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22

摘要: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降低,不仅降低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也降低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长效工作机制。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就业中汉语言能力的长效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业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就业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论文 篇1:

大学生就业实力和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的作用

摘 要:對于当前的语文学科来说,语文学科具有综合能力强、思维能力强、实践运用能力强等各方面的优点以及特点。同时,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等各个方面。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处处存在着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技能技巧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于人们的各个成长过程中。不管是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在大学,更甚至在学生的就业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语文知识的运用。并且在这些过程中都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作为一门基础性技能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语文知识对于人们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当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重视语文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充分的发挥其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高等院校语文基础教育者的基本责任,以及教育目标。同时,当前的大学语文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以及能力培养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能力培养;大学语文;作用;就业

当前,大学语文知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及基本的个人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同时也能够建立、健全学生的个人人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地看待世界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除此之外,大学语文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就业过程中也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发挥着无比非凡的作用。

一、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就业实力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竞赛活动。学校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参赛活动项目的设计,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合作、总结评比等具体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使得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的组织过程中,要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充分融合,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人文素养,进行自我创新。

二、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就业实力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文化素养

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来说,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文化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现代文学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文学表现形式,甚至还有一部分语文教材中出现个别的更古老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的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各种语言修辞手法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文化素质。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当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说,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不断的冲击大学生的生活,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相关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容易受到相关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扭曲的心理,或者是邪恶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通过古典文学、古典知识、现代知识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载体作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涵盖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社会文化变迁等各个方面,具有形而上学的美学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个人理解,将古人的高尚情操以及品德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看法。

3、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强调的是基础性教育作用,但是其基本的工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共交际,以及文化传播上。对于语文知识来说,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情操,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职场上的情操。目前当前很多的大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就比如相关的申请书、请假条等,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按照规范的形式完成书写,就更不用说一些具有高难度的文件的编写等。对于企业的招聘者来说,首先看到的是大学生的基本简历,并没有真正的见到大学生,那么这也就要求学生基本简历的书写、简历语言的运用、简历版面的排版等都需要吸引企业招聘主管,但是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与大学语文知识具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有效的学习大学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深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化写作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当前职业发展的需求。

4、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对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进行提高,大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与就业阶段的过渡阶段,因此需要重视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为成功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知识的教学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不断冲击,使得很多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个人信用、缺乏敬业精神、集体观念比较淡薄等等问题,同时又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课程,充分的挖掘文学作品中对个人能力培养的措施以及意义。

【结语】

总的来说,大学语文知识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并且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简单的来说,大学语文知识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以及职业能力规划等等各个方面。正是在这些能力的提高过程中,能够切实有效地体会到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大学语文知识的基础教学,需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注重学生在大学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切实的将大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精髓融入到学生的个人思想以及个人的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就业能力以及个人的能力培养,从而在进一步的对于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寒娜.增强语文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语文建设,2016(27):77-78.

[2]王红亮.大学语文对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的影响分析[J].课外语文,2015(06):23.

[3]相萌萌.大学生就业实力和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35):13-14.

[4]孙雪梅.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实力和能力的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3(11):124.

作者:孙丽霞

就业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论文 篇2:

大学生就业中汉语言能力的长效作用分析

摘要: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降低,不仅降低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也降低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长效工作机制。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就业中汉语言能力的长效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语言能力

引言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成为关注焦点,然而大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差也是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因此大学生汉语言能力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本文就大学生汉语言能力进行调查,并分析语言能力同就业的关系,最后找出适合提高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汉语语言能力调查

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很难被用人单位看中,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偏低,大学生对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部分高校也忽视对汉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习。然而,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中,其实际水平相对较低,对大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调研测试中,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应用能力考试中,只有54.2%的学生在60 分以上,80分以上的大学生只占4.4%。在对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中,其中只有60%的应试人在“说话流畅程度”中达标,然而在即兴口语表达,会出现因为场合、口语不清、思想观念不合理等原因而出现偏差,影响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发挥。

二、大学生汉语言能力对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汉语言能力需要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满足当前学生就业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汉语言能力偏低的现象,在学生就业中也将会是一大瓶颈,以下就来介绍大学生汉语言能力与就业的关系及影响。

(一)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包括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并且还可以抒发思想感情,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使学生的才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挥[1]。另外,提高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就业中顺利完成所交代的工作,避免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的麻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中学生汉语言能力差的弊端

另外,在大学生就业中,如果学生的汉语言能力较差,在就业的书面表达中也会频繁出错,比如语句中的错别字较多、语病等,不仅会降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好感,还降低学生在工作中的效率[2],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在对高校教师的随机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其主要问题多出现在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上,这不仅体现出大学生对汉语言能力的不重视,更是对汉语文化的忽视,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

三、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降低的原因

第一,教学理念保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在教学中的改革还不够彻底,只注重学生对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不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大学生汉语言能力并不会得到提高,反而更加滋长学生对学习的厌倦[3]。教师在大学教学中,就是把一节课从头到尾讲完,这样算是完成任务,使得学生缺乏汉语言能力的锻炼。

第二,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影响就业,但是很多高校在学生培养中就忽略这一点,高校价值取向出现扭曲,并且有些高校中,对于有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中也存在缺陷。高校的师资力量也存在弊端,高校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汉语言能力就存在问题,怎么可以教育好学生,这对学生汉语言能力培养绝对是个问题。

第三,大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其能力水平本身很低,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这将会严重降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大学生就业而开设的提升学生汉语能力的课程及培养模式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教学大纲设置陈旧,而且学校也不注重设置可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课程,忽视对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中汉语言能力的措施

首先,就是要改革现有的教育招生机制,在招生时,注重考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并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推广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敢于上台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理逻辑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沟通技巧,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做准备。

其次,在大学生汉语言能力培养中,还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多走进社会,不要一味地灌输纯理论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这对大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可以在就业中得到更多的机会。

第三,建立对高校大学生汉语言能力培养的考核机制,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口试和笔试,考核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并且还应该观察大学生的口才以及应变思维能力,只有通过考试的学生才可以顺利毕业,提高大学生在校接受汉语言能力训练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汉语言能力的学习,要知道这是与大学生的就业相挂钩的。大学生在教育中,应该将汉语言能力培养渗透到高校各个学科教学中,提醒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汉语言能力将决定他们日后的就业,以此激发学生对汉语言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第四,在大学生汉语言能力培养中,可以在大学教学中设置关于大学语文类似的课程,构建有效的语言文字能力教育体系,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语言文字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高校中汉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突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运用能力,不仅可以传承文化精髓,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还可以满足改革开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五,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深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因此在把大学语文教育,基础汉语中对语言文字理解以及表达中,应该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将此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大学生在汉语言上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词句的运用以及对文章的写作和口头表述能力,发挥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功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素养。

第六,要想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能力评价标准,用科学的方式去构建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将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培养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对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应该提高大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高校中就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可以养成与人自如交谈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直面困难,有更加坚定的毅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渐渐转向“双向选择”,而其中,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综合素质。语

参考文献

[1]陈一凡.浅谈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12,24(08):31-32.

[2]王雅灵.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07(18):41-42.

[3]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4(12):76-77.

[4]柯羽.刘晓凤.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14):56-57.

作者:王豪杰

就业能力培养中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江西省4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有逐步弱化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要正确认识大学语文的作用与意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摆脱目前的现状,使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调查

作者简介:郭常亮(1964-),男,江西安远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中国古代文化;戴婕(1969-),女,江西德安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中国古代文学。

为了了解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2010年5月-6月,本课题组进行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2006年9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全国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旨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大多参照教育部高教司的这份《大学语文教学教学大纲》来执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具体教学过程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调查方法

1.网络调查法。课题组首先通过网络搜索了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44所)的网站,了解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开设情况,虽未涵盖本省全部高职院校,但从选择的面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目前本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开设的现状。

2.电话与访谈。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通过电话和访谈的形式对部分学校大学语文开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咨询,和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了必要的交流和探讨。了解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问卷调查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具体、准确,课题组还对其中五所高职院校的920名高职学生和部分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取统一问卷,按班级发放和回收,现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920份,回收9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学生问卷共设计了25题,包括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及认知、教材、教学方式、大学语文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及影响、阅读等几大方面,教师问卷则设计了11题,侧重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授课方式、教材及教师对大学语文的认知等几个方面。问卷有些选题是可多选。所以得出的百分比之和不一定是100%。

(三)调查结果

1.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基本情况,从44所抽样调查的学校来看,其中有12所是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这12所学校基本是纯理工科性质的职业学院和一些非常专业的学校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等。绝大多数学校是选修或是部分专业开设(一般仅限于秘书、新闻、旅游、艺术、空乘、应用外语等专业)。有的学校则以转换的形式代替大学语文课程,比如,以应用文写作、文学作品欣赏等课程代替大学语文。完全未开设大学语文或相关课程的职业院校只有两所。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大多数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一般都在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课时从32到46不等。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5所高职院校中,有2所是把大学语文作为全校必修课程的,3所是选修或部分专业必修的。被调查者中有88%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12%的学生表示未开设,其中82%的被调查者上过大学语文课,18%未上过。

2.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看法。在问到自身语文能力时,有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能力一般,27%的学生表示语文能力需要提高。而在教师问卷中,则有73%的教师认为目前高职生的语文水平较差,27%的教师认为水平一般,这正好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反。对于急需提高的能力中,学生最想提高的是写作能力,占40%,其次是文学欣赏能力,占25%,第三是阅读理解能力。占21%,最后是口头表达能力,占18%。这其中有不少学生对于这几种能力作了多项选择,认为欠缺的不只是某一项能力,

3.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及认知。68%的被调查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程,23%认为没有必要,10%表示无所谓。而教师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有26%的学生明确表示很喜欢大学语文,55%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大约只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除部分老教师外,在高职语文教师中有近三分之一非中文专业毕业。但对大学语文教师从教态度的调查中,82%的教师表示是快乐主动的选择,但也有少数教师认为选择教大学语文是服从学校或所在系部的安排。个别则是因为无其它课程可选。(表1)

4.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看法。在被调查者中,46%的学生认为应该按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34%认为教材统一但侧重点不同,21%认为应该统一教材,0.1%表示无所谓。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64%认为大学语文应教材统一但侧重点不同。而在问到对现行大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中学曾学过的作品是否应该保留时,61%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有部分保留。对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选人大学语文教材的态度,有5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赞同,但也有29%的学生不太赞同,甚至有1.3%学生表示坚决反对。教师对于同一问题的选择是73%持不赞同意见,有1人表示赞同,2人表示无所谓,却无一人表示坚决反对。(表2)

5.对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48%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式的授课方式,31%的选择专题讲座式,传统的按教材内容顺序的授课方式也有19%的学生表示认可,只有0.4%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却是64%选择了“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而“专题讲座式”、“讨论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式”的三项调查结果都是27%。对于大学语文的考试这一问题,学生的选择是“闭卷考试”占26%、“开卷考试”占29%、“撰写文章”占28%,教师的选择显然比学生开放得多,“开卷考试”和“撰写文章”各占45%,0.9%是其它的选择,没有教师选择闭卷考试。(表3)

6.对于大学语文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意义的看法。有57%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有时候”能潜移默化地让人认清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认为“经常能”的占23%,两项相加占到了80%;而对未来就业的关系时,则有6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关系”;同时认为大学语文课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的占46%,“有作用但不大”的占45%,说明学生认识到了语文学习对未来生活和工作有较为

重要的作用。

7.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在对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中,46%的学生是通过电影、电视来了解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但也有40%的学生是阅读原著的,21%的学生是老师课堂介绍来了解的,这表明现代学生了解名著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当然这些渠道是可以并行的。而对于喜爱阅读的书籍的种类,有52%的学生选择的是文学作品类,其它如应用性、工具性类,政治经济类和休闲、时尚类的分别占20%、18%和14%。而在文学作品中,有58%的学生喜爱中国古代文学,31%的学生表示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有12%的学生选择外国文学,对于流行的网络文学只有0.2%的学生选择。

8,对高职大学语文定位的看法。在对高职大学语文定位的调查中,对于应该将高职大学语文定位于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还是三位一体这个问题上,45%的教师认为应该是三位一体,36%的教师认为应该突出其人文性的特点,而工具性和基础性分别为18%和0.9%。

二、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有必要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以便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长远的态度来认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有27%的高职院校是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68.5%的院校是选修或者是部分专业开设该课程,只有4.5%的院校是认真执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要求,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全校必修课程。

从表面看,这27%的学校是都是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或者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院校,似乎与大学语文课程并无专业联系。从深层次来分析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高职院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定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把“应用”和“实用”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某些课程就会为专业课让路,在如此功利的现实背景下,不能立竿见影产生效益的大学语文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68.5%的高职院校虽然选修或者是部分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或以转换的形式代替大学语文课程,其深层次的态度仍是注重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大学语文课程真正的意义所在。因此,其教学目的是偏颇的、短暂的。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虽然是职业学院,但也仍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育人”与“教书”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个能熟练操作的技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新时代的公民,这才是“育人”的终极目标,而这一切与大学语文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不够

既然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充分地发挥大学语文对人格塑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大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调查中,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的问题,6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程,而教师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事实上有2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大学语文,55%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大约只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而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态度的调查中,82%的教师表示是快乐主动的选择了大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对大学语文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喜爱,

但是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显然对大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需(诉)求重视不够,片面地从功利的角度来制定教学计划,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和理性需求。在这种长期不被重视的状况下,教育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就显现出其薄弱的一面,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和需求的认识是清晰且合理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一般,所欠缺的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得到提高,且有愿望能够通过大学语文课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我们的教学方式似乎显得过于保守与陈旧,显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对教学方式调查中,48%和31%学生分别选择了讨论式的授课方式和专题讲座式,传统的按教材内容顺序的授课方式有19%的学生表示认可,只有0.4%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说明学生有想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愿望,但长期的教学习惯及较低的语文应用能力。似乎还不能完全适应自主学习。而对教师来说,对于这一现象。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渐达到自主学习,这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却是64%选择了“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这里面有大学语文不被重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的原因,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教师所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再如。对于阅读的调查,有21%的学生表示对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了解是来自于教师课堂上的介绍。同时中国古代文学对于现代的大学生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开阔眼界并从中吸取人文素养,也应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是建立在对现代大学生思想了解的基础上的,例如在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在教学上的区别有一定理性的认识。对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选人大学语文教材的态度表现出他们对与他们年龄经历有同感的新一代作家的认可,有50%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但也有29%的学生不太赞同,甚至有1-3%学生表示坚决反对。从这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凸显,不会盲目趋同,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大学语文与整个教学的关系,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责任编辑 何颖萍

作者:郭常亮 戴婕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论文下一篇:运行故障电力线路论文