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

2023-02-12

1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主席曾访借问非洲之机又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 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作为一种思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能够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和谐、人民要幸福, 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便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心愿, 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 这一理念的提出, 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 也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其进行和谐教育是时代的召唤, 十分必要的。

2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和谐教育的措施

首先, 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理想的追求, 进行和谐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的奋斗目标。有关理想的论断不胜枚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的理想, 共产主义的品德, 要从小开始培养。”[1]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 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这里所说的美, 从历史美学角度来看就是理想。而人的智慧、品质、力量, 或者说人的自由创造, 在追求理想的斗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世界史中的哥白尼、布鲁诺、哥伦布、华盛顿、马克思、列宁, 中国史中的孔子、屈原、商鞅、陈胜、张衡、徐光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伟人, 是各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因此他们的社会实践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寻求理想这一进步要求, 促进了社会的前进。我们歌颂这些历史人物, 为学生树立起一个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典型。李悝、吴起、商鞅, 为建立封建制度进行的改革, 克伦威尔、华盛顿、罗伯斯庇而为建立封建制度而进行的革命, 都是不同时期人们为理想而进行的斗争, 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殊性。但是, 我们仔细一分析, 又会发现这些各具有历史特色的理想又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和谐”。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末期失去了和谐, 社会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他们展开了斗争。当旧制度被推翻, 新制度确立了, 社会又和谐地向前迈进了一步。由此得知, “和谐”是人们理想中的本质属性。通过历史学习,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次, 通过中国古代史上几次民族大融合的学习, 进行和谐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这一专题的复习, 使学生在掌握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 再从辽宋夏金元到清朝, 这四个阶段我国各民族融合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在中国古代史上, 我国各民族间经济交往有官方的, 如移民戌边和屯垦、“马绢互市”和“茶马贸易”, 也有跨地区的民间贸易, 更主要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互惠、互利。无论在任何时期, 即使在分裂和战争年代, 在这两个层面上互通有无也从未中断过。这是汉族与各民族人民经济联系的纽带, 也是各民族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重要经济基础。如在普高《中国古代史》 (全一册)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一课中, 虽然前面学习过辽、宋、夏、金在政治上有对峙, 军事上有冲突, 但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各民族人民商品交易照常进行。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应点明: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复杂的, 它不仅表现在和平相处上, 也表现在战争上, 要充分地看到, 在融合中有斗争, 在斗争中有融合, 无论在多么不和谐的历史环境中, 总有和谐的因素在活动, 虽然暂时不占主导地位, 但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仍是主流;战争毕竟是短暂的, 各民族之间相互吸收、相互依存、逐渐接近, 共同缔造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悉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战争与和平的时间对比, 还是和平的时间长啊!”培养学生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坚定的信心。

再次, 通过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教学, 进行和谐教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是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家之间的竞争、冲突与合作是其主要表现形式。2 0世纪上半叶, 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导致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出现。联合国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历史发展到今天, 世界各国的利益往往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需要促使各国寻求更多的合作方式。在联合国成立6 0周年首脑会议上, 胡锦涛主席作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中指出:“联合国的成立, 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联合国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 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 承载了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6 0年的实践表明, 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透视讲话, 胡主席高瞻远瞩, 指出了世界的发展趋势, 讲明了什么样的世界才是世界人民所需要的社会, 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谐世界”, 正是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教育学生:正是因为世界经历了很多的灾难和问题, 才更要珍惜和平的珍贵, 只有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 人类才会真正的发展, 才会充满希望。学会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 只有具备国际意识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

历史证明, 大凡国内和谐时期, 人民生活安定, 生产发展, 民族团结;国内不和谐, 则割据分裂, 战争连绵, 民不聊生, 生产破坏。国际和谐时期, 世界和平发展, 各国关系缓和, 市场繁荣;若不和谐, 则世界大战在即, 生灵涂炭, 甚至种族灭绝。

总之, 和谐教育是一个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永恒的主题, 历史教材写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事, 而教历史和学历史的人却是生活在当代和未来的,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体现为培养具有和谐观念、国际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人, 这是时代的要求, 是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摘要: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构成的, 而和谐的人是靠教育来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和谐教育, 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关键词:历史教学,和谐教育,主题教育

参考文献

[1] 专题情报, 教育思路, 1997 (1) :60.

上一篇:高校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下一篇:高校辅导员怎样做好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