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赏析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企业文化赏析范文

礼仪文化与养生文化赏析论文

从礼仪的角度看,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它是着装人基于自身的阅历情趣、身材特点,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力所能及地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组合。在各种正式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同时,注意着装也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

传统的皮鞋是最畅销的职业用鞋。它们穿着舒适,美观大方。建议鞋跟高度为三至四厘米为正式的场合不要穿凉鞋、后跟用带系住的女鞋或露脚趾的鞋。鞋的颜色应与衣服下摆一致或再深一些。衣服从下摆开始到鞋的颜色一致,可以使大多数人显得高一些。如果鞋是另一种颜色,人们的目光就会被吸引到脚上。推荐中性颜色的鞋,如黑色、藏青色、暗红色、灰色或灰褐色。不要穿红色、粉红色、玫瑰红色和黄色的鞋。即使在夏天,穿白鞋也带有社交而非商务的意义。 手提包和手提箱:手提包和手提箱最好是用皮革制成的;手提包上不要带有设计者标签。女性的手提箱可以有硬衬,也可以用软衬。最实用的颜色是黑色、棕色和暗红色。钱包的颜色应与鞋相配,而手提箱则不必

女性的职业服装比男人更具个性,但是有些规则是所有女性都必须遵守的,每个女性都要树立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和品位的风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场合,女士着装一定忌短、忌露、忌透。

应穿着典雅大方的套装(以上衣、下裙为宜 )参加各种正式场合的活动(如会议、庆典)。传统古典民族服装(比如中国旗袍、印度面纱、日本和服等)较适合在各类文艺娱乐场所穿着。穿着袒胸露背、露脐露肩等过于性感的服饰最好不要或少在社交场合露面,工作场所、办公室里更应避免。薄纱型衣、裙、裤,因其透光性较强,穿着时应尤为慎重,需有内衬,不然会显得十分不雅。对外国朋友来说,“透”比“露”更难让人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透”不仅有碍观瞻,而且说明穿戴者有不自爱之嫌。裙子长短应适度,不能过短,中老年及职业女性尤为注意,所穿裙子至少应长及膝盖。

女士在社交场合,除凉鞋、拖鞋外,穿其它任何一种鞋子均可以随意,无统一规定,只是要注意鞋子和裙子在色彩、款式上的协调。如穿套裙时不能穿布鞋,否则就会有不伦不类的感觉。穿裙子时,应配穿长筒或连裤丝袜,颜色以肉色、黑色为宜,且袜口不得短于裙摆边。袜子是女性腿部的时装,要注意不能穿着挑丝、有洞或补过的袜子外出。另外袜子的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走不了几步就往下掉,或显得一高一低,当中整理自己的袜子是有失体统的。

每届奥运会上礼仪服装及运动员服装都是精心设计的。2008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服装比起别的服装更叫人眼前一亮,几乎那叫漂亮。这些服装是:开幕式运动员入场式上引导员服装;颁奖礼仪小姐服装,这些服装甚至比开幕式演出服装还要美,还要漂亮。

还有就是那颁奖礼仪小姐的服装又是一大精彩,颁奖礼仪小姐服装分三个系列:一是绿色立领束腰长裙,似乎绿色的颂歌;一套是白色兰边青花系列,也是高领朿腰下摆散开,花纹装饰立领及披肩,足登白色半高跟鞋,另一套就是艳红色立领束腰收肩长摆裙,,火红的色彩,上部是旗袍无袖露出美丽的臂膀,把中国服装元素与西方长裙完美融合,使得、大气。这三套服为金、银、铜牌获奖者托盘奖牌和托盘鲜花。真是匠心独运,精彩万般,观众们甚至不看领奖人而专注礼仪小姐的服饰,当然那一位位美艳动人的礼仪小姐微微笑意的面容,那送牌时微微地欠身都设计的恰到好处,把个礼仪之邦大国风度演绎绝了。

亚运会颁奖礼仪形象方案包括升旗手服装、服装,设计定向招标项目于2008年11月启动,亚组委邀请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共同参与招标。经过效果图的层层筛选和标准样衣的多次审评,亚组委最终选定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贺阳设计的“行云流水”方案。亚组委对此套方案的评价是:设计新颖,针织类运动型礼仪服装设计,打破常规,令人眼前一亮。“行云流水”礼仪服装以蓝绿等明亮的色彩过渡晕染,色彩灵感具特色的亮丽色彩启示,以体现珠江之水的蓝,以及广州特有的亚热带地貌与植物的黄绿色为主要色调,颜色的晕染过渡处理传统又不失时尚,将中国传统云

纹图案与人体巧妙结合,完美地表达了华丽、高贵的礼仪风范。立则仪态娴雅,雍容端庄;行则飘逸灵动,顾盼生辉。弹性针织面料制作的礼仪服装,适合不同体型的礼仪小姐,简化了量体定制的繁琐环节,也降低了制作成本,符合设计的节省原则。将弹性针织面料与现代科技的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打破了传统礼服的常规,更具运动特征。这款亚运礼仪服装的设计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亚洲文化风情的完美结合。

礼仪服是正式社交和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有正式、半正式和略正式之分。但这种划分界限并不是十分严格的,只是根据场合的隆重与否来分。而真正的原则性区别是依据穿着的时间不同而分为两大类:日装礼服和晚礼服。日装礼服和晚礼服所选择的面料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

这种礼服是午后正式访问宾客们所穿的礼服,又称午后。它还可以在听音乐会、观看戏剧、茶会和朋友聚会的场合中使用,稍加修饰也能参加朋友的婚礼和庆典仪式等,具有高雅、沉着、稳重的风格特点。

传统的日礼服选择不透明、无强烈放光的毛料、丝绸、以及混纺棉料制作。与午服相配的外套称为午后外套,面料选用较厚的绸缎或上好的精纺毛呢料。日装礼服根据场合的不同,可有与之相适应的搭配方式,如男士用的黑色外套,女士穿着的局部加有刺绣装饰、精工制作的裙套装,裤套装,雅致考究的两件套装等。传统的日礼服多用素色,以黑色最为正规,特别是出息高规格喝的商务洽谈、正式庆典等隆重的场合黑色最能表现庄重、自尊、大方。当然,出席庆典活动的时候,如朋友生日聚会、开张典礼等,气氛热烈而欢快,此时的礼服色彩应鲜亮而明快。

一般是下午六十以后出席正式晚宴、观看戏剧、听音乐会以及参加大型舞会、晚间婚礼时所穿用的正式礼服,也是女士礼服档次中最高、最具特色、最能展示女性魅力的礼服。晚礼服以夜晚的交际为目的,为迎合豪华而热烈的气氛,选材总是飘逸、高贵、华丽的面料。色彩总的是倾向高雅,豪华,如印度红、酒红、宝石绿、玫瑰紫、黑、白等色最为常用,配合金银及丰富的闪光色更能加强豪华、高贵的美感。再配以相应的花纹以及各种珍珠、光片、刺绣、镶嵌宝石、人工钻石等装饰,充分体现晚礼服的雍容与奢华。

第二篇:《入殓师》的文化赏析

公选课经典电影文化的影评

课程名称:经典电影的文化赏析授课老师:伍先成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姓名:杨灵

学号:114040097

《入殓师》的文化赏析

什么是文化?所谓文化就是一套价值观,一套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观念。文化石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深思与寄托。文化像阳光,普照大地;文化如雨露,滋润心田;文化似微风,轻轻徐来。观《入殓师》,我感受到各种文化扑面而来。

首先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日本的死亡文化。影片中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一名大提琴手,由于乐队解散,迫于生活压力,他和他的妻子回到老家。而后阴差阳错成为一名入殓师。在不断跟社长学习的过程中,大悟由最初的惶恐,彷徨到热爱入殓师这一职业。我看到了死亡两周却无人知晓的老妪;受家人尊敬和喜爱的普通家庭主妇;要求穿学生长袜上路的奶奶;脸颊印满儿孙祝福唇印的爷爷;操劳一生的澡堂太太。目睹着一连串普通生命的逝去,一场场庄严的家庭成为告别式,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入殓仪式,我对生命有了新解释。“让冰冷的人重心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美丽。”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记得泰戈尔说过:“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入殓师》细致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入殓仪式的场景:小心翼翼的为先人擦拭,换衣;一丝不苟的为死者打磨面容,上妆;双手合上戴着保佑的佛珠,将死者抬进棺材。原来人离去可以这样美,就像幅画,美丽戎装的新娘等着上花轿去迎接新的人生。原来人的离逝是这样宁静祥和,就像踏上了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旅程?是的。死亡是他上另一个旅程。

生命像一条河,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回游,都无功而返。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日本的生命文化。当主人公大悟在处理完高度腐烂的老妪遗体时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与恶心,到澡堂疯狂的搓澡,回到家疯狂的亲吻他的妻子以求得心灵的安慰。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到——这是人类在面对死亡时的本能恐惧,以及对生的渴望!生与死不过一线之间,死亡也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就如前几天有位朋友开玩笑的说;“当我们出生时,自己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当我们离开,自己笑着,周围的人哭着”。生命就是这么一个轮回。影片中,殡仪社的职员说了一句话。“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说来是个讽刺。”我们要尊重死亡,也要热爱生命!入殓师——一个装饰灵魂的美容师。聚拢起先人生前所有的气质,让生命在最后一刻划分出华彩的疆域。以最美的姿态走向天堂,开始另一段生活!

观《入殓师》让我处处感受日本文化。对生命的认知,对生的态度和对死态度。樱花开放时灿若云霞,但转瞬即逝。日本文化中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然后以同样的姿态面对死亡。这就是日本精神。

观《入殓师》让我感受到日本文化中的宗教文化。首先,我们看到入殓师都会给先人带上保佑的佛珠。社长对大悟说“命之使然”。我们了解到佛教于公元538年,由鉴真东渡传入日本(大部分观点),从此佛教便在日本根深蒂固。影响着日本文化发展。这部电影中也表现了日本佛教文化中“虚无寂灭”,“轮回转回”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生的勃发与死的流转异曲同工。影片中,与鹤乃汤阿婆相交多年的殡葬师说了一句话:“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极。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我作为看门的人。在这里送去了很多人,每次跟他们告别,我都会说:路上小心,我们还会再见的。”以及在堂太太儿子说:“我要送妈妈最后一程。”这位殡葬师无疑看透生死,同时他的话反映了日本佛教文化对生命的理解。——人,是有来生。然而,像殡葬师这样豁达的看透生命的人毕竟是少数。古往今来,日

本都是一个善于借鉴新文化的国家,各种文化传到日本,日本民族都积极吸收。如日本的服饰文化即和服是深受中国古代大唐时服装的影响。还有唐朝鉴真东渡时,在日本首创律宗,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礼遇,从此中国的佛教文化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的文化。

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传说文化——石头信。影片中描述了大悟的父亲在他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人类在很久以前,还不懂得文字,根据人们符合自己心意的石头,送给对方,收到石头的人根据石头的触感的重要,了解对方的心意。这个传说很美,当一块普通的石头被人们倾注太多感情和希望时,它便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石头,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它就具有了神秘的生命力,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成为抵达彼此灵魂深处的桥梁。由此我想大悟手中的石头是一份深层的等候,等候着父爱重新沐浴着自己。当大悟去给离家多年最后客死他乡的父亲奔丧,,当他精心的为父亲剃须更衣进行入殓是,他在父亲紧捂的手中发现了她给父亲的唯一信物——小石子。大悟忽而明白了父亲,他对父亲的怨恨顿时荡然无存。然后他把小石子放在身怀六甲的妻子手中,妻子面带微笑,把石子紧贴在微凸的腹部上,此时此刻,小石子变成了传递爱的信息。爱从未消失,反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石头信有如此大的威力,让大雾冰释心中多年的怨恨,让大悟从多年的心里围城的大单的走了出来。毕竟这是血浓于水的感情。而深化到爱到理解似乎时更加难能可贵的。

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了人文关怀文化。“棺木合拢时,灵魂开始远征”入殓时是高贵的职业,聚拢起死者生前的所有气质,让生命呈现最美的姿态,留下一摸华丽的炫彩。带着宁静,踏上他乡的路。这是一种体面,对死者的敬畏和尊重。观看《入殓师》我常看到这样一些细节如:保全那个男儿身的女孩的隐私,给孩子妈妈用生最喜欢的口红,给澡堂太太系上生前喜欢的毛巾,给他朋友手帕,让他们为妈妈做最后的告别!让死者一最美,最自然的方式离开。看起来不像是死去,而像是酣睡。这些都是入殓师给予死者何家人的人文关怀。

观看《如殓师》让我处处感到日本的礼仪文化。一,时间观念很强。当入殓师迟到了五分钟到那家时,那个人很不高兴的说:“你们不过是赚死人的钱而已~~~”说得很难听。表现了日本文化中的守时文化。二,重视双方交往的礼仪文化。鞠躬都是九十度,很诚恳,很谦和。回鞠躬都是四十五度。很讲究式样。当入殓师迟到便鞠躬便进去入殓。主人家看到入殓师精细的为现任如殓时被感动了。当他俩个走时,主人跑出来鞠躬像两位表示道歉,那两个入殓师又礼貌的回了一个鞠躬。这样的场面时常呈现,表现了日本是一个重视礼仪文化的民族。他们有仪式情结,这与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严谨,注重细节不无关系,表现在日本的茶道,花道等文化比较发达。

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日本文化中的隐讳谓称。如入殓师称死者为“先人”,故人。人脸师细致的为先人化妆,希望先人与尘世告别时,仍然能够保持脸上红润的姿态,就是存留了活着的一份尊贵。这不是一次入殓,而是一次送行,送挚爱的人通向世界的另一端。“送死这踏上安稳的旅程”,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延续。因此,人们称死者为“故人”,“先人”,在我们那,人们会称死去的为“仙逝”,把出殡称为“驾鹤西归”。由此看来这也是一种隐讳文化。

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浓浓的音乐文化。当入殓师为“先人“入殓时,肃穆的音乐响起,让观看者心灵顿时宁静下来,静静的观赏这种入殓艺术。场面庄重,肃穆。我还深深的记得大悟在田野弹奏着悠扬的大提琴曲,弥漫在田野中的音乐也感染着我们,我听得如痴如醉;还有在社长家,大悟为他们演奏时,他

自己也融入其中。这两段音乐都表现大悟对如殓时这份职业的喜爱之情。他了解了快乐的真正含义: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乐此不彼的做着。这个音乐恰到好处,让观众走进大悟的心中。这就是音乐文化的魅力。

观看《入殓师》让我感受到深厚的情感文化。大悟对父亲由爱成恨,最后父亲手中的一颗小石头化解了大悟心中的怨恨。(父子情)大悟的朋友对他所从事的入殓职业看不起,鄙视到大悟为起母亲细致的入殓感化了他朋友,大悟又重新获得友谊。(朋友情)大悟的妻子知道他从事入殓工作时,她就认为那个是肮脏的职业,到最后理解他,支持他。(夫妻情)大悟把代表情感的小石头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让它延续下去。(父子情)深深的感受到了情感从未离去,从未遗忘。这是人性的情感文化。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愧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死亡是一道门,一道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最美的姿态走向天堂!

忽而想起《葬花词》中“质本来还洁去”。《入殓师》值得一看,它纯净我们的灵魂,直面死亡,不再惶恐与不安,豁达开朗,安稳的踏上行程!

参考相关资料

《入殓师》影片

《日本史》

百度《入殓师》的资料

写得不妥之处,望老师修正,谢谢!

第三篇:落叶归根的传统文化赏析

姓名班级文秘(广播电视传媒 )学号

1. 由赵本山主演的影片《落叶归根》讲述了一个外在打工的农民为了遵守承诺,想方设法将同乡的尸体运回千里以外的家乡安葬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的哪些传统观念?你觉得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是否已经过时?答: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这个故事正是反映了中国人,“落叶归根”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观念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形成息息相关,从古到今其观念一直都有表现,这农民工不畏艰险也要遵守承诺,同乡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这更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表现,乡土情结的表达。

我觉得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为

什这样说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依然被人们所认可,各个地方都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或者各种传统思想。其表现有四个特点,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些恰恰又说明了这些文化依然值得流传的原因。当然落叶归根的思想也会存在。例如,海外华侨同胞死后其亲人大多数都会把他们带回到自己的故土,为他们立下墓碑,以此作为一生的终点。另外,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要作全面而科学的分析,既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厚古薄今。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创新,重在创造性转换。,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已不复存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带来了思想观念方面的进步和民族精神的提升,发展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为坚实可靠的保证。

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起源于西方国家,现今的计算机语言都是英语,这是否说明我们的汉字已经落伍,是否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境地,请就此作简单的论述。

答:尽管现在计算机语言都是英语,信息化时代,这也不

能说明我们的汉字已经落伍。更不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境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经济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许多的外国人都进入中国的市场,寻求发展的空间。而且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字,甚至有些外国人比我们更迷恋于中国的文化他们的学习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中国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不断发展起来,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汉字是作为世界语言中最有表意的语言,而且,汉字也是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的文字,有十六亿之多。

我个人觉得,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现在仍为世界所景仰的部分,就是以汉字为载体并且在不断承传发展着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典籍文化。汉字典籍文化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中,是最主要的文化、最伟大的文化!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语境表达特别有意思,这种语言应将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其发展也形成了

各种各样的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展我们中国的文字呢?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热爱文字,既然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遗产,我们就要保护好它,并发挥它的独特的作用, 我们要把汉字发展成国际语言!

第四篇:华师16秋《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谋学网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以下不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 大红袍 . 铁观音 . 大叶乌龙 . 正山小种

标准答案:

2.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 印度阿萨姆红茶 . 祁门红茶 . 正山小种

.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标准答案:

3. 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 . 赵佶 . 陆羽 . 裴汶 . 皎然

标准答案:

4. “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 . 朱元璋 . 赵佶 . 朱棣 . 乾隆

标准答案:

5. 高档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 . 85-90 . 沸水

. 80度左右 . 75度左右

标准答案:

6. 荣西禅师写了一本茶学著作,是以下哪一部呢? . 《茶养生记》 . 《茶录》 . 《茶述》 . 《问茶》

标准答案:

7. 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的画是哪一幅?

. 《兰亭序》 . 《山窗清供》 . 《事茗图》

. 《调琴啜茗图卷》

谋学网

标准答案:

8. 历史上有名的宝塔茶诗的作者是?(诗中提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 . 李白 . 白居易 . 卢仝 . 元稹

标准答案:

9.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苏轼的哪首诗呢? . 《行香子》 . 《水调歌头》

.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 《试院煎茶》

标准答案:

10.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 唐代 . 宋代 . 元代 . 明代

标准答案:

11. 铁观音的故乡是哪里? . 安徽 . 安溪 . 安阳 . 鞍山

标准答案:

12. 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是哪一部? . 《神农本草》 . 《大观茶论》 . 《周易》 . 《荈赋》

标准答案:

13. 西湖龙井的独特韵味是什么? . 香韵 . 冷韵 . 形韵 . 雅韵

标准答案:

14. 第一个从中国学习饮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人是谁? . 玄奘 . 最澄 . 郑和 . 皎然

标准答案:

谋学网

15. 茶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在于哪一方面? . 运送丝绸 . 运送大米 . 茶马互易 . 运送金银

标准答案:

16.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佛教认为的茶的三德呢? . 提神 . 有益静思 . 帮助消化

. 让人忘记凡尘一切

标准答案:

17. “岩韵”是指乌龙茶中的哪一茶种所具有的醇厚的感觉? . 岭头单枞 . 武夷岩茶 . 罗汉沉香 . 奇兰

标准答案:

18. 现在哪个国家是世界上产茶量最多的国家? . 中国 . 日本 . 印度 . 美国

标准答案:

19. 首次在诗中提出“茶道”一词的作者是谁? . 陆羽 . 神农氏 . 皎然 . 李白

标准答案:

20.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酥油茶有着重大关系呢? . 太平公主 . 文成公主 . 王昭君 . 赵飞燕

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诗中,哪首写到了茶? .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 .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寒夜》

谋学网

. 《试院煎茶》

标准答案:

2. 通过茶马古道运送的货物有哪些? . 茶叶 . 马匹

. 内地土特产

. 布匹、五金、日用百货等

标准答案:

3.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的是? . 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茶马古道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

. 茶马古道促进了藏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 茶马古道扩张了内地的领土面积

标准答案:

4. 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有哪几种? . 清饮 . 调饮 . 煮茶 . 煎茶

标准答案:

5. 紫砂茶具泡茶特点是什么? . 有特殊的香味 . 泡茶无熟汤味 . 能保真香 . 传热慢不烫手

标准答案:

6. 下列文献哪部提到了茶? . 娇女诗 . 杂诗 . 荈赋 . 出歌

标准答案:

7.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 印度阿萨姆红茶 . 祁门红茶 . 大吉岭红茶

.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标准答案:

8. 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哪几种观点? . 三国说 . 先秦说 . 西汉说 . 魏晋说

谋学网

标准答案:

9. 茶叶的利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粥茶法 . 饼茶煮茶法 . 研膏团茶点茶法 . 散茶泡茶法

标准答案:

10. 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 茶叶用量 . 泡茶水温 . 冲泡时间 . 茶壶质地

标准答案:

11. 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大观茶论》中强调茶的精神和美学? . 清 . 和 . 烈 . 韵

标准答案:

12. 现今饮茶取水要点中,下列选项施法正确的是? . 泡茶用水最好要“活” . 泡茶用水最好要“甘” . 泡茶用水最好要“清” . 泡茶用水最好要“轻”

标准答案:

13. 唐朝时茶人裴汶对茶性的总结有哪些? . 其性精清 . 其味淡洁 . 其用涤烦 . 其功致和

标准答案:

14. 以下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 大红袍 . 铁观音 . 大叶乌龙 . 正山小种

标准答案: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茶韵的是? . 陈韵 . 香韵 . 音韵 . 雅韵

标准答案:

谋学网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纪,即南北朝时期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2. 《七碗茶诗》的作者是唐代诗僧皎然。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3. 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陈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4.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等志怪小说集、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5. “岩韵”是指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品种所具有的“岩骨花香”、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厚而能长留口中、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6.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地区。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7. 唐代裴汶《茶经》指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清、淡、和是茶的品性和功用。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8. 早在南北朝以前更早的时期,茶就被用在祭礼之上。陆羽甚至认为,在进行茶道时,“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9. 东方美人茶即是洞顶贵妃茶。 . 错误 . 正确

谋学网

标准答案:

10.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11. 自从唐代茶圣陆羽首开中国茶道之先河,茶道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12. 楚云散尽,燕山飞雪,江湖归梦,从此祛机。是黄庭坚写的一首与茶有关的诗。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13. 冷韵所指“轻香冷韵状元茗”,这也就是太平猴魁茶所透出的茶韵。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14. 现在的茶字,萌芽于汉代,确定于唐代。它是由荼字演变儿来的,荼字此前身兼二职,即指一种野菜,又指茶叶。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15.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 错误 . 正确

标准答案:

第五篇: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赏析推荐篇目

一.经典散文作品 1.《诫子书》(诸葛亮)

2.《病梅馆记》(龚自珍) 3.《过秦论》(贾谊)

4.《兰亭集序》(王羲之) 5.《隆中对》(陈寿)

6.《乌篷船》(周作人) 7.《出师表》(诸葛亮)

8.《陋室铭》(刘禹锡) 9.《师说》(韩愈)

10.《滕王阁序》(王勃) 11.《朝花夕拾》(鲁迅)

11.《画梦录》(何其芳)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雅舍小品》(梁实秋) 14.《前赤壁赋》(苏轼)

15.《六国论》(苏洵)

16.《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17.《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8.《项脊轩志》(归有光)

19.《满井游记》(袁道宏)

20.《五人墓碑记》(张溥)

21.《梅花岭记》(全祖望)

22.《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23.《荔枝蜜》(杨朔)

24.《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朱自清)

25.《文化苦旅》(余秋雨)

26.《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王安石)

二.经典诗词曲作品

27.《诗经》 28.《古诗十九首》

29.《离骚》、《涉江》、《橘颂》(屈原)

30.《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31.《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曹操)

32.《归园田居》(陶渊明)

3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6.《咏柳》、《回乡偶书》(贺知章)

3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8.《凉州词》(王之涣)

39.《过故人庄》、《春晓》(孟浩然)

40.《出塞》(王昌龄)

41.《李白诗集》

42.《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3.《杜甫诗集》

44.《游子吟》(孟郊)

45.《悯农》(李绅)

46.《清明》(杜牧)

47.《琵琶行》、《长恨歌》、《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

4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49.《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50.《山园小梅》(林逋)

51.《过零丁洋》(文天祥)

52.《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欧阳修)

53.《满江红.写怀》(岳飞)

54.《元日》(王安石)

5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56.《鹊桥仙.纤巧弄云》(秦观)

57.《乡愁》、《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58.《游西山村》、《诉衷情》、《卜算子.咏梅》(陆游)

59.《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60.《观书有感.半亩方田一鉴开》(朱熹)

61.《青玉案.元夕》、《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被古亭怀古》(辛弃疾)

62.《扬州慢.淮左名都》(姜燮)

6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4.《石灰吟》(于谦)

6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66.《精卫》(顾炎武)

67.《三元里歌》(张维屏)

68.《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69.《回答》(北岛)

70.《对酒》(秋瑾)

71.《相信未来》(食指)

72.《毛泽东诗词》节选

73.《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自嘲》(鲁迅)

74.《凤凰涅槃》(郭沫若)

75.《再别康桥》(徐志摩)

76.《我爱这土地》(艾青)

77.《草木篇》(流沙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企业文化赏析范文】相关文章:

酒文化赏析范文05-20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05-10

企业文化病范文05-21

塑企业文化范文05-21

新企业文化范文05-22

宝洁企业文化范文05-23

部门企业文化范文05-23

电力企业文化范文05-25

福特企业文化范文05-25

供电企业文化范文05-26

上一篇:企业禁烟标语范文下一篇:求职应聘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