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2022-09-11

进入2 1世纪以来, 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知识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知识经济发展与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 特别是创新性拔尖人才。在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必须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数学作为其它学科的基础和工具,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结合, 数学的理论、方法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进入几乎所有其他学科,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数学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和向导”。

但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课程, 长期以来, 主要采取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一做法大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自身发展的需求, 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这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相违背。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大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讨。

为顺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需要, 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对立的, 它是建立在对自主学习认识基础之上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主体是教师, 学生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学生学习, 接受知识的过程完全是被动的, 毫无选择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久而久之, 学生变成了上课听老师讲, 记笔记, 接受知识的“机器”, 丧失了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对于自主学习,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但归纳起来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 采取独立探索、研究、解决、创造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应注意的是自主学习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但并不否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主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式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 学生自主探求为主线, 为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具备继续学习能力, 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展开的教学过程。教师需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转变过去教师为演员, 学生为观众的模式为教师为导演, 学生为演员的模式, 鼓励学生发言, 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呢?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的确,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成功的先导, 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把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这也是我们进行自主式教学的首要步骤。

一堂课, 开始的“引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巧妙设疑,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把学生带到问题中, 使其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探求事情的原因及本质。通常“引入”时可将数学史自然、灵活、加以创造性地与课堂主题相融合。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只有了解了数学理论、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 才能真正热爱数学, 进而学好数学。正如列宁所说:“一种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 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 而历史却能给我们以智慧。”可见, 我们应重视数学史在课堂中的穿插融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思维、品质与成就, 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 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刻苦钻研, 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了好的“开端”, 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急于想知道结果。常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此时, 教师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由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 而不是直接告诉结果。一种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 遵循用“已知”认识“未知”、用“已知”研究“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个学科形成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教师可采用由“问题牵引”的启发讨论式教学, 与学生积极互动, 引导学生共同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提的要具有启发性, 相互交融, 环环相扣, 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 借助已有知识来研究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最后在学生弄清楚问题之后, 教师应及时归纳, 给学生提供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自主式教学可通过围绕“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来组织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独立性。但应注意的是这种讨论式教学决不是让教师完全放开, 由学生自由讨论, 一定要通过教师的“导演”作用来开展教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 利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基本的是先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 教师应精心设计习题, 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同时, 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真正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数学的应用不仅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研究数学问题, 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 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 这样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教师利用“设疑—启发—分析讨论—总结—应用”这一“问题牵引”的启发讨论式模式, 来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自主式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的形成等。但这一教学方法,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 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把握教材,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强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来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是与“以人为本”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的, 相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实践与努力, 这样的讲课模式必将取得显著成效。

摘要:在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 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作为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主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式教学,自主学习,问题牵引式,启发讨论式

参考文献

[1] 李伟.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N].光明日报, 2005, 4~6.

[2] 李伟.兴趣、问题、解决、应用——搭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二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会议论文[C].2006, 10.

[3] 刘志波.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重在探究, 陕西教育 (理论版) [N].2006, 12.

上一篇:居民回迁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探讨下一篇:“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