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2024-05-09

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精选6篇)

篇1: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2012年12月)现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可以说,选手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技能高手,在技术上他们几乎可以代表当地职业院校师生的最高水平,然而,比赛就一定要分出胜负。胜者,实至名归;至于负者,不少教练和领队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总是会提到这么一句话:选手的心理素质还是不过硬。那么,竞赛场上,心理与技术,哪个更重要呢?

郭建球老师是广东省技能竞赛汽修专业部分选手的教练,他认为,竞赛场上,选手心理处于第一位,体力耐力位居第二,第三才是技术。就技术而言,为了备战技能竞赛,各地无一不是精挑选手,并从教练、训练设备、竞赛工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因此,在各方体力、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的作用。这一点在体育比赛上也充分得到证明。世界跨栏冠军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曾说过,刘翔能夺取冠军,和他过硬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关系。

赛前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现象:

(一)、高原现象

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成绩停止不前,甚至完全找不到感觉。其实这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练习效果与成绩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这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技能大赛之前的备战训练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全力投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练越糊涂。但“高原现象”不是极限。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技能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成绩到了极限。

(二)“瓦伦达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我们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们的大脑成天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身体被压得气喘吁吁的,在这样的重荷下,我们能把事情做好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的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

法拉第说过一句话:“拼命去换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这就是成功的奥秘

(三)“心理饱和”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精加人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所谓心理饱和,就是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

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编织草帽很漂亮,于是问道:”买一顶多少钱?“对方回答:”10元。“"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每顶20元。”“为什么我买批发反而更贵?”“做一顶我们感到很新鲜,做 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做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将要怎样强忍着性子!”心理饱和导致这笔生意流产。

常见赛场心理偏差

1、焦虑

2、怯场

怯场是指临场时过于紧张,致使思维、记忆、动作的准确性降低,行为紊乱的情绪失调。又称为“临场怯”或“临场晕”。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能有过明显的怯场体验。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与恋人约会、第一次面临重大考试等。这种由“第一次”造成的怯场,通常会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逐步适应而渐趋减弱以致最终消失。但如果每逢临场过于紧张的情绪始终难以消失,即怯场成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越演越烈,同时还会伴有心悸、头昏等生理症状,这就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问题的怯场,轻者仅表现为心理失调。包括感受性降低,视听发生困难,甚至产生错觉;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猿意马;熟记的内容不能顺利回忆;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地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和论证;动作笨拙,即使是熟练的动作也会出错等。所有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在离开现场后都会迅速消失,即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只有在临场时才会发生。重者还同时伴有生理失调,例如心悸、胸闷、头昏、耳鸣、出汗、颤抖、无力、发冷、尿频、尿急等,这些生理症状同样也会在离开现场后消失。

3、因环境陌生、他人旁观或突遇意外性事件造成的应激式紧张。

出现应激式紧张时,可舒展身体深坐于整张椅子里,背部贴紧椅背,双手轻放于身体两旁,头部微微后仰,做三次鼻吸口呼的全息呼吸后,稍作停顿,再回复原始状态。这样做,有助于自身暂时抽离紧张状态,令头脑清明,思维更灵敏。

主要应对方法

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

二、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三、提前预热,胸有成竹

四,处变不惊,泰然自若

心理调整常用技巧

一、表象潜能重现法

在训练参赛以前,通过回忆重现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比赛,运用联想尽可能回想过去获得成功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这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心理调节是有帮助的。据研究资料表明,有的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运用表象重现法,比赛成绩提高了三分钟。因为表象重现是一种积极的意念,可以简洁的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进而促进心跳加快,呼吸加强,使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足。所以通过表象重现,可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二、表情潜能调节法

即有意识的改变自己面部和姿态的表情,因为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俗话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绪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并由此而引起面部、姿态等外部表情。如愉快时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手舞足蹈;愤怒时横眉冷对,咬牙切齿、紧握双拳;情绪低沉时垂头丧气,肌肉松驰、萎靡无力等。既然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改变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应的改变情绪状态。例如,当情绪紧张而感到焦虑时,可以有意识的放松面部肌肉,不要咬牙,或者用手轻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或情绪低落时,可以有意识的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假使做不到,可以看看别人的笑脸,或者想一想自己过去最高兴的某件事,也可以想想自己过去得心应手的比赛情景,这些都可以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放松潜能开发训练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暗示语集中注意,调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统兴奋的方法。它使疲劳的肌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心情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倍增地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做法是运动员闭目静坐或仰卧,聚精会神地想己的放松情景。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放松,放息的暗示语言有:①我安静下来了;②我的全脑都放松了;③心跳平稳而有力;④呼吸平稳松。进行动员“活化”的暗示语言有:①我全肌肉都得到了休息,有力量了;②我积蓄了力量;③头脑休息过了,很清醒;④我感觉很好;⑤我比赛了;⑥看我的。

四、呼吸技能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采用慢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可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常吸气与有力的吸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就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做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取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

(一)腹式呼吸原理

●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平均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坐办公室的人,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

(二)呼吸方式

●常见的呼吸主要有两种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由于呼吸时,空气直接进入肺部,故胸腔会因此而扩大,腹部保持平坦。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腹式呼吸即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腹式呼吸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肺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使身体充分摄取氧气,促进脑细胞活化,舒缓紧张情绪。做腹式呼吸需把握: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用鼻吸而不用口;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慢出声喷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一吸一呼间要吸尽气,呼尽气,若屏息时感到呼吸困难,可不屏息直接换气。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以下方法能帮你判断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气时胸部和腹部收紧,呼气时反而鼓起,则说明呼吸方式错误。

如果放在胸部的手比放在腹部的手起伏明显,或者放在腹部的手几乎静止不动,则说明呼吸方式不健康,呼吸过于浅短。

要学会深呼吸特别要采取腹式呼吸,这样你会更健康!

五、音乐潜能调节法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这一概念早已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可以听着催眠曲进入梦乡,唱着歌曲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平衡三种情绪状态。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使大脑的冥想状态井然有序。因此人们喜爱的曲子或一种具有特殊节奏的音乐,可以导致人体的放松,使大脑处于机敏状态。运动员赛前如果有异常的情绪表现,听一段有节奏的轻音乐或喜欢的歌曲就能起到适度的调节作用。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每跨越一个高度后,都要戴上耳机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这样既减轻了竞技赛场的压力和繁杂的噪声,也能调节身心的焦虑情绪状态。

六、颜色潜能调节法

颜色是视觉刺激物,但通过视觉观看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其他感觉。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黄色的西瓜汁分成两份,一份是原来的黄色的,另一份是染成食用红色,让几个味觉正常的人来品尝,结果大部分人都说红色的西瓜汁好喝。其实色素并没有改变西瓜的味道。这种由某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联想。在体育竞赛中可利用联想现象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例如,运动员临场感到太紧张,看带绿、蓝、紫的色彩,具有镇静作用,设法用绿色毛巾擦汗,饮用带绿色的饮料,把运动员带到蓝色的环境中休息一下。因为绿色和蓝色能给人以凉爽的意境,使过度兴奋得到缓解,立即镇静下来。如果运动员临场精神状态不振,则应多给以红色刺激。

七、暗示调节法

目前很多国家对暗示调节的研究非常重视,它是通过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是调节运动员临阵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我暗示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的状态,临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不少运动员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帮助他们的比赛获得成功。例如:有的运动员说,为了消除比赛前的惊慌,使大脑安静下来,暗示口诀是:镇静,镇静,镇静就是胜利。我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一定会取得胜利!

八、食品调节法

巧妙利用食品特性,缓解紧张的同时适度提高兴奋度。

蛋糕

巧克力

1.巧克力能缓解情绪低落,使人兴奋;

2.巧克力对于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力和提高智力都有作用,有些司机把巧克力作为提高驾驶能力的精神振奋剂,考试的学子也可用来健脑;

总之,健康心理学中有句至理名言:好的心理是前进的助力器。最后祝老师同学们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谢谢大家。

篇2: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1.《第五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师手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编制,2009。

(一)文件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3.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1日。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日报,1999年6月17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9月1日起实行。6.教育部2000年修订的初、二级(本科)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教育部制订,普通二级(本科)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教育部审订通过的各种一级(专科)、二级(本科)英语教材(可侧重读自己教的教材)。

(二)专著10.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1.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教学方法再实验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3.朱晓燕,中学英语新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英语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4。14.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6.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李力、陈治安,Language Culture and TEFL,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18.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9.李少伶、周真,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20.沈畔阳,语境理论与教学实践,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3。2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22.张正东、杜培俸,外语教育实验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23.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科学出版社,2000。24.张正东,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5.杨小鹃,透视国外二语习得理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6.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27.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8.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9.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0.曾葡初,英语教学环境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31.魏立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三)论文32.张正东,谈谈怎样教外语,《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3-4。33.桂诗春,当前外语教学的几个误区,《桂诗春英语教育自选集》。34.包天仁,运用母语教授外语,《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35.包天仁,中国英语教学—困局与出路,《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2。36.包天仁,参加“两会”启示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5。37.包天仁,论知识能力,《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6。38.包天仁,“有效教学”的无效成因,《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7。

39.包天仁,如何评价一节英语课,《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0。40.包天仁,聚焦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2。41.宋晓梦,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访包天仁教授,光明日报,2001年3月30日《教育周刊》。42.陈昌义,“外语”与“第二语言”不能混为一谈,《外语界》,2001.3。43.杨小鹃,从语言教学看语言的分类,《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3。44.曾葡初,“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吗?光明日报2001年5月10 日《教育周刊》。45.Donald Freeman and Jack C.Richards(编),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6.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全国统一选拔考试指南,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9。

篇3: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一、组建强大的指导团队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组建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进行技能实训指导的强大指导教师团队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笔者组建的指导团队包含四种教师, 一是像笔者一样的中职一线专业教师, 具备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并拥有该项目相关的教学经验10年以上, 人数2—3人, 具体负责日常的指导工作;二是校内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人数1人, 主要负责参赛学生的赛前心理辅导工作;三是聘请该工种当地企业中具备多年经验的技术工人, 作为技术顾问, 人数1—2人, 通常一星期指导1—2次;四是聘请该项目权威人士, 作为技术专家, 人数1—2人, 通常一个月指导1—2次。有了这支强大的指导教师团队, 能保证参赛学生迅速、全面地掌握比赛技巧。

二、组建优秀的参训学生团队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如何组建一支优秀的参训学生团队, 选拔学生是关键。以前选拔学生都是选择成绩好的学生, 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强,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发现, 学习成绩好只是选拔的一个条件, 还要看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笔者指导的这个项目, 选择学生的条件如下: (1) 要求身材匀称, 有一定的力量, 又不失灵巧, 协调性较好; (2) 专业理论课基础扎实, 好学并且有上进心; (3) 心理素质良好, 有一定的临场反应能力, 且符合机械工人的岗位气质。

三、科学系统的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特别是培养一名优秀的选手甚至需要两年的时间, 在这个周期内, 如何科学系统地训练是能否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的训练中分四个阶段:

(一) 大浪淘沙

本阶段启动的时间大概是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结束之前, 大概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选拔学生时就根据上述要求的条件进行, 选拔的学生作为训练梯队的新鲜血液。这个阶段选择学生的面比较广, 一般是自愿报名的形式进行。让训练梯队中高年级的学生到相关专业的班级内进行本训练项目的选拔条件、内容、优势等信息宣传, 指导教师通过报名情况向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了解每位报名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一批对该项目兴趣较高、本身综合素质不错的学生纳入该项目的训练团队中来。大浪淘沙, 通过筛选, 初步确定选手范围, 并完善完整的训练梯队建设。

(二) 披沙拣金

本阶段时间持续较长, 一般是半年左右, 主要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进行, 让新进训练的学生进行最基础的技能训练。训练过程中,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团队合作的形式, 让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师傅”, 每位“小师傅”带几个新进入训练的学生, 分成几个团队, 指导教师只负责布置任务、过程巡视和检查, 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获得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反复学习、团队合作等能力。因为现代制造技术比赛项目的特殊性, 训练本身都是枯燥乏味的, 所以在本阶段训练中, 还采用“酷暑训练法”, 机械实训工场往往都没有空调, 笔者一般都会选择暑假最热的几天进行训练, 往往意志力不强、坚持不下来的学生会被淘汰。最后再通过几次选拔比赛, 预留几名学生组建参赛阵容。慧眼识珠, 多方评价, 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激发, 保障参训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三) 千锤百炼

本阶段的时间一般是比赛之前的三个月, 到了这一阶段, 参赛学生名单基本已经确定, 为了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所有参训的学生停课训练, 采用的方法是模拟比赛、抗压训练、障碍训练。

学生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后, 技术面往往很难再提高, 那么就要从学生的比赛状态、比赛心理等方面入手, 所以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进行模拟比赛, 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会选择省、市内该项目比较强的学校选手共同进行, 比赛时营造大赛氛围, 提高比赛选手的参赛心理, 让学生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每次模拟比赛, 采用专家出题、打分的方式进行, 并对每次成绩进行排名, 每次模拟比赛后, 让学生自行总结此次比赛的优缺点, 在后续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很多学生在日常的训练或模拟比赛中都有较好的表现, 但在最终的大赛中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是由于大赛压力太大造成的。2012年6月, 笔者带贺杰同学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该项目比赛, 选手进入赛场后紧张得不知所措, 前15分钟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 犯下很多非常低级的错误, 最终只获得三等奖。针对这个问题, 在后来几年的训练中增加了抗压训练。提前不告诉学生, 找一个晚餐时间, 将装配钳工技术比赛用的设备推到学校食堂门口, 准备好所有的工、量、刃具, 并拉上警戒线, 进行一次小任务的测试, 允许全校的师生围观。将这次测试的成绩与在实训工场内测试的成绩进行比较, 分析有压力后造成的时间及技术层面上的差距。经过这样几次不同环境的训练, 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2014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该项目的史宇臻同学, 到了赛场上正常发挥、应对自如。

为了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还在训练过程中设置了障碍训练。比如编写任务书的时候, 故意出错几处, 拆装变速箱时本来要求拆卸中间轴15的, 故意写成固定轴25, 而零件图中根本没有固定轴25这个零件, 又或者在任务书中出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从没有遇到过的任务, 甚至还有些错误的任务, 还有故意让比赛的设备出现意外等问题。同时还让该项目的专家设置一些“意外”, 训练学生在赛场中处理“意外”的能力。有了这类训练, 学生处理“意外”的能力大大提升, 即便是赛场上出现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意外”, 学生也能沉着冷静地处理。2014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该项目的史宇臻同学由于粗心, 发生了“意外”, 将工装四个定位孔的尺寸看错了, 并且已经完成了钻孔的加工, 导致工装装配不起来, 后来由于沉着冷静又想了一套加工方案, 完成了工装的加工与装配, 只是原来加工过的孔扣了点分, 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好成绩。

(四) 胸有成竹

最后, 指导教师还要学会调节学生的状态。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参赛的学生在比赛时达到最好的状态呢?记得在2014年的5月, 大概还有1个月就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了, 发现史宇臻同学对天天枯燥、重复的训练非常抵触的情况之后, 马上停止训练, 带着他去当地的旅游景点九峰山逛了逛, 呼吸新鲜空气, 等回来后, 抵触心理就消失了。还有如到赛前的最后两个星期, 给学生布置的训练量大概是以前的一半, 让学生每天下午去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比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但是不能参加身体对抗比较激烈的运动, 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 防止受伤, 这样一可以调节学生的状态, 二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预防生病。在赛前的4—5天, 还会让学生休息2—3天, 休息的这几天让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是要让父母配合, 让学生在休息时有合理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分的睡眠, 直到赛前的1—2天, 帮参赛的学生梳理一下比赛时技术上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就可以参加比赛了。经过这样的状态调节, 相信参赛的学生都是胸有成竹, 一定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四、反思及总结

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之后, 有很多的反思与总结。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指导经验, 反思及总结如下:

(一) 进一步加强中职优秀专业教师的培养

从近几年中职装配钳工技术项目的大赛结果来看, 选手能取得好成绩与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是分不开的。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掌握一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仍然十分短缺。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加强中职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 只有提高中职专业教师的水平, 才能保证教学和技能训练质量。

(二) 比赛过程中职业素养不够精细

在近几年的大赛中, 装配钳工技术项目比赛中职业素养所占到的比分越来越大, 这也要求我们的指导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养选手的职业素养。只有培养了学生过硬的职业素养, 才能让学生在比赛中少扣分, 更能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适应现代化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武建成.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训练及比赛浅谈[J].黑河教育, 2014 (2) .

[2]王丽.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5) .

篇4:浅谈如何调节技能大赛赛前心理

【关键词】技能大赛;调节;心里素质;技巧

0.引言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总裁判长金福吉老师认为,竞赛场上,选手心理处于第一位,体力耐力位居第二,第三才是技术。就技术而言,为了备战技能竞赛,各地无一不是精挑选手,并从教练、训练设备、竞赛工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因此,在各方体力、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的作用。

1.赛前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现象

1.1高原现象

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成绩停止不前,甚至完全找不到感觉。其实这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练习效果与成绩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这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技能大赛之前的备战训练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全力投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练越糊涂。但“高原现象”不是极限。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技能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成绩到了极限。

1.2“瓦伦达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我们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们的大脑成天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身体被压得气喘吁吁的,在这样的重荷下,我们能把事情做好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的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

1.3"心理饱和"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精加人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所谓心理饱和,就是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

2.常见赛场心理偏差

2.1焦虑及怯场

怯场是指临场时过于紧张,致使思维、记忆、动作的准确性降低,行为紊乱的情绪失调。又称为“临场怯”或“临场晕”。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能有过明显的怯场体验。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与恋人约会、第一次面临重大考试等。这种由“第一次”造成的怯场,通常会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逐步适应而渐趋减弱以致最终消失。但如果每逢临场过于紧张的情绪始终难以消失,即怯场成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越演越烈,同时还会伴有心悸、头昏等生理症状,这就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2.2因环境陌生、他人旁观或突遇意外性事件造成的应激式紧张

出现应激式紧张时,可舒展身体深坐于整张椅子里,背部贴紧椅背,双手轻放于身体两旁,头部微微后仰,做三次鼻吸口呼的全息呼吸后,稍作停顿,再回复原始状态。这样做,有助于自身暂时抽离紧张状态,令头脑清明,思维更灵敏。

针对以上的心理偏差,主要应对方法:①调整心态,正确面对;②合理饮食,规律作息;③提前预热,胸有成竹;④处变不惊,泰然自若。

3.心理调整常用技巧

3.1表象潜能重现法

在训练参赛以前,通过回忆重现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比赛,运用联想尽可能回想过去获得成功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这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心理调节是有帮助的。据研究资料表明,有的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运用表象重现法,比赛成绩提高了三分钟。因为表象重现是一种积极的意念,可以简洁的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进而促进心跳加快,呼吸加强,使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足。所以通过表象重现,可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3.2表情潜能调节法

即有意识的改变自己面部和姿态的表情,因为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俗话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绪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并由此而引起面部、姿态等外部表情。如愉快时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手舞足蹈;愤怒时横眉冷对,咬牙切齿、紧握双拳;情绪低沉时垂头丧气,肌肉松驰、萎靡无力等。既然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改变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应的改变情绪状态。例如,当情绪紧张而感到焦虑时,可以有意识的放松面部肌肉,不要咬牙,或者用手轻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或情绪低落时,可以有意识的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假使做不到,可以看看別人的笑脸,或者想一想自己过去最高兴的某件事,也可以想想自己过去得心应手的比赛情景,这些都可以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3.3放松潜能开发训练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暗示语集中注意,调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统兴奋的方法。它使疲劳的肌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心情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倍增地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做法是运动员闭目静坐或仰卧,聚精会神地想己的放松情景。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放松,放息的暗示语言有:①我安静下来了;②我的全脑都放松了;③心跳平稳而有力;④呼吸平稳松。进行动员“活化”的暗示语言有:①我全肌肉都得到了休息,有力量了;②我积蓄了力量;③头脑休息过了,很清醒;④我感觉很好;⑤我比赛了;⑥看我的。

3.4呼吸技能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采用慢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可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3.5暗示调节法

目前很多国家对暗示调节的研究非常重视,它是通过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是调节运动员临阵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我暗示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的状态,临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不少运动员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帮助他们的比赛获得成功。例如:有的运动员说,为了消除比赛前的惊慌,使大脑安静下来,暗示口诀是:镇静,镇静,镇静就是胜利。我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一定会取得胜利!

4.结论

健康心理学中有句至理名言:好的心理是前进的助力器。通过对集训选手的心理辅导,笔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正是我们全程关注选手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帮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才使他们在技能竞赛的赛场上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展现了高超的技能,赢得了比赛,更赢得了自我。 [科]

【参考文献】

[1]K.T.斯托曼著,张燕云译.情绪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篇5: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社会工作系团体心理辅导技能讲座活动总结

社会工作系团体心理辅导技能讲座 ――活动总结 为了大力加强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发展部在3月18日的系部心理沙龙开展了心理委员的培训,由各班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发展部的全体成员参加。许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工作进行了指导。李作威老师和邵丹老师被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心理工作的组成由系主任史铁尔带领,许新赞书记和黄梅萍任副组长。罗艳珠、赵杰、李作威、邵丹等老师组成。 然后邵丹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预警对象,那些同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邵老师详细明确的讲解,要求各班心理委员细致、认真的对本班同学观察。从语言行动中进行观察与同学搞好关系,深入交流。要求心理委员开朗乐观,工作细腻,人际关系良好。如果发现有情况特殊的学生及时报告给辅导员。做到及早解决。 随后李作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怎样的学生进行预防教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各系应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预防观念。 最后李作威老师对各班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以此带动各班同学积极、乐观学习、生活。对系里发展部进行工作任务和要求。通过这次会议使我们懂得作为成员的.重要性,肩上背伏的责任,我们不但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起好榜样带头的作用。还要帮助同学调节自己的心理,在不出心理防线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拼搏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社会工作系学生会 心理发展部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篇6:赛前心理技能训练

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很多,简介几种:

1、放松训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赛前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暗示等手段,使身体松驰,进而引起心理放松。放松训练有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生理上的益处,调节兴奋水平,作为心理训练的基础作用。运动放松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结合暗示,进行放松训练。对训练和比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改变赛前注意力过于集中训练。赛前运动员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作为教练员可以适当地安排好赛前的积极性休息,搞一些调剂性训练,改变训练环境,离开运动场,到公园、野外散步等。使运动员过于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放松和转移,让运动员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换,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上场比赛。心理学理论讲,运动员只有在思想适当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比出最佳成绩。

3、赛前创造与实际比赛相同的条件和环境。可以找类似对手的队或人进行适应性比赛,在平常的训练中尽量创造与比赛相同的环境以使运动员适应比赛条件和气氛,从而提高各种自制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从容应对比赛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4、了解和掌握运动员临场情绪变化。教练员要掌握比赛规律,分析运动员心理活动。如田径竞赛比赛中遇到领跑运动员时怎么办?遇到跟跑队员时怎么办?对于兴奋型队员,把战术讲清楚就放手让他们去比赛。对于胆小、紧张的运动员要更多鼓励使其放下负担、排除杂念、轻装上阵。就是不要让运动员在心理上产生负担,否则会影响比赛。

5、教练员要提高临场指挥艺术。一场比赛,场上情况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领先教练员不要沾沾自喜,落后教练员更不要垂头丧气,应当知道教练员在场下的情绪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场上队员的发挥。因此,作为场上指挥员必须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善于控制自己。场外指导时要做到简单明了,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说明一切。

上一篇:冬天的初一语文作文下一篇:工作总结会暨述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