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2024-05-02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通用10篇)

篇1: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关于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一、STSE教育问题的提出

STSE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nvironment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意思。当前世界各国的理科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能运用这些知识去了解社会与环境,学会对社会问题做出决策,这样就提出了STSE教育的问题。这一教育理论的特点是: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教学内容的社会化,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化学是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它与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其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STSE教育。

二、STSE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素质目标

STSE教育思想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这就要求选材时应具有现代课程的意识,要不断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技术水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能力目标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技改造能力。STSE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强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把科学成果向实际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

STSE教育应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社会观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心。如介绍我国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享誉全球的联合制碱法等,通过这些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理想。

三、STSE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STSE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

(二)深化STSE教育的化学活动课

化学活动课与课堂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一致,在内容上互补,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学生自主性等特点,从而为我们开展灵活多样的STSE教育创造了条件。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空气质量检测、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锌片和二氧化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开讲座,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技等让学生开阔眼界;学生可以自己扮演“小学者”,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给同学们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化学活动课中,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STSE试题的选编与训练

从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侧重点,提供情境命制STSE试题的考查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强。STSE试题以“高起点、低落点”的方式进一步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查,对化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选编一些STSE试题,如选择最新科技成果(诺贝尔奖、国内或国外十大科技进展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要求学生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开发渗透STSE教育的乡土教材

在搞好课堂渗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本地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专门的STSE教育的乡土教材供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了硅酸盐的知识后,结合本地实际,我们编写了《家乡的水泥工业》,文中简单介绍了我市依靠山区石灰石和粘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泥工业以及水泥企业在我市各地的具体分布和销售情况,重点讲述了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不同类型的水泥在建筑上的应用等。通过对乡土教材的学习,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紧迫感。

四、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一)实施STSE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学加强STSE教育以后,增加了一些教师所不熟悉的新内容,要想适应这些综合性很强的STSE教育的新内容,教师应更新观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也应适应新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

(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保证STSE教育落到实处。为保证STSE教育目标的落实,我们应改变目前只用笔试成绩来评价和选拔人才的做法,建立起对STSE教育能起导向、激励、强化作用的评价体系,确保STSE教育长期稳定进行下去,并发挥其效益。

篇2: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王勇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总书记对此作了精辟的论断。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在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富的人文、科学遗产的基础上,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而化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迅速增加聪明才智,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宏观、微观两大方面把握:

(一)宏观上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性和紧迫感。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历程,我国中学生在各项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的奖牌不少,而在本土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到目前为止尚无先例。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外,另一方面在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模式上值得探讨。长期以来我们的化学教育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偏重于化学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偏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的教学在学生知识水平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但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略见逊色。在高层次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人类所未知的知识,这样的研究就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揭开新的奥秘。我们必须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远大战略高度来认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是核心,创新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是基于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种能力基础之上,而且短时间内不能够见效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渗透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脑海里有强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才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随时随地着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教学方法自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第一步由教师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或由学生从教材中阅读、归纳获得,第二步理解这些知识,第三步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当前的化学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关键在于真正做到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让你把所要学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也不

是仅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让学生被动地去做某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敢于让学生充分讨论,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讨论问题,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提出创新性见解,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设计出让学生自由讨论的题目,能设计出多种答案并能澄清学生模糊、错误认识的题目,能设计出让学生可能产生创造性见解的题目,这就是化学创新教学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需要自主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学生讲演法、辩论法、探究法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自由思考、积极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适时地提出质疑、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里要充分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这是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3、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作为化学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教材、去完成化学作业,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听课、如何做读书笔记,及时记下随时可能出现的奇思妙想;不仅仅教会如何设计并完成实验,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化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充分地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选择参考书,通过查资料、上互联网等不同途径获取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对比,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学会自主学习。

能力方面我们坚决摒弃忽略创新能力培养,偏面追求应试能力的做法。化学教学中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大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时间支配的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创造能力。要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能力与传授知识相结合上。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关心、合作,具有开拓进取、创新应变等适应未来的各种能力。

4、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往往更能充分地显示学生创新的才能。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课外我们同样必须提供必要的条件,搞些“科学小论文答辩”、“科技小制作展示”、“常用工具的改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活动场所和展示创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严肃地宣讲自己的小论文,从容地现场答辩,在创新中提出一个个尖锐的质疑,得到一个个机智的应答。在开发创新潜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小苗头,哪怕是很幼稚的异想天开,我们都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的创新热情,从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微观上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创新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又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创设匹配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显著提高顿悟机率,增强创新能力。

⑴指导学生进行事物及其属性的多层次、多侧面思维的发散训练。

创新可以看成是在事物的某个层面上,在事物性质显现的不同侧面上实现了

某种新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实现创新,首先就是要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训练。如对硫酸可以作如下思维发散训练:

a、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角度来说,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二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

b、从硫酸实际存在的结构粒子种类来说,硫酸中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硫酸分子,水溶液中还有水合氢离子。

c、从物理性质角度来看,硫酸具有无色、大密度、高沸点等性质。

d、从化学性质的角度而言,硫酸可表现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等性质。⑵指导学生进行多样本的事物及其属性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集中训练。

事物及其属性的某种新的联系,我们可以理解为事物及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的某种统一,从思维的角度则可以看作是思维的一种集中,所以指导学生进行多样本的事物及其属性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集中训练,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对乙二酸氢钠、氨基乙酸、对羟基苯酚钠等物质可作如下集中思维训练: a、从含元素种类而言,它们都含有碳、氢、氧和钠。

b、从反应时可能表现的本质来说,它们都能给出氢离子和结合氢离子。c、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它们又都属于有机物。

⑶指导学生进行事物的造形和变形训练,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素质。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结构的功能外显,物质变化的实质是原子核及其核外s、p、d、f电子的空间构型在新条件下的重构。显而易见,想象和改变微粒的空间构型在创新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想象物质构型及其变化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如通过下列几种方法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素质:

a、同性质的变形想象。

如以有孔为例展开变形想象。有孔的物质可以是与渔网、防盗门、铁丝网、滤纸、半透膜、分子筛等等。

b、同微粒不同物质的变形想象。

如碳单质可以有立体层面形(石墨)、空间正四体形(金刚石)、球形(C60)等。

c、进行造形比赛,比谁的造形种类多,谁的造形更复杂、更完美。

如应用碳球和铁棍进行有机物结构造形比赛。

2、指导学生剖析创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创新技法。

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形象思维,虽然都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内涵,但在创新活动中,它们毕竟只是思维某些问题的某一个侧面时的一种特殊思维,而实际成功的创新几乎都是三种思维相辅相成和协调展开的结果。有机组合各种思维实现创新的方法称为创新技法,常见的创新技法主要有思维开拓法、逆向思维法、联想创新法、拟喻思维法、系统综合法等等。

每项创新成果都有其新颖独特之处,每项创新成果总是蕴含着某些创新技法,指导学生剖析创新成果,悟透创新技法之奥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常用的创新技法。

如剖析我校创新成果,活鱼运输的供氧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会下表的创新方法。

活鱼运输供氧装置的创新技法

活鱼长途运输供氧装置的创新主要的创新技法

确定创新目标:

创造活鱼长途运输供氧装置

达成目标所需的几个方面:

1、寻找长途运输时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2、创造长途运输时鱼类避免死亡的方法

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1、估计鱼类死亡原因(缺氧)思维开拓法

2、设计对比实验,验证估计原因对比联想法

供氧养鱼和缺氧养鱼

3、寻找无毒安全的释氧原理过思维开拓法

氧化物和水反应

4、创造能够连续等量释氧的装置相似联想法

类似医用滴液装置系统综合法

整个创新过程逆向思维法

3、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和技法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但实际创新过程中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教师还需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指导学生收集、筛选、论证社会需求,变需求为研究课题。

如:有一次我们获悉某乡办厂需要从某种废催化剂中提取金属铜,经过师生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催化剂组分基本清楚,有关分离原理学生已经掌握,需要仪器设备学校具备,这个社会需求信息可以立为正式研究课题。

⑵适时调控学生的创新研究,力保创新成功。

a、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创新研究,选择应用合适的创新技法。

中学阶段没有“思维发展”的专业课,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是非常有限的,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实际上是配合教材,从另一个侧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和能力。

b、指导学生调控心态,塑造高尚的创造性人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心理上还未充分断乳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缺乏自信、意志不坚、毅力不强、情绪忽高忽低等表现,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用前辈科学家以天下科学发展为已任,百折不挠,勇于攀登创新高峰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人格的新一代的创造发明家。

⑶指导学生评估课题研究。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财富,及时总结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素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创新成果的社会功能,可以坚定学生的创造发明的志向。

4、改进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模式,努力创造提问和质疑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的土壤,正如诗人龚自珍所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课堂中可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模式一般分为:创设情景;激发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架设探究桥梁;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重复智能训练;进行智能的重新组合;创新学习等七个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因为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有的化学教师为了鼓励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设置了积累分制度,给大胆提问、勇于纠正教师教学中的错误、积极在各种刊物上撰写文章、善于补充完善其他同学回答、参与讨论的学生加分,以支持学生的创新和参与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5、组织和开展化学小论文的撰写和评比。

实践表明,化学小论文的撰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小论文的类型有多种多样,如知识归纳型、实践探索型、教具的改革与制造、调查访问报告、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化学晚会的组织、化学诗歌、谜语、化学魔术的创作、学习方法的心得体会、对某些化学问题(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真知灼见。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少现代的化学家就曾经是几十年前化学小论文的积极撰写者。

6、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向学生征集试题,调动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创新的、简捷的解题思路,比较制备方法的优势;让学生在实施师生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价值。撰写试题必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篇3: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进入21世纪, 知识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 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 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 学习已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人们获得今后工作、生活所需知识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学强调接受, 忽视发现和探索, 使学生学习变为死记硬背知识, 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限制了人的思维发展, 打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 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包括倡导自主学习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应该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去教学,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思索如何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欲望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这些问题也是学生想要知晓的热点。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作为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切入点,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 让学生爱学, 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例如糖为什么溶到水中就看不见了, 市场上热门的“雪月饼”是靠什么来保持低温的, 市面上真假葡萄酒怎么区分, 馒头发酵时为什么要加碳酸氢钠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却没有仔细思考过的问题。因此, 在上课时, 应该经常以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或者说出学生熟悉的现象, 从而引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然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积累一些和化学相关的资料、新闻、报道等, 在课堂上呈献给学生, 这些更直观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增强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 在笔者精心设计的引导下,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2) 利用化学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有化学原理和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利用生动的红磷、白磷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记住燃烧的条件, 同时可以设计让同学讨论灭火的方法, 同样可以用实验直观的反应看灭火方法是否可行。重视每次的学生实验, 这是同学亲身经历感受的现象, 往往更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平时在课后可以多介绍一些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完成。比如将鸡蛋放在白醋中观察现象, 以及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酸碱指示剂等等。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大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产生了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还把实验现象明显又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比如在讲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 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由学生上台操作, 将等大小的铜片、铁片、铝片、镁片, 放在试管中, 再加入等量的稀盐酸, 比较反应的速率, 最后通过实验得出金属的活动性。这样既能大大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又能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3) 创设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环境

其实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了, 对于化学课本上的很多知识, 像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的用途等知识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把握了, 所以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上《金属和矿物》这节课时, 学生已经有了很多预备知识了, 所以前半节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这块知识点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 再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当然你也要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提纲, 以及评价的标准。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多注意引导, 通过提问、讲述故事、展示多媒体、演示趣味实验等情景, 让学生产生疑问, 激发学习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4) 创设学生自主讨论、提问的环境

由于初三化学课程设置时间紧, 内容多, 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 往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就很快的给出答案了, 甚至还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沉默”, 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 在学生思考和讨论时, 教师应耐心地、真诚地等待, 以及实时进行提醒。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这块知识的时候,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是一个难点, 学生往往不能很好掌握。所以我在课上先是出示了变质前后的氢氧化钠进行对比, 让学生从现象上讨论不同点, 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要求同学从这个现象入手, 思考:这些氢氧化钠变质了吗?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很快得出原因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下面的问题就比较难了,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呢?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试剂,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 最后每个组都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因为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 所以通过讨论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通过和同学们一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这节课的重难点很好的让学生消化和理解了。教师与其直接教给学生知识, 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 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更深, 而且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久而久之, 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5) 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在上新课前,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新课的内容, 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 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也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预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会设计好预习作业 (包括自学提纲和问题) , 引导学生去主动地阅读、思考和探究。当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概念后, 教师在课上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讨论自学成果。

每节课后的复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指导学生不以完成作业为主要目标, 对知识点的整理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在课后以我上课的笔记为蓝本, 自己将这节课自己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有疑问的地方或是在作业中碰到的难题都记录下来, 同时进行知识梳理, 设计自己的学习笔记。我定期会收上来看一下, 不仅有助于我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实施自主学习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能更充分认识自己, 更乐观自信的去学习。同时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也让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打算将化学作为今后继续深造的方向。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短时期内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效, 这就需要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需要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在自主学习实践的最初实行阶段, 可能成效不是很明显, 甚至会出现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进行调整, 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和学校方面的肯定, 那效果可能会更快。

中考的压力以及传统的社会评价方式, 让我在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充满矛盾。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自主学习和成绩提高进行有效整合, 这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不管怎样艰难, 我坚信这种教育理念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 是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一教与学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庞维国.自主学习一教与学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3]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篇4: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STSE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nvironment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意思。当前世界各国的理科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能运用这些知识去了解社会与环境,学会对社会问题做出决策,这样就提出了STSE教育的问题。这一教育理论的特点是: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教学内容的社会化,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化学是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它与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其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STSE教育。

二、STSE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素质目标

STSE教育思想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这就要求选材时应具有现代课程的意识,要不断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技术水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能力目标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技改造能力。STSE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强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把科学成果向实际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

STSE教育应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社会观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心。如介绍我国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享誉全球的联合制碱法等,通过这些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理想。

三、STSE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STSE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实施STSE教育的主渠道。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STSE教育思想,将STSE教育内容合理地穿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课堂教学中进行STSE教育,除了充分依据教材外,还应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在有关章节里补充讲一些能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知识。例如:在讲NO2与N2O4的化学平衡时,可以将人教版必修1中“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火箭底部喷出大量红棕色的气体就是N2O4分解产物NO2。这是为了保证贮箱安全,由保险门自动开启所排出的部分高压N2O4在压力骤减的条件下迅速分解生成了NO2(N2O42NO2)。这样补充一些较新的、具有超前性的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二)深化STSE教育的化学活动课

化学活动课与课堂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一致,在内容上互补,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学生自主性等特点,从而为我们开展灵活多样的STSE教育创造了条件。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空气质量检测、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锌片和二氧化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开讲座,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技等让学生开阔眼界;学生可以自己扮演“小学者”,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给同学们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化学活动课中,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STSE试题的选编与训练

从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侧重点,提供情境命制STSE试题的考查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强。STSE试题以“高起点、低落点”的方式进一步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查,对化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选编一些STSE试题,如选择最新科技成果(诺贝尔奖、国内或国外十大科技进展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要求学生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开发渗透STSE教育的乡土教材

在搞好课堂渗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本地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专门的STSE教育的乡土教材供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了硅酸盐的知识后,结合本地实际,我们编写了《家乡的水泥工业》,文中简单介绍了我市依靠山区石灰石和粘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泥工业以及水泥企业在我市各地的具体分布和销售情况,重点讲述了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不同类型的水泥在建筑上的应用等。通过对乡土教材的学习,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紧迫感。

四、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一)实施STSE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学加强STSE教育以后,增加了一些教師所不熟悉的新内容,要想适应这些综合性很强的STSE教育的新内容,教师应更新观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也应适应新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

篇5: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田鹏飞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0期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篇6: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化学课第一节是启蒙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结构的同时,我们增设了《有趣的化学》专题,把有关的“化学史知识”(商代制造精美的青铜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及生活中的化学(如调味品、食盐、纯碱)等内容编成讲义制成了动画图片,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后通过“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及“变术”等十几个趣味化学实验的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同时戳穿了巫婆妖术的秘密,从而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化学启蒙教育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保持了很高的积极性。

二、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在“酸、碱、盐”的化学教学中,如果按教材演示实验的要求,就是直接向盛有碱性溶液的试管中滴1―2滴酚酞试液。我把这一实验进行了改革,按氢气实验室制法组装了一套装置,使产生的气体通入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塞好瓶塞(双孔胶塞),把盛石灰水的`广口瓶放在一个水槽中,且水槽中的水滴有几滴酚酞试液。当打开氢气通往石灰水瓶间的弹簧夹时,无色澄清的石灰水喷出后落到水槽中,却变成了红色,宛如一个喷泉小魔术。实验完毕立刻提出质疑:(1)为什么石灰水会喷出?(2)为什么喷出后的液体会由无色变成红色?(3)为什么会产生气压差?这样不仅复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气体压强的物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自我实现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篇7:化学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化学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1)充分利用教材中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3)充分利用课下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精神.

作 者:李久会 作者单位:黄昏峪中学,河北唐山,064008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化学 实验 培养 创新

篇8: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游戏化教学,学生,实践活动,教师

传统教学方法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加速了各种新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化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深入掌握化学知识。

一、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概述

游戏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 通过设计一些较有目的性、竞技性、内涵性的游戏活动, 在充分调动学生对游戏参与的积极性同时,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深刻的理解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解答问题[1]。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为了科学的证明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利用对比分析法对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同时进行教学实验对比, 并分析实验的效果。

(一) 实验对象

本文主要以某一学校初三两个班级内的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这40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相同, 性格特点较为相仿, 具有比较意义。

(二) 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是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其中初三一班的学生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而初三二班的学生则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 活动设计

在对初三一班的学生进行游戏化教学方法时, 要注重结合教材, 设计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化学水平的游戏。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三化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注重结合实际生活, 设计一些趣味性和内涵性较强的游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我们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作用是什么?”、“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哪里?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可以采用问题抢答的方式, 充分带动课堂氛围, 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能够为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众多的价值和意义,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实验效果分析

在初三两个班级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初三一班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学生对化学公式和化学理论的理解能力较深,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化学成绩也产生了显著的提升。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初三二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稍差一些, 学生整体的成绩提升幅度明显低于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一班, 并且学生对化学公式等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通过实验可以表明,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 深入的理解知识并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有效提升了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使化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 而是一门能够指导人更好生活的向导。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加深对游戏化教学方法的认识, 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 灵活的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

(一) 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结构

在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加深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的直观理解, 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和记忆[2]。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为学生直观展现金属材料的主要用途, 比如在建筑、桥梁以及生活用具等方面的使用, 并通过视频展现金属的导热性和延伸性等特点。

(二) 开展实验项目, 挖掘学生潜能

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验活动性内容的学科, 所以在指导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开展实验项目,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在实验的过程中,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形成一定化学理论体系, 挖掘学生更多的化学学习潜能。通过实验活动, 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并在试验中, 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作用, 全面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使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3]。组织学生通过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 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设计游戏活动, 加深学生记忆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内涵性的游戏活动, 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科学、合理的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竞技意识和比赛精神, 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 可以采用问题抢答式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采用辩论比赛等方式, 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不断挖掘学生的化学潜能。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三化学《盐化学肥料》的学习过程中, 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些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抢答的活动方式, 对“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提问, 最快答对的学生加一分, 打错的学生减分, 最后统计分数, 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方法, 是新时期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表现之一, 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更加直观的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印象, 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对学生带来更多的化学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李艳容.游戏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05) .

[2]肖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03) .

篇9: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个性化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个体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如在化学学习中,有的学生智力较高,往往能跟上教师进度甚至超越课程进度,而另一部分智力不够好的学生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老师教导的内容。还有学生的化学思维灵敏程度、对化学的学习习惯及预习、复习方法等等,更是多种多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展开个性化教学,首要的就是先准确把握学生个体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学习习惯,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最后再进行家访与学生及其家长谈话,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从而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全面的学习状况及个性化特点,为展开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个性化教学建立准确、有效的资料库。

二、尊重学生,平等交往

在初中教学中,要想展开个性化教学,就要尊重学生,不能在学生心中只留下权威的形象,而是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才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用符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学习化学,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让老师准确把握到学生的个性,从而才能开展个性化教育,支持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与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课堂上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学生间的差异,鼓励学生展示其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并给予引导与支持。在课下批改作业中,对于学生的差异更需要引导与包容。对跟得上进度,熟练掌握老师所教导内容的学生,要做出表扬与教导,使其不骄不馁,对跟不上进度的同学,教师绝对不能有不耐烦的情绪,更是要对其进行鼓励与建议。老师的信任与理解,老师的每一个表扬与鼓励,老师每一次认真的建议与指导,都可能是学生走出困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坚持与发展个性化的最大动力。因此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尊重,并在平等的教学交往中引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坚定的信心,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而保驾护航。

三、掌握个性化教学方法

掌握个性化教学方法,核心是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多样性与差异性,结合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展开注重个性化发展的多层次教学。因此,在初中化学个性化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自主式教学

自主式教学,是让学习进度快,熟练掌握老师已教内容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去快速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学习上的问题,并自己去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改进自己的优点,并自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往往会受到经验与年龄的限制,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注,在学生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以免降低學生的信心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无法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与情感发展上的成长。

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让还没达到自主式学习程度但学习进度相仿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在讨论式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度不够,所以相对自主式教学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指导,并在学生请教时做出更详细的启发与引导。这样才能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更快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大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激情与兴趣。

3.直接指导式教学

直接指导式教学是针对班上部分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并在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在直接指导式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指导教学,尽快提升学生的学习进度,只有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上来,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个性化学习得到发展。

四、提升教师素养

个性化教学能否达到效果,关键条件是要提升教师素养。在初中教学个性化中,一位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完备、全面的化学专业知识,负责认真的教学素质以及高尚的师德,是无法在个性化教学中使得学生得到学习与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因为在学生的心中,老师的个性与自身的一举一动,不仅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让学生学习老师在化学学习中的方法,让老师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榜样,提供学生一个好的前进方向。如在化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实验中先做实验,让同学被化学神奇的变化所吸引,然后布置下任务,让同学自行查资料,或者与同学讨论研究,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这样不仅能极大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更能让知识点深刻在同学的记忆中,并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中养成思考问题、认真探究的习惯,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老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的化学与教学知识,不断吸取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更新自我,才能达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目的。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一个丰富、有趣的过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积极向上的性格,不要给学生限定条条框框,为学生未来无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承延.关注七种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轻松成为优等生的秘诀之七[J].小读者,2006年01期.

[2]学习技巧自测[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3年09期.

[3]张晟华.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浅谈高中文言文学习技巧[J].华夏教师,2014年05期.

[4]晓兰.只要掌握学习技巧,你就能成为优等生——杰出中小学生成功的秘诀之七[J].小读者,2004年08期.

[5]陈湛.怎样进行课外阅读[J].躬耕,2006年05期.

篇10: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实践的论文

摘要:本课题研究是在课内外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初步的探索,通过对职业职校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这一特点,并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贯穿于其它学科知识,使学生变不想学为想学,不会学为会学,厌学为乐学,来提高职校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教育。研究中我们体会到比单纯的教学、教育更具有价值。

关键词 职校生 提高文化素质 提高思想素质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现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是一些后进的的学生群,但无论从他们在社会上所占比例来讲,还是从经济建设对大量中等人才的需求来说,他们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较大群体。为了改变这一大群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有必要投入较大精力来提高职校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并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多作贡献。

我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致力于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着重在如何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上下功夫,做了以下理论上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1、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想学。

1.1 不失时机抓政治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体育的辉煌成就。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旧中国体育上的落后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在体育的许多领域取得的迅猛发展,如在八十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游泳池里的五朵金花。如今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乒乓球、体操、羽毛球、跳水等;还及时介绍体育上的最新消息,如结束了什么比赛,或将要举行的比赛等。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个个确凿的数据,一条条鼓舞人心的信息,不仅使学生受到运动员们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精神的熏陶,也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激励他们学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国争光。

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的作用也是不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1.1.1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例如在单杠“骑撑前回环”教学时,有些学生不敢做,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惧怕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耐心讲解示范,由易到难地引起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1.1.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如: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个人为集体,集体才能为个人技术的发挥创造机会。这就是在教学当中不但进行技术上,战术上教学,还应在思想上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1.1.3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1.4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1.1.5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但是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这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养成,无论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1.2 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种种原因,中考后没能升入普高,进了职高,就产生一种自卑感,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好像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了,因此丧失了进取心。如不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压力,思想上的包袱,那么即使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也很难维持长久。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人的智力悬殊不大,他们的头脑并不笨,智力并不低;别人能学会的,他们一定能学会,最多比别人多花些精力;职校生不仅能提前掌握一些实际技能,而且也能考大学;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那么即使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也是学不好的。以上道理我常在体育课中见缝插针,结合具体事例融汇到知识教学中。如讲述李宁、邓亚萍、姚明、孟关良、刘翔等取得伟大成就之前,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拼搏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它总是和艰辛并存,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走向成功。

2、融介绍学习方法和其它学科知识与传授体育知识于一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会学。

2.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授给学生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教,正是为了以后不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可以自学获取更多的知识,尤其是离开学校以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自己的煅炼或自学较容易地获取所要的各种知识、技术、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在职业技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对文化课不是很喜欢,有的甚至厌学。因此,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借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体育知识与基础学科知识融为一炉,触类旁通。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数学知识游戏、物理知识游戏来提高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用“顺口溜”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叫学生计算起跑后的加速度等将其它基础课的知识在体育课中灵活加以运用;这样自然会促进学校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制订全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在讲述每一节课内容之前,都先指出本节课的内容概要及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心中有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上整个学期课时,第一堂课在教室内上体育课的基本知识;除按本堂课要求上的之外,还介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安排顺序等,使学生对体育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告诉同学在今后阅读科技书籍时,首先要浏览目录和阅读序言,以便了解读书的全貌,从而确定攻读方面和时间安排,提高读书效率。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要使其发挥主渠道作用,就要努力改进,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身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的基本方法,以求取得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明确目标自练探索精讲关键诊断练习补救达标”教学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学中还经常告知学生如何统观全局、把握动作结构、抓住动作重点、分析运作要领,并穿插传授其它各种学习方法,如动作比较法、榜样法、比赛法等。目的是“授之以渔”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煅炼习惯,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其它课目时,也养成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别的学科中也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信心。

2.2 自己动手,多做游戏

经常做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趣味性,利用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教他们做,还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游戏。鼓励用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加上体育煅炼,在同学们当中开展,这样既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很有好处。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设计的游戏,我进行收集,在又利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我让学生在课后用一些物理现象、原理和数学知识来解释体育上的现象,并计算出距离、时间等。如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计算,这就利用数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不仅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数学知识,又能在体育知识上有所掌握,逐步形成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素质。

2.3 想方设法,解决疑难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向学生介绍解决疑难的方法,以确保学习顺利进行。解决疑难的方法很多,但要灵活掌握,如分段(分解)

练习法,帮助练习法,有意联系法等。如在帮助学生对难点部分加深理解,也可用形象的比喻做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很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的推离,可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后必须立即推离,从而建立快速有力的推手动作概念。

对容易混淆的相近、相似的动作,则采用分开法,这样做既可弄清概念和规律,又不易犯动作错误,一但动作达到自动化阶段,再回头过来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

3、变换角色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3.1 让学生写小教案

教学中有些内容,老师先不上,而由学生自己看书,写出自己的教案。然后选出几种不同类型的教案由学生自己来上小课,全班同学进行比较评议,效果很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就连平时个别不喜欢上课的学生都认真起来了。备写教案由个别备或由同学们集体备,不少学生写的教案还相当全面。当然,在此之前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先提出要求:⑴要搞清本堂课共有几个主要任务?每一个任务的重点是什么?⑵教案要写得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内容全面,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误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写教案的能力。并可转化到培养学生学习其它课目的自学和写读书笔记的能力。当然,要写出教案、读书笔记,学生必须经过周密思考、比较、消化、吸收。这种能发挥学生个人独创性的训练,对他们离开学校后的工作和自学业务知识也是大有好处的。

3.2 比赛训练法

比赛方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竞争性,对提高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比赛一般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除了规则规定的条件以处,运动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见机行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对于培养运动员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比赛法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练习的需要自行创造。既可用于一般的或专门的身体练习,也可用于技术、战术练习。还可用为恢复的措施和手段。在技术练习中, 可以比赛所学的技术动作。如投篮的准确性,落地的稳定性等等,对巩固提高技术也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比赛练习法可在不同训练水平、不同训练时间、阶段中广泛地运用。特别是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采用比赛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勇于表现的同学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启发和鼓励作用;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自觉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4、小结

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要全面提高职业技校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为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相信,也要让职校生们相信,他们个个都能成才。要设法营造适合的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带着愉快轻松的情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授课方式,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还应当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解决难题。第三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要善于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探索求新,发展其创造思维,并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2]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试题附答案下一篇:项目经理与安全员安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