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职教内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22-09-10

常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 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是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最大的优势产业是装备制造业, 是常州工业经济的主体和全市经济增长的中坚, 先进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37%, 成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常州制造业已走在从“制造”到“智造”的征程中。在笃定“创新”理念, 向“智造”转型, 向“高端”升级的常州智造集群产业的发展背景下, 地方对拥有全面的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性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围绕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2016年我院引进世界最负盛名的德国“双元制”教育精髓, 以数控专业为试点, 按照德国标准, 开展以行动导向和项目载体的教学法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等系列教学改革。从借鉴模仿起步, 欲探索出一条符合我院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路。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前行, 获得了一些心得与成果, 本文即是相关专业在课程方面研究实践的成果。

一、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基于德国职业教育精髓的启示

(一) 围绕岗位迁移能力提升, 实施宽基础通用技能教学

我国整个外部环境, 将通用技能视为低端的、被淘汰的而不被重视, 更多的倾向专项和先进技术的培养。以数控专业为例, 我院该专业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控机床为主要目标, 传授机械方面相关知识, 有大量的上机床操作, 通过实训和实践课程练习操作技能。数控技术的本质是机械切削加工的信息技术升级化, 用计算机提前设计、控制代替手工操作。由于专注于对刀具、编程、和具体操控而在教学上放弃了机械切削加工手工操作部分技能的训练, 这样造成学生专业技能面相对较窄, 技术和岗位迁移能力差, 不能很好的使用企业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样, 当职业岗位或者技术要求发生了变化, 从业者如果没有经过宽基础通用技能训练, 很可能以为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过程和要求而不知所措, 不能再变化的情景中很快重新迁移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同时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 目前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已经过时。另外现有的课程体系,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专项技术的层面上, 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同样面临着技术和岗位迁移能力差的窘境, 德国不仅重视专项先进技术技能的培养, 也高度重视对学生宽基础的通用技能的基本培训。并将通用技能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二) 基于全陪伴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012年最热门的10种工作岗位, 在2006年还根本不存在, 要让学生在毕业后能马上投入现在不存在的工作, 能使用现在还没有出现的技术, 能解决现在还不知道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代社会知识技术更新迭代非常迅猛, 知识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教学,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乃是教育根本。而德国, 在能力导向的教学体系下, 教师以一个项目或者系统作业作为教学任务单元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分析后, 学生要对信息进行认证、决策、执行和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不再参与学生的活动, 仅仅起质疑、监督和技术指导的作用, 在陪伴式教学方法和模式下, 多维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 老师是学习的伴随者, 学生需要的不再是讲台上讲授的专家, 而是具体统一育人风格, 能设计出高效能力导向的教学体系的教学团队。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同时, 亦能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

二、德国职教教学模式的课程本土化研究与实践

(一) 教学环境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堂环境, 可包括理论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按照我们常规的做法, 理论教学一般在普通教室中进行, 实践教学要到在专门的实践场所。而德国的教学环境, 是采用理论学习教室与实训场所毗邻的设计, 创建“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学徒与学生合一、作品与作业合一”的学习环境。我们也借鉴了德国的这种环境布置方式, 理论课堂与实践场所相距不远。同样, 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 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室中单调乏味甚至空白的模式, 借鉴了德国的多样化、丰富多彩的装饰。教室里不再是中规中矩的一排一排的课桌椅, 而是一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 小组成员围坐一起, 便于在上课过程中合作讨论。每组的桌子上放有中国版和德国版的工具书, 随时可以翻阅, 墙上也不再是白墙一片, 而是张贴有催人奋进的标语、经典语录, 也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每个小组配置一张可移动张贴板, 便于展示观点和小组讨论结果。总之, 借鉴德国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这样一个富于进取、温馨而有创意的有效情境。处在这样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环境中, 学生反映每天早上进入教室的心情也畅快, 倍感自由和舒适、宽松。良好的状态可以激发学习动力, 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能激发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 课程体系改革

首先, 打破常规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的传统教学内容构建方式, 建立有助于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联系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其次, 按照工作过程将要运用到的知识点设置相应课程, 并根据基础-中级-高级的进阶方式, 进行课程步骤化、系统化的设计, 将知识点、能力点与职业素养有效融入项目中, 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德国, 教学内容以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来体现, 首先依据典型项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试点班第一学期的项目任务是完成一个手动冲压机制作, 选择手动冲压机制作项目是因为其包含该职业领域完整的工作过程, 而该项目任务也表现出了该职业领域通用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形式。基于以上目标与原则, 以及以学习领域为主的课程设计方法。我校数控专业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框架, 构建以项目为载体, 专业与非专业能力融合其中的教学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筛选组合, 以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大小学习单元, 构建以学做融合, 强化训练能力的课程体系;注重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培养, 把不间断的能力训练放在教学首位。由此构建了“层次项目化”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如图为包括学习情境的某一学习领域 (部分) 。

在这一学习领域, 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职业理论部分, 学生们要独立自主的对一个典型零件加工任务进行理解分析, 了解学习的目的。他们必须自主选择信息来源并搜集, 对信息进行评估, 按照自己理解的结果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要读懂图纸, 结构图和零部件装配图。要能够借助相应应用程序简单绘制并修改零件图。要能认识简单技术的功能原理;在决策部分, 他们要对所使用的刀具和设备进行选择, 根据设备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相应材料, 并按照产品将其归类。在这一领域, 他们还要针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要核算出大概的加工成本。另外要制定针对完成零件的评价指标, 选择检测产品的工具并能简单实用, 制定检测产品记录表;这些准备工作, 学生必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演示设计, 要求对零件进行明确的描述, 优化工作流程, 并有备选方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们互相讨论沟通, 阐述思路, 表达观点。并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方式和行为, 学习他人优点以培养自己对待职业的积极态度。在实践部分, 学生们要了解所提供的机床的功能、操作和工作原理, 对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专业准确的描述, 对重要、关键内容进行总结,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结构分析并归纳要点。将其学习到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后用文字和图形进行书面记录。学生在机床上按照技术指标加工零件, 他们要能自行做出简单的决策, 写出简单的数控程序对数控机床进行调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学生自主测量安装所必需的参数, 并能正确的装配成主件, 在这里也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的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能有效沟通交流, 表达观点。学生还要使用现代媒体方式对工作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和公开演示。在这个过程中, 了解并铭记劳动安全制度。

通过一年的实践, 引入德国的教学体系思路, 打破并优化、整合的目前实施的学科制教学内容, 使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过程, 使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和适应企业用人的需求, 使课程体系达到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整个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行为导向型教学明确以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彻底完整的运用手、心、脑等多种感官去学习, 从而使学生专业与非专业能力并举兼得;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由单一认知转向专业与跨专业的知、情、意、行并举;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器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 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金“钥匙”;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 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三、结语

以上, 是我院自基于德国职教内涵而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虽然有德国的先进理念可以借鉴, 但是在不同的国度, 不同的社会背景, 不同的条件下, 水土不服的情况存在也是正常。我们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以期为推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高职院校课堂革命、为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和案例。

摘要:对高职学院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精髓思想, 在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中进行试点, 开展行动导向和项目载体教学法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以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线索的课程体系, 以期为推动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对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和案例。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非专业能力,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高淑红.胡格教学模式:高职课堂教学生态的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 2017, 38 (02) :39-42.

[2] 廖征军, 廖金权.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0 (01) :113-115.

[3] 薄晓丽.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中国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4] 谢翌, 徐锦莉.教室环境:一种被忽视的课程——课程开发视野中的教室环境布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31) :41-44.

[5] 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1) :109-111.

上一篇: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兼职档案员工作的思考下一篇:60例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