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标准化考试管理论文

2022-04-27

语文教学是最古老的传统教育学科。有教育就有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随着人类的语言、思维的产生而产生,又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变革。正是因为语文教学历史悠久,久经反复变革和锤炼,它蕴含着历史的精华,教育教学的精华。让语文教学与文明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教学标准化考试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教学标准化考试管理论文 篇1:

中学语文教学要坚持讲民主、讲科学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强调要在互相合作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坚持讲民主、讲科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坚持民主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民主和谐。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在此活动中,师生作为两个有着各自独立性的活动主体,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要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努力使课堂教学和谐、高效,真正把学生推上主体地位,要发扬民主,还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阶段的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主观创造力。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都会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知识巩固、完善和创新,并且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积极引导他们“温故”,鼓励他们“知新”。

要发扬民主,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共同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在教学中总是和学生“商量”是魏老师的制胜法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都和学生商量,取决于学生。有一次魏老师从外地讲学回来,按计划应该上《陋室铭》一课,但学生都说这一课早就自学过了,翻译背诵都完成了,再上也只是重复,于是魏老师便放弃教学这一课。优秀教师们的做法,确保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扬了民主,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要发扬民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李政西老师说:“我们所教的学生中,不管有多少在这样或那样的语文大赛中得金牌银牌,如果多数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没有半点民主气息,也决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视学生差异而搞“一刀切”,置多数学生词不达意而不顾,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二、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崇尚科学

以往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追求语文知识体系如数理化一般的逻辑框架,无视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标准化考试”使教师与学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进行猜谜似的“模拟训练”,对语文学科,也有这样的“论”,那样的“观”。其实真理总是朴素的。叶圣陶学生说:“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简洁的一句话是高屋建瓴的真理总结。据此,笔者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符合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语文教学要崇尚科学,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现代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信息的更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然而学生往往对庞杂的信息无从选择。比如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面对课文所包含的众多知识点,常常显得盲目而不知道做什么,学起来也是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这是当今众多学生的通病。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己能提问题,再进一步分析问题,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应该把一篇课文设计为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要学什么的问题。

二是语文教学要崇尚科学,要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生学法的指导已刻不容缓,它是语文教学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教师对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具体多样的,并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模式,但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其一,必须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各执一端,只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只知教书,不知育人。在这一点上反不及传统教育的“文道合一”。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二,必须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认知规律为条件,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在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中积累、巩固、探索、创新知识,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崇尚科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华北油田保定学校河北省保定市长城南大街刘疃小区

1-1-302室赵玉三转李建丰(071000)

作者:李建丰

语文教学标准化考试管理论文 篇2:

关于语文教改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是最古老的传统教育学科。有教育就有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随着人类的语言、思维的产生而产生,又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变革。正是因为语文教学历史悠久,久经反复变革和锤炼,它蕴含着历史的精华,教育教学的精华。让语文教学与文明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语文教改坎坷路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历来是重头戏。在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前,也就是说在没有引进新学以前(西方教育),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就是以语文教学为主。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文字,诗词歌赋等语文方面的内容为主,在语文这个载体中,承载着,如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几何等社会和自然知识。这个时候的教学主要是馆学和私塾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从认字、写字、读书、背书开始,然后讲学。它的优点是针对个性,因人而异,缺点是教授范围小,教育成本大。那个时代的很多教材,特别是启蒙教材,确实是精品,如“三字经”,易读易记,信息量特大,现在仍没有一种教材能做到那样。在引进西方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后,我国的教育教学有了历史性的改变,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教育,新的思想教育,这是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它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四运动后至民国时期,随着白话文的推广,语文教学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为适应白话文的需要,教材以白话文为主,融进了时代的气息,也吸收了西欧的一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增强了实用性。教法也随着班级教学的改变而改变,但仍沿袭着传统的认字、写字、背书的教法,增添了语言、文字知识。解放后,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教育主要是前苏联的一套,语文教学大众化、浅显化,但教法比较呆板,字、词、句、篇都是固定的模式,但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起到了承启的重要作用。文革时间,语文教学几乎被废,谈不上什么教学思想、教法,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学生只是读、背领袖著作和语录,抄写批判文章而已。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得以正常进行,语文教学也只是沿袭文革前的教法,字、词、句、篇,教材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高考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被提出,为了应付高考,语文知识被强化,语文教学失去了它的本来属性。人文性被淡化,整体效果被淡化,语文教学机械化,功利化,特别在标准化考试影响下,原本五彩缤纷,充满情感,洋溢着美感的语文教学,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个枯燥无味的符号,语文教学已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

二、语文教学现状之分析

自90年代以来教育界提出教育转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提倡减负。语文教学对着这些问题,向何处去,确实是一道重要的课题。于是语文教改缤彩纷呈,好的方法,好的意见,有效成果确实不少,语文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前进。但就全国而言,研究有很大收获,教学实际成果收效甚微,整个的感觉是:口号不断变化,花样不断翻新,实际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变化不大。就目前大部分地区情况而言,语文教学仍紧紧围绕着高考。高考怎样考,老师就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语文教学这门包含着情感,包含着美感,包含着人文精神,包含着社会和自然知识的美好学科,让人感觉到是如此枯燥乏味,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满浪漫,充满想象,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字、词、句、篇,都变成了一堆堆刻板的符号。听说读写能力虽有一定的培养,但教师教的,学生学的,有很多都是一些固定的组合能力,就像多用套筒工具一样,只对号入座而已,学生充分想象,自由发挥,自由运用的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完全是一种考试教学,教学思想是“考试”,教学目的是“考试”,教学过程还是“考试”,“考试”唯此唯大。

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广,应用面广,基础性强,跨越时空的学科。她含盖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她体现着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哲学思想、思维方式等。语文教学的社会责任重大,历史责任重大、民族责任重大,语文教学唯“本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改过程中,也有很多很多的作法,如扩大阅读量、增加教材内容,增加选修内容等,但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还是“唯本本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凡语文水平较高者,或语文方面的杰出人才,没有一个不是博览群书的,语文教学的“唯本本论”是要不得的,是不负责任的,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出人才。当然,语文教学中也不泛优秀教育者,但那不是百花齐放,我们要的是“春满园”。

三、语文教学无奈之分析

语文教学历史悠久,语文教改一改再改,但其效果何如,请看近几十年来,语文方面出了几个大师级人才。为什么语文教改举步维艰,按理说,特别是新课改以来,语文教改目标明确,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可效果仍是微乎其微,虽然教改电闪雷鸣,可实际雨点很小。不是不改,是无可奈何也。

作为语文教改的最基层学校,最直接的一线教师,都认识到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可实际操作起来,他们又只能两手一摊,摇摇头罢了,难啊,实在的难。一是因为社会仍是以考试为主,以分数为重,以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标准。二是因为高考、中考仍然是决定性元素,只有分数是硬指标,也只有分数才让人信服,其它元素只是软指标而已。三是教育的评价系统、评价机制不科学,不能令人信服,特别是社会不认账,不接受。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校对于教学改革都是小心翼翼,“改”只停留在形式上、书面上,口头上,实际上还是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教学之本。而就语文教学的本质而言,它需要学生去认知,去感悟,去体会,去欣赏,被感染,被潜移默化,因而热爱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的各方面水平。这一切要完全用分数,特别是标准化分数来衡量只能会越来越死板了。就考试就分数而言,无论是教、还是学,要明确、快速提高语文的分数,都很难,语文内容更多,阅读量更大,视野更广,这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是不可能的,学生宁愿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各科的练习,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学语文。做练习,分数提高快,学语文分数来得太慢。不划算,对于这个帐,家长、学生、教师都会这么算,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对学习语文,家长无奈、教师无奈、学生无奈,学校也感到无奈。对于语文教什么,学什么也是一个难题,因为要应付考试,考试要得高分,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从考试的角度去教、去学,而考试又要从分数的标准考虑,可惜呀,丰富多彩的语文也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数字了,即使是素质很高的教师也难以摆脱这种羁绊,也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教也好,学也好,只有围绕本本转,围绕考试转,围绕分数转,语文教学也就越来越刻板了,甚至是越来越死板。这就是目前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考试教学”,“本本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最大弊端,也是语文教学的无奈之举。

四、引得源头活水来

正因为如此,很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到了这点,并提出了很多新观念,进入了很深入的研究。国家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提出了课程改革,并进行了实验和研究。应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这是教育的一次重要的契机。特别是教育发展纲要,做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并分别在全国进行实验试点,但愿是动真格的,不要只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要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使我们的教育真正适应现代化,使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也就回答了“钱学森之问”,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的不惑。作为教育,要紧紧地抓住这次教改的契机,为人类负责,为民族负责,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而上,有了这样的决心,我们的教育才会大有希望。

国家的教育方略已定好了,那么关键就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国家应从国家的高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高责任心,高水平的教师。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虽然飞速发展,但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甚至比至文革前,素质下降明显,特别是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责任、职业水平,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经济转型期,师范院校不仅招不到一流人才,二流、三流也谈不上,你想,我们的教育能搞得好吗?这个问题,作为国家层面要负责任,就目前的教师队伍,没有得力措施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教改能否进行下去,或者说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吗?我看难度较大。教师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改的成败,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着想,国家和政府要拿出具体的措施,要强制执行,要提高教师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要淘汰一批素质不高的教师,要引入新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特别要使教师流动起来,形成一个大气候,把教育这潭死水激活。有了一批综合职业素质很高的教师,他们会尽忠于职业,唯职业是从,违职业精神必弃,这样,我们的教改才会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

随着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教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才观”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大家对这个问题似乎都懂得,也能认识到,可就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究其原因是:一、还是认识不到位,没有从长远,没有从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只是急功近利。二、教育评价不科学、不合理,不能起正确的引导作用。政府、社会、学校、家长也不能正确地评价学校,评价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学生。三、也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考试制度不完善,特别是高考制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高考制度不改,教改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当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相当复杂的,好在教育部已经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高考即要保证其公平、公正,又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目前高考制度改革时机已成熟:①学校基本上大众化了。②高考已严重抑制了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高考再不改就是罪过。怎么改,这是个大问题,要认真研究、实验、试点。我感觉(1)学科结业考试由校举行,学一科、考一科、结业一科,严格监管;(2)高考由省举行统一考试,基础科的语、数、外必考,但合格就行,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选考一至两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报考专业,按你选好的科目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样有利于减负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3)高考报名社会化,可在各级设报名点,学校也可设报名点,学生自愿选择报名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试,由学生自行参考,不要搞到现在这么高度紧张。高考除要严肃出题,制卷、阅卷、严肃考风考纪,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外,其它方面必须淡化。对于语文学科的考试,更不必须像现在这么考,把好端端的充满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充满着美感、充满着情景的一门学科,考成了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这完全有背于语文学科本身。语文本来就是讲感、讲悟、入情入景,让人体会,让人感悟,以收到潜移默化的和润物无声的结果的学科。几千年的科举考试不也就是一篇篇文章就彰显出了一个个才子吗?这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问君哪得清如许,引得源泉活水来。我们看到,一股股活的源泉已喷涌而来,正准备滋润着、浇灌着语文教学的花草树木,一个万紫千红的教育春天已向我们迈步,让我们整装迎接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第二中学)

作者:王茂胜

语文教学标准化考试管理论文 篇3:

新课改下对语文学科学生评价的新认识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受到全方位的关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科目上,都有人进行了积极的、颇有成效的尝试与变革。建设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语文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科学评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学科;评价体系

一、改革传统学生评价方法的必要性

(一)评价方法被窄化为考试

传统语文学科评价方式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评价被窄化成考试,考试被窄化成笔试,笔试被窄化成客观式测验。考试有其客观、合理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无视这种避免人为阅卷的主观性的标准化考试带来的许多严重问题:学生偏重记忆机械的信息,而不重视有条理地组织信息;损害学生的创造力;降低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将注意力花在琐碎知识的背诵上;学生在学校中所习得的语文知识无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窄化学生成败的标准等。

(二)学生评价的结果被简化为考试分数

以往,我们往往将学生评价反映在多种信息,如简读、写作等多方面内容上。但一个孤立的分数却使教师、学生、家长失去了解学生发展的多种信息的机会。评价方法的窄化与评价结果的简化,直接导致评价偏离学生发展,没能起到促进学生真正进步的作用,因此改革评价方法势必要进行。学生评价要从单纯关注其认知发展,转向既关注认知层面,更重视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改下评价方法的整合与优化

(一)形成性评价方法和终结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下应实现形成性评价方法与终结性评价方法相互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又称内部评估)是一种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判断程序价值的方法,它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让设计者、学习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监控教学目标是否适当以及目标的实现情况,以便尽快发现问题所在,进行适当的学习干预,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美国教育学家沃利古约特将形成性评价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建造建筑的过程,即将一系列新材料、技能和问题积累成一个最终有意义的整体。以前那种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价方法不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限制了学生扩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只有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才能从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转向既关注认知层面,更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自我评价方法与他人评价方法相结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被评价者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虽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声称教师来批改学生作业,分析学生成绩可以节省时间,但有证据表明,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专家研究表明,实施同伴评估,最终可以更高效、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自我評价是指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如何,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因此自我评价的结果往往是最准确的。语文教师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可以采用日记,周记,反馈表等形式进行;在组织学生进行他人评价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课上点评,互改作业等形式进行。

(三)注重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是考量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倾向于关注情景化中学生表露出的真实表现。它提供给学生真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挑战,以供学生应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智慧。在真实性评价中学生通过能够展现其理解水平的方式应用信息,展现其对已有语文知识的驾驭能力。一般来说,真实性评价任务都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经历,抓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与问题作为真实性任务,可以使学生评价充满趣味性,又可以改变以往分割性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状况,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在任务中得到最完整的体现。真实性评价策略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不再是单纯地描述学生的现状,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一个环节,把真实性评价融入课堂,将会扩大教学与学习的视角,丰富评价过程与评价方法。

(四)课堂鼓励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怀鼓励评价,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互动程度,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及综合学习素养,体现良好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教育计划,应用关怀鼓励、科学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自身学习计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充沛的积极性与高度的注意力。而鼓励评价主要体现为两种,一种属于成功鼓励,即是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无误,或者提出一些新颖独特解题思路时,教师要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优点,并给予充分肯定。另一种则为对班级学困生鼓励评价,当学困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后,教师要在班级给予高度赞扬评价,不仅能够增强其自信心,更深深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护。

(五)借鉴档案袋评价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推行档案袋评价,这是一种诣在把握每一名儿童学习的评价。档案袋是指针对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旨在用其评价以及回顾学习过程而收集的作品与工作案例。因此,档案袋评价着重收集学生每个阶段的各种学习作品,把握每名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它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发展,综合学生成长过程的各个方面,命名为“成长的足迹”。在具体的操作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每人制作一个档案袋,里面装有学生口语表达、写作、课堂表现等各个方面的成绩,有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各科试巻、健康卡片、特长作品、给老师的话、家校联系单、荣誉证书、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等。档案袋可以放在教案里,每月一展示,使学生学会反省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学会评价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实际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近几年的语文考试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考查模式,侧重于从知识、技能、思维发散等各个方面考查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随之改变自己评价学生的方法,高效的评价方法往往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颖慧.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转化策略研究[J].新西部,2019(29).

(责编  翁春梅)

作者:姚瑞

上一篇:电子商务个性化条件研究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示范区生态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