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

2023-01-03

今日之中国正处于重大转轨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 经济全球化, 科技现代化、信息网络化、政治多极化、人才社会化、社会人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高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这既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令人担忧的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新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 贯彻于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迎接挑战中推进, 更加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要发展需要人才,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要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 不断增强师生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1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与时俱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是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 打牢高校的思想政治基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师生, 武装师生, 是高校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要引导广大师生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努力把握其科学体系, 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切实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广大师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使之成为高校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成为师生立身做人, 成长进步的行为准则, 从而用以指导广大师生永远沿着正确的道路阔步前进。

1.2 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这块阵地

对于高校这块阵地, 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意识形态不去占领, 那么, 落后的、腐朽的封建思想和泛滥成灾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就必然会去占领。建国50多年来, 无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任何时候不管环境多么严峻, 形势多么复杂, 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 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 作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先进思想观念教育广大师生, 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高校这块阵地, 我们都会把握方向, 临危不乱, 战胜一切敌对势力和腐朽思想, 从而保证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不变。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更应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这块阵地, 必须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着力点。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 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提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面对风云多变的世界复杂形势和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要想有效的开展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 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 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大学生仍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和成才。要对他们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会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不断提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完整系统。在高校建立这个体系, 要深入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 引导师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 在此期间, 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阵地,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可见,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是高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素养。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体现整体精神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倡导“仁爱”精神和忠恕之道;三是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义务;四是对崇高道德境界、理想道德人格的追求;五是重视道德实践, 注重道德修养等,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无疑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但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要抱有正确的态度, 对其进行扬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对其加以改造吸收, 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使之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2.2 加强革命道德传统的教育

我国革命道德传统, 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中创立的适应革命和建设需要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它主要包括探求真理, 抵抗外敌奴役, 致力于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热爱集体、服务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朴素,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热爱人民, 关心他人的友爱互助精神;坚持原则, 团结协作的协调精神;严守法纪, 协调一致的全局精神等。加强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革命道德传统教育的任务十分繁重和紧迫。要将其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教育, 使广大师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和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为实现奋斗目标, 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而努力。

2.3 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人才高素质的群体, 对他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倡导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教育和引导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在实践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应放在培养人、教育人上,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3.1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代伦理学研究表明:在社会交往活动中, 相互尊重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准则。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在的一种基本需要。”“学生是有生命、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尊的活生生的人。”而大学生是具有高智商的群体, 他们的自我认识意识和自我尊重意识更强。因此,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主体地位, 也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才能。要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掌握大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方、教之以行,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境界, 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同时, 教育是“爱的教育”, 教师是爱的使者。只要为师, 就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并对其负责。在当今信息网络化社会, 学生了解的社会信息更多, 接触的范围更广, 思想更为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 想学生之所想, 解学生之所难, 析学生之所疑, 纠学生之所错, 助学生之所乐, 使之有的放矢, 发挥其在高校整个教育中的保证作用。

3.2 以人为本, 培养师资, 善用人才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今天,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道德风尚等的全面塑造。面对这些不断发展的新变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做起, 不断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政治理论的学习, 不懈地求索知识, 更新观念, 潜心修身养性, 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3.3 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全面发展

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高校人才培养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人为中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合格人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保证, 是重中之重, 智育是核心, 体育是基础、美育是重要内容, 四者缺一不可。协调好它们的关系,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 就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影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 始终突出其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供坚定的政治保证。

摘要: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寻找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 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培养新时期形势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六大报告[R].2002, 10.

[2] 思想道德修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002.

[4] 臧爱群.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M].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2004, 12.

上一篇:融合了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下一篇:焊接机器人系统在汽车底盘焊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