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径研究

2022-09-12

理想信念作为助推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精神力量,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使得许多新媒体涌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信息载体。因此,从新媒体的维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的教育困难,推动大学生思想觉悟和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一)新媒体的无屏障传播提高了教育难度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大学校园的信息传播形势呈现出时空上的无障碍性和资讯消息上的无屏障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各种信息空间的使用空间也日益扩大。信息传播的无屏障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消极落后的不良思想以及腐化的资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等渗透到广大高校学生之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大学生如果无法从外界各种信息中汲取积极健康、价值观正确的内容,就可能会干扰自身思想观念与道德认知的正确培养方向,也不利于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教育意义,为高校引导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增添了难度,也阻碍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新媒体的技术革新向理想信念的教育模式变革发起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理论教育的背景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而新媒体技术正在逐渐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大学生认知方式与思想意识。新媒体所倡导的直接认知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接受与认同,也在潜移默化中干扰了大学生独立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虽然,高校也在针对新媒体的技术革新而改变与完善教育模式,理想信念理论教育的模式革新速率却远远赶不上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与革新速度,这不仅降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实效,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与推进。

(三)新媒体的互动性与虚拟性弱化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实效

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都具有一定的互动交流功能和虚拟化性质。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时往往采用匿名和化名的形式,这种虚拟化的交流环境无法保证交流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开始怀疑和畏惧身边的人,进而影响自身人际关系的有效构建和发展。此外,在新媒体的环境影响下,学生参与人际交往存在着角色上的虚拟化与交流上的间接化,这就使学生的虚拟人格可以在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客观环境下自由成长,而学生如果将这种虚拟人格带入现实生活之中,又会导致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产生矛盾冲突。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两种人格的切换状态下,这必然会严重阻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工作,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搭建理想与信念的理论教育新平台

理想与信念的理论教育不能只靠教师的单向灌输,而需要充分调动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对象的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将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之中不但确保媒介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要充分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素养[1]。这就需要拓展和搭建理想与信念的理论教育新平台,将微信、QQ群和微博等作为推动理想与信念的理论教育的新载体,不断拓展教育广度及深度,提高教育影响力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使其成为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教育平台。

(二)掌握网络引导权,拓展有效的教育路径

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在传播意识形态方面凸显出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果掌握网络引导权和意识形态的相关工作的主导权将会成为维护我国政权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工作。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在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导向,坚持与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面对网络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传播现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控主流意识形态的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持续扩充网络上的各条教育战线,加强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不断拓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2]。

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个性成长。湘潭医卫职院团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微青春”来命名,其经常会发布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高质的时政文章,并组织相关的讨论话题和投票活动,单篇阅读量曾攀升至1万余人次,这对促进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效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监管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在数量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而传播的无障碍性也使高校不断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高校要健全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组建能够有效监管舆情的成熟队伍,制定相应的预警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各信息管理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提高信息的过滤效果,从源头上净化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从而为大学生自觉接受理想信念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3]。

(四)完善媒介素养的相关培训课程体系

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一直都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媒介素养的相关培训课程需要逐渐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教育价值。例如,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课程中融入媒介的道德理论,在法律、法学的基础课程中渗透一部分媒介法律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在心理学的相关课程中渗透媒介心理学的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媒介素养的培养效果,也能在相互渗透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为学生认知媒介、合理使用媒介提供帮助,并为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积蓄力量[4]。

(五)强化高校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

面对新媒体的革新与发展的重重压力,我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敏锐性、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能力。各高校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系统化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的素质与水平,帮助教育工作者熟悉新媒体的基本特性、掌握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技术革新趋势,并开展专题研讨和交流学习等活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式与新途径研究,不断自己的提高工作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5]。

三、结束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就需要各高校认清形势与问题,搭建并完善新媒体的教育平台,提高意识形态引导能力和信息筛选的监管能力,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及管理,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如今,新媒体时代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方面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完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命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并探究了调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有效路径,为相关的教育工作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谢晓娟,王晶晶.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5.

[2] 胡海霞.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的三重解读[J].人民论坛,2018(15):128-129.

[3] 商雷,张蓓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75-78.

[4] 鲍翠翠,明成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报刊荟萃,2018(6):89-89.

[5] 张付安.创业教育引领下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4):78-80.

上一篇:Low-E玻璃的发展与应用下一篇:变频器谐波的产生及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