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探讨

2022-09-24

自行车运动属于人与机械相结合, 通过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的周期性项目。就自行车运动而言, 项目本身不仅艰苦, 而且非常危险, 如果训练带着情绪, 或注意力不集中, 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自行车运动员不仅要进行艰苦的专项训练, 使机体适应赛场出现的各种现象, 从而产生专门的生理效应, 还要进行心理训练, 尤其在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中不仅仅是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的竞争, 更主要的是运动能力和心理机能的较量。这便要求运动员具备超强的心理耐受能力和过硬的心理调整能力。据调查, 自行车比赛中技术水平发挥不好的运动员中, 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失败的约占70%, 由于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占20%左右。因此, 赛前心理状态的稳定对运动员来说十分重要, 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赛前就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 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变化

在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中, 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 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过小过大都不行。因此, 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自行车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练员体育训练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训练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自行车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体差异。在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中, 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会对相同的训练安排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随着比赛的临近, 有的运动员表现出适度的兴奋, 把注意力相对地集中到眼前的比赛中来, 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有的运动员会出现焦虑的状态, 如过度兴奋和心理失衡, 赛前失眠, 总想着不成功, 在准备活动前后感到无力, 在比赛刚开始时发挥不正常, 表现冲动或冷漠;还有的运动员会表现出心理兴奋状态偏低或是心理兴奋状态出现较慢的情况, 以致难以迅速进入比赛状态, 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代谢不足的现象, 其不佳状态持续时间较长。这样的现象在各种神经类型的运动员中都会有。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控。

2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及调整

2.1 赛前过度兴奋

当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 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或比赛动机过强, 期望水平过高, 从而刺激大脑的兴奋性过高, 即赛前过度兴奋。对这种状态的对策是控制适宜的动机和期望水平, 培养自行车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 可采用转移注意力、安慰疗法、放松训练、催眠暗示等方法来逐步缓解。

2.2 赛前焦虑

自行车运动员赛前焦虑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乏力、反应迟钝, 一般是因为运动员过度疲劳, 伤病未愈, 比赛任务过重, 困难过多和意志刀较差等引起。其对策是要采取激励动员、积极的语言暗示, 模拟训练, 赛前热身, 临赛前提前做准备活动使激活水平提高, 调动参赛的积极性。

2.3 盲目自信

盲目自信的运动员表现为兴奋, 内心空虚, 往往对比赛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 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一旦比赛失利, 情绪一落千丈, 急噪、烦恼、以致恶性循环, 使比赛连连失利。其对策是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培养, 认真做好赛前准备, 准确评价双方实力和彼此的优劣, 以清醒的头脑参加比赛。

3 自行车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适宜的比赛目标

首先, 赛前应对比赛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 收集有关比赛的情况, 如主要对手、地点和观众等, 进行分析判断后, 从中了解有利和不利因素, 根据自己和车队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目标。目标制定要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 又要能为运动员所接受, 不致形成思想包袱。按既定目标组织比赛时的战术安排, 从而可熟知自己在赛场的比赛战术选择, 同时看清队友、对手的成绩和自己所能创造的机会的能力。

3.2 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要充分调动运动员渴望参加比赛的积极性。但必须注意的是, 动机过于强烈或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比赛, 往往会导致精神紧张而引起焦虑, 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我们可以通过赛前动员, 使运动员认识到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 谈话者应具有权威性, 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 以起到激励作用。从而确立信心。可以结合赛前测试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 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 并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优势所在, 为建立坚定的信心奠定基础。还可以进行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 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具体做法是: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其回忆最佳比赛情景, 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 使其在回忆中重新认识各方面的有利因素, 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 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 达到提高竞赛欲望, 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3.3 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 消除紧张情绪

对于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情绪, 我们可以运用心理训练来缓解。

3.3.1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 即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使其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自我调节手段, 从而消除紧张情绪。

3.3.2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 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 而且还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掌握得不到位可能是由于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 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 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 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和概念, 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 也可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 闭上双眼, 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 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 其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 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 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以及关节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强化动力定型。这些也对运动员在比赛时集中注意里有很大的帮助。

3.3.3 消除紧张的情绪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 诱导其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其训练方法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 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 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总之, 要因人而异, 采取具体灵活的手段来转移紧张情绪。另外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也应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 使运动员具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3.4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法是要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 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 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 经过不断重复, 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 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手段配合进行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比较复杂, 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 才能逐渐掌握,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另外, 还要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 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 结合个人睡卧习惯, 适当变更个别动作, 使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 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缩短入睡时间。

摘要: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心理状态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自行车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分析, 根据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变化、心理适应及心理调控, 结合训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希望能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和依据, 从而达到比赛所需心理品质, 实现比赛心理状态有效调控, 促使最佳比赛准备状态形成。

关键词:自行车运动,心理状态,心理调控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2] 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 A.Leuens and J.R.Nation第3版.运动心理学辅导论Sport Psychology[M].

上一篇:浅谈基于“互联网+”思维下中国手机APP对于零售业的影响下一篇:安全新法让化企生产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