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22-09-1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 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它正以独有的魅力逐步走进当今课堂。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 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科学建组, 搭建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中, 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教育公平性, 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 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小组成员,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难以驾驭课堂。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 以利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 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 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 通过讨论互相启发, 分析综合, 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 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二、设计合理, 体现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 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 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乐于交流, 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一些较简单的学习任务,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 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 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三、明确要求, 注重过程

教师适当指导, 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情况下, 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 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又不至于浪费时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努力创设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情境, 让学生从心底深处萌发一种想和同学交流, 想和老师切磋的愿望。例如, 我在教学分数《几分之一》时, 创设了一个“切蛋糕”的生活情境。因为学生在过生日时都切过蛋糕, 把一个大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就是这个大蛋糕的几分之一。学生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知识。

四、运用媒体, 优化促进

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效果, 在加强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能借助互联网, 在网络上收集有关问题的知识, 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手段, 把问题的发现、解决、应用的过程很好的展示, 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一过程,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五、科学评价, 激发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发挥其合作功能,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适时跟踪、积极评价。通过评、比、赛, 激发小组成员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 记得更深刻、更牢固, 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 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快感, 引起他们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 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 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让“合作学习”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上一篇:浅谈我国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下一篇: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