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经过一个周期的实践,取得了经验,得到了验证,发现了不足,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现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第一篇: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新思路

摘 要: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学作为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创新思想。中学语文是中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学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开辟创新教育之路是提高中学教学创新的基本手段。本文基于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研究,试图找出创新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出路,以期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新思路;措施

创新是人们不断丰富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看法和行为的活动过程,创新教育是指那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极为重视的是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最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创新的能力,是体现“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新的教育理念。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离不开创新教育思想。

一、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是体现教育理念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内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走创新教育之路,中学语文在教学目标上就应该做出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考察学生能力、技巧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情感上的诉求。创新教育需要学校在设定教学目标上更倾向于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注,更多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老师在教初一年级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内容时,不要只是关注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的掌握上,而是转向关注学生在这一课中的感受,类似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一些想法,自己记忆中的百草园及三味书屋是什么样的,和作者感受到的有区别吗?等等。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中学语文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的组成成分无疑就是中学语文课本了,课本是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到的最平常的教学内容,而且,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不仅是单一的训练形式,不像小学语文中经常出现的造句的内容,基本都是给定学生一个或两个词仍学生进行扩写。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件,但是,如果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过分局限于当前的课本,训练方式过分拘泥于当前的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方式,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来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对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应该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例如,在初一年级语文学习中,有涉及古诗的学习,如《山行》这首诗,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传统教学中可能更多的是老师先朗读一遍,然后再翻译一遍,再让学生朗读一遍,这个方式很程序化,创新教育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多的考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诗句中的内容,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教材”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元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的示范。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的教育方式。单一、古板的“口传”式教学法不仅使教学课堂枯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口传”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角色,他们只需要听老师讲课,然后做好相应的笔记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很少,大部分时候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思考恰恰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中,必须做到创新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初二年级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关于西部的一个小故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去阅读这篇课文,然后得出一些体会,创新教育下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在讲授这一课的前两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利用自己家的电子网络及课外历史地理书籍,进行简单的了解,全面掌握西部人文地理风情。然后,再用一段或一篇较为简短的文字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在讲授《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这一课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短小的演讲活动,活动内容即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或者是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展开。

四、中学语文教学考评的创新

教学考评是学校教学目标的一个反应,教学考评注重学生技能的考评,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目标设定的也一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教学考评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考评中侧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必定是侧重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所以,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即可,而教学方式运用“口传”式教学也足以应对,这就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就必须从创新教学考评方式开始。

例如,传统的中学语文的教学考评的方式,大多是在期中和期末为学生制定考试计划,以学生试卷的实际得分为主,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考评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对于教学评价要从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考察,同时,完善语文教学考评的制度。

五、结语

创新教育理念是符合新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教育理念,中学语文教学做到创新的最大保障是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将创新教育的思想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与学校、与教育的共同进步。

正自从新一轮语文课改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仁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开讲激趣,引人入胜开讲也叫”课引子”、”导入新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育真正有效、高效进行,为此,我们继续加油!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战线.2010,12(15):121.

[2]王可.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生命——创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2(6):86.

[3]周礼云.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1):16.

作者:李海琴

第二篇:落实课程新标准 提升教学新理念

摘要: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经过一个周期的实践,取得了经验,得到了验证,发现了不足,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现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文在充分肯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后,如何组织学习新课标、宣传新课标、落实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并立足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新意识。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习;宣传;落实;新意识

2011年12月28日,在十年课改实验基础上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行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深化的阶段。随着修订和完善后的课程标准的公布、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从体制机制和具体实施方面全面落实新课标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和繁重。

● 学习新课标,提升新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并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及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1.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周期修订制度的建立,既保持了课程标准的相对稳定,又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改革而与时俱进。对于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使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先进,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成长特征;按照德育为先、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和全面修订。课标的修订和完善,确实关系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因此,我们要从国家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高度充分认识其修订的重要意义。

2.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强调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探究学习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科间的衔接。强化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更加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更加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认真研究新旧课标的异同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原试行课标的基础上做了多处修改,修订的内容涉及“序言、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时计划、教学原则和方法、学习评价和考核”等诸多方面。修订的形式有删减、增补、调整、充实等。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与现在提法不相符合,观念比较陈旧,纯知识性、概念化的内容做了删改;对过高的认知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同时增加了具有时代感、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4.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学习新课标要采取多种形式,一是要掌握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新课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二是要深入学习,认真通读新课标、精读新课标,达到融会贯通,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内涵和外延的学习目标。三是要加强互动,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在交流研讨中集思广益,平等切磋,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四是要加强对新课标的指导培训,认真总结和借鉴十年课改的培训经验,组织开发以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优秀教学案例为载体的培训课程,分析和研究新课标的特点,预测和破解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教师根据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增强新课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宣传新课标,营造好环境

各级教研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利用各种形式向全体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宣传新课标,形成有利于实施新课标的舆论氛围。

1.努力营造实施新课标的良好环境

各级教研部门要广泛宣传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社会背景、教育发展背景;宣传新课标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必然结果;宣传新课标是中国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此次课程标准修订意义重大,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刊物等多种形式宣传新课标,提升新理念,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重点突出实施新课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各级教研部门要召开专题会议,向全体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和一线教师介绍新课标修订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目标。要重点宣传新课标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先进性,使一线教师把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体验有机联系起来,把完善“三维”目标,落实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宣传新课标的主要任务,深刻理解实施新课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一是各科教研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大对新课标的宣传,组织各学科新课标的网上跟进式指导和研讨活动,使全体教师对实施新课标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二是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工作会议宣传新课标,使全体教师理解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要充分利用专家讲座、小组交流、合作研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宣传新课标,倡导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

● 应对新课程,树立新意识

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广大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实施新课标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1.树立课程的整体性意识

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指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重要任务。树立课程的整体意识,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2.树立正确的评价意识

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积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重视过程评价,不断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义务教育阶段不组织任何形式的统考,不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

3.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识

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要把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保障,保证农村学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鼓励教研人员深入农村学校,与广大农村教师结对子,努力提升他们把握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提高教研队伍的服务意识

各地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建立直接服务学校的专业支持网络。要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验项目研究,深入基层学校加强指导,努力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专业支撑力量。要加大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秀教学成果的互通共享。

● 落实新课标,走进新课程

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全面吸收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新课标的实施,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重视项目带动

一是要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建立一批实施新课标的示范学校,围绕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系统研究,力争取得一些体现新课标精神和理念的鲜活经验。二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教研员要通过送教下乡、连片教研、集中研讨等活动,将新课标的精神理念送到农村学校,以提升农村教师的课程理念,加深农村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三是坚持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通过教研员联系学校,发挥各级教研机构在指导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发现教学问题、培育教学典型方面的作用。教研员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联系校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2.切实转变教研方式

广大教研人员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注重教研作风转变。一是要“沉下去”。新课标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相同起点,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同样面对全新的形势,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时代特点决定了教研员必须深入一线,与教师同研究、共成长,饱受浸润,共同攻坚克难,破解新课标实施中的难题。二是要“走出去”。教研员要树立走出去的意识,对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和学生中;对外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和交流,通过横向比较,结合自身实际找差距,汲取新经验、新理论,少走弯路,探求共识。三是要“坐下来”。教研员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要善于独立思考,保持冷静的心态、鲜活的思想。要善于总结感性材料,做好阶段成果的总结和先进经验的及时推广。四是要“钻进去”。要通过认真地学习和解读研讨,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五是要“放开来”。就是教研员应该具有开放的胸怀,对于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求同存异,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而实现理念上的号召和引领。

3.科学控制三个落差

实施新课标一是要控制好从“理论课程”到“文本课程”的落差。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把控制这个落差的工作重点放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上。二是要控制好“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落差。教师是从“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最主要的实施者,因此,组织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就成为控制这一级“落差”的中心工作。三是要控制好“实施课程”到“获得课程”的落差。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分层管理和个别辅导。

4.加大教学改革的主动性

把教学改革作为落实新课标的中心环节,使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5.重视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标实施的重要载体,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新课标为指导,认真梳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益,从而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王景华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新探

说起作文,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这是因为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低,难见成效。要想解决这一顽疾,寻找到形成的病因,对症下药,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任务。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索,都取得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不外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主动性,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很多学生缺少生活,写起作文与实际生活脱离。描写脱离生活情境,叙事生编硬套,语句贫乏,废话连篇,究其原因,就是不善于观察生活,没有对生活的亲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这就需要让学生从生活入手。

我们来看看峻青在《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极富感染力,作者抓住了海滨仲夏夜的特点,以“橘红色”描写晚霞的色彩,以“燃烧”二字描绘晚霞的情态,给人以动态之感。描写大海也着一“染” 字,似乎大海变成红色是经历了“晚霞”的浸染。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之景写得如此形象呢?关键是作者立足大海,仰视晚霞,进行了细心观察,然后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思考,才把海滨仲夏夜写得如此之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关心生活,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用心理解,真切感受。唯有如此,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才能在自己的笔下写出新鲜感,最为平淡的事情也能触动自己的心灵。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五彩缤纷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真正源泉。

二、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灵活运用

很多初中生“重理轻文”,泡在题海里,在题海里提高自己的分数,以至于个别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对于语文,尤其是课外阅读,很少接触。因此,这些学生在写作文时找不到作文的材料,往往看到作文题目就望而生畏。怎样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呢?关键在于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诗圣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书读得多了,积累就丰厚了;有了丰厚的积累,才能博古通今。读是基础,还需要对材料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对所读的材料要深思,让它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比如,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所学的成语应用到作文里,把名言名句引用到作文中,至于读过的好的段落更要吸收,融化到自己的句子里。只有对材料融会贯通,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泉之奔涌,滔滔不绝。

三、学会模仿,善于借鉴

模仿与借鉴是人们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效果才明显。写作也如此。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鲁迅写《狂人日记》是借鉴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都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在构思与情节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文学大家尚善于模仿与借鉴,我们的中学生写作为什么不从中找到一条捷径呢?又如,历代的散文家都注重从先前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吸取营养,很多人也注重取法于唐宋八大家。由此看来,模仿与借鉴是基础,是创新的第一步。中学生作文必须从学习他人开始,走好自己写作的第一步。

四、说练结合,以说促写

在平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说起话来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却头脑发胀,不愿下笔,有的甚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究其原因,是学生经常说,善于说,所以才练就了一口好口才。由于說得多,写得少,缺少实践,一旦遇到作文题目就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采用先说后写,写练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具体做法是:在作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说说自己的基本观点,说说自己选择了哪些材料,自己为什么选取这些材料等等。这样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课内作文的时间也不足。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远远不够。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平时多练笔,多写日记。练笔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多写片段,用最简短的话语来表达完整的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感情。茅盾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茅盾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简便途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或是续写,或是仿写;或是遣词造句,或是一段评论。形式多样,不一而足。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构思快了,素材运用灵活了,在大型作文中,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速度。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很多,关键是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热爱写作,熟悉写作的方法,那么令人望而却步的作文就成为“小儿科”了。

(责编 张翼翔)

作者:段翠省

上一篇: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和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