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2023-01-20

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多年来一直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近几年, 随着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对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 将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有关部门预测, 未来三年内, 包括IT、汽车、船舶、电子等行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在百万以上;与此同时, 近年来各大学一方面年年扩招, 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

但无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对人才需求的潜力看, 技工教育都大有文章可做, 关键是学校的办学方向要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值得高兴的是, 从政府的政策导向到各类院校的从业人员, 再到用人单位, 已经形成发展技工教育 (技能教育) 的共识。不久的将来, 一支庞大的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 中、高级技工为主体的蓝领技能人才队伍, 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 在技工教育管理模式的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宏观政策调整和微观的制度修正。

1 调整教师结构,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办好技工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 增加一些专业教师, 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 对学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技工学校教师是技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 他们处在技工学校的第一线, 对技工教育最有发言权, 是技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技工学校才能改革和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 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技工学校的主要产品是学生;因此, 提高学生素质是技工学校的活力所在。技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紧密围绕学生掌握本专业、本工种所需的文化、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 一专多能。毕业后, 使他们能独立完成本专业 (2种) 中级技术水平的作业,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级技术工人, 才能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

2 加大技工教育投入, 扩大办学规模, 以适应社会需求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主要应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社会的需求、国家的发展规划、充足的生源、办学的能力等。

推进技师教育是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持续的增长期, 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

首先, 现有的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级班毕业生是生源的主流, 他们接受了五年的中等与高等技工教育, 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技能操作的本领, 并且取得高级工的职业资格。由于其长期接受正规的、系统的高级技能教育, 其学识水平不低于现职的高级工, 完全可以进一步接受技师水平的教育。

此外, 相当一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高中高考的落选生对高级技工教育产生好感, 也将成为高级班迅猛发展的主流力量。这股力量, 也将成为技师教育的主流。

3 合理设置技工教育的层次, 使各层次之间形成正常流通

技工的需求是一个总趋势。社会需要什么层次的技工也可以按“订单”培养。但如何解决技工教育与高层次的教育衔接, 却是一个关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大问题。

目前在高等教育中, 专科与本科之间的衔接已经形成一个社会认可的渠道;高级技师与普通技工之间也应该形成一条正常的流通渠道。在全日制技工教育中可设置几种不同模式。

一是高级技师教育。生源是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级班毕业生 (包括应届生或往届生) 、社会上高级工技能资格证书持有者。学制为全日制两年。大专毕业生生源可相应减少理论课和增加生产实习课的实习。

二是中级技师教育。生源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中生 (包括应届生或往届生) 、社会上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全日制五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持有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这五年的学习首先保证高级工的学习, 时间为三年;再进行技师的学习, 时间为两年。期间, 安排两次下厂实习 (或参加社会实践) 的时间, 每次半年, 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与毕业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中毕业生生源要补充中级职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

三是初中毕业生 (包括应届生或往届生) 。全日制七年。初中毕业生是技工学校正常而又最充裕的生源。期间, 技师的学历教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中级工学历教育阶段, 为期两年;高级工学历教育阶段, 为期三年;技师学历教育阶段, 为期两年。

各层次的模式间应形成动态的衔接, 使学生在达到预定能力后能随时顺利地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学分制与分层教学的作用。当前不少的高级技工学校都在积极推行学分制与分层教学, 学分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弹性灵活教学思想;分层教学更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保证教学质量而设计出多个层次的教学与流向。技师教育中贯穿学分制与分层教学将使各个模式的教学实践得到多重保障;多层次的流向更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保证技师的教学质量。

4 强化素质教育, 创技工教育品牌

技工需求缺口大, 这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但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技工教育的质量。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蓝领。而当今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客观需要, 忽视了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 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 忽略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具体说目前技工素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重技能, 轻思想教育;其次是教材老化,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因此, 技工教育中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

一是明确课程目标的定位。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 正确处理和认识现实的社会情况, 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 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 拥护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注重体育锻炼, 努力提高身体素质, 以适应未来高强度工作的需要。

三是要强调“四新知识”的学习。“四新知识”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它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提高技工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拓展视野, 增长见识,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其中, 公共课包括:技术论文撰写辅导, 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管理,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论, 计算机多媒体等知识。了解本专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水平。全日制的技师教育工作, 将能更全面、更及时地开展“四新知识”的教学, 将更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

摘要:专家预测,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 将是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又一经济隆起地带。为此, 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发展, 将带来技工需求的高峰。从全国范围看,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相对准备不足的是, 当前技工教育的管理模式滞后。本文针对当前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际, 提出五条整改途径。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师结构,办学规模

参考文献

[1] 戴嵩松.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Z].2006.

[2] 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 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下一篇:浅谈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