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教师专业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学生教师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些年国家教育部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与政策,全面了解了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与现状,构建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而有效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社会认可度的同时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篇:中小学生教师专业论文

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随着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依据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式,结合教师共性与语言教师特性,从标准、校本与伙伴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阶段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英语教师职后阶段专业发展策略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加速,我国英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001年以后,英语课程逐渐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全国推广,我国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愈加迫切和必要。如何提高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了外语教师教育界一个普遍关心的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递进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反复的前进过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至少应该包括职前与职后两个时间维度。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专业发展诉求与策略。职前教育阶段与职后发展阶段不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发展策略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特性与不同的侧重。本文着重探讨和介绍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阶段的专业发展策略。

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语言教师学习专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从匠才/学徒模式、应用科学模式和反思模式三种。这三种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匠才模式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经验层面的训练,但过分强调静止性和模仿性,无法完全满足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应用科学模式虽然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它又将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分割开,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且所谓科学的结论并不能解决所有复杂的实践困境问题。反思模式则采取了折衷立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科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经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教师反省批判意识和行动实践能力,通过在反省、批判和行动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但是反思模式中主体活动的个性化色彩使个人反思的经验结论存在着与群体共享的矛盾,很难构建一种适合所有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的框架。

所以,在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的需求,采取不同的专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任何一名教师,在入职之日起就必然会经历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这样的发展历程。英语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不能拘泥于某一种专业发展模式。新手教师更多关注教学成功,期望能从熟练教师那学到课堂教学技巧;熟手教师会关注从语言教学理论中获得技术基础,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专家型教师则更多地通过反思或批判的力量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所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模式应该是以上三种模式的综合。本文要讨论的各种专业发展策略,也是基于以上三种专业发展模式的理论视角,而非其中一种。

三、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作为教师,然后才是作为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来教学的,因此在英语教师的专业职前发展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语言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发展上。进入教学实践的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表现出与英语教师职前发展不一样的特点,应更多地凸显为教师的共性,即教育教学能力。

1.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英语教师根据相关职业标准开展自主学习,促进专业发展。

第一,依据国家教育法令,坚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教师应该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师一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令,将职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的生涯发展、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使自己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或专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准。

第二,依据教师教育标准,提高教师教育基本能力。教师教育基本能力是所有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围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等国家标准的各项内容,切实提高教师教育基本能力。

第三,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坚持语言交际和思维发展的工具的语言观,围绕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学目标、教育角色、课堂管理、教育评价以及学生学习策略上的指标,开展自主研修,提高语言教师专业水平。

2.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参加学校所开展的各类校本培训,通过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同事之间的研讨交流,以及专业人士的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坚持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增强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日志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各种经验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和描写。教学日志的写作过程能够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的、隐性的想法和教学惯性表现出来,帮助教师质疑、探究和分析教学过程,为教师的反思和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启示。教学日志还能为教师与同事及监督者之间的交流和分析提供信息,奠定交流基础。同事之间通过阅读相互的教学反思日志,分享各自课堂内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关问题,并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第二,主动参与互助观摩听课,促进共同提高。教师之间通过开展相互观摩听课,密切关注和监测某位教师的语言教学课堂或课堂教学的某些方面,帮助授课教师理解教学,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教师间互助观摩听课活动不是以评价为目的,而是以相互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使授课教师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从而能够真正地表现自我,既展示自己的优点也不隐藏自己的缺点。听课教师则以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听课活动,以教学参与者的视角理解教学、理解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和其他课堂行为的有效性。听课活动后的研讨分析能够使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相互指导和切磋,在讨论中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的提升。

第三,认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共享教学经历。小组合作教学是指两位或几位教师共同承担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活动中全面交流、交换、整合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而促进教学实践,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学生能够体验来自不同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获得与教师更多的单独交流机会。小组合作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和借鉴彼此的优势和长处,让每位教师都能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活动。所以小组合作教学不仅是教师共同教学,也是教师共同学习,共同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四,深刻分析典型教学案例,凝练教学智慧。教师通过生动故事的呈现和描述,将教学实践经验以故事的方式转化成教学案例,并运用教学理论,对课堂典型案例和关键事件进行分析,通过把握教学问题的实质、理解和提炼有关教育理念与智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能够使教师形成敏锐的教学观察能力,促使教师找出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方向,探索自我发展途径。阅读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并参与有关案例的集体讨论活动,有助于激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增强教师的协作意识,培养教师的合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五,积极从事教学行动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为了阐明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而进行的课堂研究。行动研究赋予了课堂教师新的角色和专业感以及持续探究的愿望,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由局外人转移到教师自身。由于行动研究的研究者是教师本人,研究内容是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探究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联系,实现教师专业理性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六,自觉创建教学档案袋,奠定发展基础。教学档案袋是围绕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自主学习而构建的由大量与教师工作相关、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文档构成的教学档案文件。教学档案袋为教师提供了记录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成就以及进行教学整体评估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确定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档案的创建过程中,教师作为创建的主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思考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合作进行深度的反思,将反思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3.基于伙伴支援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伙伴支援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通过政府、高校给学校提供的支持和援助而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建立与政府和高校的伙伴支援关系,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延伸到社会,形成立体多维的网络,凝聚社会校外的力量,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寻求政府支持,积极参加校际间培训与活动。各学校应主动寻求政府支持与援助,争取人力与财力,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与平台。具体措施有派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倡导教师参加“送教下乡、扶贫支教”活动,等等。

第二,建立伙伴关系,密切与高师院校合作交流。各学校还应该主动与高师院校建立伙伴关系,建设类似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伙伴双方在课程改革、在职培训、共享信息、共同变革及改善教学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具体做法有中小学英语教师走进大学校园,担任一些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辅助或客座讲演者,帮助高校培养职前教师;同时高校营造氛围,吸引中小学外语教师参加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双方共建学术科研论坛,共享学术资源和图书信息。双方联合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为英语教师职前实践训练与职后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大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双方的人员互动等多种多样的专业发展活动,为在职的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创造机会,从而促进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

四、结语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一定要依据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合适的专业发展模式,探索有效可行的专业发展策略。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作为教师专业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主要是学习与积累有关教师教学所需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在教师职后发展阶段,教师以一个正式教师身份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成功,还要关注自我专业成长。随着社会环境、教学环境、自我身份以及所面临的关系的变化,教师的社会期待、他人的期待以及自身期待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应有针对性,突出时效性,积极主动在所从事的专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探索,要以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契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活动,通过反思实践,实现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Banfi,C.S.Portfolios:Integrating advanced language, academic,and professional skill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2003,57(01):34-42.

[2]McNiff,J. Teaching as Learning: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M].London:Routeledge,1993.

[3] Richards,J. C. & Lockhart,C.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peer observation[J].TESOL Journal,1991.1(02):7-10.

[4]Richards,J. C. & Farrell.T. S. C.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 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5]Wallace,M. J.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6]贾爱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7]裴跃进.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五种模式简介及对我们的启示[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1):60-63.

[8]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魏立明,隋铭才.国外外语教学文献述评:当今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三大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1996,(04):38-40.

[11]吴一安.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2]于兰. 建构主义视阕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重庆市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1203101)。

作者:徐飞

第二篇: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

摘 要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与政策,全面了解了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与现状,构建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而有效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社会认可度的同时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这一点,本文也就教师专业化发展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小学体育 专业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的发展,中小学新的课程改革一浪接一浪,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中对于中小学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进而也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体育教师作為体育课堂设计、实施,以及改革的主体,如何有效应对新时代对于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早在2011年我国教育部门就已经正式公布了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如今也已经试行了相关专业化发展标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步入了专业化发展的新篇章。就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情况来分析的话,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要求日益增高,可是考量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仍然不够完善,针对体育这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以及人本化等特点,构建出相应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也是当前形势下的大事件,所以本文也对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的标准构建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教师专业标准相关概述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是指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学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教师个人在体育教学的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目标与要求的时候,获取不同阶段的专业资格身份所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以及要求,也是有效考核体育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资格的准则[1]。从体育教师专业化视角来进行分析的话,其自身专业标准就是指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条件;而从体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的话,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应该具备不同的能力及要求。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基理念

(一)体现终身体育意识

在现如今这个多元化发展趋势之下,教育诉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高,也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理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之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教育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的职业特征也就成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以及发展,树立起终身体育理念,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之一。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的时候,一定要和中小学体育教师阶段化发展需求密切联系的专业标准,而且在内容以及要求上则需要体现出终身体育思想[2]。

(二)突出体育教师专业品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师作为一门特殊学科的专业地位、显现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专业性,进而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实现体育教师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独特性决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品质要求应该是独特的、专业的,不能够被其它人群任意替代。为此,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品质的重视,尽可能体现出体育这一门学科的独特性以及唯一性。

(三)注重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当体育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专业之后,一定要很好地突出体育教师作为一种专业的特殊性、不可替代性,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则需要依赖于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中也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正是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也应该是体育教学能力,例如因地制宜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师生课堂中互动与交流、创设体育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等技能都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化技能。虽然体育教师大多数专业知识都是在大学时期学而习得,但是现如今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无法等同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只有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效的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效提高体育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四)注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对标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关注专业标准国际化就是要在构建专业标准的时候借鉴效仿国外已经成形的标准,对比分析各个国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先进性、普遍性内容,基于此来完善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3]。另一方面,关注专业标准本土性则是要求在标准构建的时候,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经济水平、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构建出符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的专业标准。

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的思考

(一)构建要兼顾整体性与综合性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是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方向把控、十四个领域覆盖面、以及具体六十三项基本要求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进行了规范化要求,也是从国家层面上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它也是国家规定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构建之时,也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来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与师德等多方面全面覆盖,而且在教师选拔与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兼顾体育教师多方面素质与能力,不能以某一个单一方面来对其进行评定,需要从整体以及应用综合性评价指标来构建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二)专业标准构建要具有动态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构建的时候,还需要确保其动态性。一方面,从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的话,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也应该呈现出顺应时代发展的质量标准,所以在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时候,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与变化来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律师、医生相比较而言还尚不够成熟,尤其是很多人对体育教师都还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但是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日益完善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科学化程度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三)专业标准构建要具有层次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也不相同,中小学教育水平自然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另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本身就涉及到不同层次的教师,其中初中、小学以及高中教师面临着的专业化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性,毕竟他们相互之间也承担着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任务[4]。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键还是在于教学组织能力,而在体育基础知识这一方面则没有中学阶段理解透彻;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师则需要具備良好的专业知识,再加上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还需要更加注重体育教师的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能力;而初中阶段作为高中与小学阶段的之间。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构建的时候,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标准的针对性,让不同层次体育教师均能够得到发展与提升。

(四)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具体指标要具有多样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在统一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时候,已经对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结构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综合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提高重视,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文化知识与教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其它多样化的知识。在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时候,教师需要了解体育课堂教学究竟要如何展开,学生应该通过什么手段与方法掌握运动技能、理解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学习。除此之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的时候,还要求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身体状态、运动审美以及价值观念等一系列会影响学生运动学习的多种因素,进而基于此来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的合理性,从而真正实现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有效构建[5]。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已经正式颁布,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出其规范性、以及引导性作用,基于此来构建出相应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确保专业标准构建的合理性以及针对性,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志华,毛丽红,汪晓赞.对制订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5):86-90.

[2]林向阳,周红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理念与趋势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65-67.

[3]尹志华,汪晓赞.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订的基础与推进路径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v.52;No.332(7):89-95.

[4]卢锦珍.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5,No.572(09):27-29.

[5]王志强,周一系.独立学院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6(1):135-136.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作者:孟文涛

第三篇:基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研究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义务教育法》,提出:“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由此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也开始走向法制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开始向专业化迈进。

1993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首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至此,我国初步确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000年教育部召开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同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指出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到2001年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教师资格制度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教师的专业化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11年首次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在浙江省和湖北省试行。2013年下半年,试点省份达到10个。2015年我国正式推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这一改革对师范类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促进。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不断更新。为保障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教师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教师准入门槛的教师资格制度,就要体现出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时更新对教师的要求,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随着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对教师资格制度在考试门槛、认定标准、管理办法上又有提升、促进的作用。从历史发展看,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在这样的相互促进与制约中共同推进,逐步建立符合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新模式。

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创新性与问题分析

2015年,我国教师资格证政策改革后,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简称“国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与实施新规,对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国考”的创新性分析

1.从“面向师范”到“面向全体”,推进了体育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教师资格制度不再对师范生发放“免费通行证”,而是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要接受教师资格考试,对于体育师范生来说,不再享受学业完成就发放教师资格证的先天优势,需要与非师范生共同应对“国考”,“特权”的取消使体育类的师范生面临巨大的“领证”挑战。对于非师范生而言,“国考”则是证明自己能力与知识,获得进入教师队伍资格的大好机会。这填补了学校对不同专业、不同内涵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师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体育教师人才选拔机制的科学化,全面推进了体育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2.考试门槛提高,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学历水平显著提高:幼儿园和小学要求专科以上学历,初中和高中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对申请者的学历门槛提高。

考试难度增加:笔试在原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调整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门考试科目,并且考试中不再指定教材。在考试方式上,打破了原有的纸笔考试方式,调整为纸笔与机考联合的方式。机考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笔试和面试侧重考察能力。面试主要采用结构化、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证书申领严格:笔试各科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笔试和面试双合格方能参加教师资格申报。笔试单科成绩保留两年,两年未通过全部笔试科目考试,需要重新报考。

“国考”中考试门槛提高对于体育教师资格的“含金量”,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3.实行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避免了体育教师职业的永久性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提出: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注册条件主要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及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还要坚持继续教育的学习才能获得继续任教资格。“国考”扭转了体育教师职业“只进不出”的“铁饭碗”局面,将不合格的人员淘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同时为加强国家的统一监管,“国考”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建立了全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信息管理系统,为教育系统在数据支持和信息保障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供给。这样用发展性评价取代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注册制度对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下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资格考试重视知识技能,忽视教师专业素养评估

(1)缺少對申请者的全面综合能力测评

在资格考试中不指定教材,但考试内容依然来源于书本,不能对体育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综合能力做出测评,尤其是体育教师具有的运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现在的考试环节不能科学测评,这其中还包括非师范生,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知识素养等都没有进行系统地学习与训练,综合能力更是无从全面评估。

(2)忽视教育实践经验

教师要在课堂中面对学生去实现教育的目的,现行教师资格制度中不管是针对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没有对教育实践经验的要求。拥有非常成熟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德国,申请者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后要进入长达18个月的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国外发达国家都将教育实习作为教师资格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有着明确的要求。我国“本本族”的制度方式忽视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

2.教师资格认定流于形式,缺乏对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关注

(1)资格认证缺乏专业的认定结构和专业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通常是县(市、区)教育局下设的人事科进行认定工作,认定机构中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和需忙于日常事务,他们对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难以严格执行,流于形式,对把好“入口关”未起到有效的筛选作用。

(2)忽视对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考核

针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考核,《教师资格条例》提出需要考生提供:“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的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方面情况的鉴定及证明材料。”作为具有一定邻里关系的办事处与居民、存在师生关系的学校与考生来说,基本都会为考生出具这份证明和鉴定材料,而这一缺少约束性、规范性材料的需要也就成为一种形式。

3.教师资格注册要求低,缺少专业标准考核

在定期注册中由教师个人在网上提交注册申请,学校人事工作人员对申请进行初审,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进行复核提交。此外注册中,只是对师德、年终考核、培训情况进行填报,没有统一的标准,条件要求较低。在这样的工作流程下,在这样的条件要求下,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学校与教师之间这种上下级的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工作关系,教师的定期注册成为了形式。

三、对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1.改革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1)增设心理健康测试项目

中小学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多方面的评价与压力。同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课程目标,体育教师是实施、达到这个目标的直接责任人。基于以上两点,对体育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就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资格认定中通过专业心理量表测试、情境模拟等方式对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试,只有测试合格后才能进行面试。

(2)面试中增设运动技能考核

现行体育教师资格考试的形式过于简单,没有凸显体育学科专业性,不能考核申请者的真实能力。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运动素质、专业技能来示范体育动作,而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面试方式对这些是不能全面考评的。因此,在面试中要增加运动技能考核环节,通过田径、体操、球类等体育项目测试对申请者进行身体素质、专业技能的全面考核。

2.建立科学的教育实习制度

体育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其环境开放性特点需要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为了把好教师职业的入门关,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教育实习制度。

(1)师范类

师范学校邀请一线体育骨干教师走进课堂,把从教经验与在校大学生分享,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形成初步印象,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与此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也要走出校园,走进中小学校的课堂和教室,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课堂,增强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教育实习形式应该贯穿在2~3年以上的大学学习过程中。

(2)非师范生

非师范类的体育教师资格证申请者应与教师资格行政机构建立衔接,教师资格行政机构根据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将申请者安排到指定的中小学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实习,实习时间可定为半年到一年。

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实習的内容除了体育课之外,还要设计运动训练、大课间、代理班主任等学校常规工作。实习结束后,学校、指导教师和师范生所在学院要对实习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正式的教师实习证书。

(二)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道德

1.建立专业标准,筛选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

不分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应该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特色、不同水平阶段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从基本身心素质、体育教育理念、体育专业知识、体育运动技能等方面进行考量,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门槛,严格把守“入口”,筛选合格的准体育教师,引导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孟晓平 张志勇

上一篇:社会化电商营销论文下一篇:社会工作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