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热门,各高校不断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该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应增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就业。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因为健康的就业心理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在毕业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毕业班政治课教学又担负着德、智教育的双重任务。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二者互相渗透的同时,又能够促进中考成绩的提高,完成智育的任务。所以,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情绪不稳、自我失控、难于应对考试、难于应付挫折、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稳。尤其是对政治学科心理上不接受,不适应,想得高分,又不愿意付出。表现在行动上,被动接受、消极、考试作弊、厌学。

二、教育措施

正因为存在诸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注重个性教育和培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观察学生心理动态,言谈举止,发挥政治课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和学生交朋友,课堂课下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困惑,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矫正心理偏差。

例如:06年毕业的一名男生,各科成绩都不错。我是初四教他的,发现他回答问题或写论文时,观点偏激、专看社会阴暗面,自视清高,写作文时也如此。我接近他,开导、启发他用积极态度看社会、看人生、看大局,学会认清真善美、假恶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真心打动了他,他终于转变了原来的思维方式,政治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3.用远大理想的推动力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教学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进心,没有自控力,没有理想,没有目标,遇到困难退缩。我利用教材中的理想教育内容,告诫学生人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追求。从个人角度看包括近期理想和长远理想,从国家角度讲包括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不管从哪个角度讲,理想和现实都有很遥远的距离,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汗水,在实现理想路上困难和挫折再所难免,但这是暂时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关键是以什么样心态战胜它。一名女生曾经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偶尔几次没有考好,成绩下降很多,压力很大,情绪低落,老师一跟她谈这件事,她就哭个不停。我找她谈话,与她一起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给她鼓励,帮她调整心态。她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最后,以高分考入本市最好的中学。

4.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激励学生。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我们要像洪战辉那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像徐东禹那样承担社会责任;要像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那样为国争光、做大事;又要像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一样,踏踏实实做好身边的事。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责任感,要有广阔的胸怀,高高兴兴地去做。

5.用自己真挚的爱心感化、唤醒学生。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对学生的错误不是简单责备,不是讽刺挖苦,而是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教师还要替学生保守秘密,不揭个人隐私。实践证明:对情感的渴求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每个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

6.教给学生一些转移不良情绪,宣泄不满、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的方法。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任务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教师要调节改善课堂气氛,培养激发学生情趣,理顺情绪,协调各种关系,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是教学活动的内在需求,只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政治课教学就会对学生全面提高和成长有帮助。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以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去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

编辑/张宝玲

作者:段秀云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热门,各高校不断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该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应增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就业。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因为健康的就业心理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健康的就业心理可以帮助学前教育毕业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增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抗挫能力,加强自主就业意识,克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促进就业。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

当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相对来说比较乐观,但是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不容乐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各高校所招的学前教育学生大批量增加,学前教育毕业生也相应增加,各幼儿机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入职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高。而刚入职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也特别突出,如不能正确地定位自我、抗挫能力差、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了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为了实现学前教育毕业生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一方面要面对残酷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学生,职场角色没有及时转换过来,在面对就业、择业时难免出现迷茫和彷徨,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良好的就业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性比较明显,他们在校学习的基本上是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就业时出现的一系列就业心理他们难以解决,这时就难免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产生就业压力,从而影响就业。所以他们一进入大学就应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自我认知训练,了解自己,了解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就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比较复杂,有高中录取生,有中专三年、中专二年录取生,生源参差不齐,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现状,盲目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对比学习,拿自己的短处对比别人的长处,就很容易迷茫,因为高中录取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而动手能力方面相較于中专三年、中专二年录取生是比较欠缺的。如果这两部分学生不能客观认清自己的优势及劣势,他们就会盲目地相互对比,徒增烦恼而影响学习,就业时就会影响择业。所以在他们一进入大学校园时,对他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让他们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在毕业时才能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坦然面对就业。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一)帮助学前教育毕业生正确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兴趣、能力、性格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2]

2.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健康的就业心理形成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学前教育毕业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他们才能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强化优点,改正缺点,提高自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一个有健康就业心理的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面对就业时能清楚自己的就业能力及明确就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增强就业信心,作出适合自己的就业选择。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能做到认清自我,了解幼儿。

(二)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1.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与周围环境构建和谐联系以及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并能转化,还能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集一个人的人品、知识、修养及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3]

2.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就业成功

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活里及将来进入职场时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因为他们工作以后面对的是一群需要特殊关照的幼儿小朋友,在教学中首先要与这些幼儿及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就容易开展,他们就不会频繁换工作,从而保持就业的稳定性。根据相关调查,学前教育毕业生工作不稳定,频繁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与所在幼教机构的小朋友、单位领导、同事及幼儿家长关系紧张。有很大部分毕业生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和高要求的就业应聘过程中因不知与人相处而失去就业机会;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非常优秀,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些学生笔试通过了,但在面试环节过不了,造成以上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会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在大学时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到的是就业知识和择业技能,而对人际交往技能没有涉及也没有相关的训练,所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训练可以针对性地训练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门课程中他们将会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如怎样树立自身良好的幼师职业形象,在与人交往中如何增强内在吸引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且有吸引力的人,在与招聘方、小朋友、家长、同事等人的交谈中如何讲究谈话艺术使对方觉得舒畅,如果他们具备良好的内在吸引力,会交谈、会说话对成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教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在与人交往中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平等、相容、互利、信用、宽容、互助等原则,人际交往需留空间,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系列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时能坦然自若,与人友好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成功就业。

(三)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

1.挫折

挫折就是平常所说的失败、阻碍、困难。心理学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因自身或外界的原因而受阻,使活动进行不下去,目的无法达到及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4]挫折在积极的人面前能锻炼人的意志,在意志消极的人面前会让人失望、痛苦、沮丧、意志消沉而不思进取。[5]

2.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就业

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类的机构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爆发,所需要的学前教育类的老师也相应增多,学前教育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但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就业过程中碰到挫折也在所难免。因为条件好、待遇高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聘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就业压力和无助感也相应增加。成功就业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也需要良好的内在心理素质,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成功就业,必须要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心理健康教育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客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抗挫防卫措施,学会怎样战胜挫折,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就业自信,遇到挫折时能冷静、理智地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断,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四)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及情绪管理

情绪是指个体对认知事物的态度,是以个人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有正面情绪,如开心愉悦、满足、热情;也有负面情绪,如伤心、难过、焦虑、恐惧、万念俱灰等,这些就是人的情绪表现。正面情绪可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促使事情的成功;负面情绪其危害很大,长期的情绪困扰如得不到解决会使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的成功。

2.良好的情緒促进就业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但是长期积累不良情绪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所以这种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疏导,否则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严重后果。生活中因情绪不好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失去工作的事例比比皆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新入职时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新生事物,他们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抱怨等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有些初入职场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对不停哭闹的幼儿及要求比较多的家长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不当的行为及说些不恰当的言语,如果对幼儿产生伤害的话那是不可挽回的,从而影响自身的工作及人际关系。学前教育毕业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情绪及情绪管理能力和健康的就业心理,才能成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教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认识自身的不良情绪,并通过系统的情绪管理训练,学会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了解不良情绪是可调控的并能以恰当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科学管理情绪,加强就业心理健康,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

(五)提高主动就业的意识,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有些学前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不够积极主动,需要家长、教师督促才勉强就业,有些干脆不就业或者需要有同学相伴才就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不适应,害怕即将到来的就业,职业角色没有转换过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感恩,增强自主就业意识,提高环境、职业适应能力,克服就业恐惧,促使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理性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虽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些,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就业,保持就业稳定,离不开良好的就业心理。所以,为了让学前教育毕业生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合理评估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在就业时能坦然面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及其教育启示[D].郑州:河南大学,2011.

[2]孙丛丛,袁熙惠.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3]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吴小兰.初中生挫折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余波.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激励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编辑 冯永霞

作者:汪贞

第三篇:民族职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及教育引导对策

【摘要】 当前,民族职校毕业生存在着一些就业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及学校就业安置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民族职校的办学声誉。本文就民族职校毕业生的一些就业心理障碍作出归纳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 民族职校毕业生心理障碍教育引导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0.12.056

民族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综合职业能力专门人才的重任,让学生就好业是学校树立职教信誉、赢得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和青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民族职校采取了“订单培养”、“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跟踪培养”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的就业开展安置和扶持工作,尽量使所有的毕业生得到就业安置。但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心理障碍,给民族职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中职教育的社会信誉和中职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民族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引导对策,以使民族职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走出困境,形成一个良好的就业态势。

一、 民族职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表现

(一) 就业期望值过高

民族职校毕业生大多生长在偏远山村经济较贫困家庭,从小身受缺钱少财的困惑和心理煎熬,他们渴望有“出人头地”之日,像城市的同龄人一样能找得较多的钱来改变祖祖辈辈贫穷的状况,吃好穿好住好。因此,毕业之际,他们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薪资期望值过高,希望到“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就业,月薪不低于3000元甚至更多。因此,他们对薪资低于期望值的企业招工不应聘,徘徊观望、等待而导致出现焦虑烦躁的心境;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勉强应聘,进入企业后期望值得不到实现即随意离职跳槽,一两年间不断跳槽,始终都是以“新员工”的面孔出现,薪资也只能始终维持在原有的低薪状态。

民族职校毕业生“跳农门”、“体面”、“光宗耀祖”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二是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期望一入企业就能坐办公室,做文员,搞管理,舒适高雅,薪水又高,受人尊敬,显得“有派头”。这种期望一旦实现不了,就满腹牢骚,消极对待;或者意气跳槽,导致环境适应性差而无所成就。

(二) 职场“角色转换”缓慢

民族职校毕业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随意性大,虽然经过小学、初中、职校三类学校生活的影响和训练,但纪律较散漫,纪律意识淡薄,非智力因素差,害怕强制性的纪律要求。如有的学生进入职校后,早上不愿起早出操,不按时到课,遇到民间节日就擅离学校三五天。因而从在校生身份到职场员工身份的角色转换速度缓慢。具体表现为:一是不适应企业的作息时间,在学校,有近两个小时的午休,而企业一般连午餐一起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午休。二是适应不了企业特殊岗位的夜班制,不愿上夜班。三是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接受不了管理人员的严厉监督、批评和处罚。四是不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这些因素导致毕业生不能尽快融入职场的工作和生活情境而就业失败。

(三)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受挫能力

多年来,党的民族政策让民族地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通路通电通水通邮以及少数民族住房楼房化,都让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祖父辈们“小富即安”和“即时享受”的思想意识也潜移默化地传到民族职校学生身上。从小到大,他们很少进行体能劳作,除了上学以外,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大多处于赶圩、走亲访友、吃红白喜酒、游手好闲的生活状态,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因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艰苦创业意识。另外,怕苦、怕累、怕脏,一遇到苦脏累一点的活儿就打退堂鼓,没干几天就不断地向老师和家长诉苦,有的家长也一味地溺爱迁就迎合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过强,心理受挫能力弱,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后情绪波动大,造成就业失败的因素。

(四) 自卑心理严重,心理脆弱

民族职校学生来自偏远的民族乡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无能力上普通高中或城市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只能就近读民族职校,他们都是农民子女,无权无势,因此自卑感重。有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与小孩长期隔离,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形成了感情危机状态,也养成了民族职校生自我封闭,不愿接近他人,孤独冷僻的心理。他们缺乏自信心,易抑郁不安,易冲动行事,处理事情幼稚草率,有的把就业不理想怪罪为父母的无能。 涉世不深,心理脆弱,对一些情感纠纷、环境变化、工作生活压力的调节能力不够。这些也是导致职校毕业生就业失败的重要因素。

二、 民族职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教育引导对策

针对民族职校毕业生存在的以上就业心理障碍,民族职校必须未雨绸缪,以长远的眼光,利用学生三年的在校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较长期的就业心理矫正和就业教育引导,以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成功率、就业巩固率和高质量就业率,真正让毕业生“出得去,用得上”,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是每周开设1节专门的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学习心理学常识;剖析社会上因心理不健康引发的种种恶性事件,让学生认识、感受“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二是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学习择业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当中还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接受就业指导。“请进来”即每学期请企业的职场人到校给学生作一次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企业的管理模式,请一些家长到校给学生介绍务工经历和务工基本常识;“走出去”即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访职场人,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外出务工或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反复多次亲身体验职场生活。三是把学生放到学校自办的厂场店部设置的职场岗位,让学生边读书边接受职场心理锻炼。四是经常举办演讲会、故事会、文艺会、心理健康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娱乐活动中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和职场人生观。五是创造条件每学年把学生送到军营或请军事教官到校对学生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平时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半军事化校内常规管理,制定严格的学校日常纪律,让学生养成纪律严明的良好习惯,适应就业后的职场需要。

(二) 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化课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

职业学校必须克服把学生招进来学习一两个学期就放出去打工的短视行为,应立足于打造精品学生,让学生有过硬的文化功底和专业技能,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掌握择业就业创业的主动权。一是给学生补好初中阶段欠缺的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尤其要补好学生适应职场需要的说话能力、社交礼仪基本知识、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让学生进入职场后讲得写得,不至于出现担任文员说话不通顺,不会做记录,不会搞一般简单的统计,不会写计划写总结等现象。二是学好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会阅读机械使用说明书,能很快熟悉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以及操作技术。三是利用校内实习实验场所,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采取强制措施让学生按国家有关专业技能标准学好专业技能,并通过考试途径让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技能的成功,从而感受愉悦和快乐。学生有了过硬的本领,就会消除自卑感和自轻自贱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就会有“良性跳槽”的资本,就会勇敢地去迎接社会的选择和职场的挑战。四是利用好校外联合办学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设备优势,寒暑假和最后一个学期把学生放到顶岗实习岗位接受适应性专业技能训练和职场心理素质训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为融入职场做好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前期准备。五是利用民族职校学生大都有书法、绘画、唱歌跳舞、打球、小制作等爱好,打造学生的业余特长,以学生的优势特长弥补其文化底蕴浅薄的弱势,让学生人人做到毕业时都有一样以上与众不同的业余特长,进入职场后能在职场上发挥特长功能和效应,加上本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就会得到职场社会的认可、赞赏,从而获得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报酬,实现稳定而良好的就业期望。

(三) 着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职场是一个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地方,学校要针对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怕苦怕累怕脏的心理,有目的地创设教育引导情境,培养学生吃苦受累心理素质,以适应择业就业的需要。一是在校内让学生完成自行打扫卫生、清扫厕所等工作;二是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附近农户的农事劳动和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清洁环境等公益劳动;三是五一、国庆等节假日,要求学生回家参加家里的体力劳动;四是让学生做好自家每年田地的种植计划和家畜家禽的养殖计划,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开展种植养殖的体力劳动工作;五是利用寒暑假把学生带到校外厂场参加体力社会实践。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接受苦累脏的教育和训练,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的不良心理,树立起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毕业后进入职场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四) 加强毕业生就业跟踪指导工作,促使毕业生就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安置好毕业生就业后,学校要派出专门的跟踪指导教师,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和开通网络沟通平台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指导。着重及时发现毕业生不良的就业心态,及时帮助他们解惑答疑,疏通心理障碍,理顺心理健康渠道,克服从业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愉快过好每一天的职场生活,不断奋发上进,用实际工作成绩来体现他们的价值,体现民族职校的办学魅力和社会风采。

(责编黄鸿业)

作者:陈远洪

上一篇:智能交通卫星导航论文下一篇:影像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