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枪赛前训练

2024-04-10

标枪赛前训练(共8篇)

篇1:标枪赛前训练

青少年女标枪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何梅

1张萍萍2

1】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高级中学

2】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煤炭医学院体育教研部 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刻苦的训练,主要目的就是参加比赛,其次是进入大学深造。进入大学的前提就是比赛中的优异成绩。比赛是评定运动训练水平和专项能力提高程度的最权威、最专门的手段。然而,不管是业余运动员,还是国家一流运动员,都会发生运动员在比赛中未能表现最佳竞技状态的情况。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赛前训练,使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表现最佳竞技状态,已受到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本文根据掷标枪训练和比赛的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对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进行初步的研究。

标枪运动员的赛前专门准备阶段一般为6~8周,本文的研究确定8周时间为赛前训练阶段。根据该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围绕训练指导思想,认真制订与实施赛前训练计划,并加强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努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

通过8个月的训练,该运动员的标枪成绩提高较快,在2008年7月下旬唐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比赛中取得44.53m的好成绩,且好于赛前训练中的最好成绩,又经过9个月的训练,在2009年田径比赛中,投出了46.44的成绩,又大大超过训练中的最好成绩,表现出较强的比赛能力。

表1 赛前训练成绩与比赛成绩比较

2008 2009 赛前最好成绩/m 42.30 43.15

比赛成绩/m 44.53 46.44

超赛前最好成绩/m 2.23 3.31(1)掌握与控制赛前训练负荷,稳步提高专项能力

掌握与控制赛前训练负荷,对于比赛时表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训练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赛前过多、过早地减小训练负荷,虽然能使身体的体能得到很快的恢复,但专项能力将会受到影响,比赛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赛前训练负荷也不应过大,过大的训练负荷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而神经系统的疲劳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这将影响到赛前训练的系统安排,不利于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根据赛前训练一般负荷强度大,而负荷量小的基本规律,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我们重视训练准备期向赛前训练的转化与过渡,赛前8~5周通过逐步提高训练强度的手段增大训练负荷,提高专项能力。赛前4~3周,开始降低专项训练的负荷,约为平时的50%~60%,但有较大的专项强度。赛前1~2周进一步降低专项训练负荷量,约为平时的30%左右,但仍保持较高的专项训练强度,这样不至于专项能力大起大落,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专项能力感觉。另外,严格控制专项投掷数量,一次训练课后在24h或24~36h内就能恢复,防止疲劳积累,从而保证神经肌肉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投入比赛。(2)赛前进行模拟比赛的训练,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

模拟比赛的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不可缺少的训练环节。通过模拟比赛的训练,能提高运动员排除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帮助运动员逐步形成心定、心静、心细的竞技心理,为重大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术动作和表现最佳竞技状态奠定心理基础。我们除了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比赛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以外,在2次大赛前专门安排模似比赛的训练,根据参赛人数多少和标枪比赛的检录时间,模拟准备活动,模拟前3轮与后3轮试掷中每轮试掷的间隔时间、每轮试掷前的准备活动和试掷;假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排名情况,如教练员告诉运动员,“这是第3轮,现在是第9名,这一枪投不上去,将会淘汰,进不了后3轮的比赛”,或者讲,“这是最后的试掷,现在名列第2名,比第1名还差0.10m”,用这些信号激励运动员发扬拼搏精神。整个模拟训练过程,从检录、组织比赛、裁判员旗示等,按照比赛规则严格进行。这种训练既能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提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能力,又能提高训练强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确立适宜的比赛目标

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中出现紧张激动的情绪是正常现象,是运动员机体内部的适度动员,调节身体机能状态,适应即将来临的比赛。但赛前紧张激动状态既不能过早出现,也不能过于激烈。因为过早、过多地兴奋消耗大量的神经能量,易产生神经系统的疲劳,且这种疲劳的恢复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到临赛前的训练质量和比赛时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高度动员。

因此,我们在赛前训练中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节,通过交流和安排适当的有氧运动和篮球游戏等活动,调节运动员的注意力,防止运动员的心理紧张状态过于强烈。在确定比赛目标时,不给运动员太大的压力,让运动员以良好的心境参加比赛。在参加比赛时,由于对对手的水平不了解,因此,我们希望能正常发挥水平进入前8名,如有可能,争取更好的名次,要求运动员不要受其他选手表现的影响,自己与自己比,只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出来,就能有理想的成绩。最终超水平发挥,荣获第1名。3 结 论

(1)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负荷,妥善安排专项训练强度,有利于在比赛时出现最佳竞技状态。(2)赛前模拟比赛能够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发挥运动技术水平。

(3)适宜的心理紧张状态和恰当的比赛目标,能够在比赛时充分动员神经系统的能量,增强自信心,从而有可能超水平表现专项运动成绩。

篇2:标枪赛前训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标枪训练的三个要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掷标枪教学中,最后用力的技术以及助跑和用力的衔接是教学的重点,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都应予以重视,教学时应注意将分解动作和完整技术相结合,以保证投掷技术的完整性。由此总结出了三点,下面就...在掷标枪教学中,最后用力的技术以及助跑和用力的衔接是教学的重点,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都应予以重视,教学时应注意将分解动作和完整技术相结合,以保证投掷技术的完整性。由此总结出了三点,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仔细了解。

第一点:

最后出手练习这一点主要让学生掌握侧身引枪成“满弓”,挺胸转肩挥臂猛烈鞭打。为什么要先学习最后用力出手呢?因为在这些年来的标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最初学习标枪时,最注重的是自己能投多远,而对其它的技术动作不是很注重。所以我就投其所好,先让学生自己来投几次,然后再教学生最后用力技术,等学生基本上掌握该技术后,让学生再来投掷一次,往往这一次比前几次成绩要好,就这样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感觉,从而使学生能获得更高的学习动力,在练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这一步中学生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最后用力时未能通过标枪纵轴,从而使飞出去的标枪不能保持一定的仰角飞行或枪尖发生偏转。产生的原因一般是枪尖有偏向和用力臂肘下沉造成向下拉枪。针对这种情况

我主要采用下列方法:先多做原地松握插枪练习;然后练习在助跑中引枪;最后练习上两步轻投,高手鞭打出枪。在学好了最后用力技术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点:

持枪助跑引枪练习这一点主要让学生掌握握枪与持枪方法,然后学习持枪助跑和投掷步。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现代握枪法,在教的过程中我不断的给学生讲现代式握枪的好处,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掌握了握枪手法后,让学生学习持枪助跑,让学生习惯一只手举着跑步,最后就是助跑接投掷步的教学。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徒手学习投掷步比快,看谁在最短时间内完投掷步动作。这时经常出现引枪不正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引枪与助跑配合不好;引枪时持枪手未能做好翻肘、翻腕、枪尖远离头部右耳。针对这些情况我一般采用以下纠正方法:先在引枪练习时让学生将松紧带一头系住枪尖,另一头系在前面的小树上,高度比人稍高,学生站在小树两米处正对树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练习时,如果引枪不到位松紧带会自动帮其纠正方位;然后多做连续两步节奏跳跑中引枪。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能快速地掌握引枪技术。

第三点:

完整技术动作衔接练习助跑到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整个掷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一点没有学好,掷标枪远度要想更进一步就非常困难。这一步难就难在投掷步与引枪的配合,因此正确掌握投掷步的技术,是助跑与最后用力相结合的关键。在最后用力中,大肌肉群先于中小肌肉群发

力,是形成“满弓”和“鞭打”的基础。这一环我主要采用先分解后整体的教学方法。先引枪练习用松紧带练习法,然后投掷步最后二步加引枪练习,投掷步最后三步加引枪练习,投掷步最后四步加引枪练习,投掷步最后五步加引枪练习,最后助跑加投掷步引枪练习。在这一步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最后用力时左脚的蹬伸不充分,臀部下坐。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右脚蹬地无力;

(2)、投掷步的最后一步过大,在很大的向前惯性力和重力作用下左脚不能及时蹬伸。

篇3:一流标枪运动员的训练

一流的标枪运动员, 全年需要进行400的动作。在身体训练方面所进行的练习, 一般次训练每次2—3小时。各种训练手段在采身体训练和专门的身体训练不要有明确的区用, 应本着专门性的则原, 尽量接近投掷标枪分。所有训练手段或多或少都要和掷标枪相联系, 才会有好的效果。

投掷能力的培养

1.双手自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

这一手段多在准备期使用, 也可作为比赛期开始时的辅助性练习。方法是 (1) 原地投; (2) 左脚在前的正面原地投、身体向右后扭转的侧面地投; (3) 两脚效叉, 左脚上一步投; (4) 走三步投; (5) 交叉步的上三步投; (6) 2—3步的助跑投。

2.单臂投铅球

在用实习球训练以后 (1月中~3月中) , 主要进行向后引单臂投铅球的练习。投掷臂 (右臂) 的肘不要低于肩, 由于最后用力时肩和投掷臂的负担很大, 所以开始时, 应先做轻球的原地投。

3.投较重的标枪或球

这一训练手段是从3月—4月底采用。基本练习手段发下: (1) 原地投; (2) 交叉站立, 左脚向前一步投; (3) 走三步投; (4) 交叉步上三步投。

将重投掷物迅速后引, 容易受伤, 因此不做跑投。

4.投标准重量的枪

以改进投掷技术、培养爆发性的快速力量以及形成比赛期的最好竞技状态为目的。

基本手段的有: (1) 原地投; (2) 交叉站立, 左脚向前一步投; (3) 走三步投; (4) 行进中交叉步投; (5) 交叉步上三步投; (6) 助跑的交叉步投。

5.投比标准重量轻的枪或球

这一训练手段, 结合投标准重量的枪从六月初到赛期终了采用。 (1) 放松慢跑的投掷; (2) 短距离助跑的投掷; (3) 全程助跑的投掷。男子用女子的枪, 女子用400—500克的竹枪。

6.投重球 (实心球) 或石块

作为投掷的辅助手段, 在各个训练阶段均可采用。这一训练手段, 不但能提高投掷臂的速度, 培养投掷的专项耐力, 同时还可以强化投掷臂关节的韧带, 改善最后用力的技术。但不要做全程助跑投掷。

肌肉力量的培养

1.用重杠铃的训练

是标枪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手段, “重杠铃”是相当运动员体重的一半或一半以上的重量。基本训练手段中下:抓举、深蹲、蹲跳、肩负杠铃跳步走。

2.用轻杠铃的训练

轻杠铃是指自己体重一半发下的重量, 进行14—16种项目的练习, 各组重复次数为8—12次, 做两组。轻重量的训练要贯穿全年, 每周一次, 训练项目至少要两个月变更一次。一次训练的总重量女子8—10吨, 男子12—14吨。训练项目如下:屈臂提铃至胸 (正握) 、肩扛杠铃箭步蹲 (反复做) 、仰卧直臂头后拉起、肩负杠铃, 边做弓步转体、身体后仰的蝗拉杠铃练习。

3.其他练习

器械体操 (单杠、双杠、吊环) 、技巧运动。这些练习是在竞赛期结束, 过渡期开始采用, 一直延续到冬训。在训练中可采用两项器械运动和一项技巧运动相结合的方法, 每周至少三次。

静力练习以及等动力练习, 对于提高肌肉群, 尤其是对于提高最后用力时, 参加活动各肌肉群的力量的有效训练手段。一般从2—3月开始, 每周做三次, 准备活动结束后做3—4种。

速度、爆发力的培养

1.短跑练习

是以培养助跑速度, 以及速度耐力为目标而进行的。

2.跳跃运动

是为了克服投掷标枪时所产生的惯性, 以及为培养腿部肌肉的耐力而进行的。

训练的调节

篇4:标枪赛前训练

关键词:女子标枪;张莉;赛前训练;亚运会;赛前减量

中图分类号:G8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75-06

Abstract:Most athletes, coaches and sport scientists are aware of the key role of the taper in the preparation for competition, but few are certain about the most suitable tapering strategies for their individual need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tracing and interview,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tapering training arrangement of female elite javelin thrower Zhang Li.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orts training, the arrangement of strength, work load, technique and training lessons are detailed, and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elite javelin throwers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ration of the taper for Zhang is about 15 days, tapering model belongs to exponential taper (slow decay); during taper training stage, training content is consistent with pre-competition, only with specific training method is reduced; the training load during tapering stage shows that training volume 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raining intensity is going up steadily; training content mainly includ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hrowing lessons and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comprehensive lesson keep stable, specific strength lessons decreased by 13%, throwing lessons increase by 18%, meanwhile, training quality is a key parameter to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for Zhang.

Key words: female javelin; Zhang Li; pre-competition; Asian Games; taper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训练过程[1],而作为重大比赛前的一个重要阶段,赛前减量训练无疑会对比赛起到决定性作用,成为教练员训练计划中对运动员表现具有决定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外许多教练员、运动医学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推动运动员适应性以及训练负荷以求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水平,一个良好的赛前减量训练计划可以使运动员在前面训练中所产生的生理及心理适应得到最佳释放,甚至促进运动员产生进一步的适应[2]。近年来国家女子标枪队员在外教带领下不断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仁川亚运会张莉以65.47米夺得冠军,吕会会以66.13米成绩获得北京世锦赛银牌。本文通过对优秀标枪运动员张莉赛前减量训练进行跟踪,对教练员的训练理念进行访谈,对其赛前训练内容、负荷、训练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以求为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赛前减量阶段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在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作为研究对象,对赛前减量阶段力量、技术、方法手段以及训练负荷进行总结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http://www.iaaf.org/home、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以“赛前训练”“赛前减量”“标枪训练”“javelin”“pre-competition”“taper”等作为关键词搜集已有文献资料,另对外教霍恩执教下的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训练数据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1.2.2 跟踪法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深入了解赛前训练,在国家队训练期间跟随外教及其运动员进行训练,在此期间积累的大量的赛前训练信息、外教训练理念、运动员状态等都对本文的撰写提供直接的资源。

1.2.3 访谈法

据本文的研究需要,主要对外教霍恩、有关专家、领队及运动员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为赛前减量训练理念及赛前减量训练安排等方面。

2 研究结果

2.1 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张莉基本情况

张莉1989年出生于青岛,2001年开始在青岛体校进行标枪训练,2003年进入职业队进行训练,2004年入选国家队(表1),2006年至今开始进入八一队进行训练。2008年和2012年张莉分别参加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从训练至今张莉共经历了5名教练,2011年底张莉由外教克劳斯执教,其中2012年张莉在外教克劳斯带领下进行训练,并取得了64.74米的好成绩,2013年底年国家聘请外教霍恩作为国家队教练,次年张莉在第十七届亚洲田径运动会创造个人最好成绩(65.47米)。

2.2 张莉备战仁川亚运会赛前减量时间与减量模式研究

赛前为了保证将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出现在比赛时期,训练的任务、训练负荷随着比赛日期的接近而发生着变化,赛前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使运动员能够直接地、专门性地参加一个重大比赛,并使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创造最佳竞技状态而做的专门准备过程。而赛前减量则是赛前训练甚至整个赛季中重大比赛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个设计良好的赛前减量计划使运动员在比赛期间产生最佳的身体及心理适应[3]。目前对于赛前减量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不同项目、同一项目不同运动员赛前减量时间亦不相同,但大赛前的赛前减量常伴随着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训练负荷的持续减少。

图1是张莉亚运会赛前10周的训练负荷变化,从每周负荷变化来看最后3周的训练负荷出现明显下降,结合训练实践,张莉在10.1进行比赛,从9.16洲际杯比赛回国至9.30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竞技状态调整。因此本文根据其训练负荷以及训练内容将张莉备战亚运会赛前减量天数定为15天。

赛前减量一词被所有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所熟知,并被世界各国教练员安排赛前训练计划所运用。对于赛前减量的具体概念众说纷纭,Houmard(1991)指出赛前减量并非指训练负荷、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频率或三者之间相互组合的一个持续减量过程,而是赛前各因素程系统性渐进性减少的过程[4]。

负荷变化根据Mujika(2003)等研究赛前减量共存在4种模式(图2) :阶梯模式、线性模式以及快慢指数模式[5]。阶梯模式减量迅速且每天负荷减少百分比基本一致,指数减量模式又分为慢指数型和快指数型。图3显示张莉赛前15天的减量训练,从负荷变化走势看张莉赛前减量属于指数减量模式 ,赛前减量第1~6天的负荷百分比分别为87%、70%、58%、52%、43%、40%,这一负荷走势更接近指数减量模式中的慢指数模式。

2.3 张莉赛前训练负荷研究

训练负荷或训练刺激是训练强度、训练量以及训练频率的组合,赛前为消除疲劳积累训练负荷明显降低,但减少的训练负荷不应阻碍训练-诱导适应的进行。(Mujika、Padilla 2000)不充分训练刺激会带来训练诱导生理、解剖以及运动表现的部分或全部丢失[6]。因此运动员与教练员必须良好掌控训练减量的程度,既能保证运动员产生最佳适应又能避免不适训练状态的出现。

表2是张莉赛前最后5次专项力量训练课负荷变化,其中1~3次为非赛前减量阶段,第4~5次属于赛前减量阶段,结合图4专项力量负荷变化可以看出减量阶段的负荷量程大幅度下降,减量阶段所安排的两次专项力量负荷平均值为2 050千克,非减量阶段1~3训练负荷均值达到5 000千克,减量阶段的负荷量占非减量阶段的41%。从周训练内容看,减量阶段每周安排一次专项力量训练课,而非减量阶段每周安排两次,这造成了图4变化较大的训练量走势,同时负荷量减少也为亚运会赛前张莉形成最佳生理适应做好准备。

负荷强度在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减量阶段保持训练-诱导适应的必要因素(Hickson,1985)[7]。对于减量阶段训练强度不同项目不同教练员意见不一。图5为张莉赛前力量训练强度与投掷强度变化,从整体看赛前张莉训练强度稳中有升,减量阶段力量训练强度维持在96%~100%,投掷强度在91%~95%。在训练强度增加的同时保证运动员投掷能力维持在高水平状态。标枪属于快速力量型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使标枪从相对静止状态加速到30~35米/秒的速度,运动员需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对机体快肌纤维要求高,其主要依赖ATP以及糖酵解供能,供能快且恢复时间短,这为我们解释了赛前力量训练强度为何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2.4 训练内容安排研究

亚运会赛前15天的减量期间张莉共进行13次训练课,按照赛前训练课的内容(表3、表4),可以分为调整性训练课、室外投枪、专项力量综合性训练课以及速度力量训练。

2.4.1 速度力量与恢复性训练课

优秀标枪运动员从左脚着地到出手所用时间为100~120毫秒时间[8],要求运动员具备快速爆发能力,在极短时间内将动量传递至标枪纵轴,赛前减量训练期间为发展这一能力主要是后抛铅球(3千克)以及快速仰拉练习。

此外助跑在标枪运动中为运动员最后用力提供动量,优秀运动员的助跑节奏是在运动员可控范围内随着助跑的进行逐渐加快[9].训练中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加速节奏跑,例如100米加速跑,要求整个过程按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节奏在终点达到最大速度。

恢复性训练主要目的是积极休息,通过短时间强度相对较低灵活性较强大的练习来促进运动员机体恢复。在洲际杯比赛回国后,由于时差、行程以及比赛消耗等原因,霍恩在次日安排张莉进行简单的慢跑拉伸练习,一方面有利消除前面比赛中积累的疲劳,另一方面为接下来竞技状态的调整训练做好准备。同样亚运会比赛前一天也安排了恢复性训练,其目的主要是通过主动性活动来帮助张莉进行最后竞技状态的调整,同时使其身心都做好充足准备。

2.4.2 综合性训练课

综合性训练课是赛前训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身体协调性练习以及室内技术模仿。身体协调性练习主要借助栏架进行包括交叉过栏、过边栏、正向与反向过栏、侧身过栏以及栏架跳。

综合性训练一般安排在室外投掷训练前一次课,运动员在室内进行模仿训练后,在下一节课的室外练习中将室内技术模仿技术要求标枪出手,使技术得到强化。室内技术训练更多采用分解训练法,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持枪全程跑(无出手)、持枪交叉步走、交叉步分解练习。每次技术训练课中教练员会根据每一枪的具体表现做出评价,要求运动员在下一枪的练习中予以改正。霍恩在技术训练中会给予张莉更多的技术讲解和理论灌输以及动作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理论理解和练习实践的改进,使张莉对于技术理念了解更深,从而有利于自身技术动作的提高,此外每次技术练习课都要以一枪技术良好的练习结束。

在室内技术模仿训练中霍恩在室内技术训练中一般不要求运动员出手,训练中主要以不同重量(600克、1千克、3千克、4千克)的球为主,其中600克和1千克采用单手投,3、4千克采用双手投,无论单手投球或双手投都分为原地投和上步投。原地投球次数较多(20~30次),但无距离要求,发力顺序要求自下而上,躯干与投掷臂预先后摆拉长躯干和肩关节肌肉,下肢随之发力通过核心区域传递至运动员肩、肘带动手臂将球顺势投出,运动员应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链,技术重点在于让运动员体会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找到借助身体发力的感觉,而不是要求运动员单纯使用手臂发力[10]。原地投之后,紧接着进行上步投球,上步投难度增加上步投球动作姿势与要求同掷标枪一样,上步投球的距离分为三个阶段5、10、20~25米,上步投球难度增加,数量减少(6~8次),对动作质量和距离都有要求。

2.4.3 室外投枪训练课

室外投枪训练课基本安排在综合性练习课之后。赛前霍恩在每次训练课之前都要求队员在草地上面进行上步插枪来作为激活运动员技术动作的主要手段,此外借助草地可以减轻运动员落地支撑对膝关节造成的压力,有助于减轻腿部负担。赛前张莉最后一次室外技术训练课安排在距离比赛前6天进行(表5),由于亚运会女子标枪比赛时间是在下午进行,因此训练的时间也同样安排在下午。技术训练课一般准备活动主要以慢跑、拉伸为主,专门准备活动以持枪拉伸和草地插枪为主。

准备活动时间为30分钟,专门准备活动时霍恩要求身体的预留动作以及正确的身体姿态,腿部以及右髋关节的积极性,动作质量高,负荷小,草地插枪次数为15次。基本部分主要以全程投枪为主,全程投掷前先进行1~2次全程跑节奏练习,要求由慢到快的助跑节奏以及后程助跑腿部动作的积极性。全程投次数为6次,技术要求围绕着助跑节奏、交叉步大小以及上体“预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最后一次以一枪较高的动作质量结束,投掷强度为55~57米。全程投枪结束后投掷高尔夫球(46克),一方面在增加投掷量的情况下减轻投掷的重量减轻赛前的压力;另一方面投掷轻器械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寻找正确的投掷感觉。

赛前对于张莉技术动作主要任务如表6,可以看出霍恩根据张莉在不同时期的技术表现有着不同的要求。亚运会赛前霍恩对于张莉在交叉步步、躯干“预留”动作以及助跑节奏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2.4.4 专项力量训练课

相较于非减量阶段训练内容(表7),在赛前减量阶段专项力量训练课取消了100次小力量训练内容,大力量训练由原来的7个训练手段缩减为5个。全身力量训练主要采用抓举,上肢肩带部位训练主要采用卧推、颈后推以及仰拉,下肢力量为负重台阶提腿。

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训练负荷增加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发展最大力量训练时,每个练习手段训练负荷由轻到重依次增加到最大,练习次数较稳定(7~9次)。在发展强度训练时,负荷重量也是从轻到重一次进行,但练习的次数较少,为2~3次,负重量到最大后再安排负重量较小的重复力量训练。一般力量结束后会安排专门投掷力量训练,仰卧头后拉是专门力量的必要手段,运动员仰卧于鞍马或高凳上,头部和肩部空出,这种练习手段用于专门发展运动员的肩部肌肉力量,练习重量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安排,练习方式分为直臂仰拉和屈臂仰拉两种,张莉采用的是直臂仰拉,练习次数随着负重量增加而减少。仰卧头后拉之后会进行投球练习,投球方式为对网投球,投球(1千克)负荷强度小,次数为20~30次,强调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原地投之后会进行上步投球,上步投不仅要求动作也要求强度。

在力量训练的具体要求方面,霍恩教练强调力量练习的爆发能力和运动员对于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例如在卧推时(表8),按照渐进性原则,卧推力量逐渐增加,开始时由于卧推重量较低,运动员完成动作较轻松,卧推时的速度更加平缓,霍恩对此提出每一次力量练习的速度都要具有爆发力,即无论负荷的大小运动员都要以最大速度为动作的开始。

抓举时对于手臂的用力方向同样提出要求,张莉在做抓举过程中手臂距离躯干距离偏远,力臂较短,为此霍恩要求张莉抓举时手臂贴近躯干,延长作用力的距离。此外在大力量训练冲击最大强度时,对于冲击最大强度的次数,例如若抓举一次不成功,根据其状态霍恩会要求运动员尝试2~5次。在赛前最后两次力量训练中,都对张莉进行了最大强度的冲击,对机体进行了赛前最大化的刺激。

2.5 张莉赛前训练课研究

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是课训练效益积累的结果,训练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训练过程进行及运动水平的提高[11]。

赛前随着比赛日期的接近,不同训练课安排的比例也进行一定的调整,图6与图7为赛前不同阶段各训练课比例。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在赛前非减量阶段与减量阶段专项力量与综合性练习课都占据较大的比例,非减量阶段的专项力量训练课与综合性练习课占整个训练课的63%,在赛前减量阶段这一比例为38%。相对于非赛前减量阶段,赛前减量阶段训练课比重变化最大的是专项力量与室外投枪训练课,在赛前减量阶段室外投枪比例相较于减量前阶段增加了18%,专项力量训练课则减少了13%。从训练学角度考虑,随着比赛的接近室外投枪比重的增加是为了更好地遵循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所有训练最终目的是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将标枪掷得更远,而专项力量训练课比例减少是为大赛前身心状态的调整,将每周两次专项力量训练课降为每周一次,在保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负荷量。

综合训练课在赛前减量前后所占比例较稳定且占据较大的训练课比重(25%、23%)。综合训练课主要包括技术模仿以及灵活性练习,标枪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将各个环节的动作以最佳时机协同在一起才能较好完成掷标枪技术,取得理想效果[12]。因此,即使在减量阶段,仍将综合训练课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技术动作,提高动作利用效率。

3 结语

3.1 张莉备战亚运会赛前减量时间为15天,减量模式属于慢指数型减量,赛前减量阶段训练负荷表现为负荷量明显降低而负荷强度稳中有升。减量阶段训练内容与非减量阶段相一致,训练质量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相较于非减量阶段有所缩减,采用主要手段主要为抓举、卧推、仰拉、颈后推以及负重台阶提腿。技术训练更加注重整体性练习,强调助跑节奏、大交叉步以及最后用力顺序等。赛前减量阶段主要训练内容是室外投掷、专项力量以及综合性训练。室外投掷训练课比例明显增加,专项力量训练课比例明显下降,综合性训练课保持稳定。

3.2 我国教练员应深入研究项目的特征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和抓住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赛前减量训练计划,使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的刺激恰当有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过家兴,延峰,李少丹,等.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2):66-73.

[2]Jacob Wilson.A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Tapering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for the Elite Athlete PartI[C]. Journal of Hyper-plasia Research,2010.

[3]Kuipers H. Training and overtraining: an introduction[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8,30:1137-1139.

[4]Houmard JA. Impact of reduced training on performance in endurance athletes[J]. Sports Med,1991,12:380-393.

[5]Mujika I, Padilla S.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training cessation in athletes: detraining[J]. WR Frontera, Ed. Malden, MA:Blackwell Science, 2003b: 117-143.

[6]Mujika I, Padilla S. Detraining: loss of training-induced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adaptations. Part I. Short-term insufficient training Stimulus[J]. Sports Medcine, 2000,30: 79-87.

[7]Hickson RC, Foster C, Pollock ML,et al.Reduced training intensities and loss of aerobic power, endurance, and cardiac growth[J]. Application Physiology 1985,58:492-499.

[8]刘大庆,吴瑛.中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448-453.

[9]Gunter Tidow. The Javelin Throw[J].Journal of Athlete and Coach,1999,9:30-32.

[10]Jesse,John P.Weight training for javelin throwers[J].Modern Athlete & Coach ,2007, 45:19-25.

[1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7.

篇5:赛前田径训练计划

1、一般性准备活动

2、专项训练:

(1)蹲距式起跑30米×4次,注意起跑时要蹬地、摆臂、起跑前几步的重心要压住、要小步子、高步频、保持约10—20米左右重心随着速度的加快而逐渐抬高;

(2)行进间60米×3次,注意体会起跑后的途中跑动作,争取尽量用“髋”在跑而不是用“小腿”在跑;积极与准备活动的技术练习相结轨;

(3)100米×2次,请注意100M全程的感觉,体会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各环节的动作要领。

3、结束部分

放松跑400米,拍打放松; 4小结本次训练

星期二

一、早晨训练时间6:10---7:10

1、一般性准备活动

2、柔韧性练习(正压腿、侧压腿、摆腿(正摆、侧摆、后摆)、转髋练习、带髋练习、各30次)

3、专门性练习

(1)踢腿(正、侧踢腿)----高抬腿走----弓箭步走----展髋走----提踵走----交叉步跑-----侧跨----带髋跑----跑跳步----跨步跳各30米×2次;加速跑50米×3次(技术要求:高重心、送髋、放松、充分体会利用髋关节带动的正确跑的动作,前后摆幅大)。(2)小结本次训练 星期三

一、早晨训练时间6:10---7:20

1、一般性准备活动

2、柔韧性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3、放松跑400米。 星期四

一、早晨训练时间6:10---7:10

一般性准备活动

1、原地活动各关节

2、越野跑3000米(2)小结本次训练

星期五

一、早晨训练时间6:00---6: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3×200,稍微活动各关节。)

2、灵敏性练习。

(1)

原地纵跳接30米跑3次;(2)

频率练习接30米跑3次;(3)

5米、10米交叉往返跑4次;(4)

站立式起跑30-40米×3次;

2、结束部分

篇6:标枪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研究1

关键词:标枪运动员 力量 速度 训练方法

1、前言

标枪是投掷项目中最轻的器械,标枪掷出,器械的出手速度成为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器械出手初速度又取决于投、搓力量的大小和整体动作速度。在爆发力的因素中,力量起主导因素,标枪运动员的训练需以身体素质全盛发展为基础,仅依靠技术是完全不够的。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水平,特别是力量素质很难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正确认识力量训练的内涵和分类,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和科学的进行力量训练以及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搜集法,找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方案,进而归纳出能提高标枪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依据。

3、研究分析

3.1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力量是人体通过肌肉产生收缩或张力来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在标枪项目中,力量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它既是速度、弹跳、灵敏、柔韧的基础,也是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对于技术掌握较好的运动员,发展力量又是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手段。如果技术和其它因素相同,谁的力量较好,谁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掌握专项技术的前提下,力量与专项成绩是成正比的,是同步提高的。

力量对标枪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看,青少年运动员骨骼发育是骨骼柔软、弹性大、骨变形,肌肉生长较有弹性,收缩和伸展的幅度较大。但由于少年时期的大肌肉肌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迟,因此,在训练中应以快速力量训练为主,速度力量素质是最难提高的素质之一,因为它受先天遗传的因素较大,但也可以通过后天来发展和提高的。比如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苏联的鲁易斯13岁时,小石块能投130m,而当时他并没有掌握较高的投掷技术。据统计世界90m以上的标枪运动员(旧标枪),少年时小垒球投远都在110—130m,这提示我们,少年标枪运动员的训练应以发展速度力量为核心。

3.2力量训练的方法

根据少年运动员具有模仿力强,好胜心及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特点,在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到多样性的特点,不但使他(她)们对力量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可使其得到训练的持久性和肌肉全面协调的发展。采用的方法如下:

3.2.1利用自身体重练习法

这是指利用各种形式和要求以克服自身体重采用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很有效,因为对神经负担小,易学、易练,对速度、弹跳也有一定的效果。采用的方法如下:俯卧撑、立卧撑、俯卧的交换跑、跑坡、仰卧起坐以及各种跳跃练习等等。每周可安排2—4次,每次3—5组,每组10—15次为宜。3.2.2循环训练法

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接照拟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内容,周而复始的进行训练的方法。在训练中,练习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多采用此方法。根据不同任务、不同内容,每周可安排1—3次,每组6—10站,循环3—5组。这种训练方法间歇时间短,各站的内容不同,易产生兴奋性,既能提高兴趣,又能较好的发展力量素质,是少年标枪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

如弓箭步抓举、颈后屈拉、单臂拉等,强度在70%—80%,重复次数5—6次,组数3—5组。要求负重量用中、小量,以快速完成动作为主。

3.2.4间歇训练法

这是指在次(组)练习之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标枪运动员多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法,负荷可达本人的最大强度的90%以上,每次负荷练习的时间相对较短。这种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很大作用。练习之后应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做些轻微活动,(如慢跑式走)可加速乳酸的排除,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

3.2.5专项力量练习法

指在比赛中承受主要负荷量的肌肉群练习法。该方法在动作结构、动作形式和用力特点上与专项动作主要部分接近。(如掷垒、胶球、铁球、轻标枪等等)它在标枪项目训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应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中,为了使力量素质和标枪技术紧密结合,少年标枪运动员采用投掷轻标枪的方法更为有效。

3.2.6超等长训练法

指能够引起一个牵张反射的、超量的、离心或向心收缩的练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各种快速跳跃练习;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持枪做节奏跑,交叉步跑等等。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发展力量训练方法很多,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等因素去有针对性的选择,以便有更适合少年标枪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3.3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3.3.1速度力量的训练手段

所谓速度力量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发挥力量的能力,速度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最大力值。它被认为是标枪项目执行功能所必备的能力。标枪项目肌肉用力顺序是爆发式用力,是必须提高的。除遗传因素外,优秀标枪运动员关键在于少年时期的培养。主要练习手段如下:

3.3.1.1头后双臂屈伸:采用杠铃片,重量为男子10—20kg,女子5—10kg。要求放下屈臂,上臂充分后屈。伸臂时,上臂不要过分胶压,以便伸臂时更接近于鞭打。

3.3.1.2单臂拉举:重量为男子5—7.2kg,女子为2.5—5kg。要求胸带大臂向胶鞭打,每次以最快速度完成。

3.3.1.3斜上方推铃片式杠铃:此法可计时5—10s,要求在手臂伸直的条件下,完成次数越多越好。

3.3.1.4弓箭步抓举:要求掌握正确动作下快速完成。

篇7:标枪赛前训练

摘 要:投掷标枪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比较复杂,多轴性旋转旋转的投掷项目,要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和投掷技能。作为一面名标枪运动员,要具备这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投掷技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而在这一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青少年时期的基础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人们所说“树大必须根深,根深才能叶茂”,运动员的成长也是如此。基础打得有多牢,将来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就会有多高。

关键字:标枪 基础训练 身体素质

一、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是成材的前提条件

青少年运动员无论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变化等方面都有不稳定和不成熟。应利用青少年运动员年龄阶段身体能力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发展体能和机能,培养兴趣和强烈的事业心,进行规范的技术教学,使他们在技能、体能、智能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获得相应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青少年的心理、身理特点进行系统的训练,切不可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这是保证青少年运动员成材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和训练当中,我对本校(汪集中学)田径队运动员万作红同学作了有关方面的考查研究。首先,我对他初中一年级入校时的身体形态与素质进行有关测量,因而得出了下面的数据指标,只作参考:

由上表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他的身体形态比较好,出手爆发力强而快,速度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较好,弹跳力一般,在训练中,我对他制定了月训练计划,初步分为了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前四个月:主要任务是培养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增强体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适当加强投掷项目基本技术和能力的培养。

(二)基础训练阶段

接着的四个月: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速度、灵敏度和柔韧度,掌握标枪基本技术,进行快速鞭打能力的训练。

(三)初级训练阶段

再四个月: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掌握完整的投掷技术,进一步发展鞭打能力,以保证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四)初级专项训练阶段

后三个月: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掌握完整的投掷技术,尽可能出比较好的成绩。

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是成材的物质保障

要使身体全面发展就要求教练员用各种手段发展运动员机体的速度、灵敏度、协调性弹跳力、耐力等各种身体素质,以及接着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和心理品质。

从生理学上看,人在青少年时期,骨骼和肌肉组织以及内脏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大脑皮层正在逐步完善,在这个时期,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抓紧时机,通过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各种机能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为他们进入优秀运动员队伍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将来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基础,是成材的物质保证,必须抓紧抓好。

标枪项目的重要特点是:器械轻,技术复杂,除需要一般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较高的协调、柔韧性,快速的助跑,以及爆发力等。因而,在身体素质的全面基础训练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

(一)柔韧性、协调性,主要采用垫上体操练习

1、前后滚翻10次加两头起20次,共练习4组。

2、侧手翻20次加两头起20次,加挺身后滚翻10次,练习4组。

(二)速度弹跳素质练习

主要采用30米,50米,100米,站立式起跑和行进计时跑,短距离全力跑,以及30~50米节奏跑,每周两次,大强度计时跑20~50米,提高专项速度能力。

1、10~15米助跑做背越式跳高,共练习5次。

2、20米行进见跑4次加立定三级跳远10次,加30米加速跑,加负重提踵练习(背人)10次,加50米加速跑,共练习3组,并且在体育课中穿插台阶跳、单双足跳、蛙跳等练习。

(三)力量素质是基础素质,是运动员获得速度能力和专项技术能力的基础。

对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最重要的是发展快速力量。过多、过重的力量练习会导致青少年肌肉僵硬,失去弹性,柔韧性减弱,对发展运动员的快速爆发力不利。因此,应以投掷轻器械的练习为主,在训练中可采用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将投掷技术与标准器械以及小力量的快速鞭打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三、打好专项基本技术基础,提高快速鞭打能力,是成材的关键。

(一)打好专项基本技术基础

在少年标枪运动员训练中抓全面身体素质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规范的专项技术训练和其它方面的培训。少年时期模仿能力强,进取心、好胜心以及求知欲高,这些特点是少年运动员智能开发和技能获得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这一时机对运动员进行规范的技术教学,对他们将来向高水平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在少年运动员学习标枪的初级阶段,就应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规范技术,从而形成正确的技术定型,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二)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密切相关

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超的运动技术是

建立在相应的身体素质上的,而各种身体素质的调试又必须通过精湛、纯熟、规范的专项技术发挥体现出来。身体素质并不能代表专项成绩,必须重视专项技术的基础训练,力求提高快速鞭打能力、助跑速度和出手速度,在训练中,我采用了下面的练习方法:

1、投掷轻标枪10次+短助跑投掷标准器械10次,练习3组。

2、后抛实心球10次+双杠支撑10次。

通过两年系统的基础训练,万作红同学不但在身体素质上有了牢固的基础,而且较好地掌握了标枪的专项技术。各种素质指标的提高及专项成绩的提高均较快,有关数据指标可参考下表:

从万作红发展的过程分析可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切不可违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训练,扎扎实实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基础,以便广大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早日为我国体育事业作贡献。

但是在目前,体育与经济相结合的社会,有些学校为了抓升学率和经济收入,对那些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不顾其生理特点进行大强度的训练。这样,在短时间内,这些学生的运动成绩有所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成绩都处于停滞状态,有的甚至在下滑。我想,这样下去必然阻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篇8:标枪肩肘专项能力训练五法

一、仰卧双臂后振屈肘鞭打

(一)练习方法

练习者仰卧跳箱上,两肩稍探出跳箱边缘,双手直臂持杠铃片两侧,并与身体成90°,然后快速后振,当肩关节向后拉伸到最大幅度时,前臂顺势屈肘接快速向上鞭打还原成预备姿势。

(二)练习目的

发展肩、肘专项力量,提高上臂带动前臂的专项鞭打能力,同时拉伸肩、肘,增强柔韧性。

(三)注意事项

1.练习前要充分活动肩、肘关节。

2.杠铃片的重量要因人而异,完成动作的速度和连续完成的次数应随杠铃片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和减少。

二、站立直臂屈肘鞭打

(一)练习方法

练习者身体成直立姿势,双手直臂持杠铃片两侧高举,然后做前臂充分后屈接快速向上鞭打动作。

(二)练习目的

充分发展肘关节的专项鞭打力量,提高肘关节的屈伸幅度。

(三)注意事项

1.充分的肘关节活动。

2.前臂屈肘要充分,向上鞭打动作要快。

3.前臂鞭打时,下肢不参与蹬伸用力。

4.杠铃片的重量要根据练习者的训练水平而调整。

三、仰卧单手直臂后振上摆

(一)练习方法

练习者仰卧跳箱上,肩部稍探出跳箱边缘,右手持重量适宜的杠铃片上举,并与身体成90°角,然后做直臂后振接快速向上鞭打动作。

(二)练习目的

发展以胸带肩,以肩带臂的专项力量,拉伸肩关节,增强柔韧性。

(三)注意事项

1.后振时前臂不屈肘。

2.后振速度和连续完成动作的次数应随杠铃片重量增加而降低和减少。

3.上摆鞭打速度要短促有力。

四、右手持杠铃片做连续转肩翻肘

(一)练习方法

练习者下肢成原地侧面投枪姿势,右手持杠铃片自然下垂,然后右臂顺势侧摆,左臂配合侧举成投枪预备姿势接快速完成蹬地转肩翻肘动作。

(二)练习目的

发展提高转肩翻肘技术,拉伸肩、肘,增强柔韧性。如果所持杠铃片的重量较大,还可以发展肩、肘的专项力量。

(三)注意事项

1.练习前充分拉伸肩、肘关节,防止受伤。

2.转肩翻肘的动作幅度要大,这既有利于充分发展肩、肘柔韧性,也有利于练习者树立大幅度投枪的动作意识。

3.所采用的杠铃片重量也要因人而异,初期训练者易采用相对较轻的重量,以便达到提高转肩翻肘技术的目的,而对有一定专项能力的运动员,可以采用较大的重量来进一步发展其专项能力,但最好能给予相应的保护,以防止受伤。

五、单、双手投不同重物

(一)练习方法

1.练习者右手持不同重量物体做侧面原地、上步或投掷步投等。

2.练习者双手持不同重量物体高举做正面原地或右脚上步投等。

3.练习者双手持不同重量物体高举做侧面原地、右脚上步或投掷步投等。

(二)练习目的

发展以胸带肩,以肩带臂的专项鞭打投掷能力和专项力量。

(三)注意事项

1.投掷物体时要轻、重结合,轻物发展专项鞭打速度,重物发展专项鞭打能力。

2.单手投时,持物臂要稍高于肩轴,双手投时,肩肘腕应尽可能向上伸展。

上一篇:游同里作文下一篇:家政人员基本礼仪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