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初探

2022-09-11

1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 大学生上网人数的增多,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与之相伴而生了。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会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1.1 传统美德的失落

由于网络所具有的非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导致在网络道德环境中, 充满了各种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冲突与对立的、同时又有着极强的渗透力的异质道德, 强烈冲击着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的主流价值观。在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极强的网络的世界中, 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在道德信念一点一点地被吞噬了, 导致道德主体感淡漠、甚至人格扭曲。网络是一个失去了某些强制“他律”因素的自由空间, 是一个淡化了社会背景、“社会控制因素”的虚拟社会, 在网络环境中缺少社会舆论的监督, 使“他律”作用下降, 容易诱发道德行为的失控。同时, 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 为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的榜样示范。而众多负面“榜样”的频繁出现, 恶化了网络环境, 加剧了大学生的传统美德的失落。

1.2 畸形的网恋

由于现代大学生学习压力较重, 对未来的前景普遍的忧心重重, 因此, 网上聊天、网上恋爱有时就演变成了学生发泄、寻求刺激的手段。有时甚至一旦进入这个虚拟的世界便不能自拔, 当代的大学学生正处于二十岁左右的花季年龄, 社会经验不足, 加上采用了一种不健康的恋爱方式。因此引发出很多问题, 如离家出走、出现心理困扰、道德问题等。

1.3 在思想上成了西方消极文化的俘虏

西方消极文化披着民主、自由、平等等虚假的外衣, 在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条件下, 迅速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满足了他们反抗权威的叛逆性和摆脱束缚、发展个性的心理需求, 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国家的消极文化、不健康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就一点一点地侵蚀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 同时, 信息网络技术的滥用更加扩大了西方消极文化对大学生侵蚀的力度, 网络环境的不可控制性使西方消极文化成了无孔不入的销蚀中华传统美德的恶魔。

1.4 原有道德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虽然他们在生理方面已完全成熟, 但是心理的发展并不同步, 无论是社会认知、情感成熟, 还是自我意识, 都处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对新事物特别敏感, 感情丰富而不稳定, 勇于革新、创造, 但也容易受错误观念的影响, 从而出现道德失范。另一面, 大学生的道德结构正处于发展之中, 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和瑕庇。在缺乏“他律”的网络环境中, 品德结构中的不完善之处不但没有得到弥补, 反而有所扩大、滋长。网络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大学生原有的道德问题在网络不利的环境刺激下的进一步扩大。

2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主要从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预防工作、选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讲究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几方面入手:

2.1 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预防工作

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预防工作, 首先要强化开放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应该明确,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 新的形势下, 要求大力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判断能力, 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驾驭网络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提高高效思想教育工作者驾驭网络的能力, 已经是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选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选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搞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 为了搞好这项工作, 就要首先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种“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标准, 帮助青年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启发爱美心理, 培养高尚情操。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 要通过有吸引力的形式, 使青年学生产生道德认同感, 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从而启发他们追求高尚境界, 形成健康、积极、高尚情操。最后要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它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志和尺度, 主要有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交往方式礼仪等组成。

2.3 讲究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 要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 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 大学生必须了解如何分析、鉴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 提高免疫力;必须独立进行道德实践, 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破解道德难题与伦理困惑。因此, 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选择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 实践科学的道德理念, 拥有规范而高尚的网络道德生活。学生道德辨识能力的培养就是分析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念, 在网络社会解剖和分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理念识别和抵御各种乔装打扮的西方新思潮的侵蚀, 进而巩固已经内化了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采取适度的灌输是必要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灌输应当着重于对道德理念与实际道德行为的理解和反思。通过道德理念的灌输帮助大学生接受道德观念, 从而味道的辨识奠定科学而坚定的理论基础。

2.4 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

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应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规范、网民道德人格的建设。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尝试制定比较系统地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对网络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 使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范围之内。高校要建立健全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领导机制, 要形成校、院、系三系领导的教育机制, 并制定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符合大学生特点的道德教育的系统规划。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 培养一支熟悉网络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美德的失落、畸形的网恋、在思想上成了西方消极文化的俘虏等方面。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预防工作、选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讲究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对策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4.

[2] 文军.网络阴影——问题与对策.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3] 江泽民主席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民日报, 2000, 08, 06.

[4] 黄德林.网络道德建设与网络信息安全.道德与文明, 2004, 02.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下一篇: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