创立了平度“双元制”项目—农业职业培训中心。

项目合作的内容。

1、“双元制”项目的引进、实施、示范和辐射、推广。

2、在发展面向实践面向需求的职教事业上向有关教育机构提供咨询和支持。

3、对项目教师和实训师傅进行培训。

4、对专业教学进行支持和咨询。开展专业技工培训(汽车机械、农业机械、水暖空调、工业企业技工、服装设计与加工、农学、畜牧、果树栽培与果品加工)。

5、制定师资培训基地面向西部、全国范围的培训方案,面向全国开展职教管理干部和师资培训。面向西部开展教育推广。

6、面向行业进行成人教育、技术培训和咨询。

7、开展农村村庄示范建设和土地规划整理。

8、促进培训资源的联网,加强与高校的联合。

在中德合作过程中,平度职教中心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律。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特点

在德国,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其中,实训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在分工上,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理论课(包括文化课)教学,实训教师负责企业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教师的双元分布适应不同教学场所需要,保证了教育培训质量,是德国“双元制”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基础。

德国理论课教师培养的过程是:完全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历),接受过职业培训或至少1年企业经验,在综合性或技术大学学习5年,学习一个职教主专业和一个普教辅修专业,通过相当于硕士学位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师资培养的第一阶段);在州教育学院学习2年,同时在职业学校实习,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取得教师资格,成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师资培养的第二阶段)。

实训教师的任职资格是品格和业务上适合职教工作,具有职业教育学知识并通过相应考试。其中,品格要求指对儿童和青少年无伤害行为,没有严重或多次违犯职业教育法及有关规定;业务要求为年满24岁,接受过同专业“双元制”职业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有该职业实践经验。实训教师培养是通过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实现的,由完全开放的教育市场进行。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1、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范专业设置体系是对职教师资培养科学规划管理的基础

由于职教专业门类繁多,无法在教师培养的大学阶段对应设置如此众多的专业,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又有严格的科学性,盲目建立技能要求高而学术性弱的专业(如烹饪和秘书专业等),不仅与德国严谨的科研风格不符,也不会被高教界和社会所承认。因此,德国在对社会职业和中等职教专业进行分类时,制定了科学的职教师范专业设置体系,分为电气、机械、

建筑、化工、造型技术、经济与管理、护理与健康、家政与营养、印刷技术、纺织与服装、生物技术、农业园林和社会科学等13个大类,共46个专门化方向。教育内容各专业大类中基础部分相同,只是在专业深化阶段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这一体系完全覆盖中等职教的所有专业,目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按照这个规范化的专业设置体系,结合各地实际需求进行布点,按专业大类招生注册。如汉堡技术大学和汉堡大学可开设上述前8个类别的专业,这与汉堡的经济结构是相符的。他们除满足本州的需要外,还为其他地区培养了大量的职教师资。

2、开放、灵活但不失规范的教学组织方式

德国大学教育历来崇尚学术自由和学科研究,教学多以开放方式和研究方式进行,没有固定的课程计划。学生根据学校的推荐性学习计划和教授开设的课程自行选修,只要适合自己的实际和学校的总体要求即可,不强求一律。课程一经选定,就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和教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大学的条件,自我设计适合未来工作的知识体系。

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研讨课的形式,如普通教学论、经济教学论、教育与企业和教育与社会等。专业课教学的组织安排也很有特色,它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课程,而是一个依据教学内容本身的规律和性质,不断深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教学论”课程分四个阶段进行:基础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实践教育阶段——毕业前的加深阶段,学生要对教学过程和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设计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共同发展的策略。通过这四个阶段的研修对同一科学不同领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使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处理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3、学习内容面广,注重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德国,职教教师大学学习内容由三部分组成:①教育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专业教学论和教学实践。②职业技术学专业,即前述13个门类中的任何一个,专业学习阶段时需选择一个专门化方向。③普通教育副专业,如外语、数学等。主修专业、辅修专业、教育科学三部分课时比例为80∶40∶40。

德国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为期至少18个月,进行科学的学校实践教育,实践部分分职教主专业和普教副专业的实习。其入学资格是大学毕业,结束时进行第二次国家考试。作为预备教师固定在一所职业学校(汉堡约有50所),由学校和教育学院共同任命与之专业相同的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学校实习包括听课、试讲、和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与大学相比,教育学院理论教学更加重视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一般采取研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4、严格而个性化的考试制度

在德国,教师、律师和医生三类人才的大学毕业考试形式为国家考试。汉堡职教师资第一次国家考试是这样进行的:州教育部设有负责教师资格考试的机构,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教师考试由不同部门负责。考试由考试委员会按照考试条例进行,委员会由大学教授、职业学校校长和有关考试机构的代表组成。首先,考生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内容可在教育学、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中任选,考试委员会认为通过,方可参加其他部分的考试。其次,进行5小时的笔试,内容范围可由考生与教授商量,每位考生的题目可以不同,但都是三道题目,分别涉及教育学、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三个方面,考生需写出20~25页答卷。第三是口试,

由考试委员会负责,分别按教育科学、主修专业和辅助专业进行。最后,考试委员会根据教授的评语作出最终成绩评判,考试通过率约为90%。第二次国家考试的方法也大体如此。

5、高校职业教育改革的科研成果和理论创新,指引职教的改革发展

目前在国际职教研究处于前沿地位的理论和成果,正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着德国、甚至影响着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如马格德堡大学巴德首倡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行为导向理论在职教课程领域的重大发展,它对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立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不莱梅大学劳耐尔等提出的劳动过程导向论,则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汉堡等多所大学得到实施,他们提出的创新(构建)导向的教育策略,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面向未来、应对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指导思想。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发达,与其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德国,职教科研经费(包括典型实验)已占教科部职教总经费的10%以上。

6、职教师资持续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

在德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也称作第三阶段的师资培训。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根据瓦伦职业学校的统计,1994年参加有组织培训的教师占42%,参加分散自主式学习的占52%,到1997年,后者增大到了72%。教师培训可以由学校派出,也可以由教师个人申请。据统计,个人申请参加培训的比例超过了50%。

德国有的州设有专门的职业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如汉堡和巴伐利亚)有的州则由职业教育学院承担(如梅克伦堡),大学教育系也承担一些继续教育工作,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与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非常密切。此外,许多企业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也举办一些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在时间和形式方面很灵活,且以1~3天短期培训为主。

二、德国职教师资培训给我们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面临教育类型、质量和层次需求不断变化的挑战。需要借鉴国外多种职业教育模式,加快改进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多元化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训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对职业教师培训,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积极外聘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项长期的重点的工作。

l、提高对职教师资的认识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指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他强调,要着力提高职教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而培养劳动力素质的关键就是教师队伍。李岚清也强调指出我国职教改革重点之一,就是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职教师资力量的培训。

2、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政策

国务院将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教育部等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若干建议》、《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等,都把制定职教教师培养、培训规

划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要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具体制定出有关职教教师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推动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有特色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与机制,搞好职业教师培训的管理加强职教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估。

3、采取多种形式,为职业学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职教师资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经验,我们可以建立和办好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师范教育可以突破传统的束缚,专业范围扩大,设置职业学校需要的某些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不仅培养学生通晓专业理论,还要求掌握一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融职业性、专业性和示范性于一体,这是职教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也可以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改革,设立职业技术师范系,由单一面向普通中学变为同时面向职业学校,输送懂得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专业教师;还可以在普通高校增设职业师范专业,在高等院校只要加强职业性和师范性教育,只需少量投资,即可同时为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师资力量。这是一种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培养途径,也可以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4、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形成师资培育过程一体化

可以由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培训。培训形式上:可以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普通大学建立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分校、函授部等,承担对在职教师进修培训的任务;建立、健全省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全省职业技术学校的在职教师培训工作,或与地(市)、县合作,借用有关职业学校办专业班,形成有效的培训网络体系;在省、市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机构,可设置专门的职教部承担师资培训工作;借助科研、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的试验场,组织在职教师经常到生产第一线学习操作技能,吸收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如建立教育电视台、接收站,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种方式不离岗,授课人是有名望的专家、优秀教师,讲课质量高,是培训在职教师的有效手段;建立和健全教学研究机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研讨会、公开课,以及以老带新,相互交流经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教师已经具有的专业经验与专业内涵,提供教师预备知识框架,以便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实际经验,并以经验为基础来协助教师发展其专业内涵,引导教师针对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思索。随着新职业、新岗位的不断出现,及时调整专业鼓励、引导教师对新领域、新技术方面的探索,推动职业教育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培训要求上,可进行单科合格、专科合格、学历合格、继续教育等形式。对职业教师的资格采用相应的技术职务来称述,实行“双职称”制度,经评审后,同时颁发教师职务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5、学习德国职教教师培养经验,按照我国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和其它管理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的水平,是有一套教师培训制度作保障。随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逐步完善,我们也应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实际要求,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包括专业任职标准和培养模式、岗前资格培训及资格鉴定等规范,建立教师准入制度。建议充分发挥考试院(中心)在国家考试中的作用,对资格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同时进行考试内容的个性化探索。

6、学习德国将教师培养与职业学校教学衔接的做法,使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目标与教学一线相结合

德国在职教师资培养中,一方面注意派学生(预备教师)到职业学校进行实习教学,另一方面派教师培养机构的教师直接到职业学校授课,通过这些活动将教师培养与职业学校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而在我国依然存在基地院校提供的培养培训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基地院校不仅要关注招生情况,更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应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院校教师到职业学校去,主动了解职业学校的要求,从而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

总之,我们要深入研究德国职业师资培训的特点,并能结合我国职教的实际,洋为中用,加强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使理论与技能培训紧密联系,努力改善师资结构,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专兼职相结合、一专多能的“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五篇:对高三作文教学的思考

6月11日至18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湖南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结合两次阅卷期间的学习、揣摩、交流、思考,浅薄地谈谈对我校高三作文教学的建议。

1、注重审题。本次作文立意的角度多,而且作文题当中有“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的提示,所以我认为只要观点从材料来都是可以的。本此作文评分标准也有修改,那就是将一类文“切合题意”,改为“符合题意”,一类文和二类文对审题的要求相同。但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审题立意上区分了档次。“用信念和意志铸就人生”,我认为是我看到的比较好的题目。其中有三点都包含了“心”、“个人努力”、“风景”。而不少考生只立足于其中的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写“我的家乡”,或者“风景这边独好”,虽未判为偏题,但只触及材料的皮毛,与中心离得很远了。阅卷中看到一篇题为“哑巴说瞎子看到了彩虹”为标题的作文,他论述到:“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还以为是一句笑话,后来才明白其中,只要用心,瞎子也能看到彩虹。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本次阅卷整体上考生切中题意的少,当然完全偏离题意的也少。在阅卷当中,通过题目揣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初步判断作文等级是很普遍的阅卷经验。

2、注重说理训练。整体感觉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文,言之有物的也不多。不少考生句与句之间缺乏关联,段与段之间没有联系,整篇文章未紧扣自拟题目,自拟题目与作文材料关系不紧。而这一次特别点出了两类文章,一类被核心组称为“华衣裹尸”或“老和尚的百衲衣”,语言华丽,但主要是材料堆砌,没有强有力的分析说理,对这类文章特别打压;而另一类语言稍朴实,但论述有力的却得到青睐。

3、文体意识要加强。其实这次命题有一个小变化,那就是出题时要求为“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其实出题人已经暗示这次比较适合写记叙文,但整体上记叙文还占不到所有考生选择的20%。而我们不少考生在作文时仍存在文体不明的情况,有的就每段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为开头,然后加一个示例。在阅卷当中,真正出漂亮的并列式分论点的学生都不多。我们高三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允许学生写记述文或议论文,这一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不少考生只选一类,或者两类居中长期文体不分。能不能在模拟考试中,先分后总,先专考几次记叙文,再专写几次议论文,纠正学生的问题不分问题,后面再两类文体和练。在阅卷中,发现一些明显为美术、体育专业学生写的文章,特别是美术生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训练感受写记叙文,都判了比较高的分,整体上比学了三年的文化生在作文上的得分还高,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4、模考阅卷评分要注重区分度。高考这两年平均分都为42点几分,今年比去年略低,这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我们平常阅卷不防也参照这一尺度,但要注意的是要拉开距离,注意区分度。阅卷老师要有自己的标杆,也要让学生基本熟悉评分尺度,让他们在每一次作文后知道自己进步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没有必要因为深温或降温刻意改变评分标准,把作文作为总分高低的调节剂,让学生搞不清作文应该怎样提高。

5、注重书写。短短9天时间,一天学习掌握标准,后一天扫尾,在差不多在7天时间内每位老师要阅卷3000份。虽然限定了速度,从最开始的50秒到40秒,到最后的25秒,但是后面老师都很疲倦,基本上是机械作业。所以书写成为一个看似不太重要的重要标准。整体感觉书写工整的很少低于40分,书写潦草的很少上50分,因为老师们总会存在这样的心理,书写漂亮的可能是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从漂亮的字迹当中寻找优点;从潦草的字迹中吹毛求疵。而且阅卷中会存在一定误判的情况,好作文没有被发现,差作文得了高分,误判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考生字迹引起的。特别是在阅卷时,为了阅卷方便,显示的比例都调整为68%左右,也就是说电脑中看到的字迹比你在试卷上的还小些,所以对那些写蚂蚁字的学生一定要纠正,他们在阅卷时会吃亏。

6、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在本次阅卷当中,发现了比往年多得多得自杀文,少数考试思维偏激,或者不健康。有刻意求新,用甲骨文或韩文写的,甲骨文那那篇很多老师都很佩服,翻译出来后还基本符合,但核心组只判了36篇;有自言自语、调侃老师的,基本判了0分;有认为“这是最傻村官”,但评价为“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判分很低。阅卷时,一篇文章让人感受到这位考生思想积极(有普遍的价值观),学习勤奋(读了很多书)、学习认真(字迹一丝不苟)、灵活聪明(有闪光点),能够看到以上的一点或几点,老师们肯定会动一些爱才之心,作文肯定也得人青睐,反之不然。

7、材料积累方面。有老师调侃作文里都是感动中国人物,教材里的苏轼、李白。虽然说这些材料不是不可以运用,但感觉这些材料有点像万金油,而不少考生对材料并没有深入理解,也没有个人独特思考,所以让人感觉很烦。我觉得可以建议每位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掌握一两位人物,掌握他们一两件具体事例,把事例写深、写精,写出独到,如能这样,一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感觉考生作文整体水准不高,34万份试卷当中,50分以上的比例并不高,虽然提高考生作文成绩非一日之功,但我觉得提高的空间很大,也并非无章可循。

上一篇:倒闸操作常见问题分析下一篇:党支部走访慰问老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